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脚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

浏览

青脚鹬的图片

青脚鹬(拉丁名:Tringa nebularia,英文名:Common Greenshank)是鹬科鹬属的水鸟。全长约32cm,是深水涉禽 。体灰色,腿淡绿,腰白色。嘴微上翘,腿长近绿色。背部和腰白色,飞行时尤其明显。翼下具有深色细纹。尾端具有黑色细斑。飞行时脚伸出尾端甚长。冬羽背上颜色变的较暗,喉、胸的纵斑消失。比泽鹬体型大,嘴更粗略上翘。喜沿海和内陆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和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挪威。

中文学名:青脚鹬

拉丁学名:Tringa nebularia

英文俗名:Common Greenshank

命名作者:Gunnerus, 1767

中文目名: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中文科名:鹬科(Scolopacidae)

中文属名:鹬属(Tringa)

繁殖区:古北界 : 广泛分布

非繁殖区:sw 古北界, 非洲, 东洋界, 澳洲界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345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主要羽色:灰色

次要羽色:白色

外形特征

青脚鹬:形态特征图 青脚鹬:形态特征图

青脚鹬是中等体型(32厘米)的高挑偏灰色鹬。形长的腿近绿,灰色的嘴长而粗且略向上翻。

站势:上体灰褐具杂色斑纹,有黑色轴斑和白色羽缘,翼尖及尾部横斑近黑;下体白色,喉、胸及两胁具褐色纵纹。背部的白色长条于飞行时尤为明显,飞行时脚伸出尾端甚长。翼下具深色细纹(小青脚鹬为白色)。冬羽背上颜色变的较暗,喉、胸的纵斑消失。

虹膜-褐色;嘴-灰色,端黑;脚-黄绿色。

叫声:喧闹。发出响亮悦耳的chew chew chew声。

青脚鹬:飞行图 青脚鹬:飞行图 青脚鹬:飞行图 青脚鹬:飞行图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青脚鹬与泽鹬的区别:青脚鹬体型较大,腿相应较短,叫声独特,嘴更粗略上翘。

青脚鹬和小青脚鹬的区别:青脚鹬翼下具深色细纹,而小青脚鹬的翼下为白色。

生活习性

青脚鹬:捕鱼 青脚鹬:捕鱼

青脚鹬栖息于沿海和内陆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在浅水中寻食,通常单独或两三成群,进食时嘴在水里左右甩动寻找食物,有时为了捕食可以涉水深到腹部。

生长繁殖

青脚鹬 青脚鹬

青脚鹬繁殖期5~7月,营巢于森林湖边、河边和苔原沼泽地带。

青脚鹬每窝产卵4枚,卵具斑点和保护色。4月底或5月初产卵。孵化期为23或24天。通常雄雌共同营巢。

青脚鹬有时全家分散,每一亲鸟带一只或多只幼雏,或一只亲鸟离开,由另一只育雏。

地理分布

青脚鹬:地理分布图 青脚鹬: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青脚鹬繁殖于古北界,从英国至西伯利亚;越冬在非洲南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青脚鹬为常见冬候鸟。迁徙时见于中国大部地区,结大群在西藏南部及中国长江以南包括台湾及海南岛的大部分地区越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