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附子的处方(八十一)

浏览

附子,辛;甘;性热;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小编整理出含有附子的处方共518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801~4860共60个。

处方1、急救回阳汤

处方党参24克 附子24克(大片)干姜12克 白术12克 甘草9克 桃仁6克(研)红花6克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活血化瘀。治霍乱,上吐下泻,转筋,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用大量参、附、姜,草回阳救逆,白术健脾补中,以助回阳之力,阳气衰则血不行,故佐桃仁、红花以通血脉。

摘录《医林改错》卷下

处方2、神应散

处方川芎 防风 升麻 细辛 茯苓 白芷香附子 荜茇 甘松各等分 石膏三倍量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牢牙。治牙疼。

用法用量每晚临卧刷净牙,以指蘸搽,觉热麻时漱去。可常用。

摘录《杂类名方》

处方3、香附丸

处方香附子(大者,去皮)沉香各15克 槟榔 雄鼠粪(两头尖者,烧)各7.5克

制法上为末,羊髓60克,煮烂和成膏,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牙齿不长。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麝香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六

处方4、槟榔汤

处方槟榔 香附子(去毛)陈皮(去白)紫苏叶 木瓜(去瓤)五加皮 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脚气痛疼。妇人血虚,加当归15克;室女血实,加赤芍药45克;大便秘结,虚弱者加枳实,壮盛者加大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化痰丸

处方人参(去芦)白茯苓 半夏(汤洗七次,别研细末)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白术各30克 白附子 前胡 枳实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为末,用半夏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宿饮。

用法用量每次30~40丸,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四

处方6、香附丸

处方牵牛(炒)香附子(炒)石燕(煅红,酒浸,研)巴豆7粒(同牵牛炒,去巴豆)

制法上药研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治膀胱疝气,外肾肿痛。

用法用量蓖麻汤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7、延附汤

处方延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 木香(不见火)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七疝,气滞血郁,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8、橘皮煎丸

处方当归(去芦,先焙)萆薢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苁蓉(酒浸,微炙,切,焙干)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阳起石(酒浸,焙干,研如粉)石斛(去根)牛膝(去芦,酒浸)杜仲(去皮,姜汁炙)吴茱萸(水淘去浮者,焙干)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开、酒浸,炙干)干姜(炮)菟丝子(酒浸,焙,捣)三棱(煨熟,乘热捣碎)各90克 甘草(炙)30克 陈橘皮(净洗,焙,为末)47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酒3升,于银石器内,将橘皮末煎熬如饧,却将诸药末入在内,一处搅和搜匀。仍入臼内,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脏久虚积冷,心腹疼痛、呕吐痰水,饮食减少,胁肋虚满,脐腹弦急,大肠虚滑,小便频数,肌肤瘦悴、面色萎黄,肢体怠惰,腰膝缓弱;及痃癖积聚,上气咳嗽,久疟久利,肠风痔瘘;妇人血海虚冷,赤白带下,久不孕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9、妙应丸

处方大附子 破故纸 荜澄茄 木香各15克 硇砂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和大麦面裹药同烧,候面黄焦,去面,将药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饮食迟化,心腹刺痛,噫气吞酸,两胁膨胀,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5丸,食后、临卧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九

处方10、茯苓四逆汤

处方茯苓12克 人参3克 附子(生用)甘草6克(炙)干姜4.5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一日二次。

摘录伤寒论

处方11、生附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 白术 附子 木香 茯苓 橘红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温中和胃。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二

处方12、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

制法二药各研各贮。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温胃祛寒。治肝郁气滞,胃有寒凝,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成胸胁胀痛,或痛经,苔白,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1匙,盐1撮,为丸服之。

注意胃脘痛属于肝胃火郁,甚或出血者忌用。

备注原书云:本方用治诸痛,如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6克、香附3克;如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3克,香附6克;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香附各4.5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上

处方13、生附汤

处方附子(生)7.5克 苍术(炒)杜仲(姜制,炒)各15克 生干姜 白术 茯苓 牛膝(酒浸,焙)厚朴(制)甘草(炙)各7.5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受湿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4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八

处方14、枳术汤

处方肉桂(去皮,不见火)22克 附子(炮,去皮、脐)细辛(洗,去土、叶)白术各30克 桔梗(去芦,锉,炒)槟榔 甘草(炙)各22克 枳实(面炒)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阳虚气滞,水饮内停,心下坚硬如杯。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姜7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5、保命丹

处方白茯苓 朱砂(令研)白附子(炮)牛黄 天南星(炮)各30克 全蝎(炒)15克 天麻(炒)45克 甘草(炙)30克 硼砂30克 龙脑 麝香各少许

制法上为末,和匀,薄糊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主婴孩小儿急惊风候传入慢惊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金银薄荷煎汤化下。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四

处方16、牛膝丸

处方牛膝(酒浸一宿,焙干)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川芎 羌活(去芦、头)当归(洗,焙)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锉,炒)麻黄(不去根、节)赤芍药 木香 没药(别研)乳香(别研)木瓜 附子(炮,去皮、脐)萆薢 大腹皮 五加皮 薏苡仁(炒)续断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脚膝疼痛,及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17、灭瘢丹

处方轻粉 白附子 黄芩(微火略炒)白芷 防风(研细末)各等分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面部瘢痕。

用法用量于每日洗面之时多擦数次,临睡洗面时又擦之。不须三日,自然消痕灭瘢。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二

处方18、香附丸

处方香附子60克(醋煮)吴茱萸 白薇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白带,下元虚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米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

处方19、除风丸

处方天南星45克(生)川芎30克 白附子75克 半夏75克(生)天麻(去苗)白僵蚕(炒,去丝、嘴)防风(去芦头)各45克 石膏60克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干)30克 蝎梢(去毒,炒)4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肝熄风,豁痰通络。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四肢不收,肌肉顽痹,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及临卧时用生姜汤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20、右归饮

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 山药6克(炒)山茱萸3克 枸杞6克 甘草3~6克(炙)杜仲6克(姜制)肉桂3~6克 制附子3~9克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阳衰阴胜,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泻,脉弱;以及产妇虚火不归元而发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晕,或虚狂,或短气者,必大加人参、白术;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干姜;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入参、肉豆蔻;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如淋带不止,加破故纸;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1、天蓼木丸

处方天蓼木30克 天麻15克 芎藭15克 独活15克 细辛15克 防风15克(去芦头)藁本15克 白附子15克(炮裂)乌蛇30克(酒浸,炙令黄,去皮、骨)巴戟15克 石斛15克(去根)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蛇床子15克 麝香7.5克(细研)晚蚕蛾15克(微炒)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温痹痛,脚膝缓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处方22、化痰丸

处方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 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 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别研)干葛 神曲(炒)麦蘖(炒)山檀 香附子(炒,去毛)各250克

制法上药先将前五味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晒干火焙,后入余药,同碾为细末。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气健脾,化痰消食。治痰饮,宿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临卧、食后用茶、酒送下。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处方23、一炁丹

处方人参 制附子各等分

制法炼白蜜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益气温阳。治脾肾虚寒,不时易泻,腹痛阳痿,怯寒神疲。

用法用量每服1~3克,白开水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24、南星散

处方南星 半夏 川乌 白附子 大豆(去皮)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豁痰宣风。治小儿痫症。

用法用量每服1克,姜汤下。

摘录《幼科指南》卷上

处方25、白术附子汤

处方白术6克 附子10克(炮,去皮)甘草3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6枚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26、狗脊丸

处方狗脊60克 木香30克 薯蓣30克 桂心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槟榔45克 牛膝30克(去苗)蛇床子30克 白茯苓45克 五味子45克 覆盆子45克 独活45克 熟干地黄9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虚冷,气攻腰胯疼痛,羸弱无力。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以温酒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四

处方27、丁沉透膈汤

处方丁香15克 沉香15克 木香15克(并不见火)人参(去芦)15克 青皮(去白)神曲各30克 茯苓(去皮)甘草(炙)陈皮(去白)厚朴(姜汁制)草果仁 藿香叶(去土)半夏(泡七次)缩砂仁(去壳)各60克 白豆蔻(去壳)白术(去芦,炒)麦蘖(炒)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红枣1枚同煎,去滓热服。

摘录《卜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28、香藭散

处方香附子(去毛,炒)180克 藁本(去芦)120克 川劳(锉)橘皮(去白)各60克 甘草45克(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发散表邪。治伤风感寒,头痛恶寒,胸脘痞闷,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温服,不拘时。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处方29、白散子

处方白附子 大香附子各15克(炒)黑牵牛60克(半生,半炒令熟)半夏7.5克(姜炙)大甘遂7.5克(以大麦炒,候麦黄赤色,去麦不用。须极慢火炒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蜜酒调下,续饮温酒适量,候所苦处刺痛为度。微利三五行,泻出恶物即愈,次用清凉膏贴之。

摘录《中藏经》

处方30、人参丸

处方人参60克 桂心 牡蛎(熬)薯蓣 黄柏 细辛 附子(炮)苦参各22.5克 泽泻37.5克 奏门冬(去心)干姜 干地黄各30克 菟丝子15克

制法上药十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失精。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酒送下。痹证,加炮附子7.5克;妇人血崩,加干地黄15克(一本作黄柏30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生菜、芜荑。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六引《深师方》

处方31、羌活附子汤

处方麻黄0.9克(不去根、节)黑附子0.9克 羌活1.5克 苍术1.5克 防风0.6克 黄耆3克 甘草 升麻各0.6克 白芷 白僵蚕 黄柏各0.9克

功能主治治冬月大寒犯脑,脑痛齿亦痛,名曰脑风。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寒嗽,加佛耳草0.9克。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五

处方32、姜附汤

处方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僵直,失音不语,或卒然晕闷,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挟风不仁,加防风15克;兼湿肿满,加白术15克;筋脉挛急,加木瓜15克;肢节疼痛,加桂心15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3、肉豆蔻丸

处方肉豆蔻30克(去壳)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白石脂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白带,腹内冷痛。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热酒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处方34、右归丸

处方大怀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炒)山茱萸90克(微炒)枸杞120克(微炒)鹿角胶120克(炒珠)菟丝子120克(制)杜仲120克(姜汤炒)当归90克(便溏勿用)肉桂60克(可渐加至120克)制附子60克(可渐加至150~160克)

制法上为细末,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用法用量每服2~3丸,以滚白汤送下。如阳衰气虚,可酌加人参;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酒炒补骨脂;如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肉豆蔻;如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食不易化,或呕恶吞酸,加干姜;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肉苁蓉,或加黄狗外肾。

备注本方系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加减衍化而来,所治之证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火不生土所致。方中除用桂、附外,还增入鹿角胶、菟丝子、杜仲,以加强温阳补肾之功;又加当归、枸杞子,配合熟地、山药、山茱萸以增益滋阴养血之效。其配伍滋阴养血药的意义,即《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5、加味理中汤

处方附子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吴茱萸 肉桂 当归 陈皮 厚朴各等分

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阴,躁热烦渴者。

用法用量浸冷水中,或煎汤俟冷后,以棉蘸抹胸口。

摘录《理瀹骈文

处方36、解语汤

别名《资寿》解语汤(《古今医统》卷八)。

处方附子(炮)防风(去芦)天麻 酸枣仁(炒)各30克 羚羊角屑 官桂各22.5克 甘草(炙)羌活各1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熄风开窍。治中风客于心脾二经,舌强不能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神气不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入竹沥10毫升,再煎三两沸,温服,不拘时候。二滓再煎服。

摘录《简易方》引《资寿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

处方37、菟丝子散

处方菟丝子60克(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牡蛎30克(烧为粉)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用)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0克 鸡膍胵中黄皮60克(微炙)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温补固涩。治肾阳不足,下焦虚冷,小便多或不禁。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用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处方38、菟丝子丸

别名大菟丝子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三)。

处方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 鹿茸(去毛)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30克 石斛(去根)熟干地黄 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干)续断 山茱萸 肉苁蓉(酒浸,切,焙)防风(去苗)杜仲(去粗皮,炒)补骨脂(去毛,酒炒)荜澄茄 沉香 巴戟(去心)茴香(炒)各23克 五味子 桑螵蛸(酒浸)川芎 覆盆子(去枝、叶、萼)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固下元。治肾气虚损,元阳不足。腰膝痿软少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或溺有余沥,或腰欠温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39、耆附汤

处方黄耆(蜜水炙)附子(去皮、脐)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5片,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0、巩堤丸

处方熟地60克 菟丝子(酒煮)60克 白术(炒)60克 北五味 益智仁(酒炒)故纸(酒炒)附子(制)茯苓 家韭子(炒)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固摄。治命门火衰,膀胱不固,小便不禁,或溺后遗沥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百余丸,空腹时用开水或温米酒送服,每日二至三次。气虚者,加人参30~60克。

备注方中附子、熟地、菟丝子、补骨脂、韭子温补肾阳;白术、山药、茯苓补气健脾;益智仁温脾暖肾,固摄缩尿;五味子酸温入肺肾,上则滋化源,下则固肾。诸药合用,共成温补固摄之功。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1、附子泻心汤

处方大黄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

制法上四味,切三味。

功能主治温经回阳,泄热消痞。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用法用量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备注方中附子温经扶阳,以治肌表之恶寒;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以麻沸汤浸渍,取其味薄气轻,清泻上部之邪热,以治胸部之痞结。

摘录《伤寒论》

处方42、附子六合汤

处方当归10克 川芎8克 白芍12克 熟干地黄12克 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各3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伤寒,邪入少阴,四肢拘急,身凉微汗,腹中痛,脉沉而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垒元戎》

处方43、青丸

处方乌头30克(炮,去皮)附子90克(炮,去皮)麻黄120克(去节)

制法上药三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脚气疼痛,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每次5丸,用酒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千金翼方》卷十七

处方44、椒艾丸

处方乌梅(去核)75克(醋浸,布裹蒸)川椒(炒,去目)30克 柔成无滓艾45克 干姜(炮)赤石脂 黑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制法上药除乌梅外,同为细末。将蒸乌梅肉研匀,更入熟枣肉、蜜少许,和上药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寒泄痢,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45、苦楝丸

处方川苦楝 茴香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

制法上三味,酒1.2升,煮尽为度,焙干,研细末,每称30克,入玄胡15克,全蝎18个,炒丁香18个,别为末,和匀,酒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奔豚,小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服。痛甚,加当归,煎酒下。

摘录《医垒元戎》

处方46、健步虎潜丸

处方龟胶(蛤粉炒成珠)鹿角胶(制同止)虎胫骨(酥油炙)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九次)川牛膝(酒洗,晒干)杜仲(姜汁炒断丝)锁阳 威灵仙(酒洗)当归(洒洗,晒干)各60克 黄柏(酒洗,晒干,盐水拌,酒少许炒)人参 羌活 白芍(微炒)白术(土炒)各30克 熟地60克 大川附子45克(童便、盐水各250毫升,生姜30克切片,同煮一日,令极熟,水干再添盐水,煮毕取出,剥皮切片,又换净水,入川黄连15克、甘草15克,同煮约二小时,取出晒干,如琥珀色,明亮可用)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血虚气弱,下部腰胯膝腿疼痛,筋骨酸软无力,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冬日淡黄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47、苁蓉木瓜煎丸

处方肉苁蓉(以酒浸净,刮去皴皮及沙石,细切,焙干,捣罗为末)500克 牛膝(去苗,酒浸,锉,焙干,捣罗为末)240克 菟丝子(甜滑者,以水淘去浮者)135克(酒浸三五日,以软烂为度,沙盆内研如泥)木瓜4枚(如无花木瓜,只用小黄熟木瓜10枚,并削去皮、子,别以酒煮烂为度,入沙盆研如泥,又用法酒10升匀调同煎四味,入银器内重汤慢火熬成膏,不住手搅,勿令焦,仍相度后药末多少,或硬,更入炼熟好蜜,亦须带软搜,所贵滋润,易为丸也)附子6枚(炮裂,去皮、脐,锉,以青盐末90克拌和匀,炒令黄色)麋角150克(锉末,用酥拌和,炒黄)椒红120克 肉豆蔻仁60克 补骨脂90克(拣净,炒香)楮实(红实熟成者,淘去浮者,焙干)105克 巴戟天(去心,炒黄)90克 木香60克 鹿茸(去毛,酥炙)90克 桂(去粗皮)90克 蛇床子(拣择净用)60克 槟榔60克(锉)干姜(炮裂)90克

制法上十七味药,捣罗十三味为细末。将前膏和成剂,再入臼内捣二三千下,入真酥少许,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壮筋骨,延年益寿。主肝肾气虚,耳目不聪明,冷气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日服二次。渐加至50丸。

注意有内热者禁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48、荆芥丸

处方荆芥360克 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炮)乌药 当归(洗、焙)川芎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10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风邪上攻头面,眩晕痰多,咽膈不利,口目瞤动,偏正头痛;或伤风头痛,发热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清或酒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49、香朴丸

处方厚朴6克 附子2.1克 木香0.9克

制法研末为丸。

功能主治治老人脾胃虚寒,气滞腹胀,食少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50、白术附子汤

处方白术9克 附子10克(炮)甘草6克(炙)桂心12克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精气。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五引《近效方》

处方51、附子五苓散

处方大附子1枚(挖空,入五苓散在内,炮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阳气不足,水饮内停,翻胃吐食。

用法用量用姜汤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52、牛膝丸

处方牛膝60,克(去苗)虎胫骨30克(涂酥,炙微黄)羌活30克 海桐皮27.5克 当归22克(锉,微炒)巴戟22克 芎藭22克 薏苡仁22.5克 防风22.5克(去芦头)桂心22.5克 杜仲30克(去粗皮,微炙,锉)鹿茸30克(去毛,涂酥,炙微黄)石斛22.5克(去根,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30克 酸枣仁22.5克(微炒)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焙干)仙灵脾22.5克 补骨脂22.5克(微炒)干蝎22.5克(微炒)天麻22.5克 木香22.5克 槟榔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风毒,流注腰脚,筋骨疼痛,行立艰难。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

处方53、正阳散

处方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皂荚1挺(去皮,涂酥,炙令黄色,去子)干姜7.5克(炮裂,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麝香3克(细研入)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阴毒伤寒,面青,张口出气,心下硬,身不热,只额上有汗,烦渴不止,舌黑多睡,四肢俱冷。

用法用量每服6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不计时候,和滓热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54、油珠膏

处方石亭脂(硫黄中拣取如蜡色者)滑石各15克 半夏(酒浸一宿,汤洗七次,焙)黑附子(炮,去皮、脐)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逆呕哕,及风痰作搐。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冷清齑80毫升,滴麻油一点如钱大,抄药在油珠上,须臾坠下,却去其齑,与儿服,随后更用温清齑三五口压下,肚饥时服讫。候一时久吃乳食。

摘录《陈氏小儿病源方论》卷三

处方55、大青膏

处方天麻(未)3克 白附子(末,生)4.5克 青黛(研)3克 蝎尾(去毒,生,末)乌梢蛇肉(酒浸,焙干,取末)各3克 朱砂(研)0.3克 天竺黄(研)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生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主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口中气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皂子大至1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薄荷水溶化混匀服;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56、香芎散

处方川芎 香附子(炒)石膏(水飞)白芷 甘草 薄荷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偏正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6克,温酒或茶清调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57、僵蚕散

处方白附子30克 僵蚕30克(炒)半夏30克(制)南星30克(制)天麻30克(煨)蝉衣30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孕妇中风痰涌,口噤脉滑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水煎去滓,入姜汁5毫升,温服。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58、强中汤

处方干姜(炮,去土)白术各30克 青皮(去白)橘红 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制炒)甘草(炙)各15克 草果仁 丁香各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中消痞。治脾胃不和,食啖生冷,过饮寒浆,以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甚则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呕者,加半夏15克,食面致胀满,加萝卜子15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9、乳香丸

处方糯米(炒)川乌头(炮,去皮、尖)五灵脂(去砂土)各60克 乳香(研)白芷(锉)藿香叶(洗)天南星(炮)没药(研)荆芥(去枝、梗)赤小豆(生)骨碎补(去毛)白附子(炮)各30克 松脂(研)15克 香墨(煅)草乌头(炮,去皮、脐)各15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疾,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精神恍惚,痰涎壅塞,手足亸曳,筋脉拘挛;或遍身顽痹,走注疼痛,脚膝缓弱,行步艰辛。又治打扑损伤,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劳伤,脚膝浮肿疼痛,或肾脏风毒,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脚膝沉重。(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冷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时。

注意药后忌食热物二小时。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60、人参再造丸

处方蕲蛇(酒炙)120克 龟版(炙)30克 玄参(去芦)30克 麻黄60克 香附(炙)30克 山甲(珠)60克 天竺黄 30克 白芷60克 地龙肉15克大黄(炙)60克 威灵仙75克 熟地60克 羌活30克 姜黄60克 乌药 30克 首乌(炙)60克 茯苓60克 葛根75克 细辛 30克 草豆蔻60克 紫豆蔻60克 藿香60克 赤芍30克 黑附片30克 虎骨(炙)30克 杭菊24克 川芎60克 青皮(炒)30克 僵蚕(炒)30克 白术(炒)30克 黄耆6O克天麻60克 黄连60克 骨碎补30克 全蝎75克白附子(炙)60克 防风 60克 萆薢60克 桑寄生75克 党参(去芦)30克 沉香30克.肉桂(去粗皮)60克 松香(炙)15克 没药(炙)30克 乳香(炙)30克 血竭花24克 山羊血 S克 母丁香30克 甘草60克 当归60克以上五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再兑入麝香9克,牛黄10.5克,朱砂粉3O克,犀角粉24克,高丽参粉60克,冰片10.5克

制法上药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金衣十六开,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祛风化痰。治中风中痰,口眼喎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