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

浏览

污水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
适用范围
城镇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
基本原理
采用一级微膜过滤与污泥脱水一体化系统,强化去除微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大幅减轻生物处理负荷。二级生物处理采用组合生物过滤处理工艺,对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进行灵活组合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氮类等污染物质,同时过滤介质对水中的悬浊质起到了进一步的截留作用,实现污水高效低能耗处理。污水经过一级微膜处理工艺后,含水污泥可直接挤压脱水形成含水率80%以下脱水污泥,通过后续耦合污泥处置设备可实现污泥的同步处理。
工艺流程
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污水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第三代)”,工艺流程为:进水——一级微膜强化过滤——生物过滤——紫外消毒——出水。
关键技术或设计特征
该工艺采用一级微膜过滤(微米级膜过滤)预处理技术,强化去除污水中颗粒与胶体污染物等微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大幅减轻生物处理负荷。通过微膜过滤装备智能自清洁系统保证膜通量实时处于高通量运行工况。
采用微膜过滤技术与生物过滤技术耦合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氮、磷、悬浊质等污染物,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应低温、低碳氮比水质。
采用微膜过滤与污泥脱水一体化系统,节约沉砂池、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等污水处理单元,和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化学强化处理工艺)比较,可大幅节约设备投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占地面积与常规工艺相比节约60-75%;可建成与周边环境为一体的景观建筑物。
采用高效臭气收集处理技术与降噪技术,臭气处理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要求,空气质量可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厂界噪声可低于50分贝。
采用基于物联网污水处理工艺自动监测控制技术,可实现远程监测控制,工艺自动化程度高,人员是传统污水处理厂30%。
典型规模
“污水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组合灵活,适应于不同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处理规模范围200t/d-200,000t/d,处理后的水质可根据需要达到不同排放与回用标准。
推广情况
已在北方寒冷地区建设多个5000-20000t/d示范项目。
典型案例
(一)项目概况
黑龙江鸡西市城子河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水量20,000m3/d,污水来源于城镇生活、生产污水,2013年5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完成调试并投产。
(二)技术指标
根据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表,进水水质平均值为COD306mg/L,氨氮32.2mg/L,总氮41.5mg/L,总磷6.90mg/L,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按照日处理2万吨污水计,污水处理厂每年可减少排放量:COD约1868t,总氮约193t,总磷约46t。
(三)投资费用
总投资约36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400万元,基建投资约1400万元,其它投资约800万元,吨水投资费用约为1800元。主体设备寿命20年。
(四)运行费用
根据2014年11月-2015年5月运行情况,吨水运行费用约为0.45元。按照日处理能力2万吨规模计,处理费用约328.5万元。
联系方式
技术信息咨询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