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鹦哥的【物种名称】、【又名】、【拉丁学名】、【英文名称】、分类地位、简介、地理分布

浏览

红腹鹦哥的图片

红腹鹦哥(学名:Pyrrhura frontalis,英文名:Maroon-bellied Parakeet)是鹦鹉科小锥尾鹦鹉属的鸟类。

红腹鹦哥,所属动物界,属鹦鹉科,分布于巴西东南部。

中文学名:红腹鹦哥

拉丁学名:Pyrrhura frontalis

英文俗名:Maroon-bellied Parakeet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鹦形目(Psittaciformes)

中文科名:鹦鹉科(Psittacidae)

中文属名:小锥尾鹦鹉属(Pyrrhura)

繁殖区:南美洲 : se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二级保护物种

(目前无灭绝危机,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物种名称】

红腹锥尾鹦鹉

【又 名】

红腹鹦哥、紫红腹锥尾鹦鹉

【拉丁学名】

Pyrrhura frontalis

【英文名称】

Maroon-bellied Conure

分类地位

鸟纲(Aves)、鹦形目、鹦鹉科、锥尾鹦鹉族

鸟种简介

身长:依照不同亚种为24到26公分(9.5到10吋)

亚种:目前有3种已知亚种分别为

1.Maroon-bellied Conure(Pyrrhura f.frontalis)

2.Azara's Conure(Pyrrhura f.chiripepe)

3.Blaze-winged Conure(Pyrrhura f.devillei)

外型:这种鹦鹉鸟体大部分为绿色,额头前面有一条窄红色的羽毛,渐渐往後面变为暗棕色;耳羽为棕色,颈部两侧、喉咙、胸部上方为橄榄棕色,每片羽毛并有暗灰黄色的滚边;主要飞行羽的覆羽为蓝绿色,朝向尖端从蓝变为绿;下腹部和背部下方为红棕色;尾羽内侧为橄榄绿并带有红棕色的尖端,尾巴内侧为暗红黑色;眼睛外围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鸟喙为暗灰黑色,虹膜为暗棕色。幼鸟和成鸟的体色差不多,只是比较暗淡,虹膜颜色也比较深。

栖息环境和习性:紫红腹锥尾鹦鹉(Maroon-bellied Conure)主要栖息于1300米高、乡村地区所有型态的林木地区,尤其偏好大西洋沿岸的森林和充满南洋杉的开阔草地,有时也会出现在农耕区、果园以及城镇中的公园等地。在繁殖季节他们通常会组成10到15只左右的小群体,如果在浓密树林间活动则很难察觉,因为他们的体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对鸟喜欢和群体中其他的成员紧密的待在一起,互相理毛以及彼此社交。偶尔会聚集数百只於栖息的树木上或是觅食的树上,非常明显易见因为一大群相当吵闹;非常喜欢洗澡,因此每天会固定前往瀑布区,在水流边缘区享受四贱的水花;他们通常会和巴西当地另外一种全身绿色的小鹦哥-----素色鹦哥(Plain Parakeet)组成混合的鸟群一起行动。

食物:紫红腹锥尾鹦鹉(Maroon-bellied Conure)主要以种子、水果、花朵、浆果、坚果等为食。也会定期前往农耕区觅食,例如玉米田以及当地果园等,偶尔会造成农作物相当程度的损害。

地理分布

栖息地:巴西东南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