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读后感6篇600、800、900、1100字

浏览

整理了读《太空》有感、太空“清洁工”读后感(620字)、飞向太空港读后感(758字)、前往宇宙,拥抱它们吧——观《旅行到太空边缘》有感(886字)、读《飞向太空》有感(914字)、初中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104字)等600字、800字、900字、1100字左右的优秀读后感6篇,供您参阅。

太空“清洁工”读后感_620字

读了课文《太空清洁工》,我知道了“太空清洁工”的功能与规格,但文章最后给了我们一个遐想: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因为太空垃圾影响太空卫星正常运行,所以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太空清洁工”来消灭太空垃圾。然而,一个“太空清洁工”只能完成一次任务就报废,而太空垃圾又很多,又会不断产生,要消灭所有太空垃圾即使付出昂贵的代价,也不能完成任务。所以,我的梦想就是研制出新型“太空清洁工”。

这种“太空清洁工”质量不满8千克,外观像一个普通卫星。它装有24台摄像机,分别分布在了六个面上。它在太空中可以精准的给太空垃圾定位,然后发射出太空子弹,立刻把太空垃圾烧毁,一起坠落在大气层上,化为灰烬。别小看这种子弹,这种子弹能克服太空大气稀薄的环境,飞行速度比普通子弹还要快,被击中的目标就会和子弹一起烧毁,也不会污染环境。这种“太空清洁工”虽然造价不便宜,要几亿元人民币,但这种“太空清洁工”能使用1500—5000次,算起来还是合算多了。还有,假如这种清洁工“太空清洁工”在运行中出现严重故障,它就会自动坠落至大气层烧毁,不会再次成为太空垃圾。它不管太空垃圾有多大,都能把他们消灭,包括危害地球环境的陨石,这样就不会出现恐龙灭绝时暗无天日的情况了。

这种“太空清洁工”能解决平常人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要努力学,多阅读科普类书籍、多做小实验,将来做一名科学家,研制出这种新型“太空清洁工”,为人类造福,为地球造福。我想,我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成语暗无天日: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又如: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_758字

作者李鸣生所着的《飞向太空港》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的‘亚洲一号’卫星一事,记录了中国航天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

读完之后,我被中国航天人们的精神品质所震撼。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我们所面对的困难说是‘天灾人祸’也不为过。在‘人祸’方面:别的国家在卫星制作方面对我们实行封锁制度,但我们并不服输,在航空领域的‘泥坑’中摸爬滚打。就这样摸索出了我们的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长征’系列的火箭,实现了我国在航空领域零的突破,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不仅如此,因为当时我们的科技落后,资金短缺,所以一些科技大国对我们不屑一顾,导致我们四处碰壁。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好不容易得到一些国家的肯定,却因为一些国家在背后使坏使我们错失了打入国际市场的良机。

在‘天灾’方面,因为在最初修建发射场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极多,在我国专家们的多次讨论后,将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西昌作为了修建发射场的地点,但因为西昌四周群山环绕,所以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在一次百年难遇的泥石流中,发射场的一些部分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基地的官兵们齐心协力,将半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仅仅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这种工作效率令我钦佩!中国航天人正是通过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亚星’才得以成功发射;在运送升降平台的路途上不少官兵为此牺牲。因为大山封路所以卡车无法安全通过,得知此事的各地群众齐心协力聚集起了大量的炸药,炸开了大山,护送着卡车安全的通过了葫芦崖。看来‘亚星’的成功发射同时也离不开全国群众的努力!

遇到困难,却不消极,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的去克服。21世纪的到来使我们中国的航天力量再上一个阶梯,步入世界前列。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要传承中国航天人的珍贵品质,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成语怨天尤人: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如:《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又如: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怨天尤人个不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

成语愤懑不平:愤懑: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如: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其未解散者亦多愤懑不平,皆谓欲解散则全体解散,欲留则全体留用。”又如: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其未解散者亦多愤懑不平,皆谓欲解散则全体解散,欲留则全体留用。”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_856字

坚持不懈,能成大事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名著,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鸣生的作品《飞向太空港》。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征3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面对百年一遇的泥石流,面对三个月的期限,技术人员并没有慌张,而是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在长征火箭发射之前重建发射场,他们战胜了大自然!

美国技术人员们来到后,提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要求:点餐、爬山……中国技术人员虽然吃的用的都比不上美国技术人员,而且还相差甚远,却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工作,累了便仰望星空,下下棋,这种乐观积极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各国都不看好,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的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胜利了!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中国技术人员靠得很近,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大大咧咧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中国技术人员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我们学习上的艰苦比之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苦难,又算得上什么呢?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想抄捷径,想不劳而获,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面对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下定决心与它一决高下。如果你看到困难便向后退,所谓“人未死而心先死”的话,那么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输了,而且还输得一塌糊涂,输的一无所有。

中国的航天人员、技术人员是多么伟大。他们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像夜晚的北极星,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奋发图强、坚持不懈,传承长征3号火箭工作人员的精神,使星星之火变得可以燎原!

成语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如:《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又如: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成语一塌糊涂:糊涂:混乱。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如: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又如:新开设的中学,更是一塌糊涂,笑话百出。——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

前往宇宙,拥抱它们吧——观《旅行到太空边缘》有感_886字

如果你前往宇宙,你会做什么?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寻找——个美丽的,星球。——题记

最近,我们学校组织了科技节的活动,我们一齐观看了一部名叫《旅行到宇宙边缘》的宇宙科普纪录片。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除了惊叹以外便就是惊愕。

那是看任何一类片子都没有过的感觉,它是真实的,或许是现代科技的逼真效果让我身临其境,但你不能否认这就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画面会出现什么,下一个时光隧道会带领我们到哪一个星系,哪一个星球。它诱惑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进入一个个时空。这些星球越是美丽,越是危险,但这些却阻挡不了我们探索下一个星球,寻找下一个空间……

我们在其他的星球上不停的寻找生命,很遗憾他们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眼睛可以触及到的地方。如果每一个星球都有一个时间,从这里离开到达其他星球的时间或许是距地球时间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感叹,宇宙啊,你是可爱还是可怕,是神秘还是凶恶呢?这,一切都将由我们揭开。在这个黑暗之海,不断有星球碰撞,毁灭,重生,分裂,合并……这些引起了我的猜想,在这些星球中到底有没有生命呢?到底有没有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呢?……它们引发了我一大串猜想。

回首地球,远处眺望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忽然,我觉得我们好幸福,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和蔼的星球。而我们却不断破坏它,为什么呢?唉——

突然,我们在黑洞前停了下来,无穷的黑暗,没有一丝的光芒。恐惧,封闭,惊吓,充满着;可怕,分裂,破碎洋溢着。地球的未来,会这样吗?当宇宙只剩下无情的黑暗,没有一点阳光时……而我们不是不前进,而是不敢前进。

于是,我们,必须离开这儿。我们返航了,以光的速度。

看见了,看见了,蔚蓝色的,淡绿色的,灰灰的裹着的——地,球!!原来我要寻找的是,地球……

当一个人发现这个世界如此之广阔和深远,远远超出自身理性和智识所及时,必然心生恐惧。这时的心情,大概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绝世之句,也难以表达吧……

地球其实就是一个奇迹,但这是个即将破碎的奇迹。

而我很开心,因为我们现在还能展望天空,拥抱阳光。——后记

成语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如:《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又如:及至身临其境,只落得“原来如此”四个大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六十五回

读《飞向太空》有感_914字

自从我读了《飞向太空》这本书后,就有许多感受从我心底萌发。

2015年10月17日,费俊龙、聂海胜驾驶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了!鲜花簇拥,掌声雷动。航天员,这个响亮的名称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憧憬啊!但谁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多么的艰辛!航天员除了要有献身载人航天事业的理想和信念之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如此,航天员还要接受科学严格的训练,第一阶段学习的是基础理论培训。第二阶段学习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航天员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如果飞船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落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还不能赶到现场提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这次“神六”安全着落,我想,费俊龙、聂海胜在训练场上撒下了多少汗水啊!第三阶段学习的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是最重要的训练阶段。首先要学习各种飞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们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要多得多,难得多,而且这些文件是要带到天上去的,在飞行过程中随时会使用,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然后是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多少个白天黑夜,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行模拟器上反复地进行练习,做到熟练掌握,配合默契。从2015年3月起,费俊龙、聂海胜就和4位队友开始了严格的选拔训练。“神六”发射前的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被最终确定担任“神六”的飞行任务。于是,2015年10月12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场雪中费俊龙、聂海胜踏上了飞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看看航天员,再看看我们,心中是否还能平静?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这是为我们着想啊!可我们呢,却这儿埋怨那儿埋怨,仿佛被人剥夺了自由一般。而航天员呢,他们在训练中要熟悉太空飞行的全过程,从进入飞船到发射升空、轨道运行、返回和着落,这每一个的环节都要一丝不苟。无论教练对他们多么严格,他们毫无一点怨言,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艰辛作为代价,成功是不会向你招手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不也如此吗?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感谢《飞向太空》给了我反思自己的机会。我也深信,以后肯定还会有“神七”、“神八”的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成语掌声雷动:鼓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动全场。形容非常热烈的欢乐场面。如: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满厅掌声雷动中,忽然从外面气急败坏奔进一个人来,大家面色都吓变了。”又如:顿时,全场一片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成语气急败坏:气急败坏[qì jí bài huài],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的样子。形容十分慌张的样子。语或出《水浒传·第五回》。後亦用“气急败坏”形容恼怒的样子。[源]《水浒传·第五回》且说这桃花山大头领坐在寨里,正欲差人下山来探听做女婿的二头领如何,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大头领连忙问道:“有甚麽事慌做一团?”小喽罗道:“二哥哥吃打坏了。”大头领大惊,正问备细,只见报道:“二哥哥来了。”大头领看时,只见二头领红巾也没了,身上绿袍扯得粉碎。下得马,倒在厅前,口里说道:“哥哥救我一救!”大头领问道:“怎麽来?”二头领道:“兄弟下得山,到他庄上,入进房里去。尀耐那老驴把女儿藏过了,却教一个胖和尚躲在他女儿床上。我却不堤防,揭起帐子摸一摸,吃那厮揪住,一顿拳头脚尖,打得一身伤损。那厮见众人入来救应,放了手,提起禅杖,打将出去。因此我得脱了身,拾得性命。哥哥与我做主报仇。”大头领道:“原来恁地。你去房中将息,我与你去拏那贼秃来。”喝叫左右:“快备我的马来。众小喽罗都去。”大头领上了马,绰枪在手,尽数引了小喽罗,一齐纳喊下山去了。[典故]“气急败坏”是指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非常狼狈的样子。这个成语在小说中常被使用。如《水浒传·第五回》记述鲁智深投宿在刘家庄院,接受刘太公的款待,正巧当时山贼前来强娶太公的女儿,鲁智深藉机报恩,把山贼打得落荒而逃。山贼头领安坐寨中,本来预期看到下山娶亲的夥伴凯旋归来,不料却望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状甚狼狈地跑回山寨。另外如《水浒传·第六七回》:“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精忠岳传·第七一回》:“正在盼望,忽见那些逃回军士,气急败坏,跑回营来。”在这几个例证中,“气急败坏”都是用来形容狼狈慌张的样子,但今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亦有用於形容恼怒的样子,如:“他前来请求帮助,不料被拒,於是气急败坏地走了。”就是这个意思。

初中飞向太空港读后感_1104字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腹地——四川西昌,曾有过一次牵动亚洲、牵动全世界的发射,让全球几十亿人民共同见证了中国箭与美国星的完美结合,振奋所有中国人的心。

这,就是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故事。

想想看,在“月亮城”内用中国的火箭把美国卫星打上天,这是多么刺激,多么庞大的一个计划!中国,这个火箭的故乡,第一次敞开国门,拿出了自己的世界一流产品参加巴黎航展,还首次招揽着适于合作的国外卫星!

经历多次找寻,“长征三号”,终于选中了对意的“星”——“亚洲一号”,它们的结合牵涉到了三个大国,并连接着全世界。仅仅因为一星一箭,中国、美国、加拿大三个处于不同阵营的大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西昌卫星基地的几千名中国科研人员如担千斤,也让十几亿中国人民将注意力放在了西昌这个弹丸之地。这,是中国人强大的民族凝聚的力量。

为了顺利运出美国卫星,孙家栋副部长多次专程赴往美国谈判,极力要求美国政府发射通行证。就因为一个卫星的发射,竟关系到了中国的中央政府和美国国会,并直接联系到中美两国的正常外交,在中国航天史上,这还是头一回。最后,在中美多次协调下,白宫同意发放许可证。布什总统的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他的心声:“我不愿得罪十亿中国人。”

这,是美国对中国的认可。试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到中期,会有哪个外国人能正式地说出这句话?就是到了一九八六年,乌克力率团到美国游说各国政府与中国签订协议,也有部分外国人说出“中国有没有自来水”,“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开饭馆”这样的言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而布什总统的这句话,明明他已承认了中国的实力与中国巨大的潜力。而后中国成功发射了“亚洲一号”卫星,对于他来说,也就算不上出乎意料。

正因为此事具有极大国际效应,中国方面从上至下几千乃至几万科技人员的严阵以待、如临大敌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书中,为了护送专用的卸机平台安全运到西昌,中国方面在春运期间特批一列专列,组建了一支数十人的车队。一个小小的升降平台,惊动了10个系统,22个部门与数千名人员,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最温暖人心的事,在汽车运输途中,因过路需要,地方政府禁止百姓在春节前几天赶场,还专门封了路。哪知道这些老百姓们一听是为了发射美国星,一个个自觉得很,厨师们在食堂免费烧饭,青壮年们跑去抢修道路,每个县的县长、公安局长一齐出动,亲自护送,没有一丝放松。就这么着,升降平台在几个县的人民的热情护送下提前到了机场。这,不也正显示出了中国老百姓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吗?

一星一箭,牵动了中美加,联系了全中国,惊动了全世界。这,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成就了中国航天。

成语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如: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又如:如此好令,真是酒席宴前所未有的,妹子恭逢其盛,能不浮一大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成语弹丸之地:弹丸之地[dàn wán zhī dì],意指像弹丸一样大小的地方。比喻狭小的地方。语出《战国策·赵策三》。[源]《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於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於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楼缓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昔者三晋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释韩、魏而独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启关通敝,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不取於秦,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韩、魏之後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典故]战国时,在一次秦国攻打赵国的战役中,攻下了赵国的长平城,并且派人向赵国要求割让六城,才能议和。赵王拿不定主意,正巧身为秦臣的赵人楼缓从秦国前来,於是赵王与他商量对策,决定割六城给秦国。赵臣虞卿听到这个消息,极力劝说赵王千万不可割让六城,因为秦国倾全力来攻赵,必然力倦将归,而且以秦国的野心,即使现今得到了六城,将来还是会再来侵犯。赵王将虞卿所言告知楼缓,楼缓说:“虞卿以为秦兵已倦,哪里知道秦的兵力何止如此!即使知道此次秦兵确已疲累,但连这六城如此狭小,都不愿意割让,致使秦国再来侵犯,岂不是要割让内属要地而议和吗?”赵王再次将楼缓所言告知虞卿,虞卿再从各方面为赵王解说其利害关系,最後终于说服赵王,不将六城割让给秦国。後来“弹丸之地”被用来比喻狭小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