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泻”的成语(12个)

浏览

本文整理了泻水著地、银河倒泻、水银泻地等含“泻”的成语12个,其中“泻”开头的成语1个,“泻”结尾的成语2个,“泻”在中间的成语9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泻”开头的成语

1、泻水著地[xiè shuǐ zháo dì]

【解释】水倾泻在地上,随地势而流注。比喻只能任其自然。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

“泻”结尾的成语

1、银河倒泻[yín hé dào xiè]

【解释】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示例】果然是银河倒泻,沧海盆倾,好阵大雨!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四

2、上吐下泻[shàng tǔ xià xiè]

【解释】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后忽然又上吐下泻,一齐病倒,便放声大哭。”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上吐下泻的病,只要吃两口鸦片烟就好了。”

“泻”在中间的成语

1、水银泻地[shuǐ yín xiè dì]

【解释】泻:流得很快。水银倒在地上,很快就会全部渗入土中。比喻无微不至,极为细密周到。也比喻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示例】舞到后来,只见一团电光,滚来滚去,宛如水银泻地,花雨缤纷! ——梁羽生《七剑下天山》第十四回

2、一泻汪洋[yī xiè wāng yáng]

【解释】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出处】梁启超谭嗣同传》:“一泻汪洋。”

3、输泻跳蹙[shū xiè tiào cù]

【解释】泻:很快地流;蹙:紧迫。形容水流湍急,一泻千里。

【出处】宋·苏轼《书蒲永升画后文》:“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

4、悬河泻水[xuán hé xiè shuǐ]

【解释】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出处】《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示例】他的口才很好,讲演就像悬河泻水一样。

5、一泻百里[yī xiè bǎi lǐ]

【解释】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出处】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6、一泻千里[yī xiè qiān lǐ]

【解释】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示例】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

7、一泻万里[yī xiè wàn lǐ]

【解释】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出处】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8、倒峡泻河[dǎo xiá xiè hé]

【解释】比喻文笔酣暢,气势磅礴。

【出处】《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

9、悬河泻火[xuán hé xiè huǒ]

【解释】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注火”。

【出处】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