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阻慢性肾脏病,刻不容缓(上)

浏览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325000)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调节血压和内环境平衡起关键作用,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肝病、贫血、红斑狼疮等疾病密切相关。肾脏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有近10%的人患有肾脏病,不仅治疗费用昂贵,而且长期存活率低,我国发病情况与此相似。最近,国际肾脏病学会提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希望全球对肾脏病引起重视。

如何早发现

一、工作有点困,干活有点累

病例1:王先生刚过中年,在事业上“全力搏杀”。刚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困倦、乏力。今年体检却发现尿里有蛋白,血压也有点升高,结合B超发现肾脏皮质变薄,最后被诊断为慢性肾脏病。真如人们戏言的“事业在爬坡,肾脏在滑坡”。

诊断:困倦、乏力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很早的表现,但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引起困倦、乏力的原因的确太多了。若稍加休息而症状好转,则更易被忽视。

二、眼睑有点肿,面色有点黄

病例2:黄女士年过四十,每天眼睑有一点微肿,她也没在意。近段时间,晚上卸妆后才发现她面色泛黄,眼睑浮肿。第二天,她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贫血,实验室化验尿常规异常,尿蛋白2个“+”号,尿素氮、肌酐异常升高;B超检查发现双肾有实质性损害。最后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诊断:面色泛黄,眼睑浮肿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很早的表现,但也容易被忽略,黄小姐的病例值得我们深思。

三、夜尿有点多,血压有点高

病例3:李局长每天饮酒不断,最近几个月,喝酒后夜尿很多,他以为是正常现象。就在前几天,单位体检发现他的血压有点高,尿里有蛋白及红细胞,最后,找专家会诊诊断为慢性肾脏病Ⅲ期。

诊断:部分病人随病程进展夜尿会多,血压会高,是慢性肾脏病很早的表现,要引起注意。

四、腰背有点痛,胃口有点差

病例4:张大爷过去是搬运工人,劳动后有时会腰痛,休息一下就没事了,所以就不在意。可最近他的腰经常酸痛,感觉腰里边空空的,胃口也不好,时常会感觉恶心。去医院化验小便,发现尿蛋白2个“+”号,尿素氮、肌酐异常升高;B超检查发现双肾萎缩。最后诊断为尿毒症。

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腰背有点痛,胃口有点差,多数人不以为然。错过了早期诊断的机会。任其病情一直发展,最后导致尿毒症。

五、吃得有点咸,小便有点泡

病例5:项大爷是宁波人,喜欢吃咸,最近一年总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拉小便时有好多泡沫,而且有点浮肿及腰痛。就在一周前,他觉得恶心得厉害,以为是胃病,才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令人害怕,无情的尿毒症发生了!

诊断:饮食结构的好坏对肾脏的影响很大,有好多肾脏病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乱吃东西,特别是长期咸食,对肾脏有较大的影响。

专家建议,如果发现以上症状,最好先去医院做个肾脏的全面检查,有必要时做肾穿刺检查。很多人以为肾穿刺很危险,其实不然,肾穿刺是一种微创手术,一般不会造成大的伤害。

如何治疗

病例6:李大妈是一个慢性肾衰患者,今年已经70岁了。30年前患了高血压,20年前患了肾结石,通过肾ECT检查发现左肾功能丧失,右肾功能轻度受损。后经B超检查发现左肾已萎缩。去年底因感冒引起不适,后逐渐加重,约有2周时间饭也吃不下,身体乏力,走不动路。查肾功能确诊为尿毒症。后住院治疗病情好转,从出院后遵医嘱服药及定期检查一直到现在。现在已过去了一年时间,李大妈的身体怎么样了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敲开了李大妈的家门。现在,站在记者面前的李大妈神清气爽,精神饱满,一点都不像个病人。她告诉记者,她的肾功能指标逐渐好转,身体还算健康,每天的生活过得很愉快。现在,就让李大妈讲述一下她这一年来的抗病过程。

首先,遵医嘱按时服药及检查。先要控制血压,每天分3次服降血压药。自己用血压计自量血压,使血压控制在120~130/80~85毫米汞柱以下。其次按医嘱服治肾病的药,一直坚持至今从未停过药。定期去医院检查肾功能指标,刚出院约一个月检查一次,待稳定后改为2个月左右检查一次,这样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其次,饮食以低盐、低蛋白、低脂肪为主,但又要保证营养。患肾病后依医嘱基本上不吃豆制品,就是花生、瓜子也很少吃,以减轻肾脏负担,海鲜也少吃,所以副食以蔬菜、瓜果为主,为了保证一定营养也适当吃一点瘦肉、禽蛋、河鱼等。早餐以牛奶、麦面包、鸡蛋、麦片粥等调剂着吃,午餐、晚餐都是二两米饭加荤、素菜(低盐),有时晚餐也改吃杂粮稀饭,烟酒不沾。

其三,调整心态以乐观态度对待疾病。自出院后,在精神上没有感到紧张不安,也没有整天担心自己的病,而是以平常人的心态泰然处之,除每天保证8小时足够睡眠及午休外,积极承担家务事,每天骑自行车外出买菜、做饭、拖地等,一方面进行轻微的家务劳动,另方面也保证了适当的体力活动,思想上也得到了放松。

其四,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一般在天气寒冷刮大风时尽量减少外出,以免感冒而引起肾病复发。当天气好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逛街、逛公园等。

如何突围“埋伏”

第一埋伏:与高血压协同作恶,后患无穷。高血压可以引起慢性肾脏病。血压高了以后,这个肾脏的血管就会承受更多的压力,就好像一根橡皮筋,它需要一点弹力,但是如果老是高血压,这个橡皮筋就会拉得很紧;长期这样,血管就会硬化,肾脏也会硬化。再加上身体肥胖,大量的脂肪把整个肾脏紧紧包起来了,形成脂肪积压,造成肾脏循环不良,早期可引起。肾小球的硬化,后期整个肾脏就出现了一种衰竭的状态,因萎缩状态而导致尿毒症。

病例7:老高年过五十.是单位的领导,在10年前他就变得身材肥胖,身高170厘米,体重达到了110公斤。也就是这个时候,随着老高的官位升高,他的血压也升高了。起初老高没当一回事,后来头有些晕,老高就不规则服用一些降血压药物,10年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过去了。去年体检,老高被发现患有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应对:等待老高的是透析或者肾脏移植。

第二埋伏:与糖尿病狼狈为奸,作恶多端。糖尿病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在国内尿毒症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有较大的比例,可见其对肾脏损害的普遍性。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200微克/分钟,此期叫做隐匿性肾病,或早期肾病。如能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高血糖,病变可望好转。如控制不良,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病例8:一向身体肥胖的65岁的王大妈因为小便中有泡沫,就在医院做了一个体检。万万没有想到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尿里面有蛋白,B超发现肾脏也受到损害,经过分析各种化验单以及病史,诊断王大妈患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Ⅲ期。

应对:值得庆幸的是王大妈发现得比较早,经过减肥及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现在王大妈血糖控制稳定,蛋白尿也没有了。(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