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的建制沿革

浏览

谷城地图

谷城地图

谷城地域古属豫州,公元前11世纪,周时封嬴姓(名绥)为谷伯,建都城于谷山,名谷伯国,又称谷国。春秋时谷国为楚附庸。秦时依筑水立筑阳县,属南阳郡。西汉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阳郡。惠帝二年(前193)封肖何子延为筑阳侯。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封南海守弃子嘉为涉都侯。太初二年(前103)嘉死国除。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改南阳郡为前队郡,改筑阳县为宜禾县。东汉时复为筑阳县,属南阳郡。建武二十八年(52),封吴汉之孙盱为筑阳侯。建安十三年(208),筑阳属南乡郡,三国时属魏荆州南乡郡。西晋太康五年(284)属顺阳郡。东晋时,先后在筑阳境内侨置有扶凤、义成二郡,筑阳、泛阳、郿、义成、万年等县。两郡五县均属雍州(侨置于襄阳)。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封宗越为筑阳县子。刘宋时期,属雍州新野郡,南齐曾改属宁蛮府义安郡。梁为山都县,属襄阳郡。北周省山都入安养县,属河南郡。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封张倪奴为筑阳县侯。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封张瑰为义成侯。梁废扶凤郡及泛阳县,立兴国郡。西魏废兴国郡立义成郡,改雍州为襄州。北周废义成郡及万年县,境内仍有筑阳、义成二县。隶属襄州襄阳郡。隋初,省安养,将原山都辖地划入筑阳。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封吐万绪为谷城郡公。开皇七年(587),省筑阳入义成。开皇十八年(598),改义成县为谷城县。炀帝大业初,省襄州,谷城属荆州襄阳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析襄州之阴城、谷城二县置酂州,次年废。太宗贞观元年(627),划全国为十道,谷城属山南道襄州襄阳郡。贞观八年,省阴城入谷城。玄宗开元十七年(729),谷城属荆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唐朝改划为十五道,谷城属山南东道襄州。五代十国政局混乱,文字不全,不可考究。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割谷城之阴城地域置光化军,又析谷城汉水以西之遵教、翔鸾、汉均三乡置乾德县,属光化军。太宗至道三年(997),分全国为十五路,谷城属京西路襄州。元丰元年(1078),改为二十三路,谷城属京西南路襄阳府。宋南渡(1127)后,谷城属京西安抚制置司。明初,谷为卫国公邓愈的食邑。太祖洪武九年(1376),谷城属湖广布政司襄阳府。洪武十年,省光化入谷城。洪武十三年,复置光化县。洪武二十四年,谷城改属河南,不久还归湖广。嘉靖三十八年(1559),谷城为昭宪王朱翊铉封地。万历八年,封其子常蓝。清时,谷城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光绪十二年(1886),属安襄郧荆道襄阳府。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谷属湖北军政府襄阳军政分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谷城属湖北军政府安襄郧荆道招讨使署。

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鄂北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襄阳道。

民国四年(1915年8月),设“县佐”于石花街。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湖北省第四绥靖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10月,成立谷城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省苏维埃。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谷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湖北省鄂北行署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谷城汉水东北地区,在黑龙集成立谷城县爱国民主政府,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3日),谷城全境解放,县民主政府随军迁入汉水西南,属桐柏行署汉南办事处。

1949年10月,成立谷城县人民政府,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襄阳地区行政公署)。

1956年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改称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复称县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撤襄阳地区建置,改为市管县,谷城隶属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政府至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