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白背叶的处方(四)

浏览

白背叶(别名白鹤叶、白面戟、白面风、白桃叶。),味苦;性平,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小编整理出含有白背叶的处方共32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龙虎丹

处方黑牵牛(爁)2两,藿香叶(生)2两,天麻(去苗)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2两,硫黄(结沙)2两,天竺黄(生研)2两,细辛(去苗,洗)2两,半夏(汤洗7次,生姜汁制)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何首乌(去粗皮)2两,羌活(去苗,洗焙)2两,独活(去苗)2两,柴胡(去苗)2两,川芎(洗)2两,桔梗(生)2两,寒水石(烧通赤,研飞)1斤,茴香(淘去土,焙)5两,甘松(洗去土,焙)5两,肉桂(去粗皮)5两,五灵脂(生)5两,白芷(生)5两,菊花(去土)5两,川乌(炮,去皮脐)5两,白僵蚕(去丝嘴,炒)5两,缩砂仁(生)5两,牙消(研)1两,木香(生)1两,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1两,雄黄(研飞)1两,麝香(研)1两,地龙(去土,爁)3两,白干姜(炮)3两,朱砂(研飞)3两,白蒺藜(爁)3两,防风(去苗)3两,乌蛇(酒浸,炙,去皮骨)8两,龙脑(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妇人新得、久患急、缓风,半身不遂,手脚筋衰,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痫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认痛痒,疬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隳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瞤,偏风口眼喎[音 wāi]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薄荷酒嚼下,日1次,重即2次。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血风,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2次;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1-2服,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一

处方2、龙沙丸

处方天麻半两,芎藭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踯躅花半两,藿香叶半两,紫葳(即凌霄花)半两,干蝎(去土,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白芷半两,乳香(研)半两,枫香脂(研)半两,白僵蚕(炒)半两,蒺藜子(炒去角)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白花蛇(酒浸,去骨皮,炙)1两,麻黄(去根节)1两,萆薢1两,败龟(醋炙)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药捣罗19味为末,与2味研者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别以丹砂1分,龙脑、麝香各2钱,同研为衣。

功能主治一切风毒,头面虚肿(疒帬)麻,遍身风瘙生疮,风气走注,骨肉疼痛,攻刺胸膊头项,热疼冷痹;白虎风,脚手干小;肾脏风,拘急,四肢转动不得,流灌脚膝,上冲眼目昏暗,涩泪赤肿;女人血风钻刺;四肢瞤麻,发落头疼;男子肾脏风下注,变为脚气,疮紫黑胀烂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薄荷温酒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3、补脾散

处方肉豆蔻1两,肉桂1两,白术1两,诃子1两,人参1两,附子1两,白茯苓1两,厚朴1两,干姜半两,丁香半两,沉香半两,甘草半两,藿香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心胸满闷,多倦乏力,肌肤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4、加减流气饮

处方陈皮、青皮、紫苏(茎叶)、厚朴(制)、木通、香附子(醋制)、甘草(炙)、大腹皮、草果仁、肉桂、藿香叶、白术、木瓜、茯苓、白芷、半夏、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气血诸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水煎服。气分,加木香、槟榔、石菖蒲;血分,加当归、川芎、莪术。

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六

处方5、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苍术(麸炒)1两,橘红1两,半夏曲1两,藿香叶1两,厚朴(制)1两,甘草(炙)7钱半,白茯苓半两,川芎半两,木香2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出风毒。主痈疽,寒热往来,或内挟风邪,或内气虚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若疮陷不发,多加辣桂、当归。

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6、加减异功散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甘草(炙)1钱,陈皮,青皮,枳实(炒),厚朴(炒),半夏曲,黄连(姜汁炒)1钱5分,木香、丁香、藿香叶。

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久伤,脘腹虚胀,按之则濡,扣之有声者。

用法用量方中陈皮、青皮、枳实、厚朴、半夏曲、木香、丁香、藿香叶用量原缺。

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处方7、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叶、半夏(研细,用姜汁搜和,炙黄色)、厚朴(去皮,姜炙)、陈皮(去白)、甘草(炙)、白茯苓、草果子仁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伤风,不论表里。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食前稍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卫生家宝》

处方8、六和汤

别名六合汤

处方缩砂仁1两,半夏(汤泡7次)1两,杏仁(去皮尖)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赤茯苓(去皮)2两,藿香叶(拂去尘)2两,白扁豆(姜汁略炒)2两,木瓜2两,香薷4两,厚朴(姜汁制)4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伤食噫酸臭气,或因暑热,渴饮冷水冷物,致心腹疼痛,或冒暑背寒自汗,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六合汤(《普济方》卷一一七)。

摘录《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9、沉香煮散

别名沉香豆蔻散、沉香白豆蔻散

处方沉香(锉)3分,桂(去粗皮)1两,白豆蔻仁半两,石斛(去根)半两,巴戟天(去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木香1两,人参3分,芎䓖1两,五味子3分,白术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半两,黄耆(细锉)半两,藿香叶3分,荜澄茄3两,肉豆蔻(去皮)3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肝元风虚上攻,头目昏眩,肩背拘急,及脾气不和。

用法用量沉香豆蔻散(《鸡峰》卷十二)、沉香白豆蔻散(《普济方》卷十四)。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10、地黄散

处方干地黄1分,厚朴(姜汁拌炒)1分,干葛1分,人参1分,茯苓1分,藿香叶1分,黄耆(蜜炙)1分,白术(麸炒)1分,丁香1钱,诃子(炮用肉)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衰弱,霍乱吐泻,呕逆不食,烦躁迷闷。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用苍术煮饭饮调下,并进4-5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吉氏家传》

处方11、龙脑饮子

处方缩砂仁3两,瓜蒌根3两,藿香叶2两4钱,石膏4两,甘草(蜜炒)16两,大栀子仁(微炒)1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蕴积邪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干多渴,睡卧不宁,及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或伤寒余毒,潮热虚汗。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龙脑饮”。

摘录《局方》卷六

处方12、白龙膏

处方沉香2钱半,白檀1钱半,白茯苓(去皮)1钱半,木香1钱半,白附子1钱,桔梗1钱,白及2钱,白蔹半两,白芷1钱半,白薇1钱,白术1钱半,黄耆2钱半,川芎1钱半,甘草2钱,防风2钱半,白芍药2钱半,当归(洗,焙)半两,生干地黄1钱,瓜蒌根1钱半,杏仁(汤浸,去皮尖)2钱,桑白皮2钱,桃仁(汤浸,去皮尖)2钱,木鳖子(去壳)2钱半,人参(去芦头)2钱半,木通2钱半,独活2钱半,川升麻2钱半,槐白皮2钱半,零陵香叶2钱半,苦参1钱,腊日澄清脂麻油1斤2两,上好瓦粉14两。

制法上为粗末,用上项油浸7日7宿,于净石锅或银器中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黄色,放温,以新绵滤去滓,于瓷罐子内密封,澄3日3宿,候取出倾于锅内,以慢火轻温,再滤去滓,倾在上好瓷碗中,用慢火再熬动,次下黄蜡14两,用竹蓖子不住手搅令匀,放温,次入瓦粉再搅令匀,以慢火再轻熬动,抬下搅令匀,续次再上火,3日方欲成膏,于瓷盒内盛密封。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药时,用软白绢子上摊药,贴患处。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处方13、白僵蚕丸

处方白僵蚕1分(炒),白附子1分(炮),天南星1分(炮),桑螵蛸1分(中劈破,炒),藿香叶1分,干蝎1分(去土,酒炒),天麻1分,乌蛇1分(酒浸,去皮骨,炙),麝香1分(别研),天雄(炮裂,去脐皮)1枚。

制法上10味,先将9味捣,入麝香再拌令匀,用糯米粥研如糊为丸,如大麻子大,别以腻粉为衣。

功能主治卒中风。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以酒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14、防风雄黄丸

处方赤芍药8两,防风4两(去芦头),香白芷4两,川乌头4两(炮,去皮脐尖),麻黄4两(去根节),白蒺藜(炒)4两,雄黄2两(水飞),白僵蚕2两(炒,去丝嘴),细辛2两(去叶土),天麻2两(去苗),川芎2两,甘草1两(炙),干姜1两(炮),藿香叶1两(去土),甘松(去土,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左瘫右痪,手足麻痹,腰膝疼痛。或风气面浮,日苦舌干,头昏目运,并暗风、夹脑风、偏正头痛;兼治妇人血气、荣气虚,遍身疼痛,及洗头风,破伤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15、白芷丸

处方白芷3两,芎藭2两,天南星(水煮)2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藿香叶1两,菊花3分,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并叶)1两,当归(切,焙)2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妇风气壅,头目不利,身体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处方16、二术汤

处方厚朴1钱,苍术1钱,半夏1钱,藿香叶2分,陈皮3分,茯苓3分,白术3分。

功能主治痢久如鼻涕冻胶,脉迟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17、防疟方

处方何首乌12两,真茅山苍术10两,半夏6两,橘红8两,人参4两,白茯苓8两,藿香叶3两,白豆蔻仁1两5钱。

制法上为细末,米粉糊加姜汁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次5钱,下午及临卧白汤调下。夏秋不辍,必无疟矣。

摘录《广笔记》卷一

处方18、白附散

处方白附子、藿香叶(去上)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逆不定,虚风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19、观音散

处方白术1分,人参1分,甘草1分(炙),干葛(出粉)1分,藿香叶1分,白扁豆3钱(炒),茯苓3钱,罂粟子3钱(炒),绵黄耆1分(炙),木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脾胃。主小儿脾胃不利,气弱昏倦多困,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生姜、枣子、紫苏煎汤调下,不拘时候,每日3次。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五

处方20、夺命丹

处方马草节半两(炒干,再用蜜炙黄色),拣丁香5钱,广木香5钱,槟榔5钱,藿香叶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五膈食噎。

用法用量每服3分,煎柿蒂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

处方21、回生散

处方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各等分。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但存一点胃气;孕妇呕泻脉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妊娠脾气不调,感冒暑邪,而胃气不化,故呕(口恶)泄泻,胎孕。不安焉。藿香快胃气以祛暑,陈皮调脾气以和中,为散水煎,使暑邪解散,则气化调和,而呕(口恶)无不止,泄泻无不除,何胎孕之不安哉?

摘录《百一》卷六

处方22、龙麝紫芝煎

处方何首乌1两,天麻1两(去苗),吴白芷1两,防风1两(去苗),羌活1两(去苗),甘草1两(炙),黑附子1两(炮),甘松1两,胡椒1两,良姜1两,零陵香1两,藿香叶1两,肉桂1两,川姜(炮)1两,白檀半两,麻黄(去节)1两,龙脑2分半,麝香2分半。

制法上为细末,炒米粉4两,黄色糯米粥汁,入白蜜2两和就,作铤子,1寸半长。

功能主治一切诸风,半身不随,口眼喎[音 wāi]斜,头旋耳鸣,鼻塞咽干,四肢麻木疼痛,痰毒下注,腰膝沉重,筋挛骨冷,皮肤瘙痒,昏迷困倦,饮食进退,行步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铤,细嚼,茶酒送下。如病重,每服3铤子,日3次。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23、白龙丹

处方川芎12两,防风12两,滑石1斤,草乌10两(生用),两头尖8两,甘草8两,川乌4两,桔梗4两,寒水石4两,何首乌2两4钱,茴香1两7钱,广木香1两半,地骨皮1两7钱,白及1两4钱,藁本1两,甘松1两,白芷1两,香附子1两,良姜1两,薄荷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羌活1两,川椒(去子,炒)1两,广零陵香1两,藿香叶1两,全蝎(不炒)1两,细辛1两,荆芥穗1两,甘菊花1两,麻黄(去根)1两,人参7钱,升麻7钱,天麻7钱,僵蚕(炒断丝)7钱,干葛7钱,蕲州白花蛇1条(去头尾,酒浸3日,去骨皮,将肉焙干,为末)乌梢蛇1条(同上制),豆粉4两(为糊),麝香1钱(同滑石为衣),白面半斤(蛇酒为糊)。

制法上为末,打糊,蛇酒为丸,如弹子大,滑石为衣,晒干收用。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诸般风证,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喎[音 wāi]斜,腰胸疼痛,手足顽麻,语言謇涩,行步艰难,遍身疮疥上攻头目,耳内蝉鸣,痰涎不利,皮肤瘙痒,偏正头痛,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茶清或酒化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处方24、加味六君汤

处方人参1钱5分,白术(土炒)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5分,半夏(制)1钱5分,甘草(炙)5分,藿香叶1钱,枇杷叶(炙)1钱,缩砂仁8分,枳壳(炒)8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妊娠平素胃虚,中停痰饮,而为恶阻,吐多痰水,心烦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胃热便秘,加黄芩、大黄以利之;胃寒喜热,加肉桂、干姜以温之。

摘录《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25、加味四味紫苏和胎饮

处方紫苏1钱5分,黄芩1钱5分,白术(土炒)1钱5分,炙草(以上4味和胎饮本方)1钱,藿香叶1钱,陈皮1钱,砂仁5分(炒)。

功能主治心腹绞痛,上吐下泻。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处方26、加减牙药麝香散

处方绿矾(枯)1两,石胆(炒)2钱,五倍子1两2钱,诃子皮4钱,何首乌4钱,龙骨4钱,藿香叶4钱,甘松4钱,白茯苓(去皮)1两,缩砂仁8钱,零陵香6钱,百药煎1两2钱,细辛2钱,生干地黄半两,青黛(研)半两,龙脑(研)半两,麝香(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

功能主治肾气虚弱,牙齿病而不坚固者。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用牙刷蘸药少许,刷牙齿上,合口少时后,用温水漱口吐之。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27、龙珠丹

处方川乌头(炮,去皮脐尖)1两,虎骨(酒炙)1两,牛膝(酒浸1宿)1两,败龟(酒浸,炙)1两,干蝎(去毒,炒)1两,香白芷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枫香脂(研)半两,踯躅花(去心)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藿香叶(去土)半两,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当归(酒洗)半两,白花蛇(酒炙,取肉)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萆薢半两,金毛狗脊(去毛)半两,天麻(去苗)半两,川芎半两,凌霄花半两,犀角屑半两,没药(别研)半两,朱砂(别研)1分,牛黄(别研)1分,麝香(别研)1分,乳香(别研)1分,龙脑(别研)1分。

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或颠扑折伤,骨节疼痛,筋脉拘挛,腰脚无力,行步艰难,肢节痛;及头风肩臂疼,并白虎风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酒送下;或病大,可服2丸。如不饮酒,以荆芥茶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28、半夏正气丹

处方硫黄1两,半夏1两,藿香叶1两,大附子半两,水银砂子1分(水银砂子即取方内硫黄少许垍碗内盛,慢火上结砂子用)。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下虚,阴阳错逆,霍乱吐逆,粥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煎正气活命散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29、加味理中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白芍药1钱,白茯苓1钱,干姜1钱,黄连1钱,藿香叶1钱,木香1钱,诃子肉1钱,肉果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妊娠泄泻。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1钟,饥时服。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处方30、二和散

别名二和汤

处方藿香叶、香附子(去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和养荣卫,和冷热,消食快气。主心胃气痞,饮食不进,疮疹,并伤寒冷热不和,阴阳痞气,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二和汤(《准绳·幼科》卷五)。

摘录《鸡峰》卷三十

处方31、白石英汤

处方白石英1分,人参1分,藿香叶1分,白术1分,芎藭1分,紫石英1分,甘草1钱半,细辛(去苗叶)1钱,石斛(去根)1分,菖蒲1分,续断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气虚,精神不足,健忘,阴痿不起,懒语多惊,稍思虑即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取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32、半夏橘皮汤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黄芩、半夏、厚朴、藿香叶、葛根、橘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1碗,煎7分,去滓,加生姜自然汁少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准绳·伤寒》卷二

处方33、龙麝蛜(虫祁)丸

处方香白芷4两,麻黄1两(去根节),藿香叶1两(去土),天麻1两(去苗),甘草1两(炙),羌活(去芦头)1两,细辛半两(去叶土),藁本半两(去土),全蝎半两(去毒,炒),川芎半两,雄黄半两(别研),白附子(炮)半两,脑子1钱(别研),麝香半钱(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清利头目,消风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麝香蝜(虫希)丸”。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34、开脾汤

处方小柴胡8分,苍术(炒)7分,茵陈5分,香附(炒)1钱,枳实(炒)1钱,藿香叶5分,泽泻5分,茯苓4分,砂仁(炒)4分,白扁豆(炒)7分。

功能主治伤食,痿黄,洞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一

处方35、六合定中丸

处方藿香叶6两,苏叶6两,厚朴(姜汁炒)3两,枳壳3两,木香(另研细末)2两,生甘草2两,檀香(另研细末)2两,柴胡2两,羌活4两,银花叶4两,赤茯苓4两,木瓜4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中暑霍乱,吐泻转筋,感冒头疼,痢疾,疟疾,四时瘟疫,时气发斑,风热痧疹,心胃寒疼,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小儿半丸。中暑,用陈皮8分,青蒿8分,小儿各5分煎汤化下;霍乱吐泻转筋,百沸汤兑新汲水,和匀化下;感冒头疼发热,用连皮姜3片煎汤化下;痢疾腹泻,开水化,温服;一切疟疾,不论远年近日,用向东桃枝1寸,带皮生姜3片,煎汤化下;胃口不开,饮食少进,开水化下;四时瘟疫,春、冬用姜1片,夏、秋用黑豆1钱、甘草5分煎汤化下;时气发斑,风热痧疹,俱用薄荷汤送下;小儿吐乳发热,山楂2分、灯心1分煎汤送下;男妇心胃寒疼,吴茱萸4分煎汤送下;饮食伤者,莱菔子2分煎汤送下。

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处方36、龙麝紫芝煎

处方附子1两(炮,去皮脐),川乌1两(炮,去皮脐),草乌头1两(锉,炒),桂心1两,细辛1两(去苗),干姜1两(炮),白芷1两半,零陵香1两半,藿香叶1两半,白茯苓1两半(去皮),香附子1两半(炒),桂花1两半,白附子1两半(炮),丁香1两半,木香1两半,甘草2两(炙),细墨2两(烧去烟),麻黄8两(去节),胡椒2钱,脑子1钱(另研),麝香1钱(研),甘松2两半(去土),米粉4两(炒紫色),糯米1升。

制法上为细末,用糯米粥为膏,捏为锭,约筋样大。

功能主治诸中风痹,痉痉瘈疭,语言謇涩,痰涎壅塞。

用法用量每服1寸,细嚼,好酒送下;茶清亦得,每日进2服,病重者2寸。

注意忌食猪、鱼、杂肉、动风之物。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风科集验》

处方37、加味藿香正气散

处方藿香叶2两,紫苏叶1两6钱,粉甘葛2两,漂茅术2两,山查肉1两6钱,云茯苓2两,嫩桂尖6钱4分,广陈皮2两,大腹皮2两(洗浸),宣木瓜2两,建神曲1两6钱,白芍1两,陈香薷1两6钱,煨枳壳2两,芽桔梗2两,法半夏1两6钱(姜汁制),大麦芽1两6(炒),炒扁豆2两,粉甘草8钱,建泽泻2两(淡盐水炒),猪苓块2两。

制法上为细末,外用生姜捣汁1盏,和白水为丸,或将腹皮、生姜2两,煎水搓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寒热杂感,吐泻胸满腹胀,头痛或口渴,霍乱转筋,小便赤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小儿量减。

摘录《寿世新编》卷上

处方38、六神丹

处方白僵蚕(直者)1钱(浴净,姜汁浸,微炒),辰砂1钱(研),蜈蚣(大者)1条(去头足,刮去腹中物,酒浸,炙香),蝎梢1钱(去尖),半夏(陈者)1钱(刮去脐,沸汤洗7次),真麝香1字,甘草1钱(炙匀),人参1钱(去芦,洗,切,焙),藿香叶1钱(去尘土)。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安神养魄,去风邪,定嗽喘,利膈。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气壅。

用法用量周岁儿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2-3周及1周者,以意加减。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五引《卫生家宝》

处方39、白茅散

处方丁香1分,花桑叶1分,人参(去芦)1分,藿香叶(去土)1分,白茅根(锉)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吐逆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量大,小分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40、加减四君子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白扁豆(蒸熟,焙干)半两,甘草(炙)半两,黄耆(去芦)半两,藿香叶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脾胃,进乳食。主小儿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盐汤点服;或用水7分盏,煎至5分,温服亦可。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四四引《澹寮方》

处方41、加味除湿汤

处方半夏曲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1两,苍术(炒)1两,藿香叶5钱,陈皮(炒)5钱,茯苓5钱,粉草1钱,官桂3钱,木香3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下痢湿证。一身尽痛,重着浮黄,下痢如豆羹汁。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空心时服。仍以五苓散兼服,利其小便。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42、白龙丸

处方白附子1两,明天麻1两,藁本(去土)1两,缩砂仁1两,荆芥穗1两,川羌活1两,细辛(去叶)1两,川独活1两,薄荷叶1两,藿香叶1两,麻黄(去根节)1两,甘松(去土)1两,葛根2两,防风2两,白芷2两,川芎2两,桔梗2两,香附子(炒)2两,甘草(炒)2两,川乌(生,去皮)2两,石膏2两,寒水石(烧)1斤半。

制法上为细末,鹅梨汁为丸,每两作10丸,别用水石粉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卒暴中风,口眼喎[音 wāi]斜,神昏涎堵,筋脉拘急,肢体顽痹,头目旋运,呕逆恶心,皮肤瘙痒,偏正头疼,暗风倒仆,男子肾风,妇人血风,伤风咳嗽,声重,鼻渊,小儿慢惊,吐泻霍乱,手足厥冷,湿风痓病,瘈疭潮搐,昏乱不省,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1日2次。嗽,含化;伤风,葱白酒送下;小儿,薄荷酒送下。难衣,用绿豆粉飞过,与水石粉同匀衣之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43、半夏五香丸

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捣罗为末,姜汁和作饼,晒干)3两,丁香半两,沉香(锉)半两,麝香(研)1钱,龙脑(研)1钱,丹砂(研)1钱,藿香叶半两,槟榔(尖者)2颗(锉),木香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和胃气,进饮食。主膈气痰结。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生姜盐酒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44、六一汤

别名升降六一汤、升降气六一汤

处方香附子5两(炒,去毛),藿香叶1两(去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升降气。主一切气病。气郁中外,膺肿颈痛,胸满腹胀,名曰厥逆。

用法用量升降六一汤(《内经拾遗》卷二)、升降气六一汤(《普济方》卷一八二引《经效济世方》)。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45、加减圣效散

别名加减圣功散

处方卜子(炒)8钱,砂仁(炒,研)8钱,槟榔8钱,陈皮8钱,延胡8钱,厚朴5钱,防风5钱,苍术5钱,藁本5钱,藿香叶5钱,柴胡5钱,独活5钱,石菖蒲5钱,泽泻5钱,枳壳5钱,细辛5钱,草豆蔻(去壳)10个。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时疫风湿,阴阳两感,表里未辨,或外热内寒,或外寒内热,肢节拘急,头项腰脊疼痛,发热恶寒,呕逆喘咳,鼻塞声重,及食饮生冷,伤在胃脘,胸膈饱满,肠胁胀痛,心下痞结,手足逆冷,肠鸣泄泻,水谷不消,小溲不利。

用法用量加减圣功散(《痧症汇要》卷四)。

摘录《痧书》卷下

处方46、分气丸

处方糖球子(即山楂),甘草2斤,香附半斤,藿香叶1两,甘松1两。

制法上为末,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驻容颜。

用法用量方中糖球子用量原缺。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处方47、分涎散

处方藿香叶1分,蝎梢1分,白附子(炮)1分,天南星(炮)半两,丹砂(研)1两,腻粉(研)1两,粉霜(研)1两。

制法上7味,先将4味捣罗为末,次入丹砂、腻粉、粉霜同研匀。

功能主治急风口噤,手足搐搦,涎潮作,声不得出。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至2钱,薄荷茶调下,未吐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48、分涎散

处方白僵蚕(去丝)1分,附子(火炮,去皮)1分,半夏1分,细辛1分,藿香叶1分,芎䓖1分,羌活1分,干姜3铢,牵牛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男子、女人忽寒风所中,闷倒不知人事。其病之所起,必先自半年或一年前,吃食少,闻肉臭,吃即恶心,口内有冷涎出,及至忽然闷倒,不知人事,即面色青黑,唇皮青,手足冷,脉气微小,身上寒傈,初得醒人事即半身沉重,行动不得,说话謇涩,颠倒不定,语声不出,浑身重,不识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4钱,空心热汤调下,热吃;口不开,用杓柄斡口开灌之。先吃此药,后吃透风气药。

注意喉中无痰涎不要吃。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引《护命》

处方49、兰香散

处方白兰香叶(阴干)1两,百合1两,黄柏(蜜炙,锉)1两,胡粉(研)1两,黄蜀葵花(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毒恶疮,及下注疮,或痛或痒。

用法用量以醋调涂疮上,如有汁,即干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50、加减六君汤

处方人参8分,白术(蜜炙)8分,陈皮1钱,苍术(制)1钱,藿香叶1钱,茯苓5分,桔梗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子疟。妊娠患疟,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51、二益双补膏

处方甘松(去土,净)2钱,藁本(去土梗,净)2钱,吴茱萸2钱,三柰子(面裹烧)2钱,零陵香2钱,白芷2钱,母丁香2钱,官桂2钱,赤石脂2钱,藿香叶2钱,檀香2钱,麝香2钱,明白矾(炼去雪)2钱,韶脑2钱,细辛2钱,紫梢花2钱,干姜(去皮,灰炮)2钱,乌鱼骨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男子下焦虚寒,阳气衰惫;妇人子宫久冷,年远无孕,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日换2服,服2旬定有孕,见效勿用。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处方52、正气丸

别名香朴丸(《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处方藿香叶 厚朴(生姜制)陈皮 半夏曲(炙)白术 白茯苓各3克 甘草(炙)6克 干姜3克 三棱(炮)6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食伤,干呕,哕声频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枣子汤化开与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53、分气丸

处方藿香叶1两,草豆蔻(去皮)1两,半夏(汤洗7遍,焙)1两,丁香半两,白矾(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温胃,止呕逆。主一切涎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54、一字轻金散

处方藿香叶 荆芥穗 旋复花 香白芷 石膏末(细研)防风各15克 川乌(两头尖者,去皮、尖,生用)7.5克 天南星7.5克 川芎15克 草乌头4.5克

制法上十味,晒干,同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偏正头风,眉棱骨痛,牵引两眼抽掣疼痛;或生翳膜,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0.3~0.6克,食后用淡茶调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55、分水散

别名分水神丹

处方藿香叶80两,滑石33两,甘草10两,白术(炒)43两,车前子(炒)33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

功能主治分解止渴。主感受暑湿,脾胃不和,伤水受寒,水泄腹痛,恶心作呕。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6、救生丸

处方天麻 附子(炮裂,去皮、脐)乌头(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炮)天南星 半夏(汤洗七遍,生姜汁制作饼,焙干)犀角(镑屑,以纸裹置怀中,令暖方捣)丹砂(研)芎藭 藿香叶 零陵香叶 桂(去粗皮)木香 蝎梢(炒)白僵蚕(炒)牛黄(研)各15克

制法上药十六味,捣研为末,炼蜜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体虚,阳经为风所乘,上走头面,多汗恶风头痛,及新沐中风,失音不语。

用法用量中风不语者,每服5丸,用浆水80毫升,取东南柳枝1条,长21厘米,滴生油3滴在浆水中,即搅40丸,搅便灌之,立愈,如小儿中风,只用浆水吞下3丸,如小豆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57、人参散

处方干葛60克 人参 白茯苓(去皮)各30克 木香 甘草(炙)藿香叶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调中和胃,止呕除烦。治脾胃不和,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利止后,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侯。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58、太白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草乌头(炮,去皮、尖)天南星(炮)藿香叶(去土)人参(去芦头)当归(洗、焙)各60克 水银3克(用锡4.5克,结作沙子)麝香3克(别研)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垂危,口噤不开,心腹间尚温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服药期间,忌冷水。如饮冷水;再发不可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处方59、五香半夏丸

处方沉香 檀香 丁香 木香 白豆蔻(面裹煨香)陈橘皮(去白)各8克 藿香叶(去土)15克 人参(去芦头)15克 半夏(生姜汁浸一宿,炒黄)9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膈脘痞闷,气不升降,咳嗽喘满,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乳食后及临卧时用温生姜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60、牙药麝香散

处方绿矾(微炒)30克 石胆(炒)6克 五倍子(去虫瓤)36克 诃子皮 何首乌 白茯苓(去皮)白龙骨 甘松(去土)藿香叶各12克 缩砂仁24克 零陵香18克 百药煎36克 细辛(去苗)6克 麝香(研)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入已研药令匀。

功能主治牢牙止痛。治牙齿不牢,疳蚀腐臭,牙缝垢黑。

用法用量先用热浆水漱口,每用药少许擦牙,含口少时,后用热水漱口,每日早晨用。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