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锋”的成语(46个)

浏览

本文整理了锋镝之苦、开路先锋、登锋陷阵等含“锋”的成语46个,其中“锋”开头的成语11个,“锋”结尾的成语3个,“锋”在中间的成语32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锋”开头的成语

1、锋镝之苦[fēng dí zhī kǔ]

【解释】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四回:“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

2、锋芒逼人[fēng máng bī rén]

【解释】锋:刀锋;芒:枪头。比喻言词锋利,给人以威胁。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示例】鲁迅的杂文锋芒逼人。

3、锋芒毛发[fēng máng máo fà]

【解释】锋芒:刀或剑的尖端。刀剑的刃如毛发一样细。形容细微的事情。

【出处】汉·王充《论衡·超奇》:“锋芒毛发之事,莫不记载。”

4、锋镝余生[fēng dí yú shēng]

【解释】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出处】他经过~,更加珍惜生命。

【示例】他经过锋镝余生,更加珍惜生命

5、锋芒挫缩[fēng máng cuò suō]

【解释】锋芒:刀或剑的尖端,比喻事物的尖锐部分;挫:挫折;缩:后退。指人的锐气才干受挫折而后退。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赞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6、锋芒不露[fēng máng bù lù]

【解释】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7、锋铓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解释】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同“锋芒毕露”。

8、锋不可当[fēng bù kě dāng]

【解释】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韩信传》:“汉兵远斗,穷寇战,锋不可当。”

【示例】不意杜国越来越猛,锋不可当。 ——清·陈天华《猛回头》

9、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示例】写得不错,比她那些锋芒毕露的诗好得多了。 ——夏衍《秋瑾传》第二幕

10、锋发韵流[fēng fā yùn liú]

【解释】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11、锋芒所向[fēng máng suǒ xiàng]

【解释】向:指向。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

【示例】我们要注意敌人的锋芒所向,要避实就虚。

“锋”结尾的成语

1、开路先锋[kāi lù xiān fēng]

【解释】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示例】在征服自然的工作里头,钻探队是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 ——叶圣陶《友谊》

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解释】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时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王含、蒋斌为左军,蒋舒、傅佥为右军,胡济为合后,维与夏侯霸总中军,共起蜀兵二十万,拜辞后主,径到汉中。”

【示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清·壮者《扫迷帚》第二十四回

3、急先锋[jí xiān fēng]

【解释】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示例】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论鲁迅》

“锋”在中间的成语

1、登锋陷阵[dēng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2、推锋争死[tuī fēng zhēng sǐ]

【解释】推锋:手持兵器向前,指冲锋。指冲锋陷阵,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出处】《史记·秦本纪》:“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3、争锋吃醋[zhēng fēng chī cù]

【解释】为争夺男女私情而互相嫉妒。同“争风吃醋”。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

【示例】他待和他睡觉,凭他一夜两夜,就是十来宿,我也知不道甚么是争锋吃醋。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4、蹈锋饮血[dǎo fēng yǐn xuè]

【解释】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出处】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闾,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5、初露锋芒[chū lù fēng máng]

【解释】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处】《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示例】他在这次活动中只不过是初露锋芒而已。

6、椎锋陷阵[chuí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犹冲锋陷阵。

【出处】《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阵,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7、登锋履刃[dēng fēng lǚ rèn]

【解释】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8、及锋一试[jí fēng yī shì]

【解释】及:趁着;锋:锋利。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读书人的第二生命,一听见了开考的消息,不管多垒四部,总想及锋一试,雯青也是其中的一个。”

9、攒锋聚镝[cuán fēng jù dí]

【解释】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宰相子应举》:“四明在位久,卒被恶声以去,归里至与玺丞不相见。初不难借其子以市公,终于攒锋聚镝,受前人未有之弹射。”

10、初试锋芒[chū shì fēng máng]

【解释】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处】魏巍《前进吧,祖国》:“他正支着腮微笑着,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

11、出锋头[chū fēng tóu]

【解释】出:显露。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

【出处】宋·沈辽《云巢编》:“壮心欲驰步辄跚,试出锋头官已瘝。”

12、小试锋芒[xiǎo shì fēng máng]

【解释】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人的才干、技能。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示例】他今天在谈判桌上只不过是小试锋芒而已。

13、不露锋铓[bù lù fēng huì]

【解释】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14、冲锋陷坚[chōng nnnfēng xiàn jiān]

【解释】犹言冲锋陷阵。

【出处】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所部多收录亡命,藉为冲锋陷坚。”

15、崭露锋芒[zhǎn lù fēng máng]

【解释】锋芒:刀、剑等兵器的尖端或刃口,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示例】他在这次比赛中崭露锋芒,夺得第一名。

16、权变锋出[quán biàn fēng chū]

【解释】指随机应变,锋芒毕露。形容言辞的辩捷锐利。

【出处】汉·王充《论衡·答佞》:“此在其术中,吾不知也,此吾所不及苏君者,知深有术,权变锋出。”

17、临锋决敌[lín fēng jué dí]

【解释】指面对兵锋与敌决胜。

【出处】《后汉书·郑太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临锋决敌,非公之俦。”

18、冲锋陷阵[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出处】《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示例】头一晚醉得倒下马来,第二天照样冲锋陷阵。不能喝酒,还能当军人吗? ——白先勇《岁除》

19、冲锋陷锐[chōng fēng xiàn ruì]

【解释】犹言冲锋陷阵。

【出处】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冲锋陷锐,发无不中,号之曰:‘此张家背嵬军也。’”

20、藏锋敛锷[cáng fēng liǎn è]

【解释】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

【出处】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予独谓高牙大纛,堂堂正正,攻坚而折锐,则刘有一日之长。若藏锋敛锷,出奇制胜,……则於虞有取焉。”

【示例】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三回

21、针锋相对[zhēn fēng xiāng duì]

【解释】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示例】彩云听着唐卿的话来得厉害,句句和自己的话针锋相对,思忖只有答应了再说。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22、舌锋如火[shé fēng rú huǒ]

【解释】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示例】他一向舌锋如火,很少有人能说得过他。

23、不露锋芒[bù lù fēng máng]

【解释】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示例】寇忠愍拜相白麻,杨大年之词,其间四句曰:‘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宋·沈括《梦溪续笔谈》

24、摧锋陷阵[cuī fēng xiàn zhèn]

【解释】摧:击溃;锋:锋芒,引申为精锐;陷:攻入。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

【出处】《宋书·武帝纪上》:“高祖常披皯执锐,为士卒先,每战辄摧锋陷阵。”

【示例】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披靡,遂引去。 ——《晋书·景帝纪》

25、藏锋敛锐[cáng fēng liǎn ruì]

【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26、口角锋芒[kǒu jiǎo fēng máng]

【解释】口角:嘴边。言词尖锐,不让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想是他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

27、及锋而试[jí fēng ér shì]

【解释】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示例】此后自当避免些无须必践的荆棘,养精蓄锐,以待及锋而试。 ——鲁迅《两地书·五》

28、猬锋螗斧[wèi fēng táng fǔ]

【解释】猬锋:刺猬的毛;螗斧:螳螂的前腿。比喻微弱的力量。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猬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以哉!”

29、椎锋陷陈[chuī fēng xiàn chén]

【解释】犹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出处】《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30、藏锋敛颖[cáng fēng liǎn yǐng]

【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出处】元·戴表元《送吴州判还番阳诗序》:“及乎藏锋敛颖,韬潜谨饬……洁身寡过,而求自免也。”

31、砥锋挺锷[dǐ fēng tǐng è]

【解释】磨刀拔剑。指以武力反抗。

【出处】《宋书·傅隆传》;“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32、摧锋陷坚[cuī fēng xiàn jiān]

【解释】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破敌深入。

【出处】《新唐书·文苑传下·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

【示例】忠以诸弟给事幕下,摧锋陷坚,与有劳绩。 ——明·唐顺之《指挥佥事汤雪江墓碑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