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亨通

万事亨通,亨通:通达顺利。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万事亨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àn shì hēng tōng
成语正音
亨,不能读作『xiǎnɡ』;通,不能读作『tònɡ』。
成语简拼
WSHT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萬事亨通
成语辨形
亨,不能写作『哼』。
成语英文
Everything is going smoothly.
成语俄文
пóлное преуспеяние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亨通:通达顺利。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办事顺利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吉祥如意、尽如人意、如愿以偿、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万事如意

反义词

荆棘载途、艰难曲折

成语接龙

1、万事亨通→通今达古→古调单弹→弹丸之地→地北天南→南征北伐→伐罪吊人→人众胜天→天渊之隔→隔世之感→感遇忘身→身无长物→物极必返→返来复去→去天尺五→五陵年少→少言寡语→语笑喧呼→呼天号地→地旷人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而不死→死声活气→气涌如山

2、万事亨通→通今博古→古色古香→香象絶流→流离播迁→迁延日月→月旦春秋→秋收东藏→藏巧于拙→拙贝罗香

3、万事亨通→通同一气→气消胆夺→夺眶而出→出圣入神→神使鬼差→差三错四→四百四病→病国殃民→民困国贫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不敢说万事亨通,反正比您这万事不通强得多。(老舍《离婚》)

成语造句

(1)成语「万事亨通」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万事亨通”几个大字。

(3)如皋中学的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万事亨通”。

(4)小京写不出成语“万事亨通”的拼音。

(5)小军不会写成语“万事亨通”的最后一个字。

(6)羊年象徵美好的开始,也预兆新的一年吉星高照、万事亨通。

(7)佑玉哥哥给蔼凌和郑雅介绍了“万事亨通”的成语典故。

(8)于是所罗门坐在耶和华所赐的位上,接续他父亲大卫作王,万事亨通。

(9)祝贵单位万事亨通,一切顺利!

(10)虽然不是万事亨通,但比到处碰壁总要强得多。

(11)在去岑溪市归义镇第一中学的面包车上,中亮哥哥给芦婵和恋人讲解了『万事亨通』的故事。

(12)取得了他人的信赖,征服了众人的心灵,做起事来万事亨通,那么,财富和权势不属于你还能往哪儿去呢?

(13)总之,巴庚本不是笨人,只把这会说话儿的孔方兄撒出,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五回:『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分字解释

亨通

亨通:[hēngtōng] 顺利。万事亨通。

万事

万事:一切事情:万事大吉(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万事亨通(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万:wàn 1、<数>十个一千。《孙膑减灶》:『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又] 泛指众多。《察今》:『臂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2、<副>极;非常。韩愈《柳子厚暮志铭》:『无辞以白其大,且万无母子俱往理。』3、<名>古代一种大型舞蹈的名字。《左传·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注] 万,萬。古代『万』读『mò』,用于复姓『万俟』。『萬』作数词时可以用『万』,如今简化统一作『万』。[万福] (1)多福,用于祝颂。(2)唐宋时女子行礼,常口称『万福』,后指女子行礼。[万机] 古时专指皇帝处理日常杂事。[万籁]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万乘] (1)万辆兵车。(2)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故以万乘称天子。(3)指大国。

事:shì 1、<名>事情。《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名>特指战事。《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3、<名>政治事务。《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4、<动>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5、<动>侍奉;服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6、<量>件;样;种。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事。』

亨:hēng <形>通,顺利。《周易·坤卦》:『品物咸亨。』许浑《送人之任邛州》:『亨衢自有横飞势。』xiǎng<名>通『享』,飨宴。《周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pēng<动>通『烹』,煮。《诗经·豳风·七月》:『亨葵及菽。』

通:tōng 1、<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3、<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4、<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5、<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6、<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7、<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8、<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9、<副>全部;普遍。《核舟记》:『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0、<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籍] 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通家] (1)世交。(2)姻亲;结为姻亲。

万:《子集上·一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同万。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国万纽于谨。又《广韵》莫北切《集韵》密北切。万俟,复姓。俟音其,今读木其。北齐特进万俟普。(万)(古文)《唐韵》无贩切,音蔓。《说文》虫也。《埤雅》蜂一名万。盖蜂类衆[音zhòng]多,动以万计。又数名。《易·乾象》万国咸宁。《前汉·律正志》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又舞名。《诗·邶风》方将万舞。〈疏〉万者,舞之总名。《大戴礼·夏小正》万也者,干戚舞也。《韵会》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又州名。《寰宇记》汉巴东郡,后唐贞观曰万州。又姓。《通志·氏族略》万氏,孟子门人万章。又《韵补》入铣韵。《白居易·寄元九诗》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六书正伪》或省作万,非。

事:《子集上·亅字部》(古文)叓《唐韵》鉏吏切《集韵》《韵会》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广韵》使也,立也,由也。《释名》事,伟也。伟立也。凡所立之功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又《诗·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注〉三公也。又《诗·大雅》三事就绪。〈注〉三农之事也。又奉也。《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又营也,治也。《史记·曹参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又《广韵》《类篇》□侧吏切。事刃,与倳剚同。别见人部倳字注。又《韵补》叶逝支切,音时。《蔡邕词》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诗纸切,音始。《诗·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又叶疎语切,书上声。《韩非子·扬权篇》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又叶常御切,音树。《易林》虽愠不去,复职内事。考证:(《书·大禹谟》三事正德,利用后生。)谨按后字误刊。三事与下文六字亦不连。谨照原文改为六府三事允治。

亨:《子集上·亠字部》(古文)亯《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虚庚切,音哼。通也。《易·乾·文言》亨者,嘉之会也。又《唐韵》《集韵》□许两切,同享。《易·大有》公用亨于天子。又《唐韵》《正韵》□普庚切,同烹。《易·鼎卦》大亨以养圣贤。《诗·豳风》七月亨葵及菽。《周礼·秋官·小司□》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注〉致牲也。又《韵补》叶铺郞切,音镑。《诗·小雅》或剥或亨,叶下将强。又《史记·韩信传》狡兔死,猎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按古惟亨字兼三义,后加一画,作享献之享,加四点作烹饪之烹,今皆通用。考证:(《周礼·秋官·小司□》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谨照原文纳亨下增亦如之三字,以足文义。(按古惟亨字兼三义,后加一画,作享献之亨。)谨按文义享献之亨谨改为享献之享。

通:《酉集下·辵字部》《唐韵》《正韵》他红切《集韵》《韵会》他东切,□统平声。《说文》达也。《正韵》彻也。《易·系辞》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礼·学记》知类通达。又亨也,顺也。《礼·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谓仕则上达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节卦》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又畅也。《尔雅》四时和为通正。〈注〉通,平畅也。又总也。《礼·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注〉通计三十年所入之数,使有十年之余也。又开也。《前汉·何武传》通三公官。〈注〉谓更开置之也。又□也。《前汉·夏侯胜传》先生通正言。〈注〉谓□道之也。又凡人往来交好曰通。《前汉·季布传》非长者勿与通。又《陆贾传》剖符通使。又书名。《白虎通》班固着。《风俗通》应劭着。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宜写一通。又凡物色纯者谓之通。《周礼·春官·司常》通帛为旃。〈注〉通帛,无他物之饰也。又通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铎通鼓。〈疏〉司马振铎,将军以下即击鼓,故云通鼓。又井地名。《前汉·□法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又《广韵》州名。又《韵会》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以马通薰之。又《左传·杜预注》旁淫曰通。又叶他郞切,音汤。《东方朔·七谏》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扬。衆[音zhòng]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考证:(《尔雅·释岁》四时通政。)谨按原文作四时和为通正和为二字不可删,今改尔雅四时和为通正。又尔雅无释岁今省。(《白虎通》班彪着。)谨照原书班彪改班固。(又书首末全曰通。《后汉·崔实传》政论一通。)谨照原书政论一通改宜写一通。(《前汉·地理志》方里为井,井十为通。)谨按语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又马矢曰通。《后汉·戴就传》傅以马通。)谨照原传改以马通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