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三十五)

浏览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甘草的处方共1747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041~2100共60个。

处方1、桔连汤

处方苦桔梗、川黄连(倍加)、枳实(炒)、前胡、连翘(去心)、陈皮、防风、制半夏、柴胡、南星、白附子、牛蒡子(炒,研)、玄参、赤芍、莪术(煨)、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喉中忽生肉如桃如云,层层而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绵裹箸头,蘸食盐点肉上,1日5-6次,自消,再服本方。

摘录《回生集》卷上

处方2、菊花茶调散

处方菊花2两,川芎2两,荆芥穗2两,羌活2两,甘草2两,白芷2两,细辛1两(洗净),防风(去芦)1两半,蝉蜕5钱,僵蚕5钱,薄荷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风,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

处方3、琥珀散

处方归须、天虫、百草霜、荆芥、朱砂、陈皮、甘草、人参、黄耆、川芎、琥珀(研极细,临服调入)、牡蛎、伏龙肝。

功能主治产后气消血败,营卫不和,散于诸经,不能自还,令口鼻黑气起及鼻衄。

用法用量产后7日外,加生地。

各家论述是方用参、耆、陈、甘以补气;归、芎以补血;百草霜、伏龙肝以止血;僵蚕、荆芥以清风热;朱砂、琥珀以宁心,且琥珀通膀胱,能引虚热下行,以止鼻衄之源;牡蛎盐咸性涩,可以补水清热。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4、调解散

处方青皮、陈皮、桔梗、枳壳(制)、半夏(制)、川芎、木通、干葛、甘草(炒)、紫苏各等分,人参减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疮痘已发,或为风冷所折,荣卫不和,或为宿食所伤,内气壅遏,以致坚硬。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柴胡、紫草。

摘录《直指小儿》卷五

处方5、丁香柿蒂汤

处方人参2钱,白茯苓2钱,陈皮2钱,良姜2钱,丁香2钱,柿蒂2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吐利、大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6、葛根饮

处方葛根(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燥渴,头痛,不得眠睡,四肢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7、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别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用法用量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②《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用附子、姜、桂以生阳之气,麻黄、细辛以发阳之汗,甘草、大枣以培胃脘之阳,使心下之水饮外达于皮毛,必如虫行皮中,而坚大如盘者始散。③《金匮要略方论》:本方是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两方相合而成,桂枝去芍药汤主治表证而兼心阳不足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素体阳虚(主要为肾阳虚)而外感风寒者。今两方合用,殆为心肾阳虚、外感风寒之证而设。方中桂枝配伍麻黄,辛温发汗,宣散水气;附子温经助阳,与细辛相合可祛寒化饮。盖阳虚之体,邪客较深,取细辛可通彻表里,搜邪外出。佐以生姜、大枣,伍麻黄发越水气,合桂枝温通营卫;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阴水《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陆某,女,24岁。全身浮肿,面色苍白,恶寒,四肢冰冷,脉象沉迟,舌苔白腻,渴不多饮。此证系阴盛阳微,水气泛滥,病名阴水。盖患者脾肾阳气素虚,水湿内蕴,脾主健运,肾主排泄,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故水聚而成胀也。治宜消阴救阳、扶寒逐水,主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3钱,麻黄2钱,甘草2钱,细辛1钱,附子2钱,生姜2钱,大枣10枚。连服2剂,药后得微汗,四肢转温,恶寒已减,药已中肯,当乘胜再追,用前方再服1剂。恶寒已罢,小便通利,腹胀减小,脉象转缓,阳气亦有渐升之象,前方再服1剂。上部浮肿已消,腹胀再有减小,两足仍浮。后以鸡鸣散、实脾饮出入治愈。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8、桂枝汤

处方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4-7枚,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初得伤寒时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并2服。以衣被盖,令汗透。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9、大补化毒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黄耆、桂、当归、赤芍。

功能主治痘色灰白,因于气血不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10、调经止带丸

处方元参(生晒)2两,白芍(土炒)2两,杜仲(盐炒)2两,茯神辰砂拌)2两,十大功劳子2两,阿胶(蛤粉炒)2两,牡蛎2两,生地(晒干)4两,制首乌4两,乌贼骨(漂煅)4两,白螺壳4两,归身炭(酒炒)1两,广橘白(盐炒)1两,茜根炭(水炒)1两,淡芩(水炒)1两,川柏皮炭(水炒)1两,冬术(土炒)1两5钱,白薇(水炒)1两5钱,川贝1两5钱,柏子仁(水炒)1两5钱,制香附1两5钱,知母(盐炒)1两5钱,天虫(炒)1两5钱,枣仁(炒)1两5钱,川芎(酒炒)7钱,鸡内金(炙脆)8钱,木香(煨)2钱,川连(酒炒)2钱,甘草梢(生晒)4钱,砂仁4钱,芡实4两,莲肉4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藕节炭4两,竹茹2两煎汤,拌蜜4两泛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带下,乃由七情内伤,气血乖乱,以致带脉失司,伤及冲任,或经水不调,病成崩淋之累,或湿热郁蒸,色有赤白之分,轻则孕育之难,重则劳怯之渐,专治十二带症。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将丸烘热吞服,淡盐汤送下。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11、黄耆汤

处方生黄耆5钱,归身5钱,甘草5钱,白芍5钱,穿山甲5钱。

功能主治搭手、发背、对口,痈疽及一切大小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用淡陈酒1茶碗、水1碗,煎至1碗热服。避风盖被暖睡汗出即愈。小儿减半。未成者散,已成者溃,已溃者易收口。上部,加川芎5钱;中部,加杜仲5钱;下部,加牛膝5钱。

注意孕妇忌服。未出汗时忌一切冷热汤水,汗出1时后不忌。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处方12、琥珀抱龙丸

处方琥珀1两5钱(研),牛黄1钱(研),人参1两半,檀香1两半,白茯苓1两半,朱砂(研)5钱,珍珠5钱(研),枳壳1两,枳实1两,牛胆1两,南星1两,天竺黄1两,山药10两,甘草3两(以上各为细末),金箔400片,蜂蜜2斤,黄蜡25斤。

制法上药一料500丸,每丸5分重。

功能主治驱风化痰,镇心解热,安魂定惊,和脾健胃,添益精神。主小儿诸惊;四时感冒,瘟疫邪热,烦躁不宁,痰嗽气急;疮疹欲出发搐。

用法用量初生数月者,每丸作4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数岁者,每服1丸,葱白煎汤或薄荷汤送下,不拘时服;痰壅咳甚,生姜汤送下;痘疹见形有惊,白汤送下;心悸不安,灯心汤送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二

处方13、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镑)1两,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3两,黄芩(去黑心)1两,赤芍药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白鲜皮1两,防己1两,葛根(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石膏(碎)3两,马牙消(研)2两半,甘草(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不语,风热壅滞,心闷恍惚,四肢不举。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4、蜡梅丸

处方蜡梅花(末)1两,干姜(末)1两,甘草(末)1两,枇杷叶1两,百药煎1两,乌梅肉(末)1两,蜡5两。

制法上熔蜡开,投蜜2两,和上件药捣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夏月长途,日服1丸。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十便良方》

处方15、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连(去须)1两,蓝叶1两,川朴消1两,川升麻3分,决明子(微炒)3分,黄芩3分,栀子仁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热毒气,忽冲眼睑,牛如米豆,名曰针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

用法用量《普济方》引本方无决明子,有甘菊花一两五钱,升麻、黄芩、栀子仁各用三两。余同。

注意忌炙煿、油腻、面、生果。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16、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人参3两,甘草3两(炙),芍药3两,当归3两,生姜3两,大枣20枚,干地黄2两,茯苓2两,白术1两,远志1两半。

功能主治痈疽内虚。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3升,煮取4升,去滓,分4次温服。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17、黄耆散

处方黄耆半两(锉),防风半两(去芦头),川升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石膏1两,甘草半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芎䓖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痈疮脓渍,数日不止,致体虚烦热,头痛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

处方18、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当归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芎䓖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山栀子仁1两,地骨皮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丹石热毒上攻,目生翳,心躁,面赤,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19、鳖甲汤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半夏(生姜半两同捣,作饼子,晒干,如此3次)1两,楝实(麸炒,去核)1两,黄耆(锉)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桔梗(炒)半两,知母(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地骨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常山半两,乌梅(取肉)半两,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潮热,肌瘦咳嗽,骨节酸疼,面红颊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劈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20、调脾散

处方炒白术、炒白芍、白茯苓、陈皮、甘草、木香、砂仁、官桂、麦芽。

功能主治温脾胃。主小儿虚寒作泻,或伤冷乳即作渴,泻青白色,或腹痛,或兼吐乳食。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枣1个,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处方21、除热粉

处方寒水石(碎)、芒消、滑石(碎)、石膏(碎)、赤石脂(碎)、木香、大黄(锉)、甘草(锉)、黄芩(去黑心)、防风(去叉)、芎藭、麻黄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蛤粉1升,药末3合,相和,再筛。

功能主治小孩胃热,身体微黄。

用法用量粉儿,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22、葶苈散

处方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麻黄1分(去根节),贝母1分(煨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喘促,胸背满闷,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分4-5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23、理中汤

处方藿香1钱,苍术(米泔制)1钱,厚朴(姜汁炒)1钱,砂仁1钱,香附1钱,木香1钱,枳壳(麸炒)1钱,陈皮1钱,甘草(炙)5分,干姜5分,官桂5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干霍乱,心腹饱胀,绞痛,不吐不泻,脉沉欲绝。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磨木香调服。外用炒生姜滓揉法,急用盐汤探吐,得物出为好,及刺委中穴,血出甚妙。夏月干霍乱,不吐不泻,胸腹绞痛,烦渴自汗,不可用姜、桂;心腹绞痛,面唇青,手足冷,脉伏欲绝,加附子、茴香,去苍术;心腹饱闷硬痛结实者,加槟榔、枳实、山楂、瓜蒌、萝卜子,去甘草、枳壳、苍术;胃寒呕哕发呃,加丁香、茴香、香附、良姜,去官桂、甘草、苍术;虚汗,加附子,去苍术。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24、大黄散

处方甘草半两(炙),川大黄半两(炙),栝楼根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中热,日渐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煮至5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25、调元固系丸

处方熟地6两(蒸晒),当归3两,白芍3两,川断(俱酒炒)3两,阿胶3两,人参(片焙)1两,白术(土炒)2两,茯苓(人乳拌蒸)2两,甘草(蜜炙)2两,杜仲(盐水炒)2两,山药(米泔制)2两,菟丝(酒制)2两,香附(酒醋分制)2两,麦冬2两,血余(真者片研)2两,燕窝(煮捣)2两,藕节2两(切片),二蚕绵4两(剪炒另研)。

制法先将地黄、燕窝捣烂,后入炒制诸药,以糯米粥饮浓汁打糊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气血不足,冲任虚而胎系不固,屡孕屡堕。

用法用量每服3-4钱,早晚龙眼汤送下,白汤米饮亦可。

注意忌食发气、助火、生痰、生冷等物。

摘录《医级》卷九

处方26、除病银屑丸

处方银屑1针,紫菀1分,细辛1分,麻黄(去节)1分,黄芩1分,人参3分,大黄3分,甘草(炙)3分,牛黄4铢。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发痫,虽已愈,而根源不断,至长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2-3丸。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八

处方27、大黄汤

处方大黄(生)半两,甘草(炙,锉)1分,常山(锉)1分,桂(去粗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间日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28、黄耆汤

处方黄耆(切,焙)1两半,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分3次温服,早晨、日午、近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29、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汤去白,焙)半两,羌活(去芦头)1分,独活(去芦头)1分,草豆蔻(去皮)半两,桔梗(炒)1分,木香1分,半夏(汤洗7遍,焙干)2两,芎䓖1分,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薏苡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中风。多汗恶风,身体怠情,四肢不欲动,面色黄,不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水1盏,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30、黄耆鳖甲散

别名黄耆鳖甲汤、黄耆鳖甲煎

处方人参1两6钱半,肉桂1两6钱半(去粗皮),苦梗1两6钱半,生干地黄(洗,焙干)3两3钱,半夏(煮)2两半,紫菀2两半(去芦),知母2两半,赤芍药2两半,黄耆2两半,甘草2两半(爁),桑白皮2两半,天门冬5两(去心,焙),鳖甲(去裙,醋炙)5两,秦艽3两3钱(去芦),白茯苓3两3钱(焙),地骨皮3两3钱(去土),柴胡(去芦)3两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忡,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男女虚热,身瘦,五心烦热,四肢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

用法用量黄耆鳖甲汤(《医学入门》卷八)、黄耆鳖甲煎(《金匮翼》卷三)。

各家论述1.《痰火点雪》:方意以黄耆治五劳羸瘦,寒热自汗,补气实表;以鳖甲治劳瘦,除骨节间劳热结实,补阴补气;以地骨皮治骨蒸烦热;以秦艽、桔梗、人参,并主传尸骨蒸,劳热自汗;桑白皮去肺中水气,及火热嗽血;以天冬除肺气,清肺热,除咳痰;以紫菀止咳脓血,消痰益肺;以生地黄治咳嗽吐血;以知母泻肺火,滋肾水,除命门相火;以柴胡治劳热,消痰止咳;以甘草泻火养阴补脾;以茯苓补五劳七伤,肺痿痰壅等症;以白芍利肺益脾,是方也,备15味药品固繁,而用之亦精,犹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战有不胜者乎!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足少阳药也。鳖甲、天冬、芍、地、知母滋肾水而泻肺肝之火,以养阴也;黄耆、人参、桂、苓、甘草固卫气而补脾肺之虚,以助阳也;桑皮、桔梗以泻肺热;半夏、紫菀以理痰嗽;秦艽、地骨以散内热而除蒸;柴胡以解肌热而升阳,此表里气血交治之剂也。

摘录《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31、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

功能主治双解表里。主少阳表症未解,里症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症者。

用法用量口燥渴,去半夏;腹中胀,加枳壳;小便涩,加木通。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32、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栀子仁、赤芍药、升麻、麦门冬(去心)、甘草(炙,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脾肺热毒气。主斑痘疮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小盏,去滓放温,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33、理营疏肺饮

处方当归3钱,赤芍1钱半,前胡1钱半,苏子3钱(炒),杏仁2钱(去皮),枳壳1钱半(炒),桔梗8分,茯苓1钱半,甘草8分(炙),西河柳3钱(糖拌炒)。

功能主治临经寒热咳嗽,脉浮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肺受风寒,寒热而天癸适来适止,是血亏邪盛,而肺气上逆,故咳嗽胸满,或发痧疹焉。前胡疏肝降气以散风寒,枳壳泻气宽胸以调肺胃,苏子散瘀止咳,杏仁降气疏痰,当归养血以荣经脉,赤芍泻邪以化血滞,茯苓散湿以清治节,桔梗清咽以利胸膈,甘草生用缓中以泻邪热,河柳糖炒解表以清血室也。水煎,温服,使血脉融和,则邪自外解,而痧疹无不透,寒热无不解,何咳嗽胸满之不除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34、麻黄汤

处方麻黄2两(去节),栀子14枚(擘),香豉1升,甘草1两(炙)。

功能主治服石发困不可解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5升渍1宿,加大1升,煮取3升1合,分3次服。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处方35、常山汤

处方常山(锉)半两,鳖甲(去裙襕,醋浸,炙黄)1两,甘草(生锉)1两,车前草1握(切,或用子3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浆水1盏,浸药1宿,当发前1日,以急火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36、麻黄解毒汤

处方麻黄、升麻、防风、酒芍、酒柏、玄参、甘草、牛蒡、人参、石膏、木通、连翘。

功能主治痘疮,痘紫黑陷。

用法用量《种痘新书》有黄芩,无酒芍。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

处方37、遏炎散

处方熟地1两,玄参5钱,地骨皮5钱,麦冬5钱,北五味子1钱,甘草1钱,贝母5分,炒枣仁5钱。

功能主治妇人肾水亏虚,怀孕至三四月,自觉口干舌燥,咽喉微痛,无津以润,以致胎动不安,甚则血流如经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处方38、豉汤

处方豉1升,半夏1两(洗),生姜2两,人参1两,柴胡1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乱呕(口宛),气厥不得喘息。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两升半,温服7合。

注意忌羊肉、饧、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则《小品方》

处方39、干姜丸

处方干姜(炮)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去粗皮)1两,熟艾(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乌梅肉(炒)3分,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脓血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40、菊花散

处方菊花1两(焙),排风子1两(焙),甘草(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毒风上攻,目赤头眩,眼花面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夜卧时温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41、调经养血丸

处方香附12两(酒、醋、盐汤、童便各浸3日,取出炒),当归(酒洗)2两,白芍(酒炒)2两,川芎1两,生地黄(酒洗)2两,茯苓(去皮)1两,白芷1两,牡丹皮(酒洗)1两,干姜(炒)1两,肉桂1两,红花1两,桃仁(泡去皮)1两,玄胡索6钱,没药1两,半夏(香油炒)1两,甘草(炙)1两,小茴(炒)3钱,莪术(煨,醋炒)5钱,阿胶(蛤粉炒成珠)1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女经脉不行或不调,或前或后,赤白带下,久不成孕。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汤、黄酒任下。

摘录《回春》卷六

处方42、琥珀饮

处方琥珀1两,芒消1两,甘草1两,滑石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太阳病,热结下焦,小便不利,或便血赤黄杂出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匙,沸汤和服。小便少顷便通快。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三

处方43、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3两,白茅根(锉)3两,麦门冬(去心,微炒)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石膏8两,车前子(去土)5两(生),甘草2两半(炙,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渴,心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44、鹿茸散

处方鹿茸1两(去毛,涂酥多令黄),黄耆1两半(锉),牡蛎1两半(烧,为粉),人参1两(去芦头),熟干地黄2两,当归1两(锉,微炒),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鸡膍胵1两半(微炙)。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脏虚,小便数多。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45、草豆蔻散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46、蒋氏化毒丹

处方犀角1两,黄连1两,桔梗1两,玄参1两,薄荷叶1两,甘草(生)1两,大黄(生)1两,青黛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白蜜为丸,重6分。

功能主治胎赤,因孕妇过食辛热之物,以致毒热凝结,蕴于胞中,致小儿生下头面、肢体赤若丹涂,热盛便秘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灯心汤化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47、大阿胶汤

处方当归1钱半,芍药1钱半,地黄1钱,阿胶3钱,艾叶3钱,干姜炭1钱半,川芎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胎动不安,腰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二

处方48、鳖甲麦煎汤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大黄(湿纸裹煨熟)1两,常山1两,柴胡(去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酒浸1宿,切,焙)1两,干漆(炒烟出)1两,白术1两,生干地黄(焙)1两,石膏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男女骨蒸,妇人血风,攻注四肢,心胸烦壅,口臭肌热,黄瘦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小麦50粒,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卧时温服。有虚汗,加麻黄根1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49、蜡煎散

处方白鸡冠花子1钱,木香1钱,人参(盐炒,去芦)半两,马尾勃半两,青蒿子1勺(童子小便浸3宿),鳖甲(醋炙)半两,款冬花半两,糯米1勺,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乌梅、黄蜡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五引《医学切问》

处方50、调肝散

处方当归、生地、白芍药、川芎、柴胡、山栀、黄芩、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肝虚劳伤,筋挛烦闷,眼目赤涩,毛焦色夭,腹痛,指甲痛,咳则胁下痛,口苦口酸,筋骨酸疼,寒热咳逆,肝血不足而有火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51、调元汤

处方人参、黄耆、甘草、生地、麦门冬、白芍药、白术。

功能主治痘疹多汗。

用法用量《片玉痘疹》有黄芩、无生地。如汗不止,加地骨皮、麻黄根,以猪心肺煮汤为引。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幼全书》

处方52、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龙胆半两,郁金半两,黄柏半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经邪热攻眼,赤涩肿痛,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同煎至6分,去滓放温,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53、琥珀丸

处方天麻1两,人参1两,防风1两,甘草半两,干蝎(全者,炒)半两,僵蚕半两,牛黄1钱,朱砂2钱半,麝香2钱半,雄黄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惊风温壮,咳嗽涎壅,一切惊热。

用法用量2-3岁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张氏家传》

处方54、集香丸

处方白豆蔻仁4两,缩砂仁4两,木香(不见火)4两,姜黄4两,丁香(不见火)6两,香附子(炒去毛)4两8钱,麝香(研)8钱,甘草16两(纳2两入药,14两捣汁煎膏)。

制法上为细末,入蜃香拌匀,用甘草膏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中顺气,消宿酒,进饮食,磨积滞,去症块。主一切气疾,胸膈痛闷,胁肋胀满,心腹疼痛,噫气吞酸,呕吐恶心,不思饮食,或因酒过伤,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细嚼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55、调中方

别名调中汤

处方升麻4分,玄参5分,甘草4分(炙),知母5分,茯苓3分,牡蛎6分,漏芦5分,枳实6分(炙),菝葜4分,黄连6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除风湿,理石毒,止小便,去皮肤疮。主肾虚热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调中汤(《普济方》卷一八○)。

注意忌猪肉、海藻、菘菜、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一引《近效方》

处方56、柴胡散

处方柴胡半两,黄芩半两,芍药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眼胞患斑疮,热气冲透睛中,疼痛泪出,翳如银片,肿涩难开。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服。兼以药坠洗之。

摘录《得效》卷十六

处方57、鹿角胶丸

处方鹿角10斤(截半寸长,浸7日,用淫羊藿1斤,当归4两,黄蜡2两,如法熬,去滓成胶,角焙燥成霜,听用),鹿角胶1斤,鹿角霜半斤,天门冬(去心)4两,麦门冬(去心)4两,黄柏(盐、酒炒褐色)4两,知母(酒洗,去毛)4两,虎胫骨(酥炙)4两,龟版(水浸,刮去浮壳,酥炙)4两,枸杞子4两,山药4两,肉苁蓉(酒洗,去浮甲白膜)4两,茯苓(去皮)4两,山茱萸(净肉)4两,破故纸(炒)4两,生地(酒蒸9次)4两,当归(酒洗)4两,菟丝子(酒煮,捣成饼,焙干)6两,白芍(酒炒)3两,牛膝(去芦,酒洗)3两,杜仲(姜汁炒去丝)3两,人参(去芦)3两,白术3两,五味子2两,酸枣仁(炒)2两,远志(甘草汤浸,去骨)2两,川椒1两(去目,焙去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鹿角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精寒阳痿,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或酒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处方58、川芎膏

处方川芎3钱,细辛3钱,藁本3钱,川白芷3钱,甘草(炙)3钱,杏仁(去皮尖)7个,龙脑半钱,麝香半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鼻塞。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川芎丸”。

摘录《幼科类萃》卷二十六

处方59、黄芩汤

处方栀子仁半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表热实,身体生疮,或发疮疖,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1钱,空心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四

处方60、蜡煎散

处方款冬花3分,紫菀(洗去土,焙干)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半两,桑白皮(炒)1两,桔梗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1两,紫苏叶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顺肺气,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

用法用量《济阳纲目》有茶花。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