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的历史沿革

浏览

宋初,今虬江以南,隶华亭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批准设上海县,下辖五乡,区境为上海县高昌乡。今虬江以北,先后隶属昆山县和嘉定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嘉定县析置宝山县,区境北部属宝山县殷行乡和江湾乡一部分。

民国元年(1912年)虬江以北属宝山县殷行乡。虬江以南,租界线以北属上海县引翔乡。

民国16年上海特别市成立,引翔、江湾、殷行3乡划归上海特别市。次年7月,改为引翔、江湾、殷行3个区。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分属新市街区和江湾区。

1952年。新市、江湾两区合并为江湾区。

1956年,隶北郊区。

1958年,撤消北郊区,该地区从1956~1984年先后划入杨浦区。

南部原为上海县高昌乡23保的一部分。清同治二年(1863年)黄浦江以北,杨树浦港以西,杨树浦路一带为美租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美租界合并称公共租界,向东扩展,由周家嘴路,自西向东到顾家口(今平凉路底)划一直线,为租界界线。

民国31年,日军、汪伪占有租界。抗战胜利,设置上海市19、20两区(榆林和杨树浦两个区)。

1960年杨浦、榆林两区合并为杨浦区。

浦东地区,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部章城镇乡自治,始称东泾镇,属上海县。

民国元年,实行省章乡自治称洋泾市。

民国17年7月改称洋泾区。上川路以东属高桥区,以西属洋泾区。

1952年,分属高桥、东昌两区。

1956年并入东郊区。

1958年撤东郊、东昌区,成立浦东县。

1960年撤浦东县,浦东大道以北的沿江地带划归杨浦区,建立沪东街道办事处。

1984年划入川沙县东沟以西,荻柴浜以北,上川路以东地区,划出海防新村,成立歇浦路街道办事处。

杨浦区由一代伟人邓小平亲笔题名的杨浦大桥一跨过江,与当今中国开发的热土——上海浦东新区紧紧相连,它还与北上海人文积淀深厚的虹口区相互依存,杨浦大桥与军工路隧道、大连路隧道、新建路隧道相互平行,它是杨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杨浦区区委书记由陈寅担任、区长为金兴明。区政府位于江浦路549号。

杨浦注重大力发展绿化、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区绿化覆盖率近20%,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766公顷。区域内有共青森林公园黄兴公园、杨浦公园、江浦公园、复兴岛公园等12家公园,占地面积达202公顷,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休闲的好去处。其中,占地面积达115公顷的共青森林公园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一座具有自然野外风光和竹韵秀色的公园,被评为“上海优美新景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