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为何不想念书

浏览

心理咨询门诊,忧心忡忡的母亲对医生说,儿子刚进大学时,成绩上等(其子说那是出于中学时学习的惯性,一种压力下产生的本能);半年以后中等(由惯性学习转入自觉学习形式看不看书没人管);学期终了,勉强及格升班。在读大二的时间里,他没缺过课,除了给人以孤独、不合群的感觉外,他生活朴素,不修边幅,心地温和,与人无争,无怪僻,无嗜好,书本之外的东西,海阔天空都略知一二。暑期回家,家长对他的评价是懒散、无为、无欲,一反青年人的常态。临开学前,他突然对父母说不想念书了。

经过心理沟通,方知其不愿上学的缘由乃是中学的灌输式教育使其思维机械化了。到了大学,由于对新环境、新生活、新的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不能适应,出现了孤独感、想家、抑郁。学习方法仍沿循中学阶段的呆板式的记忆和默读。于是,逐渐在头脑中产生一种无法遏制的思维反诌现象,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复核和切磋,无限的推理。开始时仅限于书本知识,后来转移到日常生活琐事上,甚至发展到“蛋是鸡生的,鸡是哪来的?”这种无休止的穷思极虑之中去。老师开始讲的第一句话听进去,便成为他思维反诌的主题。一节课过去了,他还是围绕在第一句话上,弄得他头昏脑胀,心烦气短……。

有人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了调查后发现,使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长期的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感:这易发生在大一学生中。从进入高中到考上大学,持续3年的紧张学习,心理没有得到放松。进入大学后。仍按原先的学习方法拼命学习,但“强中还有强中手”,相比之下,失去原有的优势,使心理上产生竞争压力感,大脑持续处于高度疲惫状态,导致功能失调。

2.单恋和相恋:大学生恋爱已“蔚然成风”,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恋爱现象逐年上升:一年级为15%,二年级为25%,三年级为40%,四年级为65%,单恋者为10%,失恋者为20%。从心理角度来看,恋爱不管是成功、失败,失恋还是单恋,都是一种心理应激,都需要动用大量的心理能量,其强度不亚于紧张的学习。如果学习和恋爱(尤其是失恋)交织在一起,并产生各自的或交叉的冲突时,就可出现心理危机。

3.长期的孤独、空虚及压抑感:这种情况多见于女生。在校生活单调:早年建立的伙伴关系解体;以往每日与父母欢聚,如今住宿.每周回家一次;青春带来的自然烦恼;缺乏精神支柱;向往与现实的矛盾:人际关系的失真,特别是快节奏变化与传统生活所造成的心理时差,会给当事人产生压抑、孤独和空虚感。

4.自慰行为(多发生在男生):由于传统的认识及性知识的不足.以致在自慰行为后会产生强烈的恐惧、不安、自责和负罪感,致使心理处于持久的冲突之中,不能自拔。

5.考试应激:为应付考试而出现的焦虑不安,这些同学常对自己缺乏信心。由于学习方法呆板,平时又很少参加文体活动,一次失利,就忧心忡忡,陷于紧张、焦虑之中,并形成恶性条件反射

6.思乡及环境不适应:多见于大一新生,以女生为突出。她们通常是独生子女,家中宠儿。来到新环境,脱离“家巢”和父母庇护,没有独立生活和外在的经验。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一遇困难就情不自禁想家。又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委屈,心理特别容易受挫折。

7.人际关系不良:常发生在具有攻击性、反抗性和投射性性格的同学,以致使他们在同学中处于被排斥、受冷落的地位,形成苦闷和心境不佳。

8.经济困难:由于家庭经济差别,造成学生的生活水平明显反差。使经济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破坏了心理内环境的稳定。

9.专业兴趣低:因专业选择失误或服从统一分配,以致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有些同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应,有些则难以克服。他们以无可奈何的心情应付学习,心理矛盾倍出。

10.批评和打击:有些同学不能忍受批评和打击,心胸狭隘,怨天尤人,失败时耿耿于怀,不善于反省。有些同学因偶然的失误,便认为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失去面子丢人,自尊心受挫,产生消极情绪。

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上述事件刺激的强度起主要作用。但对这些学生作个性分析时发现,大部分人的性格类型属于内向不稳定型,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挫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性。另外,当事人的社会经验和对生活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是无所谓抑或还是注重),往往能左右其心理承受力,从而改变了刺激的质和量。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通常经过3~6个月的调适后,约80%的人能得到改善或恢复。他们的内心苦闷消除后。情绪稳定乐观,适应力增强,学习成绩明显上升。在文章结束前告诉读者,本文开头的求咨者经过心理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后,心理障碍消除了,非但继续去校求读,后来还考上了研究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