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鹪鹩的名称类别、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浏览

歌鹪鹩的图片

鹪鹩(学名:Cyphorhinus arada,英文名:Musician Wren)是鹪鹩科歌鹪鹩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歌鹪鹩

拉丁学名:Cyphorhinus arada

英文俗名:Musician Wren

命名作者:Hermann, 1783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鹪鹩科(Troglodytidae)

中文属名:歌鹪鹩属(Cyphorhinus)

繁殖区:南美洲 : Amazonia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歌鹪鹩 歌鹪鹩 歌鹪鹩

【拉丁学名】Cyphorhinus aradus

【命名时间】Hermann, 1783【英文名称】Musician Wren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鹪鹩科、歌鹪鹩属

外形特征

歌鹪鹩是一种小型鸣禽,身长12-13 cm 。成鸟的头顶和颈部酱红色,有一个美丽的橙色胸部,额头和眉纹橙色,在蓝眼睛周围有裸露的皮肤。肩膀和背部棕黑色,有清楚白色纵纹。与颈部和腰部对比下背部和尾巴的褐色更淡些。尾部羽毛颜色基本和尾巴相同,有4到6条深褐色覆盖整个尾部。眼眉白色,耳羽棕橙色。下颏,喉和上胸部橙色,下腹部和胸部棕色,翅膀内侧灰褐色。虹膜棕色。上颌骨灰黑色,下颌骨灰白色的。腿黑褐色或灰白色。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地理分布

歌鹪鹩 歌鹪鹩歌鹪鹩分布图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喜栖于热带雨林和次生林区等环境,活动于海平面到1000米的高度之间。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是鹪鹩中叫声最妙的佼佼者,有风琴鸟的美称。它们在森林和灌木丛的地面落叶间寻找食物,非常谨慎,尽管可以经常听到它们的鸣叫声,但不容易观察到。它们通常以家庭组成小群,有时也与其他的鸟类混群。完全定居。喜欢将它的尾巴翘到背上,几乎和头部一样高。主要取食甲壳类(龙虾,虾)、蜘蛛纲、鳞翅目、甲虫幼虫和蜈蚣,也吃浆果。

生长繁殖

筑巢于灌木丛中,离地面1.50米。巢是一个球形建筑,其中的圆球部分和颈部形成一种壁炉,看起来像一个硬木花瓶。洞口很宽,通向内巢时靠近顶部有几枚大羽毛装饰。外壳由植物纤维和粗草一起加固,内衬植物叶子、头发和羽毛。每次产卵一般2枚,白色略有光泽。在圭亚那产卵期集中在7月。在苏里南是9月初。

地理分布

(8种)

1. Cyphorhinus aradus arada 分布于委内瑞拉、圭亚那和巴西。

2. Cyphorhinus aradus faroensis 分布于巴西和安地斯东部。

3. Cyphorhinus aradus griseolateralis 分布于亚马逊下游和巴西。

4. Cyphorhinus aradus interpositus 分布于对马德拉岛南部和巴西。

5. Cyphorhinus aradus modulator 分布于厄瓜多尔和秘鲁。

6. Cyphorhinus aradus salvini 分布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西和玻利维亚。

7. Cyphorhinus aradus transfluvialis 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巴西。

8. Cyphorhinus aradus urbanoi 分布于委内瑞拉、法鲁和巴西。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