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和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

浏览

牙源性颌骨囊肿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根端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角化囊肿。通常都是无症状的、生长缓慢的圆形或卵圆形颌骨肿物,多发生于青壮年。囊肿早期颌骨外观无变化,随肿物长大,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骨质表面逐渐吸收变薄,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觉,并发出折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表面骨质也被吸收时,可触及波动感。囊肿长大可在面部出现相应畸形和功能障碍,囊肿继发感染可出现疼痛、局部红肿及全身发热等症状,经拔牙或切开便可形成不愈合的瘘口。X线检查对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囊肿在X线片上显示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常呈现一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但角化囊肿边缘有时不整齐。
  牙源性颌骨囊肿应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如伴有感染,须先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作手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