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头的成语大全(含解释和出处)

浏览

整理了云合响应、云屯蚁聚、云舒霞卷等“云”开头的成语126个,包括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1、云合响应[yún hé xiǎng yìng]

【解释】犹言云集响应。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2、云屯蚁聚[yún tún yǐ jù]

【解释】形容众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春科》:“天下英才,云屯蚁聚。”

3、云舒霞卷[yún shū xiá juǎn]

【解释】形容姿态万千,色彩斑斓。

【出处】宋·苏轼《芙蓉城》诗:“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

【示例】文杏堂前千树红,云舒霞卷涨春风。 ——金·元好问《冠氏赵庄赋杏花》之二

4、云脚粥面[yún jiǎo zhōu miàn]

【解释】形容茶色的浓淡。

【出处】宋·蔡襄《茶录·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

5、云蒸龙变[yún zhēng lóng biàn]

【解释】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出处】《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示例】豪杰之文章,云蒸龙变之气,遇感即发,宁容教深浅,商工拙于其间耶? ——清·钱谦益《〈顾太史文集〉序》

6、云屯鸟散[yún tún niǎo sàn]

【解释】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7、云窗月户[yún chuāng yuè hù]

【解释】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出处】宋·向子諲《清平乐·奉酬韩叔夏》词:“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

8、云车风马[yún chē fēng mǎ]

【解释】指神灵的车马。

【出处】晋·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9、云期雨约[yún qī yǔ yuē]

【解释】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

10、云开见日[yún kāi jiàn rì]

【解释】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示例】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一回

11、云蒸雾集[yún zhēng wù jí]

【解释】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出处】宋·李纲《用人才以激士风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雾集,人材可谓众多矣。”宋·陈亮《论开诚之道》:“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

12、云中白鹤[yún zhōng bái hè]

【解释】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示例】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 ——明·李贽《初潭集·兄弟上》

13、云耶山耶[yún yē shān yē]

【解释】是云,还是山?原指画中的人辨认不请。后指对内容模糊作品的疑问。

【出处】宋·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14、云屯席卷[yún tún xí juǎn]

【解释】如云气骤然聚集,如席子迅速卷起。形容来去迅捷,气势雄伟。

【出处】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云屯席卷,兼拟靖鲸鲵于鲛穴;可怜仳离琐尾,大都内地残黎。”

【示例】云屯席卷,所向无前。 ——清·昭梿《啸亭杂录·八大王》

15、云泥分隔[yún ní fēn gé]

【解释】云在天,泥在地,两者相差甚远。比喻地位高下悬殊,或双方相隔甚远,不能相见。

【出处】唐·白居易《伤友》:“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示例】真个是贵贱悬殊,云泥分隔。(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二回)

16、云窗雾槛[yún chuāng wù jiàn]

【解释】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出处】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二章:“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贝阙珠宫,玉楼瑶殿。”

17、云合景从[yún hé jǐng cóng]

【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随从者之多。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示例】将见忠臣义士,必且云合景从矣。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

18、云窗月帐[yún chuāng yuè zhàng]

【解释】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出处】明·高启《夜闻吴女诵经》诗:“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19、云屯森立[yún tún sēn lì]

【解释】众多而整肃的样子。

【出处】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以张公节制三方,其部下熊罴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属望将军,其必有以取之矣。”

20、云奔潮涌[yún bēn cháo yǒng]

【解释】云气上升,潮水奔涌。形容大量涌出来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一卷:“千乘万骑,如云奔潮涌,四方万姓,如鳞次蚁聚。”

21、云集响应[yún jí xiǎng yìng]

【解释】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2、云起雪飞[yún qǐ xuě fēi]

【解释】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示例】撞钟伐鼓,云起雪飞。 ——唐玄宗《春中兴庆宫酺宴》诗序

23、云屯飙散[yún tún biāo sàn]

【解释】聚集如云,分散如风。形容来往迅疾。

【出处】严复《原强》:“骑射驰骋,云屯飙散。”

24、云游天下[yún yóu tiān xià]

【解释】有如行云,到处游荡,行踪不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

【示例】洪老帮主云游天下,行踪无定。你说要见,就轻易见得着么?(金庸《神雕侠侣》第十二回)

25、云游四海[yún yóu sì hǎi]

【解释】像行云一样在四海漫游,行踪不定。

【出处】唐·沈佺期《黄鹤》:“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

【示例】人遁能云游四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26、云树之思[yún shù zhī sī]

【解释】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示例】数载阔别,常怀云树之思。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

27、云山雾罩[yún shān wù zhào]

【解释】罩:覆盖。山被云雾笼罩,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比喻故弄玄虚,暧昧不明。

【示例】放爆竹的硝烟,象云山雾罩,正在热闹。(梁斌《红旗谱》三十六)

28、云从龙,风从虎[yún cóng lóng,fēng cóng hǔ]

【解释】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29、云开日出[yún kāi rì chū]

【解释】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云开日出,水绿山青。”

【示例】闺阁还是上海弄堂的幻觉,云开日出便灰飞烟散,却也是一幕接一幕,永无止境。(王安忆《长恨歌》第一部第一章)

30、云期雨信[yún qī yǔ xìn]

【解释】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出处】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31、云天雾地[yún tiān wù dì]

【解释】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32、云蒸霞蔚[yún zhēng xiá wèi]

【解释】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示例】抬头望处,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 ——刘白羽《长江三日》

33、云雾迷蒙[yún wù mí méng]

【解释】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出处】刘白羽《长江三日》:“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示例】战士们行进在云雾迷蒙的山间小路上。

34、云奔之涌[yún bēn zhī yǒng]

【解释】象云一样奔涌聚集在一起。形容人群迅速聚集在一起。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一:“乐作,诸军队伍,亦次第鼓吹振作,千乘万骑,如云奔之涌,四方万姓,如鳞次蚁聚,迤逦入丽正门。”

35、云收雨散[yún shōu yǔ sàn]

【解释】喻欢会结束,彼此分离。

【出处】宋·周邦彦《烛影摇红》词:“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争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满。”

【示例】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散;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

36、云遮雾罩[yún zhē wù zhào]

【解释】罩:覆盖。山被云雾笼罩,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比喻故弄玄虚,暧昧不明。

【示例】眼前有些云遮雾罩的,心里也是云遮雾罩。(王安忆《长恨歌》第三部第二章)

37、云愁雨恨[yún chóu yǔ hèn]

【解释】指男女间离别之情

【出处】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38、云合影从[yún hé yǐng cóng]

【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众多的人从各处涌来并会合在一起。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9、云迷雾罩[yún mí wù zhào]

【解释】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出处】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三七出:“忽然间昏惨惨云迷雾罩,疏剌剌风吹叶落,振山林声声虎啸,绕溪涧哀哀猿叫。”

40、云飞雨散[yún fēi yǔ sàn]

【解释】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出处】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示例】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41、云龙风虎[yún lóng fēng hǔ]

【解释】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示例】英雄自合调羹鼎,云龙风虎自相投。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回

42、云朝雨暮[yún zhāo yǔ mù]

【解释】指男女欢会之时。

【出处】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43、云端看厮杀[yún duān kàn sī shā]

【解释】厮:互相。站在云里看下面互相厮杀。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

44、云情雨意[yún qíng yǔ yì]

【解释】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出处】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示例】季玉,年十一,云情雨意,小而了了。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45、云悲海思[yún bēi hǎi sī]

【解释】如云似海的愁思。

【出处】《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示例】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悲海思令人嗟。 ——唐·李白《飞龙引》

46、云过天空[yún guò tiān kōng]

【解释】云彩飘过之后,天上格外空阔。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47、云次鳞集[yún cì lín jí]

【解释】会聚;会合。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薄海英才,云次鳞集。”

48、云端里看厮杀[yún duān lǐ kàn sī shā]

【解释】厮:互相。站在云里看下面互相厮杀。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

【示例】天下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局外,袖手旁观,看后来这位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

49、云锦天章[yún jǐn tiān zhāng]

【解释】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出处】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

50、云中仙鹤[yún zhōng xiān hè]

【解释】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出处】清·龚自珍《定风波》词:“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鹤怎笼来?”

51、云涌飙发[yún yǒng biāo fā]

【解释】飙:狂风。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出处】清·吴敏树《〈欧阳功甫遗集〉序》:“伯鲁之文,云涌飙发而骤进于古,若春木之落其华而将实矣。”

52、云散风流[yún sàn fēng liú]

【解释】象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出处】三国·魏·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示例】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竟至经此终老,岂不重可叹乎。(清·龚萼《答姜云标》)

53、云消雾散[yún xiāo wù sàn]

【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示例】则太上皇帝虽有忿怒之情,亦且霍然云消雾散。 ——宋·朱熹《经筵留身陈四事札子》

54、云泥异路[yún ní yì lù]

【解释】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出处】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示例】妾命薄春冰,身轻秋叶,云泥异路,浊水清尘。然既委身于君子,岂再托体于他人? ——明·李昌祺《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

55、云集景附[yún jí jǐng fù]

【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

【出处】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

56、云集景从[yún jí jǐng cóng]

【解释】如云聚合,如影随形。比喻声势浩大,响应迅速。

【出处】语出汉·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示例】主权在下之说,一倡百和,云集景从。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

57、云行雨施[yún xíng yǔ shī]

【解释】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出处】《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示例】曰:“如何是君臣之道?”师曰:“云行雨施,月皎星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

58、云泥之差[yún ní zhī chā]

【解释】云在天,泥在地。指相差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高低差别远殊。

【出处】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之比较》:“举与民国八年上海艺苑真赏社所印行安氏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天一阁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

59、云交雨合[yún jiāo yǔ hé]

【解释】指相会,重逢。

【出处】唐·李益《古别离》诗:“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

60、云雨巫山[yún yǔ wū shān]

【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示例】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李白《清平调》

61、云起水涌[yún qǐ shuǐ yǒng]

【解释】形容众人像云聚、像水涌一样从各处涌来并聚集在一起。

【出处】清·吴乔《围炉诗话》:“太白五言律,如听钧天广乐,心开目明;如望海上仙山,云起水涌。又或通篇不着对偶,而兴趣天然,不可凑泊。常尉、孟山人时有之,太白尤臻其妙。”

【示例】洒热血于笔端,伸大义于天壤,举国志士,应之者云起水涌。(清·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四节)

62、云屯雾集[yún tún wù jí]

【解释】象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

【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又早到八月初头,各处的举子云屯雾集。”

63、云雾之盛,顷刻而讫[yún wù zhī shèng,qīng kè ér qì]

【解释】盛:大;顷刻:一会儿;讫:完结。云雾再大,一会儿就消失干净。比喻某种势力不会长久。

【出处】汉·魏朗《魏子》:“云雾之盛,顷刻而讫;暴雨之盛,不过终日。”

64、云彻雾卷[yún chè wù juǎn]

【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魏书·废出三帝纪》:“世祖太武皇帝,握金镜以照耀,击玉鼓以铿锵,神武之所牢笼,威风之所兰轹,莫不云彻雾卷,瓦解冰消。”

65、云愁海思[yún chóu hǎi sī]

【解释】如云似海的愁思。

【出处】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66、云天高谊[yún tiān gāo yì]

【解释】情谊深厚,高达云天。

【出处】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示例】刘电不胜感激。道:“老叔云天高谊 ,存殁均沾。” ——清·陈朗《雪月梅》第十四回

67、云布雨施[yún bù yǔ shī]

【解释】比喻遍布。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示例】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68、云尤雨殢[yún yóu yǔ tì]

【解释】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

【出处】明·单本《蕉帕记·覸婚》:“我鸟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殢相怜护。我凄凉无绪,他绸缪有余。”

69、云容月貌[yún róng yuè mào]

【解释】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出处】明·梁辰鱼《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70、云泥殊路[yún ní shū lù]

【解释】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

【出处】北魏·荀济《赠阴梁州》:“云泥已殊路。”

71、云泥之别[yún ní zhī bié]

【解释】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示例】她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 ——钱钟书《围城》

72、云蔚霞起[yún wèi xiá qǐ]

【解释】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示例】昔陶氏五男,不好纸笔,而遂溪之后,云蔚霞起,岂黄头历齿所敢望哉!(明·袁宏道《叙冎氏家绳集》)

73、云龙井蛙[yún lóng jǐng wā]

【解释】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出处】清·周鲁辑《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示例】他们的地位有云龙井蛙一样的悬殊。

74、云飞烟灭[yún fēi yān miè]

【解释】比喻消逝。

【出处】宋·辛弃疾《贺新郎·听琵琶》词:“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75、云阶月地[yún jiē yuè dì]

【解释】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出处】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示例】诸女举娉婷闲雅,或歌或笑,香盈一室,真使人有云阶月地之想。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

76、云堦月地[yún jiē yuè dì]

【解释】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77、云屯雨集[yún tún yǔ jí]

【解释】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

78、云垂海立[yún chuí hǎi lì]

【解释】使云端下垂,使海水立起。比喻文辞雄伟,有压倒一切的气势。

【出处】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示例】这一来,就是那石破天惊,云垂海立,也没有这样的惊奇。(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六回)

79、云鬟雾鬓[yún huán wù bìn]

【解释】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看他那云鬟雾鬓,杏脸桃腮,柳眉星眼,不由咱不动心也。”

【示例】莲凤玉肤花貌,云鬟雾鬓,真曲中尤物。 ——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品》

80、云合雾集[yún hé wù jí]

【解释】比喻聚集迅速。

【出处】《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天下之士云合雾集。”《艺文类聚》卷八引南朝·宋·顾野王《虎丘山序》:“故总辔齐镳,竞雕虫于山水;云合雾集,争歌颂于林泉。”

【示例】《旧唐书·魏征传》:“魏公起自叛徒,奋臂大呼,四方响应,万里风驰,云合雾集,众数十万。”

81、云淡风轻[yún dàn fēng qīng]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五回:“写了半晌,才写得‘云淡风轻’四个字,便要放下笔。”

82、云飞泥沉[yún fēi ní chén]

【解释】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悬殊极大。

【出处】《周书·王褒传》:“云飞泥沉,金铄兰灭。”《隋书·卢思道传》:“云飞泥沉,卑高异等。”

【示例】《隋书·卢思道传》:“云飞泥沉,卑高异等。”

83、云集雾散[yún jí wù sàn]

【解释】像云一样聚集,像雾一样离散。比喻人事盛衰,聚散无常。

【出处】汉·班固《两都赋》:“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84、云心鹤眼[yún xīn hè yǎn]

【解释】比喻高远的处世态度。

【出处】唐·白居易《酬杨八》诗:“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闭门足病非高士,劳作云心鹤眼看。”

85、云迷雾锁[yún mí wù suǒ]

【解释】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巴的到绿杨渡口,早则是云迷雾锁黄昏后。”

86、云开见天[yún kāi jiàn tiān]

【解释】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出处】宋·邵雍《观盛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87、云梦闲情[yún mèng xián qíng]

【解释】指男女欢会之事。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示例】不比那云梦闲情,姑苏醉宴,章华骄态。 ——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

88、云窗霞户[yún chuāng xiá hù]

【解释】指华美的居处。

【出处】元·周伯琦《学宫纪事绝句》之四:“数树青榆延阁东,云窗霞户绮玲珑。”

89、云程发轫[yún chéng fā rèn]

【解释】云程:青云万里的路程;发轫:启车行进,比喻事业的开端。旧时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示例】贺入学,曰:‘云程发轫’。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90、云涌雾集[yún yǒng wù jí]

【解释】像云和雾一样向一处聚拢。比喻众多的人从各处涌来并会合在一起。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建号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

【示例】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91、云树遥隔[yún shù yáo gé]

【解释】指两地相隔遥远。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侄自与叔大人欢会,迄今二十余年矣。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

【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只以云树遥隔,山川相阻,未得再亲慈诲,企慕之怀,日久愈深。”

92、云扰幅裂[yún rǎo fú liè]

【解释】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谓天宝离乱,四方云扰幅裂,人物岁岁俱灾。”

93、云布雨润[yún bù yǔ rùn]

【解释】比喻教化远播。

【出处】《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94、云霞满纸[yún xiá mǎn zhǐ]

【解释】云霞:比喻文采。形容满眼都是精采的文笔、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示例】《金瓶梅》从何得来?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明·袁宏道《锦帆集·董思白》)

95、云翻雨覆[yún fān yǔ fù]

【解释】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出处】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示例】今我国民,轻弃信义,权谋诡诈,云翻雨覆,苛刻凉薄驯至尽人皆机心,举国皆荆棘者,曰惟小说之故。 ——梁启超《小说与群治关系》

96、云谲波诡[yún jué bō guǐ]

【解释】谲:怪异;诡:变化多。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出处】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示例】崇楼杰阁,曲廓洞房,锦簇花团,云谲波诡。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97、云烟过眼[yún yān guò yǎn]

【解释】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出处】宋·戴复古《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示例】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

98、云开雾释[yún kāi wù shì]

【解释】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出处】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千古名臣,每遭谗谤,而转瞬云开雾释,日光月华。”

99、云愁雾惨[yún chóu wù cǎn]

【解释】形容暗淡无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忧愁苦闷的局面。

【出处】宋·释道源《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时有圆应长者,出众作礼问曰:‘云愁雾惨,大众呜呼,请师一言,未在告别。’”

【示例】霎时间云愁雾惨,一会家地暗难穷。(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100、云雨高唐[yún yǔ gāo táng]

【解释】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示例】云雨高唐此地非,好持半偈悟禅机。(清·烟霞散人《合浦珠》第十五回)

101、云罗天网[yún luó tiān wǎng]

【解释】犹言天罗地网。

【出处】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所恨姚义不存,薛生已殁,使云罗天网有所不该,以为叹恨耳。”

102、云龙鱼水[yún lóng yú shuǐ]

【解释】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4卷:“宣宗幸万寿山、玉澜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偶然。”

103、云起龙襄[yún qǐ lóng xiāng]

【解释】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出处】《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104、云程万里[yún chéng wàn lǐ]

【解释】形容前程非常远大。

【出处】清·陈朗《雪月梅》第四回:“蒋士奇道:‘可喜!可喜!将来~,正未可量。’”

105、云蒸础润[yún zhēng chǔ rùn]

【解释】云气升腾,柱石湿润。形容湿气很重。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伏岑掘,兔丝死。”

106、云奔雨骤[yún bēn yǔ zhòu]

【解释】奔:飞驰;骤:急行。象云一样聚散,象雨一样急骤。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见听众云奔雨骤,皆至寺内。”

107、云开雾散[yún kāi kāi sàn]

【解释】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示例】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渐渐无纤尘。 ——宋·陆佃《陶山集·王君仪》

108、云霓之望[yún ní zhī wàng]

【解释】比喻迫切地盼望。

【出处】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示例】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天文》

109、云消雨散[yún xiāo yǔ sàn]

【解释】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出处】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示例】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不足感叹。(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

110、云蒸雨降[yún zhēng yǔ jiàng]

【解释】云气向上升腾,雨水降落。形容下雨。也比喻广施恩泽。

【出处】汉·贾谊《鹏鸟赋》:“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错缪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示例】子之文章,杰力人上。地辟天开,云蒸雨降。(宋曾巩《代人祭李白文》)

111、云娇雨怯[yún jiāo yǔ qiè]

【解释】形容女子娇羞之态。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春睡》:“未免云娇雨怯。今日晌午时分,才得起来。”

112、云屯雾散[yún tún wù sàn]

【解释】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出处】《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113、云心水性[yún xīn shuǐ xìng]

【解释】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114、云心月性[yún xīn yuè xìng]

【解释】像浮云和明月一样的心性。形容人不慕名利,性情恬淡。

【出处】唐·孟浩然《忆周秀才·素上人》:“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115、云散高唐[yún sàn gāo táng]

【解释】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妻恩情断绝,欢乐成空。

【出处】战国·楚·屈原《高唐赋》载;宋·晁元礼《满庭芳》词:“悲凉。人事改,三春秾艳,一夜繁霜。似人归洛浦,云散高唐。”

【示例】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116、云愁雨怨[yún chóu yǔ yuàn]

【解释】喻指离情别愁。

【出处】宋·孙光宪《何满子》词:“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

117、云遮雾障[yún zhē wù zhàng]

【解释】云雾遮挡视线,看得很模糊。

【示例】我不喜欢阴雨天的云遮雾障。

118、云窗雾阁[yún chuāng wù gé]

【解释】为云雾缭绕的窗户和居室。借指高耸入云的楼阁。亦指建于极高处的楼阁。

【出处】唐·韩愈《华山女》诗:“云窗雾阁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宋·李清照《临江仙》词:“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示例】书满琅函秘不开,云窗雾阁锁青苔。 ——元·宋无《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三

119、云蒸泉涌[yún zhēng quán yǒng]

【解释】云气升腾,泉水奔涌。形容大师涌出来。

【出处】唐·刘知己《史通·叙事》:“自兹以降,史道陵夷,作者芜音累句,云蒸泉涌。”

120、云趋鹜赴[yún qū wù fù]

【解释】比喻从四方奔赴而至。

【出处】清·魏源《淮北票盐志叙》:“夫票盐售价不及纲盐之半,而纲商岸悬课绌,票商云趋鹜赴者,何哉?”

121、云涌风飞[yún yǒng fēng fēi]

【解释】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出处】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其年《瑞龙吟·春夜见壁间三弦子是云郎旧物感而填词》后半云:‘记得蛇皮弦子,当时妆就……’游丝落絮之情,云涌风飞之笔,亦一时之雄也。”

122、云屯星聚[yún tún xīng jù]

【解释】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败兀》:“丘爷爷手下猛将如虎,战士如蜂,云屯星聚,布满四方津要去处。”

123、云兴霞蔚[yún xīng xiá wèi]

【解释】兴:兴起;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示例】变化开阖天机全,浓淡覆露清而妍,云兴霞蔚几千里,著我如在峨嵋巅。 ——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

124、云行雨洽[yún xíng yǔ qià]

【解释】比喻广施恩泽。

【出处】《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125、云净天空[yún jìng tiān kōng]

【解释】比喻事情办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切了当,觉得这事作得来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的痛快。”

126、云起龙骧[yún qǐ lóng xiāng]

【解释】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出处】《汉书·叙传下》:“云起龙骧,化为侯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