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罪犯怎样选择反抗时机

浏览

时机是在时间上出现的一丝空隙和机遇,时机的出现往往具有瞬时性和不重复性。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这个道理。时机一旦出现,我们就应设法抓住它,利用它。反抗时机的选择也一样,遭到抢劫的事主、被害人要及时选准和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反抗。

  选择最佳的反抗时机,既能制止犯罪行为继续进行,又能保护自身的安全和财产安全,最佳的反抗时机因案件的不同、犯罪人的类型不同、环境条件不同、作案过程不同、作案人数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反抗时机存在于抢劫犯罪的整个过程中,从抢劫犯一闯入室内直到作案后逃离现场,都可能潜伏着一个反抗的时机。反抗时机的选择,还决定于被害人的主观认识。反抗的最佳时机往往是短暂的,比如,抢劫犯用刀威逼着您,您很难反抗,但当他的视线移向箱柜时,这一瞬间就是一次良好的反抗时机,您可乘机猛地打击他的手腕,致使刀落地,然后再与其搏斗。

  反抗的最佳时机并不是犯罪分子“赐予”的,被害人在与案犯周旋过程中也可创造机会,想法使案犯失去戒心。比如抢劫犯指令索要某物时,被害人可以将东西拿来,放在地上,这时,犯罪分子见到索要的物品,就会迫不及待地弯腰伸手去拿,丧失对被害人看护的戒心,被害人乘机就可猛击抢劫犯头部,致使其昏厥就擒。被害人主动制造一些有利于反抗的时机这是被害人智慧和力量的体现,以智取胜当然是对付抢劫犯的上策,也是对付一切犯罪的上策。那么怎样在抢劫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去寻找和把握反抗时机呢?

  1.案发最初阶段。这一阶段犯罪侵害刚刚显露,案犯处于逼近被害人的状态之中。在这一阶段中,被害人的反抗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案犯一闯入被害人家,总是怀着惧怕心理,同时,他摸不着事主的态度究竟如何,是竭力反抗还是束手就擒,是委曲求全还是大声呼救。一进入室内,他就试探着摸受害人的底,察颜观色;他先采用硬的手段来对付,若能镇得住被害人,之后的抢劫过程就顺利了。这一阶段,如果被害人获胜了,就可免遭侵害,制止住犯罪。反之,抢劫犯罪活动就会进一步升级。

  2.案发中间阶段。这一阶段是双方互相搏斗、扭打,一方制服另一方的阶段。这一阶段双方的搏斗可能会很激烈,犯罪分子遭被害人反抗时,要行凶伤人,而被害人则拼命反抗,只有当犯罪分子完全控制住被害人,消除障碍后,可能进行抢劫活动,达到犯罪的目的。如果被害人没有抵抗这一过程就明显缩短,直接进入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的反抗时机也是很多的,尽管犯罪分子杀气腾腾、直扑而来,当他接近身体时,只要受害人掌握人体中的重要致命的穴位和脏器,就能处处找到反击的机会,将其击伤或击昏。

  3.案发最后阶段的反抗时机选择。这就是案犯抢劫财物,然后逃离现场的阶段。这一阶段中,由于被害人已被犯罪分子控制住(无论是通过暴力的形式,还是精神挟持的方式),他可随心所欲地翻动室内的箱柜、屉斗、衣袋等,或指令被害人交出金银饰品或现金。这一时刻犯罪分子暂时松懈了警惕,再加上抢劫目的物得到后,会得意忘形,放松对被害人的看管。这一过程,暴露出的反抗时机特别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