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读后感3篇200、400字

浏览

本文含读《老马识途》有感、老马识途读后感(216字)等200字、4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3篇,供您参阅。

老马识途读后感_216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老马识途》。首先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大概内容吧!

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国。齐国军队最后打败孤竹国,准备凯旋回国。可是现在是北风呼啸的寒冬腊月。白雪把来时的路途全掩盖的看不见了。接着他们就迷路了,这是管仲想了一个主意:让属下去找几匹老马来。让这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最终他们终于回到了齐国。

读完这篇成语我明白:“老马识途”的意思是指年老的马对道路比较熟悉。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成语老马识途:老马识途[lǎo mǎ shì tú],意指老马认得走过的路。典出《韩非子·说林上》。後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比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源]《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於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典故]春秋时,周室衰微,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对内提升国力,对外率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蛮族入侵,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位。据《韩非子·说林上》载,有一次管仲、隰朋随着桓公去征伐孤竹国,由於去的时候是春天,而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冬天,景物变化很大,让他们迷失了回国的方向。正当众人无计可施时,管仲想起老马可以记得以前走过的路。於是挑选了几匹老马,让牠们在前面任意行走,军队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国。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比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成语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如: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又如: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老马识途读后感_368字

今天我在家读了一则成语故事,名叫《老马识途》。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北方的少数民族联合打燕国,燕国抵挡不住,只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答应了燕国的请求,于是他派管仲率大军前去救助。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平定了边境祸患。可是返回途中,他们却在山谷中迷了路,因为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管仲经过冷静思索,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想:狗、鸽子、蜜蜂能引路,那么经验丰富的老马应该也可以,他们让一匹老马带路,果然在老马的引导下走出了山谷。

管仲在这么可怕的山谷里,在所有人人心惶惶的情况下能冷静下来想出老马识途的办法,是平常人想不到的事。难道他有超能力?不!那是因为他在精神上比我们更胜一筹,就是这一筹让他带领军队,离开山谷。

我知道这个故事比喻:对生活留心的人,有时在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也能想出办法来解决。

成语人心惶惶:惶惶:也作“皇皇”,惊惶不安的样子。人们心中惊惶不安。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尽怀观望。”又如:无端起来胡闹,蒌喊一阵,西跑一阵,弄得人心惶惶,不是扰乱治安是什么?——哇圣陶《丁祭》

成语惊惶不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如:《北齐书·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又如:但为了怕刚有些懂人事的小皇帝惊惶不安,所以不愿召见弘德殿的师傅。——高阳《玉座珠帘》十五

老马识途读后感_434字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套《上下五千年》,这套书讲述了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知识,如《盘古开天地》、《神农尝百草》、《涿鹿大战》、《老马识途》等,这些故事即让我增长了知识,也给我的署假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在这套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老马识途》。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齐桓公和管仲。故事主要讲了这么一件事:在公元前679年,齐桓公联合诸国攻打山戎,得胜返回中被孤竹国大将黄花骗入了迷谷,齐桓公带领军队在迷谷中转了几天也没有找出方向。就在这危急时刻,管仲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挑了几匹老马,让老马在前面带路,果然老马出色地完成了向导任务,带领大家走出了迷谷。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是:管仲在这么可怕的迷谷里,能冷静下来想出老马识途的办法,他的镇定、机智、聪明我深深感到敬佩;同进他能知晓老马识途,足见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入微,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原因之二,就是让我懂得了,不管什么时候,大人们所经历的事情远比我们多,就象老马认识很多路一样,我们要多向他们学习,请教。

成语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如:《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又如: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