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药治疗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浏览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如下:
  (1)洋地黄中毒所致者
  ①立即停用洋地黄及利尿剂。
  ②钾盐治疗:病情较重或同时伴有频发室性过早搏动者,可静脉滴注氯化钾。取氯化钾1.5~2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以每分钟3~4毫升的速度进行滴注,一次量不超过2克。必要时可重复给予。在滴注过程中应进行心电图观察,当出现心房率明显减慢时,常表示已接近有效剂量;若出现T波高耸应立即停止滴注。获得疗效后,可改为氯化钾口服,每次1克,每日3~4次。一般情况较好时,可口服氯化钾,每日4~6克,分次服。心律失常纠正后可减量或停用。若病人显著少尿或伴有高血钾、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则不宜使用钾盐治疗。
  当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而房室传导比例大于2∶1时,应用钾盐要谨慎,因有可能进一步损害传导并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加重。
  ③苯妥英钠
  A需要迅速控制心律失常时,可每5分钟静脉注射50~100毫克,直至出现疗效或总量达1克为止。为了维持有效的血液浓度,第2天可再给500毫克,第3天再给400毫克。
  B可用100~25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不可用葡萄糖溶液稀释)20~40毫升中,缓慢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不超过25~50毫克/分)。必要时每隔2~3小时可重复1~2次。获得疗效后可口服维持,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
  ④镁盐治疗
  作用:缺镁时可使心肌摄取洋地黄量增多。在缺镁情况下,小剂量洋地黄制剂即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故缺镁也是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同时镁是ATP酶的激活剂,缺镁时钠泵功能低下,可导致细胞钾外移。以镁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为阻断细胞钾的外移。
  用法及剂量:硫酸镁2~3克(即25%硫酸镁8~12毫升或10%硫酸镁20~30毫升),溶于50%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以中等速度注射(较缓慢注射更为有效)。以后可用0.5%~1%硫酸镁250~500毫升静脉滴注维持,每日3~6克。用药时可致呼吸减慢,膝反射消失及血压下降等副作用,故在静脉用药时应行心电图监护,并注意血压及呼吸的变化。
  ⑤钾、镁混合液:10%氯化钾10毫升,10%硫酸镁10~20毫升,溶于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对低钾血症及洋地黄中毒的病人,不宜用电复律治疗。但若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超速起搏。
  (2)非洋地黄中毒所致者:对非洋地黄中毒者,其治疗同一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若血清钾亦正常,则洋地黄仍可应用。
  在药物选择时应优先使用对房室传导抑制较轻的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电图监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