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望牛墩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宋朝时期,望牛墩立村。南宋陈傥宦游至莞,始建亭头,子孙繁衍。其第四世(1248年)迁于石面、扶涌一带;蔡、简二姓移居白市一带。时“田碱地卤,煮水为盐”,民多以贩盐度日,一直延至明末清初。由东江支流向下冲积形成的土洲,陆续有人定居。立村均以沙、涌、涡、湾、洲、沥、滘等命名。人们在此放牛都惯于站到一土墩上观望牛群,望牛墩因此而得名。

民国时,境内分属望联、沥明两乡。

建国后,入中堂区(十五区)。

1957年12月,成立望牛墩大乡。

1958年10月,并入中堂人民公社

1959年6月,从中堂人民公社和麻涌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望牛墩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撤社建区,称望牛墩区。

1987年4月,撤区建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