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青阳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青阳自古据考证已有5000年的人类活动史、2500年的文明史和1700年的文字记载史。据北宋《江阴全境图》,青阳乡列境内17乡之一,距今有千年历史。太平盛世现舍利,古镇青阳是福地。2003年悟空寺塔基出土了泗洲大圣僧伽的舍利子等一批有价值的文物,进一步印证了青阳千年古镇的历史。

70年代,境内南楼村一带出土有石刀、石锛、石斧、石凿等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炭化稻谷等属良渚文化的文物,证明了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据记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置江阴这地为暨阳县,青阳位于县境南部。现存《宋志全境图》已有青阳乡建置的记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又据县志《葛密传》,葛于北宋仁宗治平年间辞官归田,卜居青阳。据此,青阳建置乡,当于北宋初年,属江阴县。至明代,青阳镇已是“烟火千家“、“舟车辐辏“,市况繁盛。清代,青阳镇成为江阴、无锡、武进3县10多个集镇联系苏锡常的纽带。乾隆《江阴县志》载:青阳大桥头街衢四达,运河蜿蜒向南,水柁风樯,衔头接尾,市廛繁密与县城匹。每逢集市,便是一幅“桥上行人千担挑,桥下航船千稿撑“的景象

宋氏为青旸乡,属江阴军。元、明沿袭宋。

清康熙三年(1664年),江阴县分十七乡三十六镇,原青旸乡分设青旸、泗河、黄桥3镇,另将原金凤乡的孔寺、华村、悟空、妙静、南楼下一带和原凤戈乡的闵家场、柏树头、陈家村、小桥头、邵其头一带划入青旸镇。

民国二年(1913年),青旸镇改称乡。后多次变更。

1945年设青旸镇、丹同镇、桐岐乡、西岐乡、塘头乡、泗河乡。

1948年7月,原悟空乡并入丹同镇,桐岐乡并入青旸镇,西岐乡并入凤戈乡,塘头乡并入泗河乡。

1949年4月,青旸镇为江阴县城南区区政府驻地。同年9月,撤城南区,设青旸区。

1956年3月,定为江阴县属镇。

1958年8月,泗河乡乡建立人民公社,泗河乡建立泗河人民公社,撤青旸区。

1959年3月,青旸镇和泗河人民公社并入青旸人民公社。

1961年9月,青旸人民公社西部地区建桐岐人民公社。

1963年7月,建置青旸镇为县属镇。

1965年10月,“青旸”更名“青阳”。

1984年10月,青阳镇、青阳人民公社合并为青阳镇,桐岐人民公社改为桐岐乡。

1987年4月,桐岐撤乡建镇。

2001年6月,桐岐镇并入青阳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