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附子的处方(四十四)

浏览

附子,辛;甘;性热;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小编整理出含有附子的处方共518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581~2640共60个。

处方1、附子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节)1两,人参1两,黄芩1两,芍药1两,防己1两,桂枝1两,川芎1两,防风1两半,附子1两,杏仁1两,甘草4两,干姜1两。

制法上除附子、杏仁外,共为粗末,后入二味令匀。

功能主治太阳经中风,无汗身凉。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宜针隐白穴。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2、附子散

处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蜣蜋1分(去翅足,微炒),人参1分(去芦头),葛根半两(锉),桂心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伤寒,眼目不开,手足厥冷,口多出涎,啼声不出,齿噤,或时觉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3、辰砂散

别名附子散

处方大附子1枚(重9钱,上者,生用,去皮脐),天南星2钱(生用),半夏(沸汤洗7次)2钱,白附子1钱半,朱砂2钱(研,水飞),麝香1钱(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风,身冷,瘛疭昏困。

用法用量附子散(《卫生总微》卷五)。

摘录《卫生总微》卷五引《保生》

处方4、坎离丹

别名坎离丸

处方辰砂1两(细研),酸枣仁1两(净,酒浸,去壳,细研),附子1枚(端正者,炮,去皮脐),乳香半两(细研)。

制法研附子为末,入辰、酸、乳三件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既济水火,滋补心肾。主白浊,梦遗。

用法用量坎离丸(《普济方》卷三十三引《仁存方》)。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二引《澹寮》

处方5、金朱丹

处方赤蜈蚣大者1条(去头足,酒浸,炙),乌蛇头(酒浸,炙,取肉)1钱半,延胡索(生)1钱半,白附子1钱,远志(姜汁浸1宿,炒)1钱,铁粉1钱,透明防风1钱,全蝎(焙)1钱,天麻1钱,金箔30片,银箔30片,大南星2钱半(末,姜浸1宿)。

制法上为末,以圆白半夏为稠糊,入黄牛胆汁,并脑、麝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一切痫。

用法用量每服2丸,金银器煎汤,泡薄荷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处方6、附子理中汤

处方茯苓2钱,白芍药2钱,附子2钱,人参2钱,白术4钱。

功能主治疮疡,脾胃虚寒,或误行攻伐,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腹痛,呕逆吐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口齿类要》

处方7、活心丸

处方人参、牛黄、熊胆、珍珠、灵芝、红花、附子、蟾酥、麝香、冰片等。

制法将上药分别粉碎过筛,混匀,制成浓缩丸剂。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强心运气。具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缓解心绞痛,提高心功能等作用。主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粒,1日1-3次,或遵医嘱。

摘录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处方8、附子丸

处方附子半两(生用),马夜眼1枚(炙令干)。

制法上为末,以糯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绵裹1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吐却。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六

处方9、阿胶汤

处方阿胶(炙燥)1两,干姜(炮)1两,远志(去心)4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甘草(炙)3两,大麻仁(研)2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消肾小便数。

用法用量方中大麻仁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10、辰砂散

处方朱砂1两,郁金1两,全蝎1两,雄黄1两,僵蚕1两,白附子1两,甘草1两,脑子1钱,麝香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惊热发搐,卧睡不安。

用法用量3岁服1字,薄荷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11、附子丸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术1两,甘草(炙,锉)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乌头(以黑豆2合,水5升,同煮水尽,别用酒3升,兼前五味同煮酒尽,焙)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蓬莪荗(煨,锉)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芎䓖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槟榔(锉)1两,茴香子(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顺气开胃。主气劳,心腹疼痛,饮食减少,四肢羸弱,五脏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嚼下;如上气喘,不思饮食,煎草豆蔻汤嚼下;如小肠气,炒茴香汤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12、当归温疝汤

处方当归、白芍、附子、肉桂、延胡索、小茴香、川楝子、泽泻、吴茱萸、白茯苓。

功能主治中寒冷疝。

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处方13、矾石膏

处方矾石半两,甘草半两,菖蒲半两,当归半两,细辛半两,防风半两,芎䓖半两,白芷半两,乌贼骨半两,附子半两,皂荚半两,巴豆14枚。

制法上切。3升酢渍1宿,以不中水鸡膏9合,煎三上三下,以巴豆黄,膏成去滓,纳雄黄末。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搅调取枣核大,沥于耳内,绵塞之,1日换3次。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

处方14、附子理中汤

处方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茯苓1钱5分,白术(净,炒)2钱,制附子2钱,干姜(炒黄)1钱,炙草1钱,大枣2枚。

功能主治病初起,寒邪直中三阴,腹冷痛,吐清沫,利清谷,蜷卧,肢冷囊缩,吐蛔,舌黑而润。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一

处方15、灵脂丸

处方五灵脂(香润者)1分,白附子(略炮)1分,木香1分,直僵蚕(炒)1分,全蝎(焙)半分,朱砂1钱,大南星(湿纸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米醋煮生半夏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痰盛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3丸,姜汤送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处方16、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白术1两,白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伤寒八日,风湿相搏、身痛心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下之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7分,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17、八物汤

处方当归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干姜1两,附子(炮,去皮)半两,白芍药半两,桂半两,丁香3钱。

功能主治虚气冲心,闷而不痛,手足冷,脉沉。

用法用量方中丁香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云歧子脉诀》

处方18、两感夺命汤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附子、细辛、甘草。

功能主治两感伤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2日,加葛根,黄连;泄,加干姜、白术、茯苓;谵言,加石膏;3日,加柴胡、黄芩、囊缩而厥,加吴萸。

摘录《怡堂散记》

处方19、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独活1两,当归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失音不语,气厥无脉,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20、豆蔻散

处方肉豆蔻2个,自然铜2钱(烧酥),槟榔1个,板蓝根3分,蛀桑子2钱,甘草3钱,乌梅4个,川乌头1个(烧),金毛狗脊1个(去毛),红花2钱,红芍药3分,茅香3分,甘柿蒂14个,川楝子4个,香附子21个,苦丁香7个,官桂1分半(去皮),乳香2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驴涎马气,骆驼、骡子、兔子、狗子、蛇伤。

用法用量如要验中毒,吃大麦面拌羮,吐逆者是,不吐非也。如吃大麦面羮1-2碗,令病人极吐,后下诸药大效。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

处方21、附子丸

别名白花蛇丸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莽草半两(微炒),白花蛇2两(酒浸,炙令黄,去皮骨),天南星3分(炮裂),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天麻3分,干蝎半两(微炒),桂心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薏苡仁1两,枫香1两,芎䓖3分,萆薢1两,羌活3分,仙灵脾1两。

制法上为末,以糯米粥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湿痹,精神昏沉,四肢缓弱,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白花蛇丸(《圣济总录》卷二十)。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22、补肝柏子仁丸

别名柏子仁丸

处方柏子仁1两,黄耆1两(锉),白茯苓1两,楮实1两,覆盆子1两,五味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石斛1两(去根),酸枣仁1两(微炒),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桂心1两,白术1两,沉香1两,枳实1两(麸炒令黄),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虚寒,面色青黄,胸胁胀满,筋脉不利,背膊酸疼,羸瘦无力。

用法用量柏子仁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注意忌生冷、油腻。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23、附子绿豆汤

处方大附子1枚(重7钱者,生,去皮脐,半破),绿豆2两。

功能主治寒克皮肤,壳壳然而坚,腹大身肿,按之陷而不起,色不变。

用法用量上以生姜1两(切),水2碗,煎至1碗,绞去滓,分3服,空腹温服。次日,将前附子破作4片,再用绿豆2两,生姜1两,如前煎服。第3日,复将附子作8片,如前煎。

摘录《三因》卷十四

处方24、补痛丸

处方川芎3两,附子3两,赤小豆3两,乳香、没药3钱,赤土3钱,苏木3钱,降真香3钱,木鳖3钱,草乌3钱,乌药3钱。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闪肭筋骨诸痛。

用法用量方中乳香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

处方25、白术散

处方白术2两,芍药3两,桂(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隐隐腰痛,以热物熨痛处即少缓。由处卑湿,复为风邪伤足太阳之经,其脉缓涩。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处方26、防风汤

处方防风4两,桂心4两,知母4两,白术5两,生姜5两,芍药3两,甘草3两(炙),附子2枚(炮)。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历节风。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为3服。

注意忌生葱、猪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27、白术丸

处方白术6分,干姜6分,人参6分,厚朴(炙)6分,桂心6分,细辛6分,茯苓6分,当归6分,茯神6分,积实(炙)6分,五味子6分,附子6分(炮),吴茱萸6分,远志5分(去心),旋覆花4分,泽泻5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恶心,数吐水不多,能食,少心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35丸。

注意忌桃、李、雀肉、大酢、生菜、生葱、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处方28、附子除湿酒

处方附子1只(炮,去皮脐,切作片子),木瓜(须宣木瓜,干者亦得)1两,牛膝(洗净)1两,杜仲(姜制炒断丝)1两,白术(纸裹煨去湿气,切片)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

用法用量作一生绢袋,以无灰酒3升浸之,夏3日,春、秋5日,冬7日。每日取半盏,和酒半盏炖热饮之。当留一半酒养药,将服过半即增酒。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29、返魂丹

处方焦术2两,黄耆1两,附子5钱,良姜4钱,茯苓4钱,丁香1钱。

功能主治中寒呕吐心痛、下利清水。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30、灵砂丹

处方磁石2两(煅7次,醋),沉香1两,熟地1两,茯苓1两,甘草5钱,阳起石1两(煅),附子8钱(炮),青盐5钱,石斛1两,麦门冬(去心)1两,肉苁蓉1两,葫芦巴1两,白术8钱,芍药1两,藁本1两,续断1两,远志(去心)1两,灵砂5钱(1方有酒柏7钱)。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阳气虚,痰气上攻头脑,精冷无子,眩晕。

用法用量每服40丸,早晨莲子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处方31、赤石脂汤

处方赤石脂1两,干姜半两(炮),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切,焙)半两,芍药1两(一方无附子)。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下痢脓血,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三引《肘后方》

处方32、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欲垂命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33、附子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2两,人参2两,芎䓖半两,干姜2两半,矾石1两(炼),皂荚(炙,去皮子)5分,半夏(洗)5分,桂心5分,矾石5分(烧),吴茱萸3分,茯苓3分,黄芩3分,当归1两,细辛1两,蜀椒(汗,去目、闭口者)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中寒温不和,心下宛宛痛,逆害饮食,气满嘘吸,干噫吞酸,胸背中冷,两胁急痛,腹中有冷水,抑抑作声,绕脐痛,头眩满闷,身体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前酒送下,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处方34、回阳汤

处方当归3钱(泄泻者去之),白术3-4钱,附子(制)2-3钱,干姜(炮)2-3钱,熟地5钱,黄耆(蜜炙)3-4钱或加倍,乌梅3个。

功能主治阴阳将脱,便血大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加人参2钱更效。若血再不止者,加醋炒五倍子1钱半。

摘录《会约》卷十一

处方35、附子丸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肤)2两,干姜(炮)1两,黄耆(锉)1两。

制法上为末,先以牛乳1升2合,慢火煎至6合,加药末慢火再煎,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冷腰脚痿弱,(疒帬)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10日后知痛。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36、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叉)3分,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3分,芎藭半两,防已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并双仁,炒)半两,甘草(炙)半两,羚羊角(镑)1两,石膏(碎)3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初得中风,四肢不收,心神昏愦,眼不识人,不能言语。服荆沥汤后,觉四体有异。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更入竹沥、葛汁各少许,再煎3-5沸,温服,日2夜1。觉减损,更服后防己竹沥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37、附子散

处方附子1枚(干姜煎汤润7次)。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寒痰翻胃。

用法用量每服3钱。

各家论述膈上有寒痰壅塞中、下二焦之气,阴遏其阳,蓄极则通,故令翻胃。附子辛热能解寒痰,寒痰既解,则气道疏通,而无蓄极之阳矣,故翻胃顿除。

摘录《医方考》卷三

处方38、当归散

处方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半两,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气痔,肛肠疼痛。

用法用量每于食前服1钱,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39、导气丸

处方半夏2两(用皂角5锭挼汁,浸1宿,控干,切作片子),南木香半两,赤茯苓1分,紫苏叶半两,白附子1分。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气逐风。主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处方40、阿胶散

处方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连1两(去须,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腹中(疒丂)痛,时作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41、附子丸

处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海桐皮半两(锉),桂心半两,延胡索半两,安息香半两,天麻3分,羚羊角屑3分,芎䓖3分,当归3分,白芷半两,木香半两,干蝎1分(微炒),酸枣仁3分(微炒),羌活3分,防风3分(去芦头),漏芦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流注,腰脚骨节酸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42、附子枳实丸

处方附子半两,枳实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三

处方43、诃黎勒散

处方当归2两,丁香2两,木香2两,甘草2两,肉豆蔻2两,赤石脂1两,附子1两,藿香4两,诃子皮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冷,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44、阿魏丸

处方阿魏1两(面裹煨,面熟为度),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芎䓖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吴茱萸3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干姜3分(炮裂,锉),木香3分,延胡索1两,肉豆蔻1两(去壳),蓬莪荗、槟榔1两。

制法上为末,先以醋1升,煎阿魏成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攻心疼痛,及一切积冷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热酒嚼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45、八味汤

处方熟地3钱,萸肉1钱,山药1钱5分,茯苓1钱,泽泻8分,麦冬1钱,肉桂3分,制附子3分(此2味胎中慎用)。

功能主治下焦虚寒,胎气阴冷,致患转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凉服。

摘录《产科心法》卷上

处方46、龙脑丸

处方龙脑1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干蝎半两(微炒),天南星1两(炮裂),朱砂半两(细研),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香墨半两,白附子半两(炮裂),蝉壳1分,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肉桂半两(去皱皮),羌活半两,乌蛇肉3分(酒浸,炙令微黄),牛黄1分(研入)。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不语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不拘时候,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47、附子丸

处方人参2两,桂心2两,干姜2两,蜀附子2两,巴豆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心痛。

用法用量食前服3丸,每日1次。

摘录《医心方》卷六引《深师方》

处方48、独活散

处方独活1两,白僵蚕3分(微炒),干蝎半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3分(去芦头),芎䓖1两,当归3分,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赤芍药3分,天麻1两,细辛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破伤风,四肢不收,口中沫出,及中贼风。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49、附子败毒汤

处方羌活1钱,川附子(制)1钱,白僵蚕(炒)3钱,前胡1钱,连翘(去心)1钱5分,生黄耆1钱5分,蔓荆子1钱5分,陈皮1钱,防风1钱,白茯苓1钱5分,金银花2钱,甘草(节)5分。

功能主治湿毒瘰疬。

用法用量上用生姜1片为引,水3钟,煎1钟,食远温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四

处方50、沉魏丹

处方三棱(炮)1两,蓬莪术(炮)1两,青皮(去瓤)7钱半,五味子(去枝)7钱半,肉桂(去粗皮,不见火)7钱半,川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7钱半,茴香(淘去沙,炒)7钱半,川楝子(炮,去皮)7钱半,桃仁(炒)7钱半,巴戟(去心)7钱半,附子(炮,去皮脐)半两,葫芦巴(炒)半两,槟榔半两,破故纸(炒)半两,茱萸(汤泡7次,炒)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沉香(不见火)半两,阿魏(用醋浸,去砂石,研作糊)半两,硇砂3钱(醋飞过),全蝎半两(去毒)。

制法将硇砂同阿魏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中积块、气块。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以生姜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51、沉香磁石丸

处方沉香半两(别研),磁石(火煅,醋淬7次,细研,水飞)1两,葫芦巴(炒)1两,川巴戟(去心)1两,阳起石(火煅,研)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椒红(炒)1两,山茱萸(取肉)1两,山药(炒)1两,青盐(别研)半两,甘菊花(去枝萼)半两,蔓荆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主阳虚肾弱,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精冷囊湿,阳萎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引《济生》

处方52、附子六物汤

处方附子4钱,防己4钱,甘草(炙)2钱,白术3钱,茯苓3钱,桂枝4钱。

功能主治风寒湿邪流注四肢,关节烦痛,四肢拘急,恶寒自汗,小便不利;亦治骨疽、咬骨疽;兼治五痹。

用法用量上作2剂。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1钟,食远服。

临床应用腿痛:一妇人两腿作痛,时或走痛,气短自汗,诸药不应。诊之尺脉弦缓,此寒湿流注于肾经也。以附子六物汤治之而愈。

摘录《外科发挥》卷三

处方53、阿胶丸

处方阿胶(炒)、黄连、干姜、附子(炮)、人参、熟地黄、当归、芍药、龙骨、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产前产后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米饮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三引《医林方》

处方54、白石英丸

处方白石英5两(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3升、水5升相和于银器中,慢火煮石英,以乳水尽为度。取出用井花淘挑,晒干,细研如粉),黄耆3两(锉),人参3两(去芦头),巴戟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3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牛膝1两(去苗),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吴茱萸1两(酒浸7遍,焙干,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石斛1两(去根,锉),五味子1两,桂心1两,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末,与石英相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五脏,利四肢,益颜色。主虚损,下元风冷,上焦虚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石英浸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牛肉、豆豉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55、独活散

处方独活1两,黄耆半两(锉),防风3分(去芦头),白鲜皮半两,茯神1两,芎䓖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桂心3分,酸枣仁1两(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肾脏风湿腰痛,连腿膝,顽痹不能运动。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56、附子散

别名附子汤、大附子当归散

处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半夏1分(汤洗7次去滑),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及诸沉寒痼冷等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大附子当归散(《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处方57、附子鹿茸煎

处方鹿茸2两,破故纸2两,山药2两,桂1两半,附子1两,牛膝1两,泽泻1两,熟地黄1两,山茱萸1两,茯神1两,巴戟1两,赤石脂1两,苁蓉4两,五味子半两,菟丝子3两,杜仲3两,麝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气虚,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58、独活散

处方独活1两,羚羊角屑1两,麻黄1两半(去根节),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五加皮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荆芥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中风,筋脉拘急,肢节疼痛,起卧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猪肉、毒鱼。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九

处方59、沉香散

处方沉香(不见火)半两,青皮(去瓤)半两,甘草半两(炙),蓬术2两(炮),京三棱(炮)1两,香附子(去毛)1两,舶上茴香(炒)1两,桃仁(去皮尖,炒,别研)1两。

制法上锉,慢火炒令黄色,为细末。

功能主治膀胱肾气,小肠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炒葱、酒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60、当归流气饮

处方陈皮7钱,半夏5钱,茯苓5钱,甘草5钱,槟榔5钱,紫苏5钱,川芎5钱,防风5钱,枳壳5钱,乌药5钱,桔梗5钱,青皮5钱,枳实5钱,木香2钱5分,香附子5钱。

功能主治胃脘痛。

用法用量本方名当归流气饮,但方中无当归,疑脱。

摘录《医学启蒙》卷四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