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东至县张溪镇的历史沿革

浏览

张溪,古称晋阳(梁时曾轩晋阳县),早先这里是片湖滩,清代有位姓张的看在眼里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安营扎寨,开店做生意,故名张家滩。张溪古时为池州、饶州、九江三府交通要道,宋代建有驿丫,清代东流、至德境内设官道4条,其中东池(东流经长安、兰桥、唐田、至贵池)、景池(景德镇至池州)2条都从张溪经过。境内张溪河横贯东西,注入升金湖,通长江,张家滩过去设有停靠码头,是水陆交通的交汇处。山区的山货、皮花,下江的丝绸、水货,经此运往各地。

民国时期,设有江西、青阳、“六一”(安庆六县一市)会馆、微洲会馆和地方会馆,负责联系接洽各地商贸业务。

张溪镇以驻地张溪得名。

1952年划乡建政时始设张溪镇,1961年建张溪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为张溪乡,1992年安徽省撤区并乡时与汪坡合并建立张溪镇,1995年汪坡析出。

2007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坦埠乡(坦埠乡以驻地坦埠得名。坦埠是个乡村小集镇,北端紧靠升金湖,地势平坦,设本渡口码头和墒埠,故名。

1955年前曾是坦蒲区驻地,1961年始成立坦埠公社,1971年并入五丰公社,1972年从五丰析出重设坦埠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改为坦埠乡)、白笏乡(白笏乡以乡政府驻地白笏得名。

解放初期建立白笏乡,1958年成立白笏人民公社,1969年并入五丰公社,1972年从五丰析出复设白笏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恢复白笏乡)、汪坡乡(汪坡乡是以境内汪家坡得名。解放初期为侯店乡,1958年更名成立汪坡人民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改为汪坡乡,1992年全省撤区并乡时并入张溪镇,1995年从张溪析出恢复汪坡乡)并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