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历史沿革

浏览

青川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青川县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汉置郡至今,历代设置州、县、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时是秦陇入蜀之咽喉。

武王姬发元年(前1046年),先民建立氐族侯国“昔阝”,定国都白水附近,称吐费城,时属昔阝国境内。

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开明氏蜀国灭“昔阝”、“平周”二国后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苴国,定国都吐费城。时属苴国境内。

先秦时秦惠王嬴驷派张仪、张若、司马错率队走石牛道(今剑阁金牛道/剑阁道)灭蜀吞苴,置蜀郡。时属蜀郡葭萌县境内。

太祖刘邦元年(前202年),蒹萌易县名白水,时属广汉郡白水县境内。

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三年(219年),广汉易郡名梓潼,时属益州梓潼郡白水县境内。

晋烈宗司马曜太元十五年(390年),时属梁州晋寿郡益昌县境内。

南朝宋元嘉十八(441年),氐人杨难当进据白水,号称仇池国大秦王,地跨川、陕、甘,雄据一隅。置白水郡,辖管今青川、利州、昭化,郡治位于今青川县东北部。南朝齐建元年(449),杨广香袭封“阴平郡公”授沙州刺史,又号称“阴平国”,传自杨永安而亡(589)。其间,氐杨先后都在白水(沙州)建号称国,历宋、齐、梁、陈、北周五朝。南北朝西魏置马盘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马盘县名清川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始置青川守御千户所。

清顺治初裁千户所,降为青川分县。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青川,曾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财物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

民国31年(1942年)1942年,复置青川县。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一部奉命解放青川,并于同年12月19日建立了青川县人民政府,县治位于今青川县乔庄镇。青川县隶属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剑阁专署(驻广元县)。

1953年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同年撤销广元专署,青川县划归绵阳专区。

1985年2月由绵阳地区划归地级广元市

2005年11月31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5]号)批复同意将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广元市市中区管辖。区划调整后,青川县辖9个镇、25个乡、2个民族乡

2009年7月29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9]12号)批复同意:青溪镇政府驻地从青溪村迁至东桥村,七佛乡政府驻地从桂佛村迁至芙蓉村,板桥乡政府驻地从浮寨村迁至上马坊村,曲河乡政府驻地从双龙村迁至青城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青川县常住总人口222253人,其中:乔庄镇27557人,青溪镇13984人,房石镇6193人,关庄镇5083人,凉水镇7038人,竹园镇14395人,木鱼镇6193人,沙州镇9608人,姚渡镇6298人,黄坪乡5041人,瓦砾乡3086人,孔溪乡6707人,茶坝乡5396人,大坝乡2513人,桥楼乡5581人,三锅乡7628人,蒿溪回族乡3781人,乐安寺乡4551人,前进乡3684人,曲河乡3786人,马公乡1138人,石坝乡3671人,红光乡2964人,苏河乡3165人,茅坝乡4258人,大院回族乡5097人,楼子乡2187人,金子山乡2513人,马鹿乡9942人,七佛乡2958人,建峰乡6087人,白家乡6498人,板桥乡6425人,骑马乡7174人,观音店乡4539人,营盘乡5513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人。

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2号)批复同意撤销三锅乡,设立三锅镇,辖原三锅乡所属行政区域。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2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乔庄镇、青溪镇、房石镇、关庄镇、凉水镇、竹园镇、木鱼镇、沙州镇、姚渡镇、三锅镇、黄坪乡、瓦砾乡、孔溪乡、茶坝乡、大坝乡、桥楼乡、蒿溪回族乡、乐安寺乡、前进乡、曲河乡、马公乡、石坝乡、红光乡、苏河乡、茅坝乡、大院回族乡、楼子乡、金子山乡、马鹿乡、七佛乡、建峰乡、白家乡、板桥乡、骑马乡、观音店乡、营盘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