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燕尾的地理分布、外形特征、亚种分化

浏览

斑背燕尾的图片

斑背燕尾(学名:Enicurus maculatus,英文名:Spotted Forktail)是鹟科燕尾属的鸟类。

斑背燕尾(学名:Enicurus maculatus)体长25-27厘米,雌雄成鸟大体同色,只是雄鸟黑色或黑褐色部分在雌较多褐色。尾羽较长,呈深叉状。嘴直而壮,嘴须发达;第1枚初级飞羽大约为第2枚初级飞羽长度的一半;尾比翅长,外侧第二对和第三对尾羽最长,最外侧两对尾羽通常为白色,最外侧一对尾羽比邻近的一对外侧尾羽短;跗蹠长而纤细,色甚浅淡。栖息于海拔800-2000米间的地带,较其他燕尾更喜山区;常见于多岩石的小溪流。多成对活动。主要以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中国福建、四川、云南、西藏,南疆诸邻国。

中文学名:斑背燕尾

拉丁学名:Enicurus maculatus

英文俗名:Spotted Forktail

命名作者:Vigors, 183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鹟科(Muscicapidae)

中文属名:燕尾属(Enicurus)

繁殖区:东洋界 : e Afghanistan to sc Vietnam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800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地理分布

斑背燕尾 斑背燕尾斑背燕尾 Spotted Forktail

雀形目 >鹟科 > 燕尾属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Enicurus maculatus

外形特征

斑背燕尾 斑背燕尾

体大(27厘米)的黑白燕尾。整体似黑背燕尾,但背上具圆形白色点斑而有别于所有其他燕尾。亚种maculatus的胸羽羽尖白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粉白。

叫声:飞行时发出沙哑的kree或tseek声甚似紫啸鸫。停歇或飞行时也发出刺耳的尖声cheek-chik-chick-chick-chik。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华南及华中、缅甸、越南西北部及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山间溪流。于较高海拔比黑背燕尾更为常见。亚种maculatus在西藏极南部;亚种guttatus于西藏南部至四川及云南西北部;亚种bacatus于云南南部、广东及福建。见于海拔1200~3650米的山区。

习性:较其他燕尾更喜山区;常见于多岩石的小溪流。多成对活动。

亚种分化

斑背燕尾 斑背燕尾

斑背燕尾华南亚种(学名:Enicurusmaculatusbacatus)。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东南部倮姑寨。

斑背燕尾云南亚种(学名:Enicurusmaculatusguttatus)。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锡金,印度Darjeeling。

斑背燕尾指名亚种(学名:Enicurusmaculatusmaculatus)。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