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心律失常抑制(CAST)”试验?怎样评价其结果?

浏览

“CAST”试验是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arrhythmiasuppressiontrial,CAST)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组织了多个心血管病研究中心所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确定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或伴有轻微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能否减少心律失常所致的死亡。由于用药组心律失常死亡和猝死达33人(4.5%),高出对照组2.6倍。1989年4月和1991年8月进行的总结,未发现用药组有何益处,“CAST”试验全部提前终止。

  “CAST”试验结果至少在几个方面给予了临床医师以启迪:

  (1)不能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

  (2)“CAST”试验结果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CAST”试验结果源于一组特殊选择的病例,故不能把“CAST”试验结果引申到所有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尤其不能引申到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尽管“CAST”试验设计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然瑕不掩瑜,从某种意义上讲,该结果对心律失常传统的治疗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丰富了心律失常治疗学的内容,在心脏病治疗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