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教”的成语大全(65个)

浏览

小编为您整理了教猱升木、三迁之教、屡教不改等含“教”的成语65个,其中“教”开头的8个,“教”结尾的24个,“教”在中间的33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教”开头的成语

1、教猱升木[jiāo náo shēng mù]

【解释】猱:猴子的一种。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示例】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教猱升木呢?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2、教条主义[jiào tiáo zhǔ yì]

【解释】不对具体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只是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的思想作风。

【出处】毛泽东《矛盾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那样的话,我们的盟就要变成教条主义者。”

3、教导有方[jiào dǎo yǒu fāng]

【解释】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虽然是他叔祖教导有方,也是他福至心灵,官星透露,才得一变而为闻一知十的聪明人。”

【示例】他老人家教导有方,我们才能赢得比赛。

4、教妇初来,教儿婴孩[jiào fù chū lái,jiào ér yīng hái]

【解释】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5、教亦多术[jiào yì duō shù]

【解释】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出处】《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6、教无常师[jiào wú cháng shī]

【解释】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示例】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晋·潘岳《归田赋》

7、教学相长[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解释】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例】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教学相长的益处。 ——清·梁启超《“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

8、教一识百[jiāo yī shí bǎi]

【解释】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

“教”结尾的成语

1、三迁之教[sān qiān zhī jiào]

【解释】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示例】他采取三迁之教,把孩子送到重点大学学习。

2、奉令承教[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解释】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免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示例】至如赵秉钧之妄用佥壬,变生不意,犹不过奉令承教者耳。 ——章炳麟《致袁世凯电》

3、因材施教[yīn cái shī jiào]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示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4、桃李之教[táo lǐ zhī jiào]

【解释】指老师的教诲。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延师》:“今日吉辰,来拜了先生。学生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

5、不吝赐教[bù lìn cì jiào]

【解释】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出处】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示例】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白过来,请不吝赐教。

6、易子而教[yì zǐ ér jiào]

【解释】易:交换。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7、明刑弼教[míng xíng bì jiào]

【解释】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出处】《尚书·大禹漠》:“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示例】明刑弼教,道尊老氏。 ——唐·张说《起义堂颂》

8、奉命承教[fèng mìng chéng jiào]

【解释】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诲。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臣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示例】其中有不合于奉命承教,一味服从之意者,则任意删节,或曲为解说,以养成其盲从之性。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

9、神道设教[shén dào shè jiào]

【解释】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于鬼神祸福之说。利用鬼神迷信作为教育手段。

【出处】《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示例】尼神道设教,假箕仙言上帝震怒,将降祸于夫人。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郑峚阳》

10、不吝指教[bù lìn zhǐ jiào]

【解释】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大则以訏谟排祸难,小则以谠正匡过失,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难也。”

【示例】各位以为如何?兄弟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不吝指教。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二部四三

11、移风崇教[yí fēng chóng jiào]

【解释】移转风气,崇尚教化。

【出处】《韩诗外传》卷八:“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

12、耒耨之教[lěi nòu zhī jiào]

【解释】耒耨:农具。农事耕作方法的传授。指教民务农。

【出处】《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示例】依神农耒耨之教,导生民之利。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第三卷

13、少条失教[shǎo tiáo shī jiào]

【解释】指没规矩,无教养。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回:“好大胆丫头!新来乍到,就恁少条失教的,大剌剌对着主子坐着。”

14、遗风余教[yí fēng yú jiào]

【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出处】宋·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15、变俗易教[biàn sú yì jiào]

【解释】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出处】《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16、身教重于言教[shēn jiào zhòng yú yán jiào]

【解释】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

17、弭耳受教[mǐ ěr shòu jiào]

【解释】弭耳:温驯的样子。形容非常听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18、移樽就教[yí zūn jiù jiào]

【解释】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示例】因惦着晚饭是舅母、岳母移樽就教,给父母贺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19、纲常名教[gāng cháng míng jiào]

【解释】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

【出处】明·明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因触其怒,而疏请斩臣矣。”

【示例】吴佩孚张嘴闭嘴所抱守的纲常名教……不能拿到二十世纪的民主国里害人。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五章

20、不教之教[bù jiào zhī jiào]

【解释】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出处】《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示例】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虽身居高位,却保持着朴素的传统,这对我们是不教之教。

21、以法为教[yǐ fǎ wéi jiào]

【解释】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出处】《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22、九流三教[jiǔ liú sān jiào]

【解释】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示例】天桥这地方,九流三教,什么样子的人都有。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一回

23、孺子可教[rú zǐ kě jiào]

【解释】孺子:小孩子。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示例】孺子真可教也!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裤袜履,崭然一新,早过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恒娘》

24、言传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

【解释】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示例】这般言传身教的情景,社员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人民文学》1976年第9期

“教”在中间的成语

1、屡教不改[lǚ jiàn bù gǎi]

【解释】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示例】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明耻教战[míng chǐ jiào zhàn]

【解释】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示例】文武之道,自昔成规;明耻教战,振古常轨。 ——《魏书·张普惠传》

3、生聚教养[shēng jù jiào yǎng]

【解释】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同“生聚教训”。

【出处】续范亭《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朱总司令亲临训话吴老归来口述大概因志之以当庆祝》诗:“万众欢呼精神旺,老帅从容入将台。生聚教养七年苦,战士概属党培栽。”

4、不教而诛[bù jiào ér zhū]

【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示例】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不教而诛。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5、不屑教诲[bù xiè jiào huì]

【解释】认为不值得教训。

【示例】虽受过多年的感化教育,他仍然不改偷窃的恶习,这样的人已是让人不屑教诲的了。

6、名教罪人[míng jiào zuì rén]

【解释】名教:指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封建礼教。指破坏封建名分礼教的人。

【出处】宋·袁燮《又乞归田里第一奏》:“公论弗容,士友交谪,皆以为名教罪人,臣实惧也。”

【示例】故于非圣无法者,不得不诋为名教罪人,以求亲媚于君上。 ——吴虞《明李卓吾别传》

7、不教而杀[bù jiào ér shā]

【解释】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示例】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xué rán hòu zhī bùzú,jiāo rán hòu zhīkùn]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9、不可教训[bù kě jiào xùn]

【解释】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示例】最下之人,野蛮如虎儿,不可教训。 ——清·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10、有以教我[yǒu yǐ jiāo wǒ]

【解释】提出问题,希望别人帮助解答。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宋·王令《寄王正叔》:“贤子远相问,幸有以教我;得报速是宜,翘企不容坐。”

【示例】君吴人,朝廷近臣,今虽去,宜有以教我。 ——《明史·黄钺传》

11、废教弃制[fèi jiào qì zhì]

【解释】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出处】《国语·周语》:“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12、画荻教子[huà dí jiào zǐ]

【解释】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元·脱脱《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示例】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13、反面教材[fǎn miàn jiào cái]

【解释】消极的供教学用的资料。借指坏的典型。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29章:“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14、明教不变[míng jiào bù biàn]

【解释】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出处】《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15、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ì]

【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出处】邓小平《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伯承同志热爱自己的同志,对干部总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以进步。”

【示例】周恩来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困难和危险的谆谆教诲,永远牢记在我们心中。 ——《一次难忘的航行》

16、束教管闻[shù jiào guǎn wén]

【解释】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17、十年生聚,十年教训[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

【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18、有教无类[yǒu jiào wú lèi]

【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示例】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19、宰鸡教猴[zǎi jī jiào hóu]

【解释】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20、伤教败俗[shāng jiào bài sú]

【解释】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出处】明·马中锡《罪言》:“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葬得善地,虽杀人巨盗,亦可获福;课得美占,虽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于此。”

21、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nìng jiào wǒ fù rén,mò jiào rén fù wǒ]

【解释】负:辜负;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出处】《斩鬼传》第六回:“宁教我负人,莫教人负我,奇方得自曹操。”

22、三教一体[sān jiào yī tǐ]

【解释】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体:一家。旧时认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个本源。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五回:“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元来是一家。”

23、三教九流[sān jiào jiǔ liú]

【解释】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示例】他是个社会活动家,朋友遍及三教九流。

2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nìng jiào wǒ fù tiān xià rén,xiū jiào tiān xià rén fù wǒ]

【解释】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5、扑作教刑[pū zuò jiào xíng]

【解释】扑:戒尺;教刑:上古刑法的一种。原意为以戒尺责打不遵守教令的人。后多用以戏称责打。

【出处】《尚书·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示例】明帝在日,曾饬陈太妃随时训责,扑作教刑。 ——蔡东蕃《南北史演义》第二十四回

26、生聚教训[shēng jù jiào xùn]

【解释】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示例】就是那当道诸公,也应激发天良,力图振刷,郊那范蠡、文种的故事,生聚教训,徐图兴复。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五回

27、累教不改[lěi jiào bù gǎi]

【解释】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示例】他真是累教不改,一意孤行。

28、谆谆教导[zhūn zhūn jiào dǎo]

【解释】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出处】《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示例】父亲,您生前谆谆教导我们,不要那种脱离人民的虚无主义、个人主义。 ——毛岸青《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29、杀彘教子[shā zhì jiào zǐ]

【解释】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出处】《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30、经验教训[jīng yàn jiào xùn]

【解释】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出处】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31、言教身传[yán jiào shēn chuán]

【解释】言教:用言语讲解、传授;身传: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示例】正是在潘汉年言教身传之下,郑育之很快掌握了党的秘密工作的方法。 ——张云《潘汉年传奇·一身二任的“八办”主任》

32、反面教员[fǎn miàn jiào yuán]

【解释】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出处】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示例】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员,我们的党可以从这场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中汲取教益。 ——李娴娟《血染的爱》

3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