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阔嘴鸟的名称类别、保护现状、地理分布、科系介绍

浏览

暗阔嘴鸟的图片

暗阔嘴鸟(学名:Corydon sumatranus,英文名:Dusky Broadbill)是阔嘴鸟科暗阔嘴鸟属的鸟类。

暗阔嘴鸟是一种生活在亚洲地区的阔嘴鸟科鸟类。

中文学名:暗阔嘴鸟

拉丁学名:Corydon sumatranus

英文俗名:Dusky Broadbill

命名作者:Raffles, 1822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阔嘴鸟科(Eurylaimidae)

中文属名:暗阔嘴鸟属(Corydon)

繁殖区:东洋界 : Southeast Asia, Sumatra, Borneo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暗阔嘴鸟 暗阔嘴鸟 暗阔嘴鸟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阔嘴鸟科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科系介绍

阔嘴鸟科有8属15种。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热带地区。喙短、宽而平,口裂大,喙端具钩;体长25~27厘米;翅中等;尾圆形或楔形;脚短而弱,并趾型,前3趾基部并连,后趾发达;跗跖较强健,大部由单列大形的卷形鳞所包被。鸣肌结构简单。

我国仅有2属2种,即长尾阔嘴鸟和银胸丝冠鸟,分布于云南、广西及喜马拉雅山区。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特别是近水的密林、灌丛间。叫声刺耳。叫时尾上下摆动。上下嘴碰撞发出“扎、扎”声响。巢呈梨形,以细枝、草、树叶和苔藓等构成,吊于临水树枝、竹梢或藤条上。每窝产卵5~6枚。卵壳上常缀有小点斑。食物以鞘翅目昆虫和蜘蛛为主,也吃少量种子、树芽和核果。均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非洲阔嘴鸟属包括3种:非洲阔嘴鸟、棕肋阔嘴鸟、灰头阔嘴鸟。

非洲绿阔嘴鸟属仅1种,即非洲绿阔嘴鸟,均分布于非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