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附子的处方(四十二)

浏览

附子,辛;甘;性热;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久痢;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阴疽疮疡,小编整理出含有附子的处方共518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61~2520共60个。

处方1、当归散

处方当归2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桃白皮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芍药1两,蓬莪荗1两,桂心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中恶,心腹痛,胸胁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处方2、沉香

处方石斛5两,椒(去目,炒出汗)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秦艽(去土)2两,鳖甲(煮,刮去筋膜,炙)2两,柴胡(去苗)2两,沉香2两,木香2两,槟榔2两,黄耆2两。

制法上为末,先用枸杞根(新者)10斤,净洗,捶碎,好酒2斗,煮至7升,取出枸杞,别用好酒3升,拍洗令净,漉去滓,滤过,并于前煎酒内,更加熟蜜4两,再熬成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由暴怒或惊恐,气上而不下,动伤于肝,气结聚成形,始得之在肝,其脉牢大而结,腹胁有块,大小成形,按之不动,推之不移,久久令人寒热如疟,咳嗽,面目浮肿,动辄微喘,日就羸瘦,不传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饮送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3、建胃丸

处方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肉豆蔻(面裹煨香)1两,细辛(去叶土)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吴茱萸(汤洗7遍,微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2两。

制法上为细末,煮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虚,心腹疼痛,胁肋胀满,脏腑溏泄,停饮不消,恶心呕逆,咳嗽上气,干哕涎沫,口苦无味,肢体羸困,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4、安神散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甘草(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姜1两,山药1两,陈皮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调气,顺营卫。主诸色疮肿。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通口服。

摘录《鬼遗方·附录》

处方5、附子酒

别名二味独活酒

处方附子5两(炮裂,去皮脐),独活5两。

制法上锉,以酒5升,渍5-6日。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湿痹,筋脉挛急疼痛。

用法用量二味独活酒(《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6、补骨脂丸

处方补骨脂2两(微炒),槟榔1两,硫黄2两(细研,水飞过),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豆蔻1两(去壳),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思食。主脾肾冷气。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7、白僵蚕丸

处方白僵蚕1两(微炒),干蝎1分(微炒),白附子1两(炮裂),天南星半两(炮裂),乌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制法上为末,都研令匀,以粳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痉,及天钓惊邪风痫。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薄荷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8、附子茯苓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7枚,赤茯苓(去黑皮)3两,槟榔24枚,母姜5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桂(去粗皮)3两,桔梗(炒)4两,白术4两,吴茱萸(汤浸,焙干)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蔻大。

功能主治肝气受寒,胁下职满,痛引少腹。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9、官方七香丸

处方丁香半两,檀香半两,丁香皮半两,木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松半两,三棱半两,莪术半两,缩砂半两,白豆蔻半两,香附子4两(炒去毛)。

制法上为末,用曲饼汤泡和药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细嚼,生姜汤送下。

摘录《续本事》卷三

处方10、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当归(切,焙)1两,葛根(锉)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四逆吐下,烦呕转筋,肉冷汗出,体痹气急垂死,音声不出,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随药吐者,更服勿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11、附子散

别名定呕汤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少呕多。

用法用量定呕汤(《普济方》卷二○一)。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12、补劳人参丸

处方人参、白茯苓、白附子、续断、远志、菊花、甘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眦赤脉传睛,心虚,心神恍惚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桔梗汤送下,日3次。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13、附子汤

处方附子1枚(制),草果5粒。

功能主治瘴疟脾寒,寒振热少,面色青白,饮食少进,四肢厥,大小便清。

用法用量《简明医彀》本方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14、安神散

处方人参、茯苓(去皮)、远志(去心)、天麻、白附子、麦门冬、全蝎、莲肉、茯神(去皮木)、朱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安神定志。主惊风退后,恍惚虚怯。

用法用量灯心汤调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

处方15、矾石膏

处方矾石(熬令对尽)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菖蒲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3两(别研),蓖麻仁2两半(别研),松脂3分,烟脂3分。

制法上药捣研令匀,和如膏。

功能主治耵聍。

用法用量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常令相续。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处方16、洞阳丹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2两,钟乳粉2两,天雄(炮,去皮)3两,川乌(炮,去皮)4两,阳起石(火煅)1两,火砂1两(别研细)。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阳虚阴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脉细羸瘦,伤寒阴证,悉皆治之。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统》引作“复阳丹”。

摘录《济生》卷四

处方17、沉香散

处方沉香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槟榔1两,肉桂(去皱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茴香子1两,当归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痛,小腹滞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热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18、补胃丸

处方肉豆蔻(面裹,煨)1两,梓朴(去皮,姜制,炙)1两,缩砂仁(焙)1两,白术(炒)1两,乳香(别研)1两,人参(去芦)1两,丁香(不见火)1两,干姜(炮,洗)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胡椒1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北枣8两,用生姜自然汁煮,去皮核,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脾胃,进饮食,去宿寒。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19、当归汤

处方当归(切,焙),代赭(研)3分,黄连(去须)3分,桑根白皮(锉,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木通(微炙,锉)1两,地榆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20个。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夹劳,羸瘦盗汗,寒热不常,喘咳痰唾,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20、附子建中汤

处方附子3分,官桂3分,白芍药1两半,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或吐或泻,状如霍乱,及冒涉湿寒,贼风入腹,拘急切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热服。

摘录《易简》

处方21、复元丹

别名复元散

处方附子(炮)2两,南木香(煨)1两,茴香(炒)1两,川椒(炒去汗)1两,独活1两,厚朴(去皮,锉,姜制,炒)1两,白术(略炒)1两,陈橘皮1两,吴茱萸(炒)1两,桂心1两,泽泻1两半,肉豆蔻(煨)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真火,养真土,运动枢机。主水肿。真火气亏,不能滋养真土,故土不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不泻,气脉闭塞,枢机不通,喘息奔急,水气盈溢,渗透经络,皮肤溢满,足胫尤甚,两目下肿,腿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不得正偃,偃则咳嗽,小便不通,梦中虚惊,不能安卧。脾肾两虚,发肿,怕风。

用法用量复元散(《嵩崖尊生》卷十一)。

注意禁欲并绝盐半年。

摘录《三因》卷十四

处方22、济阴丹

处方赤芍药4两(去芦),川芎4两(去芦),生干地黄4两(去苗),当归4两(去芦),好大艾叶1斤(去梗),香附子1斤。

制法分为4份:1份醋浸,1份童便浸,1份酒浸,1份盐水浸,俱各过1宿,用醋3壶拌匀,以砂锅煮干醋为度,取出晒干,为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体壮,经调有孕,诸病不作。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1日3餐饭前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处方23、苁蓉茸附丸

处方鹿茸1两(先用草烧去毛,切作片子,用酥炙令香熟为度),苁蓉4两(酒浸1宿,切作片子,焙干)1两,菟丝子6两(酒浸2宿,炒令半干,捣作饼子,焙),牛膝2两(酒浸1宿,切,焙),熟干地黄2两(炒,焙),真乌药1两,川五味子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白术1两,天麻1两,补骨脂1两(炒),葫芦巴1两(炒),茴香1两(炒),干淡木瓜1两,沉香1分,木香1钱(面煨),丁香2钱(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补真元,益养脾肾,固精壮气,暖胃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临卧以米饮、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三引督府王翰林方

处方24、当归汤

处方当归(切,炒)1两,干姜(炮)1两,赤芍药1两,黄耆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半夏(为末,姜汁作饼,暴干)1两,人参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疝,心痛,虚冷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25、经效鼠粘根浸酒

处方鼠粘根5斤(掘时勿令见风,密房内净洗薄切,密瓮内阴干),防风5两(去芦头),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独活5两,汉防己2两,桂心2两,天麻2两,麻黄2两(去根节),生地黄8两。

制法上锉细,用生绢袋盛,以无灰酒3斗浸之,密封。春、夏7日,秋、冬14日开。

功能主治风。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日午、夜临卧,各温饮1小盏。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处方26、定疼散

处方神曲、山楂、当归、熟附子、良姜、甘草。

功能主治痘,肚疼或冷气。

用法用量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27、附子散

处方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没药1两,桂心2两,威灵仙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腰脚积年疼痛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28、厚朴散

处方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诃黎勒3分(煨,用皮),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炒),地榆3分(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腹内疼痛,两胁虚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29、附子升降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1两半,天南星(汤洗7次)1两半,橘红1两半,甘草(炙)1两半,肉桂(不见火)1两半,吴茱萸1两半(汤洗7次,炒),白术(炒)3两,白芍药3两,半夏(汤洗7次)3两,白茯苓(去皮)3两,木香1钱(不见火)。

功能主治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引陆仲安方

处方30、苍术附子汤

处方苍术(盐炒)、香附(盐炒)、黄柏(酒炒)、青皮、玄胡索、益智、桃仁、茴香(炒)、附子(盐炒)、甘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疝作痛。

用法用量《医统》本方用苍术(盐水炒)、香附子(盐水炒)、黄柏(酒炒)各一钱,青皮、玄胡索、益智、桃仁各七分,茴香(炒)、附子(盐炒)、甘草各五分。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医统》卷六十

处方31、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用)1枚,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3分,独活(去芦头)3分,甘草(炙)3分,莽草(炒)1分,芎䓖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牙齿风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2盏,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32、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漏风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至2升,去滓,分温4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33、附子松脂膏

别名松脂膏

处方附子2两,松脂2两,蔓荆子4两(捣筛)。

制法以乌鸡脂和,瓷器盛,密缚头,于屋北阴干,百日药成。

功能主治生发。

用法用量松脂膏(《圣惠》卷四十一)。

注意勿近面。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千金翼》

处方34、附子散

别名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乏气拘急,腰痛羸瘦。

用法用量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注意忌热面、鸡、猪、鱼等。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35、补真汤

处方紫河车(干切)2钱,熟地5钱,附子1钱,山萸肉1钱5分,当归2钱,白芍1钱5分(酒炒),茯神2钱,丹参2钱,远志5分(甘草水炒),麦冬2钱,石斛2钱,独活1钱(酒炒),牛膝2钱,红枣10枚,姜3片。

功能主治中风僵卧,气血皆虚,手不能举,足不能行,语言謇涩。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36、附子茴香散

处方肉豆蔻(煨)1两,茴香(炒)1两,白术(炒)1两,木香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干姜(炮)1两,附子1枚(大者,炮,去皮脐),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气虚积冷,心腹绞痛,泄泻食少。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盐少许,煎7分,空心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七引《澹寮》

处方37、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1两(煨,去皮),木香半两,白术1两,槟榔3分,当归3分(锉,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草豆蔻1两(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神曲1两(捣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相引痛,大肠不调,水谷难化,少思饮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38、扶抑归化汤

处方党参3钱,茯苓3钱,白术1钱5分,当归2钱,附子8分,木瓜1钱(酒炒),青皮1钱,蒺藜3钱,广皮1钱,厚朴1钱,木香5分,砂仁1钱,牛膝2钱,生姜3大片。

功能主治扶土抑木,兼化阴邪。主鼓胀,肝邪炽盛。而脾土败坏,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起青筋。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39、扶命生火丹

处方人参6两,巴戟天1斤,山茱萸1斤,熟地2斤,附子2个,肉桂6两,黄耆2斤,鹿茸2个,龙骨(醋粹)1两,生枣仁3两,白术1斤,北五味4两,肉苁蓉8两,杜仲6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补命门之火。主阴痿。人有天分最薄,无风而寒,未秋而冷,遇严冬冰雪,虽披重裘,其身不温,一遇交感,数合之后,即望门而流,此命门之火太微也。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5钱。服3月,自然坚而且久。

各家论述此方填精者,补水以补火也。何加入气分之药?不知气旺而精始生,使但补火而不补气,则无根之火,止能博旦夕之欢,不能邀久长之乐。惟气旺则精更旺,精旺则火既有根,自能生生于不已。况气乃无形之象,以无形之气补无形之火,则更为相宜,所以精又易生,火亦易长耳。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40、附子粳米汤

处方中附子1枚,粳米5合,半夏半升,干姜1两,甘草1两,大枣10枚。

功能主治喜怒忧思,扰乱脏气,胸腹胀满,肠鸣走气,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药至米熟,去滓,分3次。

摘录《千金》卷二十

处方41、独活散

处方独活1两,细辛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甘菊花1两,麻黄1两(去根节),木通1两(锉),五味子1两,赤茯苓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桂心1两,白术1两,芎䓖1两,桑根白皮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冷,头疼项强,背痛鼻干,心闷,语声不出,胸中少气,四肢无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42、拔毒黄耆散

处方黄耆、大黄(酒浸,煨)、羌活(去芦)、甘草(炙)、当归(去芦)、芍药、白附子(炮)、黄岑、杏仁(去皮尖)、连翘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疮肿、便毒,大便秘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先以黑豆半两或2合,水1大盏,煎至7分,去黑豆,入药末再煎至1盏,食后服,1日2次,候逐下恶物即止。如贴疮,敛疮药随宜用。

摘录《百一》卷十六

处方43、沉香鳖甲散

处方人参半两,黄耆半两,秦艽半两,熟附子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柴胡半两,牛膝半两,当归半两,桂1钱,鳖甲(酒炙,去弦)5钱,全蝎3钱,羌活3钱,半夏(制)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劳倦身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葱、生姜、大枣煎汤调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四

处方44、附子饮

处方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牛膝(酒浸,切,焙)3分,防风(去叉)1两,羌活(去芦头)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补暖调气。主少年服冷药太过,风冷腰脚疼痛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早、晚食前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45、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锉)4两。

功能主治风毒攻肌肉,皮肤浮肿,或在脚,或在手。

用法用量用水1斗,煮至7升,去滓热洗,余滓更煮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46、补肝汤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2钱,乌头4枚(炮裂,去皮脐),薏苡仁1两,独活1两,附子2枚(炮裂,去皮脐),柏子仁(研)2两,防风(去叉)2两,细辛(去苗叶)2两,山茱萸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入研药拌匀。

功能主治肝痹。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开),同煎数沸,去滓,取1盏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47、姜附四君子汤

别名姜附四君汤

处方干姜、附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功能主治寒气霍乱;半产,身热面赤,脉沉而细。

用法用量姜附四君汤(《竹林女科》卷二)。《竹林女科》本方用量:人参、白术(蜜炙)、茯苓、炙甘草各一钱,干姜(炮)、附子(制熟)各五分。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48、补心丹

处方辰砂2钱半,雄黄2钱半(并别研,水飞),白附子1钱(狗牙者,炮,为末称)。

制法上为末,獖猪心内血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心气不足,及妇人心血损耗,惊悸不宁,一切虚损;月事愆期,寒热难晓,及癫邪之状。

用法用量每服3粒,临卧人参汤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49、沉香汤

处方沉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益智(去皮,炒)1两,白术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桔梗(炒)1两,五味子1两1分(微焙),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不和,心腹(疒丂)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50、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令黄)1两,芍药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荣血虚损,汗出日夕不止,形体困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51、当归散

处方当归(微炒)1两,人参(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及下后腹中干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52、豆蔻燥肠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1两,赤石脂1两,舶上硫黄半两,良姜(切,炒)半两,肉豆蔻半两,干姜半两(炮)。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沉寒病冷泄痢,腹痛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硬物,及油腻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六

处方53、补虚人参茯苓丸

处方人参、白茯苓、远志、白僵蚕、甘草、白附子、续断。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小眦赤脉附睛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桔梗汤送下。

摘录《眼科全书》卷四

处方54、补火散邪汤

处方白术3两,附子3钱,人参2两,茵陈3钱,白茯苓1两,半夏3钱。

功能主治脾疸。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4剂而小便利;再服4剂,汗唾不黄矣。

各家论述此方白术、人参补其脾,茯苓、茵陈以利其水,附子以温其火,真火生而邪火自散,元阳回而阴气自消。阴阳和协,水火相制,何黄病之不去哉。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55、附子散

别名人参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麻黄(去根节)1两,桂心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独活1两,当归(锉,微炒)1两,石膏2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痉,颈项强直,四肢拘急疼痛,足冷口噤。

用法用量人参散(《普济方》卷一三二)。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56、独活散

处方独活1两,石斛1两(去根,锉),海桐皮1两(锉),防风1两(去芦头),当归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羚羊角屑1两,芎䓖1两,牛膝1两(去苗),五加皮1两,仙灵脾1两,桂心1两,汉防己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攻两脚,软弱无力,行立艰难。中风,半身不遂,身体筋脉挛急,肝心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鱼、滑物。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57、大黄甘草丸

处方大黄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桔梗2两,白蔹半两,茯苓半两,附子(炮,去皮)1两,芎䓖1两,阿胶(炙)1两,泽泻1两,防风1两,薯蓣1两,石斛1两,芍药1两,干姜1两,紫菀1两,黄芩1两,蜀椒(汗,去目及闭口者)1两,白术1两,当归1两半,人参1两半,苁蓉1两半,干地黄1两半,山茱萸1两半,麦门冬(去心)1两半。

制法上力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寒,胸胁支满,忧思伤损,奔气膈气,肠中虚冷,呼吸短气,不得饮食,淡气肿聚,辄转上下,眩冒厥绝,颜色恍惚,梦寐不定,羸瘦萎黄,经年不起。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酒送下,1日3次。稍加至30丸。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处方58、辰砂丸

处方蝎尾21个,牛黄半两,麝香半两,附子2个(尖),雄黄少许,朱砂1钱,巴豆7个(好者,灯上烧令黄焦,去皮用肉)。

制法上为末,寒食日蒸饼为丸,如小豆大,须是端午日合。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风搐搦及天钓痫病。

用法用量1岁1丸,荆芥汤送下。衣被盖少时,汗出。如天钓搐搦,开口不得者,便用蒜入盐同捣,涂药1丸在儿后心上,以前蒜作饼盖之,以帛系定,更后服1丸,化破入麝香少许,以前汤送下。觉口内蒜气,浑身汗出者大效。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引《全婴方》

处方59、附子汤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1分,茯苓1分,山药1分,甘草(炙)3分,干姜(炮)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二

处方60、附子丸

处方附子(大者,生,去皮脐,切破,生姜汁煮透,焙)1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细研硇砂少许,掺枣内蒸熟,去皮核,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噎壅,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