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细菌尿路感染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

浏览

L-型细菌所致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轻微,常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而发热及白细胞增高者少,故其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患者多有长期不正规使用抗菌药病史,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常为慢性肾衰的原发病。其诊断依据是尿培养出L-型细菌。近年来研究表明:用粒细胞单克隆抗体刺激因子(G-CSF)检测,对L-型细菌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高渗培养基,可检出L-型细菌。有人认为,对病程较长的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在普通细菌培养基础上,应加做尿液L-型细菌的高渗培养以减少漏诊。
  在治疗上,由于L-型细菌缺乏细胞壁,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因而常与原菌不同,一般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头孢类药物既可影响细胞壁的合成,又对细胞膜也有一定的作用,故对L-型细菌有效。张翠萍等统计25例葡萄球菌L-型的药敏试验,发现对氯霉素最敏感,其他依次为菌必治、红霉素、先锋霉素Ⅵ、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故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足量足疗程用药,以控制一般细菌型转为L-型的可能。对于纯L-型或L-型伴一般细菌型,应联合选用作用于细胞壁及细胞浆或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以达到控制疾病迁延的目的。另外注意多饮水,以降低髓质区渗透压,使L-型细菌不易生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