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集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商周时期,通古斯满族的先祖---肃慎,就繁衍生息于此,进入氏族社会后,开始以渔猎为主。到了汉魏时期,肃慎易称挹娄,依山傍水,建立了大量城址;南北朝时称勿吉;唐时为渤海怀远府所辖;辽代属女真王国之越里吉部;近代属上京路下辖之胡里改路管辖;明代属奴儿干都司弗提卫。清初,为盛京将军和清廷双重统治下的宁古塔都统辖境;1732年(雍正十年)为三姓副都统治下,1905年处依兰府所辖,1907年改设吉林行省,在临江(今同江)设州,此地由其管制。

1909年,临江州改为临江府,下置富锦县,本地为富锦县管辖。

1946年6月,设置集贤县,归属合江省,治所位于集贤镇。

1956年县址从集贤镇迁到福利屯。

1988年1月,划归双鸭山市。 集贤县名源于集贤街。中华民国初年出放街基时,富锦县县知事与士绅商定,定名为“ 集贤街”,属富锦县管辖。

1946年6月1日,合江省政府决定,将富锦县西南部的集贤、三道岗地区划出,设置集贤

集贤县

集贤县

县,县政府驻集贤街,隶属合江省管辖。

1949年5月,合江省并入松江省,改归松江省管辖。

1950年全县分设10个区,并设双鸭山矿区。

1954年7月,将县境南部双鸭山矿区正式划出,设置相当于县级的矿区,由省直辖。

1954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划归合江专区管辖。

1956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将桦川县的苏家店、悦来、太平、新城4个区划归集贤县。与此同时,将富锦县永安区柳大林子等4个村划入集贤县。同年4月,县政府由集贤镇移驻福利屯。

1957年将与双鸭山市毗连的公立、双河等6个自然屯和瓮泉乡全部划归双鸭山市。

1958年2月,将悦来镇和苏家店、孟家岗、丰年、中安、乌龙、新城、东林7个乡划归桦川县。同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先后将三道岗、兴隆、七星、友邻4个乡并入友谊农场。

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集贤县,设立友谊县,以原集贤县东部地区为友谊县的行政区域,将原集贤县西部地区划归双鸭山市。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友谊县,恢复集贤县,以合并于双鸭山市的原集贤县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友谊县的行政区域为集贤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委员会驻福利镇,隶属合江专区管辖。为在友谊农场地区进行“政企合一”试点,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恢复友谊县,以并入集贤县的原友谊县行政区域为友谊县的行政区域。同年10月5日,省人民委员会批复,恢复友谊县;12月7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决定恢复友谊县。

1973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友谊县,并人集贤县。

1984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准,以原友谊县并入集贤县的行政区域,恢复友谊县。

1985年1月,正式撤销合江地区,将集贤县划归佳木斯市领导。

1987年11月,划归双鸭山市领导。

1992年,集贤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腹地。东与富锦市、友谊县毗邻,南与双鸭山市、桦南县接壤,北与桦川县相连。全县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12个乡、镇。

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3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7万人;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4%。县政府驻地福利镇。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1987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77号):将佳木斯市的集贤县划归双鸭山市管辖。2000年,集贤县辖5个镇、7个乡:福利镇、集贤镇、丰乐镇、升昌镇、太平镇、永安乡、腰屯乡、联明乡、沙岗乡、黎明乡、山区乡、兴安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193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福利镇 82449 集贤镇 25709 升昌镇 19817丰乐镇 23254 太平镇 17080 沙岗乡 20795腰屯乡 17475 兴安乡 20023 黎明乡 9727 永安乡 18108 联明乡 11455 山区乡 4809 二九一农场虚拟镇 21095 笔架山劳改农场虚拟镇 1013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