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慢性肾脏病,刻不容缓(下)

浏览

第三埋伏:与高脂血症联手攻击,雪上加霜。高脂血症患者常常会引发慢性肾脏病,高脂血症引起的肾脏损害的形态学改变主要是肾脏脂肪含量的增加,重量增加,体积增大;组织学的检查发现,肾小管、肾小球的基底膜常有明显的脂肪滴沉着,肾小球也变得肥大,从而导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病例:刚过中年的汪先生身体一向肥胖,也无任何不适.所以就没有把肥胖当成事。但在前不久单位体检中却发现高脂血症.并且尿里有蛋白、糖分,汪先生感到很奇怪,因为自己一向身体健康.从来没有患过肾炎,汪先生很不明白,忙向医生咨询,医生看过汪先生的化验单,发现原来他的血脂非常高。就怀疑汪先生患有慢性肾脏病,后来经过肾穿刺诊断他就是上述这种情况。

应对:汪先生是幸运的,因为汪先生虽然患了慢性肾脏病,但还没有到尿毒症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现在汪先生基本恢复正常。

第四埋伏:与高尿酸血症秘密会晤,落井下石。痛风非常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导致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出现少量蛋白尿,可有轻度浮肿,中度良性高血压,夜尿增多、多尿。其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素氮升高。病情常缓慢发展导致肾功能不全而威胁生命。

病例:半月前,患有痛风的老施因为排泡沫尿、关节痛而入住医院。经过检查,发现老施患了高尿酸血症肾损害,俗称痛风肾病。导致老施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不节制饮食,过量吃肉、喝酒,不喜欢运动。

应对:入院后经过饮食调整,对症治疗,老施的病情好多了。如果老施能坚持控制饮食,减肥治疗,疾病将会进一步好转。

第五埋伏:隐匿性肾炎极力伪装,难见真面目。隐匿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突出特点是患者没有任何临床自觉症状,只是尿常规检验不正常,如尿蛋白试验阳性,尿潜血试验阳性.持续或反复出现的镜下血尿,相差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畸形红细胞等。若进行肾脏穿刺检查,可发现肾脏组织结构上的病理改变。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大多在10~30岁,40岁以上少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隐匿,往往缺乏水肿及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特征,双侧无特异性的腰部酸痛可能是病史中唯一的症状。主要是尿检异常,不少病人是在偶然从尿常规检查中发现,或因感冒、发热做尿检查首次证实或在体格检查时才发现。

病例:张女士年过五十,单位体检发现肾功能不全伴有轻度贫血.张女士既往身体健康,从没有患过急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疾病,但张女士多年来一直腰部酸痛。张女士为何会导致尿毒症呢?原来张女士患有隐匿性肾炎。

应对:体检+自检。

首先,要定期地做尿常规检查。很多单位都对本单位职工每年进行例行体检,也确实有患者是在例行体检中查出有蛋白尿或镜下血尿.继而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肾炎的。然而,有不少单位的例行体检并不做尿常规检查。这是不对的。所有的单位都应进行年度例行体检,所有的年度例行体检都应包括尿常规检查,以便使患有隐匿性肾炎的患者能够得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其次,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如果小便后溅起泡沫很多,有如啤酒或洗衣粉水似的,且泡沫经久不散,那就有可能是蛋白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做肾穿刺以便确诊。特别是家族中已有肾病患者的,提高警觉更属必不可少。

第六埋伏:药物性肾损害浮出水面,害人不浅。药物性肾损害是由于不同种类的药物对肾实质的损害,特别是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例如氨基糖苷类引起的肾损害,镇痛药引起的肾损害,中药引起的马兜铃酸肾病等。

病例:潘大爷患有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一发作,除了服用别嘌呤醇以及秋水仙碱外,总要服用消炎痛、布洛芬或者芬必得等镇痛药来缓减疼痛。这一年来,他痛风反复发作,他为了预防疼痛,就每天服用镇痛药,可是前不久,家人说他脸色不好看.同时潘大爷常常感到全身无力、口干舌燥,还出现了体重减轻,夜尿增多.以及血尿,偶尔还伴有尿频、尿急、无菌性脓尿等现象。潘大爷到医院经过一系列的生化检查后发现,不但出现贫血,而且出现肾功能不全,B超也发现双肾缩小,皮质变薄和表面欠光整。经过诊断,潘大爷患上了“镇痛药性肾损害”。

应对:坚决避免滥用止痛药。必须服用止痛药时要注意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避免析出结晶而损伤肾组织。长期服用者,则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泌尿系统检查,一旦出现夜尿增多,轻度贫血、血压升高时,要及早去医院诊治,以防止镇痛药性肾病的发生。

专家建议:慢性肾脏病人还是不要过分依赖药物治疗。平时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饮食清淡,不吃动物内脏,多摄入蔬菜、带鳞的鱼类等食物,积极有效地去配合治疗,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早预防

肾脏方面的健康体检主张3个指标: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彩色超声检查。常规肾功能化验应包括血尿素氮和肌酐。许多人往往体检时只查血尿素氮,这是不完整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做肾脏彩色超声检查而不仅仅是黑白超声检查。因为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黑白超声只能了解肾脏的形态、大小等情况,而彩色超声还能了解肾脏动脉等血流情况。这是早期发现和预防慢性肾脏病的有力武器。

专家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上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咽喉部、扁桃腺链球菌感染时.需立即服用有效的抗生素,彻底治疗。

2.慎重服用止痛剂。未经医师许可,严禁使用一般市售之止痛药,如要长期使用,需与肾脏专科医师讨论,决定如何选用。

3.避免暴饮暴食。大量摄入动植物性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4.避免乱服药物,包括一些中成药。

5.妇女怀孕前作。肾脏功能检查,如有肾病,需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避免怀孕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病恶化。

6.不幸得了肾病,需看肾脏专科医师,做出处理,不要乱找江湖郎中吃草药偏方,误了治疗时机,衍生更多的并发症。

7.多喝水,不憋尿。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8.控制高血压。

9.控制糖尿病。

10.每半年就必须做一次尿液的筛检,血压的检测。

(续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