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甘草的处方(十六)

浏览

甘草(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甘;平,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甘草的处方共1747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01~960共60个。

处方1、干葛平胃散

处方干葛、苍术、厚朴、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和胃宽胸。主内伤吐苦水挟食,脉右关弦数;寒湿痢,胸满,呕吐饱闷,脉长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2、川升麻散

处方川升麻1两,玄参1两,黄连1两(去须),大青1两,柴胡1两半(去苗),知母1两,黄芩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地骨皮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口疮,壮热头痛,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3-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3、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半两,熟干地黄(锉)1两,芎䓖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3分,防风(去叉)1分,当归(切,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芍药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诸痛,补不足。主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4、淡竹叶汤

处方淡竹叶(切)1升,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1两(炙),枳实1两(炙),栀子1两,人参1两,大黄2两,黄芩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热肿初起,始欲作痈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分服。以愈止。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处方5、瞿麦汤

处方瞿麦1两,扁蓄1两,猪苓1两,黄芩1两,茯苓1两,木通半两,滑石3两,甘草3钱,通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病人2-3日以后至未大汗以前,若小便黄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同煎至8分,去滓,放温凉,时时服。若觉渴或发热,加栝楼根1两;若小便赤色,加黄芩半两;若小便少,加车前子3分;若小便涩如淋,茎中痛者,加石韦半两,冬葵子3分,续随子半两;若脐下悸动,加茯苓、桂枝各半两,并依前法服。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6、马兜铃散

别名马兜铃汤、五味子汤

处方马兜铃1两,麻黄1两(去节),五味子1两,甘草1两(炙令黄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虚实不调或痰滞咳嗽,颊红虚烦。鼻渊。

用法用量马兜铃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五味子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7、截瘴散

处方常山(鸡骨样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瘴疾,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三日两日而发,或间日连日而作。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用时酒1大半碗,浸1宿,于当发日早晨空心冷服,服后未须吃热物热汤,滓再浸,临发时再服。

注意忌葱、蒜、韭、羊肉、鱼腥、鲊面、生冷果子、一切毒物,避风寒,戒房室。

摘录《岭南卫生方》卷中

处方8、截疟饮

处方白术(去芦)、苍术(米泔浸)、陈皮、青皮(去瓤)、柴胡、黄芩、猪苓、泽泻、常山、甘草。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加姜、枣,水煎,露1宿,温服。有汗而热多者,加人参、黄耆、知母、前胡;无汗热多者,加干葛、紫苏;寒多,加干姜、草果;痰多,加半夏、贝母;食积,加枳实、山楂、麦芽、神曲;夜发者为阴分,加当归、升麻;2日3日1发者,加人参、黄耆、白术、乌梅,去苍术;单寒,加干姜、附子、人参,去柴胡、茯苓、猪苓、泽泻;腹痛,加厚朴、槟榔;室女热入血室,加小柴胡汤。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处方9、干葛解肌汤

处方干葛、陈皮、甘草、柴胡、枳壳、神曲、川芎、红花、山楂肉。

功能主治伤寒发表已过,仍在表里相兼,发热恶心作渴者。

用法用量葱白1寸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10、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别名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姜苓五味细辛汤、苓甘

处方茯苓4两,甘草2两,细辛2两,干姜2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

功能主治去胃中之饮。逐饮止呕。主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肺寒留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头昏目眩,胸满呕逆,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用法用量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金匮》卷中、苓甘味姜辛夏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医门法律》卷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千金方衍义》卷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姜苓五味细辛汤(《四圣心源》卷五)、苓甘姜味辛夏汤(《类聚方》)、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金匮要略今释》卷四)。

临床应用①咳嗽《金匮要略今释》引《续建殊录》:一男子,郁郁不乐,咳嗽短气,动摇则胸悸甚,上气微呕,不欲饮食,小便不利,盗汗出,时时抢于心下,或胸中痛,与等甘姜味辛夏汤加人参,服药而诸证渐退,逾月全愈。②痰饮《江西医药》(1964;6:266):胡某某,男,47岁,工人。咳嗽气短,倚息不得卧,吐白痰夹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时须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闷不适,胃脘胀满,舌白而润,脉象弦滑。病属痰饮为患,肺有宿寒,无见外感,故拟从除痰涤饮、温肺除寒入手,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茯苓4钱,炙甘草1钱,五味子1钱,生姜3钱,细辛5分,制半夏2钱,饮片2剂。服后诸症悉减,咳平安卧,精神倍增,早晚咳痰减少,脉仍弦而滑,胃脘略不适,病仍属肺气虚寒、痰饮未尽,守原方加广皮2钱,生姜易干姜2钱。5剂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饮食大增,精神舒畅,睡眠安宁,脉息和缓而虚,舌净口和,唯食后稍有胀闷,继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中州,以善其后。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11、丁香散

处方丁香1分,人参1分(去芦头),茅根半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焙),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呕吐心烦,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12、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9日,心中满闷,腹胀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13、大黄栀子汤

处方生大黄1两,升麻半两,瞿麦1分,甘草1分,栀子7个。

功能主治热病毒气入眼,赤痛生翳,不见光明者。

用法用量水2升,煮至1升,去滓,作4次温服。以利为度。难利者,先煮诸药至1升半,乃下大黄。大黄先以水渍,和水下之,煎药毕,下朴消,则折热易利。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处方14、大腹皮散

处方大腹皮2两(锉),桑根白皮2两(锉),芎䓖1两,汉防己1两,羌活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桂心1两,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身体浮肿,发歇不定,肢节疼痛,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15、解毒快斑汤

处方羌活、防风、升麻、葛根、柴胡、川芎、白芷、紫草、桔梗、甘草、麻黄(炒)。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解热毒,令痘易出易靥。主疮疹发热,热气甚者,其毒必多,痘发自密,难发难靥,且多他变者。

用法用量生姜、葱白作引,水煎服。取汗。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处方16、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半两,赤茯苓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苦参半两(锉),秦艽半两(去苗),子芩半两,川升麻半两,地骨皮半两,牛蒡子半两(微炒),桑根白皮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耆半两(锉),柴胡半两(去苗),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玄参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攻皮肤,生疮肿疼痛,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浆汤水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毒滑物。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17、山栀子汤

处方山栀子仁15枚,大黄(锉,微炒)2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知母(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表里俱热,三焦不通,发背疽疮及痈疖,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18、黄连猪苓汤

处方黄连、甘草、枳壳、木通、猪苓、杏仁、百合、紫苏、香附、葱根、芎、白芍归、熟地、滑石。

功能主治妊娠二便不通。

各家论述方以黄连、甘草清热泻火,为君;四物养血,为臣;以枳、通、猪、滑、杏、合利二便,为佐;葱根通窍,为引。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19、麻黄止汗通肉解风痹汤

别名麻黄汤、解风痹汤

处方麻黄(去节)3两,枳实(炙)3两,防风3两,白术3两,细辛3两,石膏8两(碎,绵裹),生姜4两,附子(炮)4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

功能主治肉极热,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为脾风,肉色败,鼻见黄色。

用法用量麻黄汤(《圣济总录》卷十九)、解风痹汤(《永乐大典》引《风科集验》)。

注意忌猪肉、海藻、菘菜、生葱、生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20、解齆汤

别名解郁汤

处方黄芩3钱,甘草3钱,桔梗5钱,紫菀2钱,百部1钱,天门冬5钱,麦冬3钱,苏叶1钱,天花粉3钱。

功能主治清其肺中之邪,去其鼻间之火。主肺金之火热壅于鼻而不得泄,鼻大如拳,疼痛欲死。鼻疮。

用法用量解郁汤(《疡医大全》卷十二)。

摘录《石室秘录》卷四

处方21、截惊丸

处方龙胆草(去芦)5钱,防风(去芦)5钱,青黛5钱,钩藤(和钩)5钱,净黄连5钱,牛黄5钱,甘草5钱,朱砂末(水飞)5钱,薄荷叶2钱半,麝香半钱。

制法上除牛黄、麝香外,余8味锉晒,或焙为末,仍同前2味乳钵内杵匀,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搐掣,烦躁有热,两目上视,口噤牙关。

用法用量每用1-2丸,温汤或茶清化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2、麻甘豆腐汤

处方生麻黄2g,生甘草2g(打碎),法半夏6g(打碎),杏仁6g(打碎),豆腐1小块。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痰热阻肺,肺失宣降,小儿哮喘。

用法用量将豆腐放在碗内,加水至豆腐平面为止,不要超过豆腐平面,然后将麻黄插入豆腐内,余药放在豆腐面上;再将碗隔水蒸半小时,取出,将药去掉,将碗内水取出,日3次分服(豆腐亦可和入少量酱油调味,拌调后食用)。

临床应用袁某,女,8岁。患儿在三岁时出现气急,喉间痰鸣,至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西药治疗,症状可控制,但不久又复发,经久不愈。邀余诊治,当即给麻甘豆腐汤2剂,喘平咳止,再予2剂,诸症悉除,随访已多年未复发。

摘录《千家妙方》卷下

处方23、黑龙丸

处方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蔓荆子1两,薄荷叶(去土)1两,细松烟墨(烧红,醋淬)1两,川芎半两,白附子(炮)半两,甘草(炙)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香白芷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荆芥穗半两,天南星(汤浸1宿,炮)半两,草乌头(炮,去皮尖)半两,川乌头(炮,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风毒上攻,头面多生赤(疒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茶、酒任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24、蠲痛散

处方当归、肉桂、白术、黄耆、独活、牛膝、生姜、甘草、薤白、桑寄生。

功能主治产后遍身痛。因新产气弱血滞,升降失常,致筋脉拘急,腰背强直,遍体皆痛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25、黄芩茅花汤

处方黄芩2钱,茅花2钱,白芍药1钱5分,甘草1钱。

功能主治上膈极热而衄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浓煎,常服。

摘录《杏苑》卷五

处方26、蛤蚧丸

处方蛤蚧1枚(涂酥,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白前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猪牙皂半两(去黑皮,涂酥,炙微焦,去子),汉防己1两半,紫菀1两(洗去苗土),甘草3分(炙微赤,锉),羚羊角屑3分,槟榔2两,贝母1两(煨,微黄),甜葶苈2两(隔纸炒令紫色),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劳,咳嗽,涎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桃仁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27、黄连石膏汤

处方升麻7分,川芎7分,白芍药7分,半夏(炒)7分,干葛5分,生甘草5分,防风5分,黄连(酒炒)5分,石膏1钱(火煅过),白术1钱,白芷3分。

功能主治小儿阳明之热,齿肿,流涎,腮肿,马牙。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服;若能漱药者,则含药漱而吐之。漱药不用白术、半夏。

摘录方出《明医杂着》卷五,名见《医部全录》卷四一五

处方28、黄耆汤

处方黄耆1钱,白芍1钱,桂枝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痘疹身痛者。

用法用量加防风5分,姜、葱为引,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处方29、麻黄五味子汤

处方麻黄4两(去节),五味子5合,甘草2两(炙),半夏2两(洗),干姜5合,细辛2两,桂心6两,杏仁3两(去皮尖两仁者)。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上以水1斗,煮取4升,去滓,分温5服,日3次夜2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汤、生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处方30、广大重明汤

处方防风、北细辛、甘草、龙胆草、菊花各等分。

功能主治眼痒。

用法用量水煎,乘热洗。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一

处方31、藿香平胃散

处方藿香1钱,厚朴(姜制)1钱,苍术1钱5分,陈皮1钱,甘草(炙)3分,砂仁5分(研),神曲5分(炒)。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内伤饮食,填塞太阴,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大枣1个,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引李东垣方

处方32、黄连解毒合甘桔汤

处方酒芩、酒连、酒栀子、石膏、桔梗、甘草、薄荷叶、连翘、荆芥穗、牛蒡子(炒)。

功能主治痘未出而热不止,昼夜烦躁,口舌生疮,唇裂咽痛者,此毒内熏,其热甚急。

用法用量水煎,和竹沥饮之。

摘录《片玉痘疹》卷六

处方33、黄连泻心汤

处方黄连、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一切火热壅肿疮疡。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上

处方34、藿香汤

处方藿香(去梗)2钱,草豆蔻(去皮)1分,阿魏1钱(用作面饼,焙干),木香1分,人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桔梗(炒)1分,干姜(炮制)1钱,甘草(炙)1分,诃黎勒(炮,去核)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35、丁香散

处方丁香3分,人参(去芦头)3分,槟榔3分,白术3分,桂心3分,当归(锉,微炒)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前胡(去芦头)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气寒,心胸满闷,吐逆,四肢少力,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36、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1两半,款冬花1两半,贝母(去心,焙)1两半,麻黄(去节)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人参1两,生干地黄(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急劳疾,痰嗽喘满。

用法用量方中黄耆、款冬花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37、黄芩饮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令黄赤,锉)1两,桑上寄生(炙)1两,防风(去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芍药(锉,炒)1两,黄耆(锉,炒)1两,木通(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痈。初觉赤肿,有异于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入乳糖1分,再煎令消,温服,每日3次,早晨、午时、至夜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38、僵蚕散

处方蔓荆子、黄耆、茯苓、人参、南星、天麻、僵蚕(炒)、独活、羌活、葛根、甘草、荆芥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偏身不遂,口流涎沫。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薄荷同煎,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七

处方39、干姜柴胡汤

处方柴胡4两(去芦),瓜蒌根2两,桂枝1两半,牡蛎1两(熬),干姜1两(炮),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伤寒,经脉方来初断,寒热如疟,狂言见鬼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初服微烦,再服汗出而愈。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处方40、川芎柴胡汤

处方川芎、柴胡、黄芩、茯苓、甘草、当归、陈皮、贝母、山楂、红花子加倍。

功能主治疹后发热依时,久不治成症癖,发热来时,身烧,口渴,少食,烦闷,热过则和,或日发,或间1日2日而发,或数日一发,与疟相似,但不寒耳,久则腹胁中有块,面黄体瘦,胀满少食,与疟母同。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引《青囊书》

处方41、啜药散

处方川贝母3钱,竹蜂10只,黄柏3钱,甘草1钱,王瓜霜5分,人中白5分,土牛膝根3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后,加牛黄末1钱,冰片末5分,同研匀,用樽装妥封固。

功能主治泄热解毒。主白喉。病人平素强壮,兼感风热,喉间溃白或红肿,痛楚难当,牙肉腐烂,口臭,舌焦,面赤,唇裂,发热较高,口渴,脉象洪数者。

用法用量临证时,每2小时用滚水1汤匙调药散1分,慢慢啜服。

摘录《中医喉科学讲义》

处方42、救苦丹

处方藿香叶1两,甘草3钱,滑石2两,苏叶1两,半夏5钱,重楼1两,枳壳1两,台麝5分,茅苍术5钱,青蒿子1两半,陈皮5钱,青皮1两,明雄黄2钱,川贝母5钱,紫厚朴8钱,神曲8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朱砂为衣,上光,每4丸7分重。

功能主治止吐泻,解瘟疫。主时疫疠气,中暑中毒,霍乱吐泻,烦闷痧胀,胸腹疼痛,宿食停饮,伤风感冒,痧疹不出,肚腹剧痛,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4丸,小儿酌减,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硬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43、干葛竹茹汤

处方干葛、竹茹、广皮、白茯苓、熟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清理胃气,去烦止呕。主外感风寒,寒郁成热,逆于阳明,喘逆呕吐,六脉沉数。

用法用量有风,加防风;有寒,加生姜。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44、截泻汤

处方苡仁2两,白芍2两,山药1两,车前子1两,黄连5钱,茯苓5钱,泽泻2钱,甘草2钱,肉桂3分,人参3钱。

功能主治泄泻。一日五六十回,倾肠而出,完谷不化,粪门肿痛,如火之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男女科·男科》卷下

处方45、朝宗汤

处方归身1两,芎䓖5钱,干地黄5钱,芍药3钱,人参2钱,黄耆2钱,肉桂2钱,炙甘草2钱。

功能主治血崩,血暴下如注,急若山崩,唇青肉冷,汗出目瞑。此阳气大虚,不得收摄,直下无制,溃决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服。

摘录《产孕集》卷下

处方46、干姜散

别名干姜汤

处方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3分,白术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木香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嗽,呼吸短气,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干姜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47、管仲

别名贯众散

处方黄连3钱,管仲3钱,甘草3钱,骆驼蓬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一切诸热毒,及食毒、酒毒、药毒。

用法用量贯众散(《卫生宝鉴》卷六)。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48、解毒利湿汤

处方银花31g,炒苡仁31g,生黄耆3g,连翘15g,茯苓15g,汉防己12g,猪苓12g,泽泻12g,桂枝9g,甘草3g。

功能主治剥脱性皮炎。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发痒,加蛇床子、僵蚕;腹胀,加大腹皮;下肢,加牛膝、木瓜。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49、痢疾散

处方茅苍术3两(米泔浸,土炒焦),生军1两(炒),川羌2两(炒),熟军1两(炒),杏仁2两(去皮尖油净),川乌1两5钱(去皮,面包煨透),生甘草1两5钱(炒)。

制法上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症,腹中滞痛,里急后重,或兼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每用4分,体强病重加至1钱,小儿减半,水泻,米汤调服;噤口痢,用陈火腿脚骨蒸汁,吹去油调服。赤痢,加灯心30寸;白痢,加生姜3片;赤白痢,二物俱加。

摘录《寿世新编》卷上

处方50、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1钱(炒),赤芍1钱,升麻1钱,甘草1钱5分,生地1钱5分,木通1钱5分,枳壳1钱5分,归尾1钱5分,川连8分,人参6分,酒大黄。

功能主治麻症,实热滞于大肠,欲泄不泄,里急后重,时时欲出,滞而不下。

用法用量方中酒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处方51、麻黄发表汤

处方麻黄、柴胡、干葛、防风、羌活、苏叶、淡豆豉、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疼,恶寒无汗,鼻干气粗,眼眶肢节皆痛。

用法用量上加葱白7枚,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处方52、黄耆饮子

处方黄耆1两(锉),栝楼根1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玄参半两,甘草半两(生,锉),赤茯苓半两,川升麻半两,当归半两。

制法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发背,热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入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53、葛根散

处方葛根3分(锉),麻黄2两(去根节),柴胡1两(去苗),大青半两,葳蕤半两,赤芍药3分,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汗后,余热不解,往来寒热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54、避瘟丹

处方乳香、苍术、细辛、生甘草、川芎、降香、白檀。

制法枣肉或糊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避瘟及一切秽恶邪气。

用法用量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气即妙。

摘录《泻疫新论》卷下

处方55、黄耆饮子

处方生黄耆4钱,荆芥穗2钱,云苓2钱,归身2钱,忍冬3钱,防风1钱,白芷1钱(香者),连翘1钱(去心),甘草8分。

功能主治湿疥,脓疥。

用法用量上加大枣10枚,水煎,温服。湿疥,加制乳香1钱5分;脓窠疥,加木通1钱5分。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四

处方56、薄荷点汤

处方薄荷叶10两,瓜蒌根1两(生用),荆芥穗(生用)4两,甘草5两1分(生用),砂仁3两(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壅咽喉不利,痰实烦渴,困倦头昏,或发潮热,及一切风痰疮疥。

用法用量每4两药末入霜梅末1两,研匀,以瓷器贮。每服1钱,清茶点吃。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57、橘香汤

处方橘皮1钱,枳壳8分,川芎5分,槐花5分,桃仁5分,紫苏5分,香附5分,槟榔4分,木香4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气痔,遇气即发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枣子1枚,水煎熟服,不拘时候。

摘录《杏苑》卷八

处方58、麻黄加知母汤

处方麻黄4钱,桂枝尖2钱,甘草1钱,杏仁2钱(去皮,炒),知母3钱。

功能主治伤寒无汗。

用法用量先煮麻黄5-6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1茶盅,温服。复被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各家论述方中用麻黄之性热中空者,直走太阳之经,外达皮毛,借汗解以祛外感之寒;桂枝之辛温微甘者,偕同甘草以温肌肉,实腠理,助麻黄托寒外出;杏仁之苦降者,入胸中以降逆定喘;原方止此四味,而愚为加知母者,诚以服此汤后,间有汗出不解者,非因汗出未透,实因余热未清也。佐以知母于发表之中,兼寓清热之意,自无汗后不解之虞。此乃屡经试验,而确知其然,非敢于经方轻为加减也。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59、槟梅汤

处方槟榔、枳实、香附、木香、砂仁、厚朴、干姜、肉桂、川楝子、楝根皮各等分,甘草减半,川椒20粒,乌梅2个。

功能主治虫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未止,加黄连。

摘录《简明医彀》卷六

处方60、理气健脾丸

处方白术(炒)180两,神曲(炒)75两,茯苓90两,香附(炙)61两,枳实(炒)45两,砂仁60两,橘皮90两,甘草(炙)60两,法半夏60两,桔梗45两,莲子肉60两,山楂60两,当归180两,山药60两。

制法上为细末,冷开水为小丸。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和胃宽中。主忧思过度,脾虚气逆,身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