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包河区滨湖新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

合肥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滨湖新区启动区确定在紫云路以南、沪蓉高速以东的区域。启动区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路之隔,水、电、气、热等公共资源接入便捷,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和城市骨干路网,四通八达。按照“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坚持社会事业优先。

沿巢湖岸边规划建设滨湖新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的决策部署,实现合肥从“环城”走向“滨湖”乃至“临江”的战略之举。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有过新城建设的实践,如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巴黎拉德方斯和作为新产业基地的韩国茂山工业城。新城战略作为解决大城市问题,其后又成为城市复兴与区域开发的重要手段,新城开发的确在城市和区域复杂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新城建设成为当前一个较热门议题有其必然性。合肥由建国之初5平方公里左右发展到现状规模,在不同时期同样经历了新城快速扩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历了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和新站综合开发实验区(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为代表的新一代新城的建设,和以疏解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效率为主导的政务文化新区即第二代新城的建设。合肥的城市品质、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城市竞争力、城市首位度都得到

了长足的提升,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合肥市省会城市的地位仍较弱。因此,合肥城市提出了“141”战略构想(一个主城区,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滨湖新城、科学城作为第三代新城的提出,必将对合肥城市竞争力和品质的提升产生重大意义。

2016年2月,意义: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大一名业内人士昨天也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如果能申报成功国家级新区,对合肥发展将带来巨大的提升,“看看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对上海、天津的带动,就可以知道。”据了解,国家级新区的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因此,在国家级新区内,一般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从而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新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新的特区,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往往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进展:目前新区正在申报中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昨天从合肥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正在申报中,最后要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不过,合肥一些区域已经在就此开展行动。昨天的高新区经济会议就提出,2016年要争创国家新区的核心区。据介绍,今年该区将比照目前的国家新区的要求,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该区也将专门派人加强新区税收减免土地利用等政策的研究,从而理顺机制,争创国家新区的核心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