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二十三)

浏览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甘草的处方共1747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321~1380共60个。

处方1、黄芩调元汤

处方黄芩、人参、麦门冬、炙甘草、当归。

功能主治元气素虚,痘收靥,热一向不已,脉迟形怯,热而喜睡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处方2、解肌汤

处方柴胡、麻黄、木通、茯苓、犀角、蒲黄、黄芩、赤芍药、葛粉、生地黄、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退热。主妇人劳伤,感冒体热,鼻血。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得效》卷十五

处方3、黄耆散

处方黄耆半两(锉),黄连半两(去须),甘草(生锉)半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髓黄。病人四肢疼痛无力,好眠冷地,身体遍黄,次变青绿色,唇齿俱白,眼带微肿,身体赤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粳米泔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4、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柴胡3分(去苗),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干木爪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3分(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高良姜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积有冷气,食不消化,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或时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藿香散

处方藿香、厚朴(制)、半夏(泡)、白术、干葛、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退热。主时气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1盏煎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6、黄芩散

处方黄芩1两,赤茯苓1两,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半两(锉),甘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胸烦热,头疼目涩,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豉2-7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7、黄连散

处方黄连3分(去须,微炒),白术半两,黄芩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乌梅肉半两(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腹中疼痛,口干,或作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8、藿香和中汤

处方藿香、香附、紫苏、制苍术、制厚朴、山楂、小川芎、羌活、砂仁、炒麦芽、去白陈皮、白芷、炙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感寒停食,吐泻。小儿内伤乳食,外感寒邪,遂致食寒凝结,腹中作痛,其候发热恶寒,而更兼腹痛恶食,呕吐啼叫不已者。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9、干姜散

处方干姜1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半两(煨,用皮),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暴痢,腹痛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10、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1两,芎䓖半两,车前子半两,黄连半两(去须),葳蕤1两,茺蔚子半两,石决明1两(捣碎,研细,水飞过),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眼卒生浮翳膜,昏暗。

用法用量以竹叶汤调下1钱,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煿、热面、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11、黄芩散

处方黄芩1两,地榆1两(锉),犀角屑1两,茜根1两,柏叶2两(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当归1两(锉,微炒),牛角(角思)灰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蛊注痢。下血,心神烦闷,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12、麻黄葛根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1两,甘草(炙)1两,知母(焙)1两半,葛根(锉)1两半,石膏(碎)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温病吐下后,余热未尽,头痛,口干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13、黄连散

处方黄连1两(去须),大青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柴胡1两(去苗),地骨皮1两,黄芩1两,川芒消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黄疸,遍身面目悉黄。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14、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1两,栀子仁1两,马牙消1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盏,加竹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15、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防风7钱半,当归7钱半,白芍7钱半,干地黄7钱半,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因失血,荣卫损而致劳气,食后身疼倦,夜间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用黄耆益阳气而固表,防风为之使,归、芍、地黄引气药以归阴,甘草从中以和营卫。

摘录《济阴纲目》卷四

处方16、解毒济阴汤

处方连翘1钱,山栀(炒)1钱,黄芩(炒)1钱,黄连(炒)1钱,赤芍药1钱5分,金银花2钱,甘草1两。

功能主治疮疽臖肿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服。外敷抑阳散。大便秘结者,量加炒大黄。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五

处方17、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半两,甘草半两(多微赤,锉),葳蕤1分,防风1分(去芦头),甘菊花1分,牛黄1分(研细入),玄参1分,赤芍药1分,黄芩1分,栀子仁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肝脏风毒上冲,眼赤痛,开张不得,头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入牛黄1字,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18、藿香安胃散

别名藿香正气散、藿香平胃散

处方藿香叶1两,半夏2两(汤洗7次,焙干),陈皮2两(去白),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制),苍术3两(米泔浸1宿,焙干),甘草2两(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感寒吐泻。

用法用量藿香正气散(《医学纲目》卷三十三)、藿香平胃散(《赤水玄珠》卷四)。本方方名,《丹溪心法附余》引作“藿香养胃汤”。《奇效良方》有砂仁。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19、溃脓散

处方白芷2钱,穿山甲2片,乳香1钱,姜蚕1钱,甘草节1钱5分。

功能主治追毒。主痈疽发背,瘰疬,对口,乳痈,便毒,鱼口,已成未成。

用法用量上为末,水酒调服。

摘录《活人心统》卷三

处方20、解肌汤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桑根白皮半两(锉),赤芍药1分,栀子仁1分,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桂心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一日,邪毒气在皮肤肌肉。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以厚衣盖出汗。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21、葛根化毒汤

处方葛根、官桂、白芍、甘草、青皮、木香、枳壳、连翘、山楂肉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疹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九○引《幼幼全书》

处方22、黄耆内托散

处方黄耆5分,当归5分,川芎5分,厚朴5分,桔梗5分,防风5分,甘草5分,人参5分,白芍5分,肉桂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老弱人患发颐,不可全用攻泻者。

用法用量温酒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处方23、桂枝汤

处方桂枝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麻黄2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1日,太阳受病,头痛项强,壮热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2茎,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人行5里,以稀葱粥投之,衣盖取汗;如未汗,一依前法再服。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24、不老汤

别名神仙九气汤、九气汤、神仙不老汤

处方香附子(去尽黑皮,微炒)4两,姜黄(汤浸1宿,洗净,焙干称)2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免岚瘴之患。主九气:膈气、风气、寒气、热气、忧气、喜气、惊气、怒气、山岚瘴气,积聚坚牢如杯,心腹刺痛,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则欲死。

用法用量神仙九气汤(《得效》卷三)、九气汤(《得效》卷四)、神仙不老汤(《普济方》卷二六七引《余居士选奇方》)。

摘录《百一》卷四

处方25、解劳散

处方白芍药1两半,柴胡(去苗)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半两(炙),赤茯苓(去皮)半两。

功能主治虚劳,积气坚硬,噎塞,胸胁引背彻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入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7分,食后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26、集圣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锉)1两,荜澄茄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不足,风冷乘之,与正气交击,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盐1捻,同煎至7分,去滓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7、集灵胶

处方天冬、麦冬、生地、熟地、玄参、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虚劳内热骨蒸。

用法用量白蜜5斤收胶。

摘录《理虚元鉴》卷下

处方28、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白芍药1两,芎䓖1两,当归1两,桂心1两,黄芩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脏气虚气上冲所致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29、常山饮

处方常山(锉炒)半两,甘草(锉炒)1分,乌梅7枚(捶碎,去核焙),青蒿(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瘅疟。但热不寒,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即以小便1盏,水1盏,酒1盏,煎至1盏,去滓,当发日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30、槐白皮膏

处方槐白皮5两,赤小豆5合,楝实50枚,槐实50枚,当归(切,焙)3两,白芷2两,甘草2两,猪脂3斤。

制法上锉细7味,先煎脂令沸,下诸药同煎,候白芷黄赤色,绵绞去滓,瓷盒盛。

功能主治脉痔,下部痒痛成疮。

用法用量每用涂摩疮上,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31、溃消散

处方川当归半两,汉防己半两,赤芍药半两,瓜蒌子半两,白芷半两,木鳖肉半两,大黄7钱,木香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宣热拔毒。主痈疽诸发。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酒水各半煎,去滓,露1宿,空心冷服。若病势急者,旋冷服。

注意此药不利于虚弱人。若疮不痛,不大热,不肿高者,不可轻用。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五引《澹寮》

处方32、槐榆煎

处方槐花3钱,地榆3钱,金银花4钱,茵陈蒿4钱,土茯苓5钱,甘草1钱5分,浙贝母3钱,白芷3钱,桔梗3钱。

功能主治清肠,润便,止血。主初、中期内痔出血,大便较难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33、黄耆酒

处方黄耆3两,乌头3两,附子3两,生姜3两,秦艽3两,蜀椒3两,芎䓖3两,独活3两,白术3两,牛膝3两,苁蓉3两,细辛3两,甘草3两,葛根1两半,当归1两半,菖蒲1两半,山茱萸2两,桂心2两,钟乳2两,柏子仁2两,天雄2两,石斛2两,防风2两,大黄1两,石南1两。

制法上(口父)咀,无所熬炼,清酒3斗渍之。

功能主治风虚脚疼痿弱,气闷不自收摄。

用法用量先食服1合,不知,可至5合,日3次。大虚,加苁蓉3两;下痢,加女萎3两;多忘,加菖蒲3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黄耆专主风虚,而所见诸病靡不由风虚所致。故用乌、附,用姜、桂,用防、独,用葛根,用芎、归,用大黄,靡不由风虚变证。然酒醴之制,非专一人,虽五脏受邪,靡不由风虚内贼,所以汇次诸药渍之以酒,随宜而用,非比汤液之随证施治也。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34、黄芩散

处方黄芩1两,知母1两,葛根1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朝暮发寒热,或如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以衣覆之。汗出为效。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35、葛根饮

处方葛根(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半两,槟榔1枚(锉),芎䓖半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热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36、胶艾安胎饮

处方秦归2钱,阿胶3钱,蕲艾叶3钱,干地黄3钱,杭芍1钱,桑寄生5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补血安胎。主妇人血虚失养之妊娠腰腹酸胀,头晕心悸,自觉胎动不安或阴道出血,脉细滑。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37、黄耆建中汤

处方黄耆1钱5分,桂1钱5分,白芍3分,甘草1钱。

功能主治血气不足,常自汗。

用法用量入黑砂糖,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处方38、橘皮汤

别名陈皮干姜汤

处方橘皮2两,通草2两,干姜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呕哕。

用法用量陈皮干姜汤(《普济方》卷二○六)。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处方39、黄芩散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大青1两,川升麻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茵陈1两,川朴消1两,栀子仁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10日内未得汗,表里有热,发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黄,心中烦闷,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40、辟瘟散

处方茅山苍术5钱,草果(去壳,煨)2钱,贯仲2钱,羌活2钱,生甘草2钱,法半夏2钱,川芎2钱,公丁香2钱,防风1钱,荆芥尾2钱,细辛1钱,枳壳2钱,皂角(去皮,刮去子)2钱,香薷1钱,豆砂1钱,石菖蒲1钱,滑石2钱,藿香2钱,熟军2钱,桔梗1钱5分,神曲1钱,前胡2钱,白芷2钱,红胡(酒炒)1钱5分,陈皮2钱,薄荷2钱,广木香2钱,梗朴2钱。

制法上为细末,绸绢节净,用好瓶收贮,勿令漏气。

功能主治伤风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背强腰痛,目胀鼻塞,身重,风痰咳嗽,上呕下泻,口渴便赤,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四时不正之气,霍乱转筋,痧症,瘟疫,瘴气,疠气、疟疾、赤眼、口疮、湿流毒、流注、脚气、腮肿、火喉、喉痈,喉风,喉肿,痢,热斑症,赤游。并治朱砂症,又名心经症,其病即起,初时脉息周散,牙关紧闭,手足麻木,浑身发软,闭目不语,喉肿心疼,心慌。

用法用量用本方治朱砂症,须急视前后心有红丝者,点用针刺破出血,内有红丝,随即挑出血,即好,出紫血即愈,可免事。惟此症传染甚多,顷刻不救,急宜早早备用。

摘录《应验简便良方》卷下

处方41、黄耆益损汤

处方人参(去芦)、石斛(去根)、甘草、黄耆(去芦)、木香、白术、当归、正桂、茯苓、芍药、半夏、川芎、熟地黄(去土,酒炒)、山药、五味子、牡丹皮(去骨)、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诸虚不足,荣卫俱弱,五劳七伤,骨蒸潮热,腰背拘急,百节酸疼,夜多盗汗,心常惊惕,咽燥唇焦,嗜卧少力,肌肤瘦瘁,咳嗽多痰,咯唾血丝,寒热往来,颊赤神昏,全不用食,服热药则烦躁,冲满上焦,进凉药则膈满而腹痛;及大病后荣卫不调,妇人产后血气未复。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小麦50粒,乌梅1个,水煎,空心、食前服。

摘录《得效》卷八

处方42、广荗溃坚汤

处方广荗2分,红花2分,升麻2分,吴茱萸2分,生甘草3分,柴胡3分,泽泻3分,神曲3分,青皮3分,陈皮3分,厚朴(生用)5分,黄芩5分,黄连5分,益智仁5分,草豆蔻仁5分,当归梢5分,半夏7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萎黄,通身虚肿。

用法用量服二服之后,中满减半,只有积不消,再服后药(原书同卷“半夏厚朴汤”)。如渴,加葛根4分。

注意忌酒、醋、湿面。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43、桂枝汤

别名桂苓汤

处方桂枝1两,茯苓半两,芍药1两,甘草7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发汗。主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而未深,飧泄不止,日夜无度,完谷不化,身表微热,两手脉息俱浮。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同煎,温服。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44、醴泉饮

处方生山药1两,大生地5钱,人参4钱,玄参4钱,生赭石4钱(轧细),牛蒡子3钱(炒、捣),天冬4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各家论述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若方中之山药、地黄是也。然脉之数者,固系阴虚,亦系气分虚弱,有不能支持之象,犹人之任重而体颤也。故用人参以补助气分,与玄参、天冬之凉润者并用,又能补助阴分。且虑其升补之性,与咳嗽上逆者不宜,故又佐以赭石之压力最胜者,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自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也。至于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与天冬并用,最善润肺,此又屡试屡效者也。

临床应用咳喘:初制此方时,原无赭石,有丹参三钱,以运化人参之补力。后治一年少妇人,信水数月不行,时作寒热,干嗽连连,且兼喘逆,胸膈满闷,不思饮食,脉数几至七至。治以有丹参原方不效,遂以赭石易丹参,一剂咳与喘皆愈强半,胸次开通,即能饮食,又服数剂脉亦和缓,共服20剂,诸病皆愈。

摘录《衷中参西》卷上

处方45、蓝叶散

处方蓝叶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川升麻半两,犀角屑3分,木通半两(锉),茯神半两,马牙消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漆疮,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服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处方46、摧肝丸

处方胆星1两,钩藤1两,黄连(酒炒)1两,滑石(飞)1两,铁华粉1两,青黛3钱,僵蚕(炒)5钱,天麻(酒洗)2两,辰砂(飞)5钱,大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以竹沥1碗,加姜汁少许打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镇火平肝,消痰定颤。主颤振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食后及夜茶送下。

注意鸡、羊。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四

处方47、嘉禾散

别名谷神散、谷神嘉禾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1两,薏苡仁(微炒)1两,白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缩砂仁(去皮)1两,大腹子(微炒)3分,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3分,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3分,石斛(细锉,酒拌,微炒)3分,藿香叶3分,木香3分,沉香3分,陈皮(去白)3分,谷糵(微炒)半两,槟榔(炒)半两,丁香半两,五味子(微炒)半两,白豆蔻(微炒,去皮)半两,青皮(去瓤)半两,桑白皮(微炒)半两,白术(炒)2两,神曲(微炒)1分,半夏(汤洗7遍,生姜1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1分,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

用法用量谷神散(原书同卷)、谷神嘉禾散(《得效》卷五)。

摘录《局方》卷三

处方48、黄耆汤

处方黄耆1分,人参1分,秦艽1分,甘草1分,紫菀1分,桑白皮1分,五味子1分,前胡1分,陈橘皮1分,白茯苓1分,贝母1分,桔梗1分,山药1分,白芍药1分,当归1分,天门冬1分,干地黄1分,半夏半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禀气怯弱,将温过度,积温成热,熏蒸五脏,或外触微寒,搏于咽膈,寒热相壅,攻冲肺经,或咳嗽曲折,或胸满短气,或壅邪渐退,气血犹弱,或胃口虚烦,饥而不欲饮食,或余邪尚留经络,小劳辄剧,又不可服诸补药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49、蠲毒饮

处方甘草1钱,贝母1钱,赤芍1钱,当归1钱,白芷1钱,金银花1钱,青皮1钱,木通1钱,连翘1钱,桃仁1钱,龙胆草1钱,天花粉1钱,穿山甲(炮)。

功能主治穿裆发。生于穷骨穴上,若不速治,毒溃伤于谷道,内烂脏腑。

用法用量方中穿山甲用量原缺。如毒气欲泄,加酒蒸大黄3-4钱煎服。饮酒随量以助药力,行痢10余次,其毒无脓血,从大便中出。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五

处方50、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羚羊角屑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白鲜皮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茵陈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6日,热势弥固,大便秘涩,心腹痞满,食饮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其脉洪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51、槐黄汤

处方槐花(炒)1钱,生地黄1钱,樗根白皮(炒)1钱,防风8分,当归8分,白芍药8分,荆芥穗8分,川芎8分,黄连8分,枳壳8分,地榆5分,乌梅5分,甘草5分。

制法上锉,作1帖。

功能主治肠风,脏毒。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四引《必用方》

处方52、菊花散

处方菊花、甘草、防风、荆芥、蝉蜕、大黄、石决明各等分(煅)。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目痛而身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卧时水1钟调下,茶亦可。

摘录《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处方53、黑神散

处方白术、茯苓、甘草、茴香、桂、延胡索、生地黄、川芎、芍药、蒲黄、木香、白芷、当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血行风。主妇人血风烂弦,或因产后月水不调,血冲瞳神,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酒调下。

注意孕妇莫服。

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处方54、葱豉白虎汤

处方鲜葱白3枚,豆豉3钱,生石膏4钱,知母3钱,细辛3分,生甘草5分,粳米3钱(荷叶包)。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邪郁于内,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烦躁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

处方55、黄连丸

处方大黄32两,黄连8两,黄柏32两,栀子(炒)48两,黄芩48两,甘草16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利水通便。主胃肠滞热,湿热黄疸,口舌生疮,胃热牙痛,大便干燥,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6、大柴胡汤

处方柴胡3两,黄芩3两,芍药3两,甘草(炙)3两,半夏2两半(汤洗7次),大黄2两,枳实1两(麸炒,去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利风热。主头痛。痰嗽,腹胀,及里证未解。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0片,大枣2个,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

处方57、黑白神丹

处方大鳗鲡1条,积久瓦便壶1个(先用甘草、黑大豆汤浸7日后再换汤浸,如此7次)。

制法鳗须斤外者,清水养之5日,装入壶内,箬扎口,黄泥厚涂,炭火围煅,须煅半周时,俟冷敲出,取鳗碱炭,研极细,煮枣去皮核为丸,此为黑神丹。或以箬扎口后,用重汤两昼夜,取起研极细,以鳗捣烂为丸,为白神丹。

功能主治阴虚劳损。

用法用量每日服2钱,开水送下。

摘录《医级》卷八

处方58、滑石甘桔汤

处方滑石5两,甘草1两,桔梗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脏腑蕴热,气实燥渴,心神烦燥,口苦唇焦,咽膈不快至于肿痛,小便秘涩,大便亦实,感冒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8分,食前服,旋利愈,病在膈上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

处方59、慢肝六味饮

处方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2g,川萆薢10g,黄皮树叶15g,甘草5g。

功能主治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主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临床应用华某,女,40岁,干部。患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已一年余,不能坚持工作已数月。症见怠倦,胃纳差,胁痛,面色黄滞,唇淡,舌淡嫩,苔白厚,脉弦,肝大2.5cm,谷丙转氨酶500单位。给予服用慢肝六味饮,加扁豆12g。服药半个月后,胁痛减,精神见好,胃纳增,仍怠倦。去黄皮树叶,再进半月,谷丙转氨酶降至200单位。照上方加减服药3个月,检查正常,坚持又用药半年使疗效巩固。随访五年余,未见复发。

摘录《千家妙方》

处方60、羚羊角丸

处方羚羊角2钱半(屑),黄芩2钱半,大黄2钱半,芥菜子2钱半,当归半两,元参半两,甘草半两(炙),木贼半两,蝉壳半两(去足),珍珠末半两,决明子(炒)半两,荆芥穗2两,川白芷2两,苍术(用米泔汁浸1宿,焙干)2两,羌活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眼昏涩,赤脉侵睛,泪多,或作翳障。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荆芥汤嚼下;小儿斑疮眼,用蝉壳汤化下,食后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八引《刘氏家传》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