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颈椎病

浏览

李大妈近两个月来经常感到脖子酸痛,右上肢发痳,连右手的力量也比以前小了许多,绞毛巾、绞衣服亦感到力不从心了。与社区里几位邻居聊起时,另几位大妈七嘴八舌地说这个病是要马上去医院看的,弄得不好要“偏瘫”的啊。这么一来二去的,着实让李大妈担惊受怕了好几天。昨天在儿女的劝说下,终于下了决心去医院求诊。医生当即给李大妈作了检查,并拍了X光片,之后对她说:“您老尽管放心,您目前得的是颈椎病,不会偏瘫的,只要做牵引并配合药物治疗便会好起来的”。说完给李大妈开了内服、外贴的药物,并嘱咐她每天来医院作半小时的颈椎牵引。一周下来,李大妈的病逐渐减轻向愈了。

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乃由颈椎骨质增生,导致颈部的血管、脊髓、神经根受压迫而产生的多种临床症状。由于其病变在外周神经及脊髓,故一般没有意识障碍。临床上,医生通常根据其病变的部位与性质,将颈椎病分为三大类型,即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脊髓型。下面就分别来谈谈它们的特点。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颈椎病的发病,是由于颈神经根受到压迫而引起的,通常多见于30岁以上的男性,尤以低头伏案工作者较为多发。它的主要症状是颈肩部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疼痛的性质多以麻痛、掣痛或酸痛为主,且往往在咳嗽、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疼痛加重。病程较长者,会因神经变性而导致肌力下降、肌肉萎缩,进而出现上肢疲软、乏力、握力下降、持物易掉等症状。患者的病情时轻时重,往往因劳累过度或感受风寒而诱发或加重。因为神经走向的关系,不同的颈神经有着不同的支配区域,故不同的颈神经受压便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一般来说,颈3、4神经根受压,表现为颈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偏头痛;颈4、5神经根受压,表现为颈部疼痛麻木放射至肩胛部、肩前部、上臂外侧、前臂桡侧及腕部;颈5、6神经根受压,则疼痛向前臂外侧放射,并伴有麻木;颈6、7神经根受压,则麻木向食指、中指放射,并伴有肱二头肌肌力下降、反射减弱;颈7、胸神经根受压,则表现为上臂内侧、前臂外侧、无名指及小指的放射性麻痛。所以,医生在临床诊察时常采用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椎间孔挤压试验等体检方法,初步诊断颈椎病。若X光摄片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及椎间孔狭窄等,就可以确诊为该型颈椎病。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

该型颈椎病系椎动脉受压迫,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而产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且往往与颈椎活动时的位置有关,许多患者常在颈部后伸或侧弯或旋转至某一位置时加重,甚至发生猝倒,但猝倒后随着颈部位置的改变即可清醒,这一点与中风时的猝然倒地、神志不清是有明显区别的。此外,本型患者尚可伴有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恶心等症状,检查时予作仰头试验或转头试验往往呈阳性反应,即在仰头或头部旋转至某一位置时,头晕、恶心等症状发作或加重。X光摄片显示亦可有类似神经根型的表现。

三、脊髓型颈椎病

本型颈椎病系由颈部椎间盘突出或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压迫颈椎椎管内的脊髓而导致肢体痿软或瘫痪。临床主要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早期的患者多呈双侧或单侧下肢发紧、麻木、疼痛、僵硬、无力、打软腿或易摔倒、走路不稳如踩棉花般;进而逐渐出现手部肌肉无力、发抖、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扶物而行,甚至四肢瘫痪,小便潴留或失禁。常伴有头颈疼痛,半边脸部发热,出汗异常等症状。对患者体检时,除了可见阳性病理反射外,可以借助CT检查或椎管脊髓造影作出明确诊断。

总之,颈椎病是一个颈椎由不稳定到稳定再到不稳定的不断退行性变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颈椎不稳定的节段将造成对脊椎管内容脊髓的动态压迫,并演变为骨的赘生物对脊髓的狭窄性静态压迫,这时,就发展成脊髓型颈椎病。压力诱导下的神经缺血。可能就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特征。颈椎病的初发症状多为肌性症状,颈椎的不同形式的位置,如侧弯侧摆式、旋转式、前后滑移式等,多由颈肌痉挛等长期的不良应力使颈椎管内外平衡失调所造成的,同时又会导致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最长肌、提肩胛肌、菱形肌等不同颈肌的静力性损伤、痉挛。

话说到这里,大家对颈椎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该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了吧。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才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配合恰当的自我保健方法,保护颈椎不再受到异常损害,减少创伤并恢复颈椎生理弧度,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促进或改善脊髓血供,这样,才有可能抑制颈椎病病变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