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常山的处方(四)

浏览

常山(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大金刀、蜀漆[叶]),苦、辛,寒;有毒。截疟,劫痰。用于疟疾。[b]蜀漆[/b]功能主治与常山略同,但作用稍差。小编整理出含有常山的处方共36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半两,乌梅肉(炒)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炒,研)3分,常山(锉)3分,豉(炒)3分,升麻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未发日空腹温酒送下,米饮亦得;至发时,更服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2、附子丸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大黄(锉,炒)3分,常山1两1分,蜀漆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疟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饮送下。末发1服,临发再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3、虎骨丸

处方虎头骨(酥炙)半两,乌梅肉(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3分,常山3分,升麻3分,肉苁蓉(酒浸,切,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麝香(研)1钱,豉(炒)1合。

制法上除桃仁外,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疟,无问远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未发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4、柴胡饮子

处方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参、茯苓、枳壳(炒)、半夏(汤浸7次)各等分。

制法焙干,为粗末。

功能主治岚瘴。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半,加乌梅3枚,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食后温服,逐日1服。

注意切忌空心,不得行路,须服汤水白粥之类;酒色不可太过;不得吃柑子、紫菜、猪羊心并牛肉。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九

处方5、防葵饮

处方防葵半两,鳖甲半两(醋炙,去裙襕),松萝半两,甘草(生)半两,常山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痰疟寒热,温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未发前徐徐温服。取吐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6、鸡子常山丸

处方鸡子、常山、白蜜。

制法取鸡子一枚,断开头,出黄及白令尽,置小铛子中,又取常山细末,量满前空壳,又倾铛子中,又量白蜜还令满壳,复倾铛于中。三味同搅,微火煎之,勿停手,微冷可丸则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如病人午时发,巳时服30丸,欲至发时,又服30丸,用饮汁送下。欲吐任吐。如前服迄更不发者,不须服。

注意服药后禁脂腻、油面、生菜、瓜果七日。

摘录《外台》卷五引《小品方》

处方7、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1两,常山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疟,癖实壮热,头痛欲吐。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加竹叶10片,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更量儿大小加减,得吐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8、鸡子常山丸

处方常山3两。

制法上为末,鸡子白和为丸。

功能主治寒热诸疟。

用法用量空腹30丸,去发食久30丸,发时30丸。或吐或否。从服药至过发时勿饮食。

注意忌生葱、生菜。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外台》卷五

处方9、经验截疟神方

处方常山1钱,秦艽1钱,木通1钱,川山甲(醋炙黄)1钱,辰砂半钱(另研),乌梅(去核)7个,大枣7个。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以水3盏,煎至1盏,先以枣和辰砂末,食后服药。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处方10、夺命丹

处方常山1两(细研,锉,先炒次用),前胡半两(同炒)。

制法上药各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经验良方》

处方11、必效散

处方青橘皮(去白)、陈橘皮(去白)、常山、神曲、地龙(去土)、槟榔、栝楼、甘草(炙)、秦艽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7分,通口服。

注意忌生冷、油腻、猪、犬、鱼、腥、羊肉。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九

处方12、地骨皮汤

处方知母2两,鳖甲(炙)2两,常山2两,地骨皮3两(切),竹叶1升(切),石膏4两。

功能主治温疟,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2升5合,分3次温服。

注意忌蒜、热面、猪、鱼。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13、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常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脏之疟皆在于经,而诸经见证虽各不同,其主治之用总以恒山、蜀漆为破的之金錍。热在于心,令人烦心欲饮清水,又须竹叶、栀子为引,以清发渴之热。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

处方14、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常山、槟榔、乌梅。

功能主治夜疟已出阳分。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发日晨起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八

处方15、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3分,升麻3分,犀角(镑)3分,玄参3分,常山1两(细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发不以时,或朝或夜,肌瘦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空腹温服。欲吐须忍,俟不能禁即吐。如此吐下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16、老疟丸

处方常山2两,草果2两。

制法上药用酒、醋各1碗,入砂锅内浸一宿,再入青皮、陈皮、半夏、乌梅、三棱、莪术、砂仁、槟榔各1两,同浸半日,煮干,晒,为末,半酒半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腹痛有母;凡积聚及行瘴湿地方尤宜。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7、老疟丹

处方桃仁(去皮尖,略炒)、鳖甲(醋炙)、常山(酒煮)、豆豉(和梅蒸,或发而研)各等分。

制法上蒸烂乌梅肉研膏为丸。

功能主治老疟。

用法用量每服30,白熟汤送下,不拘时候,日10数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三引《澹寮》

处方18、二丹丸

处方丹砂(别研)半两,铅丹(别研)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当归(切、焙)3分,常山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疟,心神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3丸,食前温酒送下;未发时再服。候饥,即以葱,豉粥与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19、六物汤

处方嫩常山2钱半,柴胡2钱,鸡心槟榔2钱,青皮(去白)2钱,草果仁1钱半,甘草(炙)1钱半。

制法上锉,分3服。

功能主治久疟不已,寒少热多。

用法用量每服用大软乌梅2个,好夏酒准1啜许,新水2盏,煎半,隔宿露空,以纱盖之,次早拂明服。若寒热等,加制厚朴2钱,略暖服,是日饮食皆勿用热。

摘录《直指》卷十二

处方20、六合汤

处方人参、知母、草果、贝母、乌梅、白芷、槟榔、常山各等分。

功能主治疟热多寒少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半煎,酒半煎,露1宿,五更服。

摘录《便览》卷二

处方21、立效汤

处方常山3钱,槟榔3钱,茯苓3钱,官桂3钱,甘草3钱,小黑豆49粒。

功能主治疟,不论久近。

用法用量酒、水共4碗,慢火煎2碗,当晚以1碗先服,盖暖而睡,留1碗至次日将发2个时辰前,顿热服。盖暖卧,待疟至,即至亦轻,亦有当日即愈者。

注意忌荤。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22、会稽赖分常山汤

别名常山汤

处方常山3两,石膏8两(碎,绵裹),甘竹叶一把(切),糯米100粒。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常山汤(《中藏经·附录》)。

注意忌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五引《崔氏方》

处方23、鬼哭散

处方人参(去芦头)半两,常山1两,茯苓(去皮)1两,甘草1两(生用),肉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寒热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4钱,用无灰酒8分1盏,冷调下,当发日空心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24、甘草知母鳖甲丸

处方甘草(去头尾,好酒浸、蒸从已至午,取出晒干)5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入干木臼内捣烂)1两,鳖甲(取九肋者,洗去皮肉,配醋煮透,炙黄色)1两,常山(临用去苗,用甘草末同水拌蒸,取出,好酒润1宿)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好酒送下,未发、临发、正发各1服。

摘录《痎疟论疏》

处方25、二圣散

处方常山1两,葱管藜芦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风,痰迷心窍,癫狂烦乱,人事昏沉,痰涎壅盛及五痫、心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钟,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

处方26、八仙饮子

处方常山、白术、秦艽、洪州鬼臼、赤芍药、甘草、紫苏、银州、柴胡各等分。

制法洗净,为粗末。

功能主治男妇虚劳骨蒸服鳖甲丸后作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碗,乌梅肉2个,葱白7寸,韭白7寸,桃枝7寸,槐枝7寸,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滓并煎。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九

处方27、加味胜金丸

处方常山4钱(酒煮,焙),苍术2钱,槟榔2钱,草果2钱。

制法酒煮糊丸。

功能主治截疟。

用法用量未发前晚服50丸,至五更再服70丸,均用酒送下。得吐或利即止。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二

处方28、六和汤

处方人参1钱,知母1钱,草果1钱,贝母1钱,乌梅1钱,白芷1钱,槟榔1钱,柴胡1钱(用酒拌),常山2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29、冬瓜汤

处方常山(细锉)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疟,寒少热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冬瓜汁1盏,煎7分,放温,末发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30、伏铁饮

处方常山1两,生铁2两。

功能主治瘴疟。

用法用量用酒2碗,煎取1碗,去铁,用常山,又以甘草2寸,枣子7个,同煎取1盏,去滓,放1夜,来日早晨吃。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三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31、白薇汤

处方白薇半两,蜀漆叶半两,常山1两,知母(切,焙)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黄)3分,甘草(炙,锉)半两,苦参半两,大黄(生)1两,升麻半两,石膏(碎)3分,豉1合,蒜3枚(独棵者,切),淡竹叶(切)3两,赤茯苓(去黑皮)3分,龙胆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瘴疟,经百日或一年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温1服,发时1服,仍以药汁涂手面良。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32、六丁散

处方丁香1钱,槟榔1钱2分,草果1钱,知母1钱,贝母1钱半,常山1钱。

功能主治疟。

用法用量水1碗,酒1碗,煎1碗,露1宿,五更温服。量轻重虚实增减。

摘录《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三

处方33、车前草汤

处方车前草半两,常山(细锉)半两,升麻半两,白粳米半合,豉(炒)半两,甘草(生)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疟日多,憎寒壮热不止,渴饮水。

用法用量每用3钱匕,以水1盏半浸药,置于星月下,横一小刀子于药上,五更煎取7分,去滓,分温2服,空腹未发前1服,相次再服。良久得吐,吐定得食浆水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34、二神散

别名二陈散、二仙散、二神汤

处方常山1两,葱管藜芦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痰迷心窍,颠狂烦乱,人事昏沉,痰涎壅盛;及五痫、心风。

用法用量用水1钟,煎2钱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处方35、二十四味断疟饮

处方常山(酒炒)、草果、槟榔、知母(酒炒)、陈皮、青皮、川芎、枳壳、柴胡、黄芩、荆芥、白芷、人参、紫苏、苍术、白术、半夏、良姜、茯苓、桂、葛根、甘草、杏仁、乌梅各等分。

功能主治久疟、母疟,邪气散漫,表里俱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发日早服。

摘录《医统》卷三十七引《辩疑》

处方36、加味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3钱,黄芩3钱,知母3钱,潞参3钱,鳖甲3钱(醋炙),清半夏2钱,常山1钱半(酒炒),草果1钱,甘草1钱,酒曲3钱,生姜3钱,大枣2枚(擘开)。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脉象弦而无力。

用法用量疟初起者,减潞参、鳖甲;热甚者,加生石膏5-6钱或至1两;寒甚者,再加草果5分或至1钱。

各家论述疟邪不专在少阳,而实以少阳为主,故其六脉恒露弦象。其先寒者,少阳之邪外与太阳并也;其后热者,少阳之邪内与阳明并也。故方中用柴胡以升少阳之邪,草果、生姜以祛太阳之寒,黄芩、知母以清阳明之热。又疟之成也,多挟痰挟食,故用半夏、常山以豁痰,酒曲以消食也。用人参,因其疟久气虚,扶其正即所以逐邪外出。用鳖甲者,因疟久则胁下结有痞积,消其痞积,然后能断疟根株。用甘草、大枣者,所以化常山之猛烈而服之不至瞑眩也。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37、加减平疟养脾丸

处方黄耆(炙)1钱,人参1钱,白术1分,当归1分,白茯苓1分,半夏曲1分,黄芩1分,陈皮1分,常山1分,鳖甲(九肋者,醋炙)1分,使君子肉1分,柴胡7分,草果仁7分,厚朴(姜汁炒)7分,神曲(炒)7分,肉桂5分,青皮6分,炙甘草5分。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丸。

功能主治补脾平肝。主久疟发搐,病在肝脾者。

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

摘录《育婴秘诀》卷二

处方38、蜀漆汤

处方白薇 蜀漆 知母 甘草(炙)苦参 升麻 龙胆各6克 常山 大黄(别渍,后下)各12克 鳖甲(炙)石膏(碎)茯苓 黄芩各9克 香豉9克(裹)独蒜7颗(切)淡竹叶(切)6克

制法上十六味,切。

功能主治治久疟。

用法用量以水1.2升渍之,加酒适量,合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未发前一服,欲至发时又一服。

注意忌肥腻、臊腥、滑物、生冷、人苋、大酢,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秘要》卷五引《救急方》

处方39、牡蛎汤

处方牡蛎1.2克(熬)麻黄12克(去节)甘草9克(炙)蜀漆9克(若无,用常山代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治牝疟多寒者。

用法用量以水先洗蜀漆三遍去腥,用水500毫升,煮蜀漆、麻黄(去沫),取400毫升,再入牡蛎、甘草二味,更煎取150毫升,去滓。温服75毫升。得吐后,勿更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秘要》卷五引《伤寒论

处方40、虎骨散

处方虎骨(酥炙黄)、乌梅肉、赤茯苓(去皮)、肉苁蓉(酒浸.切焙)、人参、甘草(炙)、芍药、鳖甲(去裙襕.醋浸炙)、白术、豆豉(慢火炒)、紫苑(去土)、黄蓍(焙)、常山(炒)、枳壳(去穰.麸炒)、犀角(镑)、知母,以上各一两。当归、升麻、柴胡、桔梗(炒)、前胡(去芦)、桂心(去皮)、木香、天灵盖(酥炙),各三分。桃仁(汤浸.去皮.炒.四十九粒)。

功能主治治白虎风,走注疼痛,发歇不定,积年不效者。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临卧各一。若为丸,即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1、胜金圆

处方槟榔四两,常山(酒浸.蒸.焙)一斤。

炮制上为末,水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疟病,发作有时,盖因外邪客于脏腑,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寒少热多,或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或连日并发,或间日而发,或发后三、五日再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火、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背膂酸疼,肠鸣腹痛,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于发前一日晚临卧,用冷酒吞下便睡。不得吃热物、茶、汤之类,至四更尽,再用冷酒吞下十五圆。忌食一切热羹汤、粥食,午间可食温粥,至晚方可食热。

注意忌一切生冷、鱼腥等物。

备注一方用川常山十六两为末,鸡卵十五只,取清为圆。治证、服饵一如前法。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2、栀子汤

处方栀子14枚 常山9克 车前叶27枚(炙干)秫米14粒

制法上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疟经数年不愈者。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未发前一服,发时一服,发后一服.以吐利四五行为愈;不止,冷饭止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

处方43、常山饮

处方知母、川常山、草果、甘草(炙),各二斤;良姜二十两,乌梅(去仁)一斤。

炮制上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疟疾。凡疟疾,盖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治,渐成劳疟者,此药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4、截疟散

处方常山(鸡骨样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各等分 甘草减半

制法上药用石槌为粗散,不犯铁器。

功能主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常酒150毫升浸一宿,早晨空腹去滓冷服,滓再浸或略煎,近发时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澹寮方》

处方45、常山散

处方常山38克 升麻15克 蜀漆7.5克

制法上三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米15克,用井花水200毫升煎,去滓顿服,少间则吐,吐讫则愈。

摘录《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

处方46、常山汤

别名恒山汤(《普济方》卷一九八)。

处方常山6克 甘草4.5克 豉13克(绵裹)

功能主治主诸疟,发作无常,心下烦热。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作二服,即吐。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莱、生葱、生莱。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五补。

摘录《肘后方》卷三

处方47、常山汤

处方常山(锉)23克 乌梅肉(炒)鳖甲(去裙襕,醋炙)黄耆(锉)各30克 大黄(锉,炒)甘草(炙)各15克 柴胡(去苗)60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伤寒,潮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30毫升,加小麦9克,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每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48、七宝饮

别名七宝散(《杨氏家藏方》卷三)、七宝汤(《易简方》)、截疟七宝饮(《医学正传》卷二)。

处方厚朴(姜汁制)陈皮 甘草(炙)草果仁 常山(鸡骨者)槟榔 青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一切疟疾,无问寒热多少先后,连日间日;及不服水土,山岚瘴气,寒热如疟等。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酒70毫升,煎取160毫升,去滓,露一宿,次早温服。睡片时。寒多加酒,热多加水,须慢火煎令熟,不吐不泻,一服即效。

注意服药后,忌饮热茶汤一日。身体虚怯及平素脾胃虚寒者忌用。

摘录《简易方》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二)

处方49、常山饮

处方知母 川常山 草果 甘草(炙)各1千克 良姜600克 乌梅(去仁)50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散。

功能主治主劳疟。寒则肢体颤掉,热则全身如烧,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舌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50、常山饮

处方常山 川山甲(醋炙)木通 秦艽各7.5克 辰砂0.5(别研)甘草(炙)15克

制法上锉为散,作一剂。

功能主治主体虚及年老之劳疟。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加乌梅、大枣各7枚,煎至80毫升,再入汤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辰砂,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51、青蒿汤

处方青蒿(焙)知母(焙)甘草(炙)各60克 半夏(汤洗七遍,姜汁制)30克 常山(锉,焙)60克 鳖甲(醋炙黄,去裙襕)桂(去粗皮)枳壳(去瓤,麸炒)秦艽(去苗、土)各120克

制法上九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小儿潮热。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80毫升,入生姜1片,乌梅肉少许,同煎三五沸,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52、恒山甘草汤

处方常山9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药二味,叹咀。

功能主治治疟疾。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加酒适量,煎至200毫升,疟发前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补。

摘录《肘后方》卷三

处方53、截疟常山饮

别名常山饮(《古今医统》卷三十七引《医学集成》)。

处方穿山甲(炮)草果 知母 槟榔 乌梅 甘草(炙)常山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疟疾。

用法用量用水、酒共250毫升,煎至130毫升,露一宿,临发时早服,得吐为顺。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54、麦煎散

别名麦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处方赤茯苓 当归 干漆(炒令烟尽)鳖甲(醋炙)常山 大黄(煨)北柴胡 白术 生干地黄 石膏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蒸敛汗。治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妇人血风攻疰四肢,心胸烦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小麦50粒,煎至120毫升。食后、临卧时温服。有虚汗,加麻黄根30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

处方55、十将军丸

处方三棱30克(去毛、土,炮)莪术(生)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 草果(去壳)60克 川常山60克 砂仁 槟榔 乌梅 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

制法上药先将常山、草果二味锉碎,用酒、醋各250毫升浸一夜,后人余药同浸至晚,煮干,取出晒干或焙干,为末,酒、醋各半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疟疾日久不众,邪气伏藏胁腹,绪为疟母。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白汤送下。日服三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鱼腥、咸、酸、油腻及诸死毒物。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六

处方56、胜金丸

别名截疟丹(《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处方槟榔120克 常山(酒浸,蒸焙)500克

制法上为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痰截疟。治一切疟病,寒热往来,发作有时,头痛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背膂酸痛,肠鸣腹痛,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于发前一日晚上临卧时用冷酒吞下便睡。不得吃热物茶汤之类。至第二天清晨,再用冷酒吞下15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一切热羹汤粥食,午间可食温粥,至晚方可进热食。忌一切生冷、鱼腥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

处方57、十将平痎汤

处方酒炒常山4.5克 摈榔9克 草果仁 春砂仁各2.4克 醋炒三棱 莪术 青皮 姜半夏 炒广皮各3克 乌梅肉0.9克

功能主治治痎疟,胁下有块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8、祛劳汤

别名柴胡散(《普济方》卷二○○)。

处方柴胡(去苗)常山(锉)鳖甲(去裙襕,醋浸,炙)知母(切,焙)青蒿(千者)甘草(炙,锉)枳壳(去瓤,麸炒)桂(去粗皮)各30克 木香15克

制法上九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劳疟经久不愈,寒热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220毫升,入柳枝心7枚,葱白3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59、知母鳖甲汤

处方知母 鳖甲(炙)地骨皮各9克 常山6克 竹叶(切)9克 石膏12克(碎)

制法上药切碎。

功能主治治温疟壮热,不能食。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服。

注意忌猪肉、苋菜、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秘要》卷五引《延年秘录》

处方60、知母散

处方知母 贝母 常山 槟榔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一切疟疾,不问先热后寒,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寒多热少,及久疟不愈者。

用法用量用酒、水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用绵盖定,露一宿,五更乘冷服,隔少时,食千物。

注意药后忌立即饮水,饮水则吐。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