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敢”的成语(50个)

浏览

本文整理了敢勇当先、强毅果敢、不敢告劳等含“敢”的成语50个,其中“敢”开头的成语17个,“敢”结尾的成语3个,“敢”在中间的成语30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敢”开头的成语

1、敢勇当先[gǎn yǒng dāng xiān]

【解释】犹奋勇当先。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

【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国雄才大略,和鏄诸敢勇当先,岂有今日。”

【示例】他每都能骑战马,出来的敢勇当先。 ——明·无名氏《紫泥宣》第一折

2、敢不承命[gǎn bù chéng mìng]

【解释】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出处】《仪礼·士昏礼》:“吾君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

【示例】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

3、敢做敢当[gǎn zuò gǎn dāng]

【解释】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可喜他心直口快最相热,敢做敢当报不平。”

【示例】王朔《过把瘾就死》:“瞧人潘佑军,多男子汉,敢做敢当。”

4、敢作敢为[gǎn zuò gǎn wéi]

【解释】指行事不怕风险,无所顾忌。

【出处】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第三折:“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

【示例】唐俭点选进宫,敕赐才人,性格聪敏,凡诸音乐,一习便能,敢作敢为,并不知宫中忌惮。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十九回

5、敢怒敢言[gǎn nù gǎn yán]

【解释】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示例】我就喜欢她敢怒敢言的性格。

6、敢作敢当[gǎn zuò gǎn dāng]

【解释】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

【示例】他在单位很有魄力,做任何事情都敢作敢当。

7、敢做敢为[gǎn zuò gǎn wéi]

【解释】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出处】清·翁方纲《石洲诗话》:“石湖(范成大)、诚斋(杨万里)……与放翁(陆游)并称,而诚斋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

8、敢想敢干[gǎn xiǎng gǎn gàn]

【解释】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大胆实践。

【出处】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劲儿。”

【示例】年轻人应敢想敢干,有股闯劲

9、敢怒而不敢言[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解释】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示例】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第三回

10、敢为敢做[gǎn wéi gǎn zuò]

【解释】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这的是败坏风俗,那一个敢为敢做!”

【示例】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就敢为敢做。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

11、敢想敢说[gǎn xiǎng gǎn shuō]

【解释】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

【出处】谢常见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12、敢怒不敢言[gǎn nù bù gǎn yán]

【解释】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回:“珍哥、晁住虽是心里不愿意,也只得敢怒不敢言的。”

【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曾笑苏求功心切,不免责骂叱喝,工匠敢怒不敢言。”

13、敢不唯命[gǎn bù wéi mìng]

【解释】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出处】《宋史·李万超传》:“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非止逃生,我足建勋,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

14、敢不听命[gǎn bù tīng mìng]

【解释】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齐侯次于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听命!’”

15、敢布腹心[gǎn bù fù xīn]

【解释】敢:谦词,表示自己很冒昧;布:阐述、表述;腹心:比喻诚意。至诚的话。旧时表示恭敬谨慎地陈述自己内心深处的话。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敢布腹心,君实图之。”

【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敢望也。敢布腹心。”

16、敢不如命[gǎn bù rú mìng]

【解释】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玄微道:‘此乃易事,敢不如命。’”

【示例】夫人斟情酌理,两得其中,敢不如命!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

17、敢怨而不敢言[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

【解释】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出处】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敢”结尾的成语

1、强毅果敢[qiáng yì guǒ gǎn]

【解释】果敢:有决断,敢作敢为。形容顽强坚毅,敢作敢为。

【出处】《国语·晋语九》:“强毅果敢则贤。”

2、勤劳勇敢[qín láo yǒng gǎn]

【解释】勤奋劳动,有勇气,有胆量。

【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3、勇猛果敢[yǒng měng guǒ gǎn]

【解释】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勇猛果敢,处事不疑。”

“敢”在中间的成语

1、不敢告劳[bù gǎn gào láo]

【解释】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示例】凡所实施,光明正大。艰苦奋斗,不敢告劳。 ——《毛泽东选集·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

2、见义敢为[jiàn yì gǎn wéi]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出处】宋·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

【示例】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 ——《明史·伍骥传》

3、莫敢仰视[mò gǎn yǎng shì]

【解释】仰:抬头。不敢抬头看。形容被对方的声势所压倒。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已破破秦军,项羽召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示例】乃命娃出,明眸皓腕,举步冶艳。生遽惊起,莫敢仰视。 ——唐·白行简《李娃传》

4、莫敢谁何[mò gǎn shuí hé]

【解释】没有谁敢怎么样。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示例】争奈董卓弄权,将危汉室,群臣畏惧,莫敢谁何。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

5、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

【解释】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6、石敢当[shí gǎn dāng]

【解释】旧时住宅正门如正对桥梁、巷口,常立一块小石牌,刻“石敢当”三字,以为可以降恶避邪,禁压不祥。

【出处】汉·史游《急救篇》:“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示例】咱们本钱厚,泰山石敢当,沉得住气,输了钱,只当是借给他的。 ——金庸《鹿鼎记》第四十二回

7、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

【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头!’大帅连这句俗语还不知道吗。”

8、鬼子敢尔[guǐ zǐ gǎn ěr]

【解释】鬼子:骂人的话;敢尔:竟敢如此。斥责人竟敢如此大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士衡正色曰:‘我祖父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9、弗敢专也[fei gan zhuan ye]

【解释】不敢独自专有。

10、不敢问津[bù gǎn wèn jīn]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出处】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示例】几个月的工夫,除了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我不敢问津外,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11、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

【示例】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我只好委曲求全。

12、谊不敢辞[yì bù gǎn cí]

【解释】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13、犯颜敢谏[fàn yán gǎn jiàn]

【解释】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出处】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示例】是以犯颜敢谏之士,恒于君臣之际,而绝不闻之朋友之间。 ——明·李贽《焚书·答耿司寇》

14、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

【解释】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老话头: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只得要将铜钱银子出去打点。”

15、不敢高攀[bù gǎn gāo pān]

【解释】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示例】他那种人我们是不敢高攀的。

16、不敢掠美[bù gǎn lüè měi]

【解释】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出处】冰心《我的文学生活》:“站在摊旁,匆匆的看了一过,我不由得生起气来!这几篇不知是谁写的。文字不是我的,思想更不是我的,让我掠美了!我生平不敢掠美,也更不愿意人家随便借用我的名字。”

17、不敢苟同[bù gǎn gǒu tóng]

【解释】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出处】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示例】对于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18、断而敢行[duàn ér gǎn xíng]

【解释】断:果断。果断而敢于行动。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顾汪而忘大,后必有善;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19、汗不敢出[hàn bù gǎn chū]

【解释】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示例】在中国,从道士听说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鲁迅《文学与出汗》

20、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jì zài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解释】既:已经,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向对方屈服。指依附或有求于人,只得委曲求全。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着与他见个礼。”

21、正色敢言[zhèng sè gǎn yán]

【解释】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出处】《明史·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22、不敢旁骛[bù gǎn páng wù]

【解释】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出处】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

【示例】我一接到任务后一直不敢旁骛。

23、不敢越雷池一步[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解释】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出处】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示例】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秦牧《独创一格》

24、能征敢战[néng zhēng gǎn zhàn]

【解释】征:征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敢于作战。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必用能征敢战之将,先以力敌,后用智擒。”

25、愧不敢当[kuì bù gǎn dāng]

【解释】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出处】清·郑燮《刘柳村册子》:“紫琼崖道人,慎郡王也,赠诗:‘按拍遥传月殿曲,走盘乱泻蛟宫珠。’愧不敢当,然亦佳句。”

【示例】却做梦也想不到受了两位国家领导人的夸奖,实在愧不敢当! ——周疲鹃《寄侨居海外的女儿》

26、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xiàmǎ]

【解释】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出处】《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示例】毛泽东《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古人有言,其人叫王熙凤,又名凤姐儿,就是她说的。”

27、不敢后人[bù gǎn hòu rén]

【解释】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表示不敢懈怠,奋力前进。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凡遇党政当局对抗战建国积极方面有所号召,亦无不竭诚响应,不敢后人。”

28、不敢造次[bù gǎn zào cì]

【解释】造次:仓促、莽撞。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地从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示例】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知是这园内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个人的,故不敢造次。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29、不敢自专[bù gǎn zì zhuān]

【解释】自专:擅自专断。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

【出处】唐·韩愈《褅袷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示例】令此辈好汉建功进用,于国实有便益。微臣不敢自专,乞请圣鉴。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

30、未敢苟同[wèi gǎn gǒu tóng]

【解释】不敢随便同意。

【示例】请你原谅,你的意见,我未敢苟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