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果鸠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

来源:互联网 作者:小惠惠

摘要:黑背果鸠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鸠鸽科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鸽形目中的一个科。、鸠鸽科的主要成员为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其它则为温热带地区的食种子鸟类。鸠鸽科鸟类为晚成性,亲鸟会分泌鸽乳...

关键词:黑背果鸠,介绍,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果鸠属,鸽鸠科,鸽形目,鸟类百科,动物,生物,百问中文库

黑背果鸠的图片

黑背果鸠(学名:Ptilinopus cinctus,英文名:Banded Fruit Dove)是鸽鸠科果鸠属的鸟类。

鸠鸽科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鸽形目中的一个科。、鸠鸽科的主要成员为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其它则为温热带地区的食种子鸟类。鸠鸽科鸟类为晚成性,亲鸟会分泌鸽乳哺育雏鸟,这在鸟类种也是独特的现象。鸠鸽科鸟类分布广泛,除两极外几乎都能见到,有些可生活于大洋中的荒岛上,比如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岛屿上的尼科巴鸠。鸠鸽科种类也非常繁多,共有40属310种,我国有8属31种。鸠鸽科成员之间体型差异也不小,小型的种类如澳大利亚的宝石姬地鸠Geopelia cuneata体长不过20厘米。新几内亚的三种凤冠鸠体长则可超过80厘米,是鸠鸽科中最大的种类。凤冠鸠也是鸠鸽类中最漂亮的成员。

 

中文学名:黑背果鸠

拉丁学名:Ptilinopus cinctus

英文俗名:Banded Fruit Dove

命名作者:Temminck, 1809

中文目名:鸽形目(Columbiformes)

中文科名:鸽鸠科(Columbidae)

中文属名:果鸠属(Ptilinopus)

繁殖区:澳洲界 : Bali, Lesser Sundas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鸟种简介

黑背果鸠 黑背果鸠

中文名称 黑背果鸠

拉丁学名 Ptilinopuscinctus

命名时间 Temminck,1809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本文《黑背果鸠的简介、地理分布、保护现状》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被阅读次。您可以点击以获取更多相关的知识。

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您可以自由地阅读、参考,或批判或赞同本文观点,但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baiven.com/q/18/218/2016/0604/176743.html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