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澜沧县

澜沧县

明代,澜沧县县境为孟连长官司(清代改为宣抚司)辖境。清代,又先后封委了大雅口土都司、芒海土守备、大山土守备、贤官募乃土把总、圈糯土千总以及上下勐允土把总军几个土司,县境成了各土司分治的局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正式核准于谦糯设镇边直隶厅,隶云南省迤南道。

民国2年(1913年),镇边直隶厅改为镇边县,民国4年(1915年)又改名为澜沧县。

至民国初年,县境虽已有行政设置,但由于地处边疆,土司统治根深蒂固,基层仍控制在土司手里,政府办理政务均需依靠各土司。土司制度对稳定边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司的残酷统治,也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民国年间推行区、乡、闾、邻制后,鉴于县内情况特殊,仍任用各地土司担任区、乡、闾、邻长。此后,随着国民党政权组织的不断完备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逐步趋于消亡。

1949年2月,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武装解放了澜沧全境,并于4月成立澜沧专员公署。同年12月,撤销专员公署,仍恢复澜沧县。

1950年6月,正式成立澜沧县人民政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