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鹨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分类地位

浏览

田鹨的图片

田鹨(学名:Anthus rufulus,英文名:Paddyfield Pipit)属鹡鸰科鹨属,又叫东方田鹨,俗称花鹨。以往的分类和理氏鹨是同种。东方田鹨在中国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和云南。

中文学名:田鹨

拉丁学名:Anthus rufulus

英文俗名:Paddyfield Pipit

命名作者:Vieillot, 1818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鹡鸰科(Motacillidae)

中文属名:鹨属(Anthus)

繁殖区:东洋界 : 广泛分布, also Lesser Sundas and Sulawesi

中国野生鸟类: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鸟种编号#1214

中国三有保护鸟类: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

外形特征

田鹨:形态特征图 田鹨:形态特征图

体大(16厘米)而站势高的鹨。似迁徙中的理氏鹨但体较小而尾短,腿及后爪较短,嘴也较小。

虹膜-褐色;嘴-粉红褐;脚-粉红。

叫声:起伏飞行时重复发出chew-ii, chew-ii或chip-chip-chip及细弱的啾啾叫声chup-chup。

地理分布

田鹨:地理分布图 田鹨:地理分布图

分布范围:印度至缅甸、东南亚及中国西南。

分布状况:常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越冬鸟至广西及广东。

生活习性

田鹨 田鹨

习性:见于稻田及短草地。急速于地面奔跑,进食时尾摇动。

生长繁殖

田鹨(摄于泰国) 田鹨(摄于泰国)

田鹨生活在开放的地方,如草原、农地、路边、干涸的河床、沙堆及林地。它们吃陆地上细小的无脊椎动物,如甲虫、蜘蛛及昆虫幼虫。它们亦会吃草等植物的种子。

田鹨在8月初开始繁殖。它们会在植物或石下筑巢。巢是由雌鸟以草筑成。每次会产2-5只蛋,平均3-4只。蛋呈白色,有褐色疙瘩。孵化14-15日就会生出雏鸟。雏鸟会由雄鸟及雌鸟一同喂食,大约14-16日雏鸟就懂得飞行。

分类地位

注:常被视为理氏鹨的一亚种。 [又:有关"理氏鹨"和"田鹨"的分类、亚种分化及命名(中文名)等问题,情况比较复杂,此处所给出的中文名依其英文名而来以供读者参考,并不见得十分贴切和妥当。还请读者参考郑作新先生的著作(1976, 1987, 1994)和Inskipp et al.(1996)所著的《东洋界鸟类名录详释》(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he Birds of the Oriental Region)一书。-- 译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