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嘴鹬的简介、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

浏览

勺嘴鹬的图片

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英文名:Spoon-billed Sandpiper)是鹬科勺嘴鹬属 的鸟类。

勺嘴鹬(学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又名琵嘴鹬或匙嘴鹬,是一种小型的涉禽,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勺嘴鹬外表上最独特的地方在它那汤匙形状的嘴,但在野外不易辨认。在2007年的一次由国际鸟盟进行的统计中,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少于100对,IUCN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极危。

中文学名:勺嘴鹬

拉丁学名:Eurynorhynchus pygmeus

英文俗名:Spoon-billed Sandpiper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勺嘴鹬属(Eurynorhynchus)

繁殖区:古北界 : ne

非繁殖区:东洋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61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极危物种

Critically Endangered(CR)

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

鸟种简介

勺嘴鹬 勺嘴鹬

勺嘴鹬这物种由卡尔·林奈在1758年,在其《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中首次介绍,并命名为 Platalea pygmea。。

在1821年由斯云·尼尔逊(Sven Nilsson)分类到一个属并沿用至今 。现时勺嘴鹬属于鸻形目鹬科内的一种涉禽,但将涉禽归到鸻形目本身就是鸟类DNA分类系统的一大缺陷。不管是从它奇特的形态适应特征或表现出歧异的DNA序列中去判断,勺嘴鹬都应该从其相近的种族中进一步地分别出来。

地理分布

勺嘴鹬 勺嘴鹬

勺嘴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鸟。越冬于泰国、印度、中南半岛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地区。迁徙期间经过朝鲜、日本和中国上海、福州、海南岛、香港和台湾。或许部分留在广东沿海越冬。

外形特征

勺嘴鹬 勺嘴鹬

勺嘴鹬前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具黑褐色纵纹。翕、肩和三级飞羽羽毛中部黑色,羽缘栗色,使背呈现出红栗色而具黑斑。翕部羽缘白色,在背部形成V字形的白色线。翅覆羽褐色,具淡皮黄色和皮黄红色羽缘。下体白色,胸两侧缀皮黄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飞羽黑色,大覆羽具宽的白色尖端,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与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组成翅上宽阔的白色翅带。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中间黑色。

中央尾羽黑色,两侧尾羽淡灰色。嘴基和颏白色。眼先较暗,有一黑色贯眼纹,在眼后贯眼纹较细。眉区、头两侧、脸、前颈、颈侧和上胸栗红色,具细的褐色纵纹。下胸淡粟色,具褐色纵纹和斑点,有时在两侧形成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纵带。其余下体,色括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后颈较淡,翅覆羽灰色。具窄的白色羽缘。前额、眉纹和下体辉亮白色。颈侧和上胸两侧微具褐灰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脚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长140~160毫米,嘴峰10—12毫米;翅85一106毫米;尾37—39毫米;跗跖19一22毫米。

生活习性

勺嘴鹬 勺嘴鹬勺嘴鹬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海岸冻原沼泽、草地和湖泊、溪流、水塘等水域岸边。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与河口地区的浅滩与泥地上,或海岸附近的水体边上,不深入到内陆水域。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勺嘴鹬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方式主要用嘴在水下或烂泥里左右来回扫动觅食。有时也在地面直接啄食。

生长繁殖

勺嘴鹬 勺嘴鹬勺嘴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期6—7月。营巢于冻原沼泽、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海岸苔原与草地上。尤其喜欢在淡水塘边的苔藓草地上营巢。巢甚简陋,主要由亲鸟在松软的苔原地上挖掘一圆形凹坑,内垫以苔藓、枯草和柳叶。每窝产卵3一4枚。卵的颜色为淡褐色,被有细小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33×20—23毫米。

保护现状

勺嘴鹬 勺嘴鹬刚出生的勺嘴鹬

由国际鸟盟对其重要繁殖地——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的调查显示,全球仅余下少于100对。对比起1970年,仍有近2000到2800对,2000年数目下降至1000对,2005年仅余下少于400对,每年的个体数目均急速减少。若整体情况没有改善,勺嘴鹬将可能在未来数年踏上灭绝之路。研究认为它们数目急降的主因包括繁育生境及迁飞过程时中转站的破坏。其中位于南韩重要的一站——新万锦(saemangeum)——正面临近40000公顷的大型填海计划所破坏。而每年亦有为数不少的勺嘴鹬在中转站当地被捕猎。此外,全球暖化导致它们特有的繁殖地——冻土层的减少也影响了它们可繁殖后代的机会。

从2011年起,英国针对勺嘴鹬启动了紧急保护计划。2012年7月中旬,从俄罗斯迁徙到英国的一批勺嘴鹬在历时一周用直升机和飞机将第一批勺嘴鹬鸟蛋运至英国后几小时,第一只勺嘴鹬已经破壳而出,而且更多的雏鸟正在孵化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