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步亦趋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亦步亦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ì bù yì qū
成语注音
ㄧˋ ㄅㄨˋ ㄧˋ ㄑㄩ
成语正音
趋,不能读作『zōu』或『zhòu』。
成语简拼
YBYQ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亦步亦趨
成语辨形
趋,不能写作『屈』。
歇后语
牵着鼻子走
成语谜语
人影
成语英文
dance to somebody's pipe/tune
成语日文
物(もの)まねで行動(こうどう)する
成语法文
suivre (son maǐtre) pas à pas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成语释义

指学生追随老师的脚步。语本《庄子·田子方》。後用『亦步亦趋』形容事事追随或仿傚别人。△『奔逸绝尘』、『望尘莫及』、『瞠乎其後』

成语辨析

一、[辨]趋,音ㄑㄩ。疾步的意思。不可写作『驱』。二、亦步亦趋和『人云亦云』都有『缺乏主见;模仿追随别人』的意思。但『人云亦云』指语言上的模仿、追随。亦步亦趋不仅指语言;还有行动上的模仿、追随。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事事追随或仿傚别人。[类]用在『紧紧跟随』、『毫无主见』的表述上。[例](1)他只知跟在别人後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毫无主见。(2)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儿,大人一定要亦步亦趋地跟着,预防他会跌倒。(3)家里养的小花狗就像是我的影子,每次我出门,牠都亦步亦趋地跟着。(4)在产品设计这方面,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要老跟在别人後面亦步亦趋。(5)学习他人长处,不是只跟在别人後面亦步亦趋,而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色。(6)艺术创作虽往往须经模仿,但如果一直只在别人的作品後面亦步亦趋,就难成大家。二、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主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随人步趋、一步一趋、一趋一步、马首是瞻、唯命是从、唯命是听、人云亦云、依样画葫芦、鹦鹉学舌、步人后尘、邯郸学步、亦趋亦步、东施效颦、如法炮制、一唱一和、遥相呼应、一拍即合

反义词

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关联成语

一趋一步、随人步趋、一步一趋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六·书简三·元旦贺源光国书其六》:『卓识之君子所宜夙夜祗惧,思赞万世无疆之休;今乃怡怡然亦步亦趋,恐非持满保泰之道也。』

(2)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五》:『惟吾乡邵山人长蘅,初所作诗,既描摩盛唐,苦无独到,及一入宋商邱幕府,则又亦步亦趋,不能守其故我矣。』

(3)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4)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宋词宜多读多看》:『然必择定一家,奉为金科玉律,亦步亦趋,不敢稍有踰越。』

(5)《四库总目提要·卷五七·史部·传记类一·名臣言行录》:『(李)幼武所补,太抵亦步亦趋,无甚出入。』

(6)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而武林陈允倩谓老杜不能青出於蓝,直是亦步亦趋。未免扬许失实。』

(7)艺术创作虽往往须经模仿,但如果一直只在别人的作品後面亦步亦趋,就难成大家。

(8)学习他人长处,不是只跟在别人後面亦步亦趋,而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特色。

(9)在产品设计这方面,我们要走自己的路,不要老跟在别人後面亦步亦趋。

(10)家里养的小花狗就像是我的影子,每次我出门,牠都亦步亦趋地跟着。

(11)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儿,大人一定要亦步亦趋地跟着,预防他会跌倒。

成语造句

(1)奔奔不会写成语“亦步亦趋”的最后一个字。

(2)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亦步亦趋”几个大字。

(3)并不是说你要亦步亦趋;你得琢磨他们的真实需求。

(4)成语亦步亦趋的结构和「良知良能」一样,都是ABAC形式。

(5)当前的图书馆实践不是引导这些实践,反而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

(6)当然,澳大利亚不可能对加利福尼亚亦步亦趋(比方说,创造航空工业,然后把账单送到五角大楼)。

(7)朵儿写不出成语“亦步亦趋”,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8)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其爱国热情亦步亦趋地跟随着美国模式。

(9)而且政客们会因为胆小的投资者愿意为政府欠债买单而欢欣雀跃;很多国家在衰退当前正亦步亦趋的进入严重赤字时代。

(10)近几周来,欧元已然成为10大发达国家风险指标的代言人,其走势与股市亦步亦趋。

(11)蒲大爷给巍巍和雯雯讲了“亦步亦趋”的历史故事。

(12)乔治·布什非但未能带领我们朝着新地平线前进,相反,他使我们陷入了困境,约翰·麦凯恩的政策将亦步亦趋。

(13)如城镇第三中学的戏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亦步亦趋”。

(14)上周的升息也许是中国的自主行动,但实际上人民币与美元亦步亦趋仍限制其政策的脱钩。

(15)这些企业不再满足于亦步亦趋。

(16)这个演讲也许是乔布斯留给世间的最棒的遗产,我们都应该铭记其中的一段:人生有涯,莫亦步亦趋,莫寻章摘句,莫人云亦云。

(17)太超前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但纯粹地克隆别人、亦步亦趋地跟风也不会有好的市场效果。

(18)他爱欣赏、爱研究名家的画,但从不不亦步亦趋,食古不化。

(19)亦步亦趋向阳路,点点滴滴风雨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成语典源

《庄子·田子方》颜渊问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後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後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注](1)颜渊:颜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时鲁人,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於弟子中最贤,孔子称其『不迁怒,不贰过』。後世称为『复圣』,列於孔门德行科。(2)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於老聃,学乐於苌弘,学琴於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後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为『至圣先师』。(3)奔逸绝尘:奔走的速度极快,比喻才能杰出。[见]『奔逸绝尘』。(4)瞠:音ㄔㄥ,张目直视的样子。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思想家孔子广收弟子,传道讲学,在他的三千多学生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颜回。颜回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他一举一动都学孔子,他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成语典故

颜渊在孔子弟子中最为贤良,虽然贫困,却不受外在环境影响,依然奋发好学,在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里,名列於德行科。在《庄子·田子方》中,曾用他们师生为例,来说明道家自然无为的道理。文章中记载了孔子和颜渊的一段对话。有一天颜渊请教孔子:『夫子走的时候,我也跟着走;夫子快步走,我也跟着快步走;夫子快跑时,我也跟着快跑。可是当夫子奔走速度达到非常快速的时候,我却只能在後面瞪着眼睛直看。』颜渊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麽,他也跟着做什麽,但是却发现某些地方是无法模仿、跟上脚步的,也就是孔子不需要说什麽,众人就自然信服;不曾亲近或偏袒,但情意却自然而周到;没有爵位,而百姓却自然归向他,这些在颜渊的心中,一直无法看出是什麽缘故,因此就向孔子请教。而孔子也向颜渊解释,这一切都是因为虚心的顺应自然万物之变化,遵循着既有的大自然规律的关系。後来『亦步亦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事事追随或仿傚别人。

分字解释

亦:yì 1、<副>表示两者同样,可译为『也』、『也是』。《<论语>十则》:『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副>在疑问句中表测度语气,不译。《赵威后问齐使》:『岁亦无恙耶?』3、<副>确实。《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4、<副>用在复合句下一分句之首,表示转折,可译为『也』、『也还』。《芙蕖》:『及花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5、<副>与『不』连用,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也……吗?』《<论语>十则》:『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步:bù 1、<动>行走;步行。《触龙说赵太后》:『乃自强步,日三四里。』2、<名>两脚各迈一次。《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名>脚步。《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又] <名使动>让……走上。《涉江》:『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4、<量>长度单位。历代表示长度不一。

趋:qū 1、<动>快走。《乐羊子妻》:『妻乃引刀趋机而言。』[又] <动>小步紧走。《左忠公逸事》:『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又] 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至而自谢。』2、<动>奔赴;奔向。《<指南录>后序》:『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3、<动>趋向;趋于。《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动>追求;迎合。《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5、<动>争取。《孙膑减灶》:『百里而趋利者必蹶上将军。』[趋风] 疾行如风,恭敬的样子。[趋跄] 步履有节奏的样子。[趋庭] 承受父教的代称。

亦:《子集上·亠字部》《唐韵》羊益切。《集韵》《韵会》《正韵》夷益切,□音睾。总也,又也。又傍及之词。又姓。宋开禧进士亦尚节,明参将亦孔昭。又同奕。《诗·周颂》亦服尔耕。〈笺〉亦,大也。《正义》亦奕义通。亦本作□,象人左右两腋形。《说文》□与掖同。《诗·衡门序》诱掖其君。《释文》《石经》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胁之间曰掖。后从肉作腋。

步:《辰集下·止字部》《唐韵》《正韵》薄故切《集韵》《韵会》蒲故切,□音捕。《说文》行也。《书·武成》王朝步自周。〈传〉步,行也。《正义》曰:《尔雅·释宫》云: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彼相对为名耳,散则可以通,故步为行也。《楚辞·招□》步骑罗些。〈注〉乗[音chéng]马为骑,徒行为步。又《小尔雅》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白虎通》人践三尺法天地人,再举足步备阴阳也。《周礼·夏官》射人以狸步张三侯。〈注〉郑司农云:狸步,谓一举足为步,於今为半步。又《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礼·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正义曰》古者八寸为尺,周尺八尺为步,则一步六尺四寸。《史记·秦始皇纪》数以六为纪,六尺为步。〈注〉索隐曰:《管子》《司马法》皆云六尺为步,非独秦制。又王制八尺为步,今以六尺四寸为步,步之尺数亦不同。又辇行曰步。《韵会》世称辇车曰步辇,谓人荷而行,不驾马也。又徐行曰步。《屈原·离骚》步余马於兰臯兮。《说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迟。又促行曰趋,阔行曰步。《庄子·田子方》步亦步,趋亦趋。又《任昉·述异记》水际谓之步。上虞县有石駞步,吴中有瓜步,吴江中有鱼步、龟步,湘中有灵妃步。按吴楚间谓浦为步,语之讹耳。《水经注》赣水迳豫章郡北为津步,步即水渚也。《青箱亲记》岭南谓村市为墟,水津为步。又《柳宗元·铁炉步志》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韩愈·孔戣墓志》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税。通作埠。今人呼船侩曰埠头。埠音如步。又《尔雅·释乐》徒击鼓谓之步。〈疏〉凡八音备作曰乐。一音独作不得以乐名也。又人才特出谓之独步。《晋书·王坦之传》江东独步王文度。又马步,谓神为灾害马者。一曰行神。《周礼·夏官·校人》冬祭马步。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礼·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又《地官·族师·祭酺注》酺者,为人物烖害之神。故书酺为步,盖步与酺字异而音义同也。又习马曰步马。《左传·襄二十六年》左师见夫人之步马者。又牵行也。《礼·曲礼》步路马必中道。又行师曰步师。《左传·僖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又行爵曰步爵。《礼·少仪》未步爵,不尝羞。又推正曰步正。《左传·文元年疏》日月转运於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正谓之步正。《后汉·杨厚传》就同郡郑伯山,受河洛书及天文推步之术。《陆机·演连珠》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又《律正》,书名,五星为五步。见《汉制考》。又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诗·小雅》国步蔑资。〈又〉天步艰难。又陟大位曰攺步。《周语》攺玉攺步。又步骤。《后汉·曹褒传》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孝经钩命决》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宋均注云:步谓德□道用,日月为步,时事弥顺,日月亦骤,勤思不已,日月乃驰,是优劣也。又姓。《广韵》晋有步场,食采於步,后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音chéng],三国吴丞相步骘。又三字姓。《后魏书》有步六孤氏,后改为陆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后改为步氏。又《北齐书》有步大汗氏。又百步,溪名。《广舆记》在台州临海县,一呼恶溪。又千步,香名。《任昉·述异记》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闻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种也。《亲贡籍》曰:南郡贡千步香。又步光,刃名,见《越绝书》。又步摇,妇人首饰名。见《采兰亲志》。《俗书正讹》从□,反止也。从少,非。□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

趋:《酉集中·走字部》《广韵》七逾切《集韵》《韵会》《正韵》逡须切,□取平声。《说文》走也。《博雅》行也。《释名》疾行曰趋。趋,赴也,赴所至也。《诗·齐风》巧趋跄兮。〈疏〉趋,今之捷步。《礼·曲礼》帷薄之外不趋。〈注〉行而张足曰趋。《尔雅·释宫》门外谓之趋。《古今注》《吴趋行》,吴人以歌其地。陆机《吴趋行》曰:听我歌吴趋。趋,步也。又树名。《齐民要术》自余亲木,□耳,□趋各其时。又《集韵》趋玉切。同促。《礼·乐记》卫音趋数烦志。〈注〉趋数,读为促速。又《祭义》其行也趋趋以数。《前汉·高帝纪》令趋销印。〈注〉师古曰:趋,读曰促。促,速也。又与趣同。《礼·月令》乃命有司趣民收敛。《释文》趣,本又作趋,音促。又《史记·天官书》其趋舍而前曰嬴。〈注〉索隐曰:趋音聚,谓促也。又《集韵》逡遇切,音覻。行之速也。又此苟切,音□。趣马,或作趋马。又《集韵》《类篇》□千句切,音娶。行也,速也。《诗·齐风》巧趋跄兮。《释文》又七遇反。又《韵补》叶雌由切。《易林》车驰人趋,卷甲相仇。《五经文字》趋从刍,作多者讹。《广韵》俗作趍。趍本音池。《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