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沿革

汪洋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夏、商属扬州地域,西周时属舒国,春秋时前属吴,后属越,秦时属九江郡,西汉时属淮南国,东汉、三国、西晋时均属庐江郡。

东晋隆安至元兴年间(397—404)置大雷戍。义熙元年(405)始设新冶县,属豫州晋熙郡。清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皖出铁,有铁官。今怀西望北有古冶迹,武昌口有炼成墩,漳湖之表有炼成畈……椅子、磨

望江县

望江县

叉间有坑矿,县名新冶,职此之由也。”南朝陈天嘉年间(560—566)升新冶县为大雷郡,属江州。隋开皇十一年(591)改大雷郡为义乡县,属熙州。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陈、隋间,县有义士助国平时难,隋文帝旌为义乡。”开皇十八年(598)改义乡县为望江县,属同安郡。县城东南的宝塔河一带曾是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盂山,可一览江流之胜,故名望江。唐武德四年(621)改望江县为高州,属舒州同安郡。武德七年改高州为智州,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废智州复望江县,属淮南道盛唐郡严州。北宋至道初(995—997)望江属淮南路舒州。政和五年(1115)属淮西路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望江属淮西路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属淮西路安庆府。元至元十四(1277)改府为路,望江属蕲黄宣司安庆路,至元二十三年(1266)废司置省,望江属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明洪武初望江属南京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属南京安庆府。清顺治二年(1645)望江属江南省安庆府。雍正三年(1725),江南省析为安徽省江苏省,望江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元年裁府,望江直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安徽省安庆道。

民国17年废道,属安徽省。

民国21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4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员公署。

1949年3月28日望江解放,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署。

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并为省,望江属安徽省安庆专署。

1968年改安庆专署为安庆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7年改称安庆行政公署。

1988年地市合并,望江县均属安庆市人民政府管辖。

县境

望江县

望江

望江,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安徽西南边缘。东南与东至、彭泽两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小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怀宁交界。地理座标为东经115°34ˊ—116°55ˊ、北纬30°03ˊ—30°26ˊ之间。东西最大长度54公里,南北最大宽度43公里,总面积1357.37平方公里。

县治

县治设城关镇。宋末兵乱,因县治地当兵冲,迁治于江南的香口(今东至县境)。元初,县尹张鲁瞻任期内迁回。

民国28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二),日本侵略军占领县城,县治迁至长岭铺。5月20日因日机袭击又迁至南西乡金氏宗祠,民国29年迁泉塘寺,民国30年迁鹧鸪山前的金氏宗祠,民国32年11月再迁老鸦滩的吴氏宗祠,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至今,县治一直稳定未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