童心未泯 青春常在

浏览

冰心老人说过,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心老易死,的确有其道理。一项调查说明,乐观不愁是得以延寿的秘诀之一。一些童心未泯、童趣未退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悦,生活充满乐趣,而且身体非常健康。看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童心和童趣,对健身康体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老人是可以“童化”的。童化老年就是推迟心理老化,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

培养童心

儿童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成天快乐。人到老年心理发生了变化,疑心重,思虑多,易为烦恼困扰。这时需尽量使自己回到童年的心理状态,丢开烦恼,过得自由自在,做个“顽童”。这样,心地坦然了,大脑负荷减轻了,免疫系统功能加强了,精神无负担、无压力,自然就不易染病。一个人老来能经常藏童心,拾童趣,又随心所欲而永葆一种无碍的心智与豁达乐观的态度,就会像孔夫子所说的那样:“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像陆游那样与孙儿一起嬉戏“竹马骑”,以童心而养天年。

追忆童年

老年人随着岁月的递增与记忆力的消退,新的痕迹逐渐淡化消失,而最为清晰的记忆就是童年的光阴。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的乐事,比如捉迷藏、风筝、捉蝈蝈,或到外婆家,或外出游玩等等各种趣事。追忆那逝去岁月中的童年生活,如果身体条件许可的话,还可回到童年时代居住、生活,或玩耍过的地方,故地重游,可以使童心再度萌发。

多交童友

老年人喜欢小孩的言谈举止,喜欢和小孩一起嬉戏玩耍,而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让自己保持童心童趣的良方。老年人会从小孩的神态和言谈举止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童年的时光,使心灵上感到极大的快慰,因而对晚年生活产生一种珍惜感,珍惜这无限美好的“黄昏”,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孩童们的欢声笑语使自己觉得年轻多了。这样既能消除老年人的心理压抑,又能驱散老年人的烦恼,减少孤独和寂寞,增添兴趣。

多看童话

儿童书中的童话和寓言,虽然其结构简短,但老年人读后会发现,一个简单的童话和寓言极富哲理和幽默感。因此,老年人经常阅读童话书,不仅可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感情,充实生活,有兴趣时还可以此为内容讲故事给孙子们听,有益于融洽童心,增添童趣童情。有时在此一乐一笑中,那怕是片言只语,一切疲劳和烦恼均在孙儿们的欢言笑语中消除干净,使老年人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练练童声

年龄大了,不要老板着脸以老自居。不妨学点孩子们的声音与老伴、家人或孩子们嬉闹逗乐,唱些孩子们的儿歌,以求淡化自己的老年心态。

多些童颜

人们常把老年朋友身体健康比喻为鹤发童颜,正是形容老年人脸上始终带着顽皮、无拘的笑容,这是一种健康的表现。如果老人们经常像孩子们一样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心情何尝不愉快呢?

观看儿童节目

儿童表演的各种节目很少“故意做作”,没有“假惺惺”味道。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给人带来兴奋、向上、欢乐之感,容易让人感动,让人忘我,是医治老年人抑郁、孤寂、无助、烦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的良药。

参加儿童游戏

参加儿童游戏。做游戏不仅能锻炼儿童的身体,也会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还能启迪孩子的智慧,激励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游戏对老年人也有这方面的作用。老人和儿童一起做游戏时童心重现,下跳棋、放风筝、玩魔方、找朋友等形式,都可以参加。

做个老顽童

生活中很多人把一些思想情绪乐观豁达、言谈举止风趣幽默的老年朋友称作为“老顽童”,足以说明老年人思维行动若“返老还童”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老年朋友们不妨学做一个真正的老顽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