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僵蚕的处方(二十一)

浏览

僵蚕(别名白僵蚕、僵虫、天虫),咸、辛,平。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小编整理出含有僵蚕的处方共189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01~1260共60个。

处方1、马鸣

处方人中白(煅)3克 蚕退纸(如无,以僵蚕代之)五倍子(半生,半煅)白矾(半生,半枯)硼砂(半生,半煅)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口舌生疮,痘后疳烂。

用法用量先以青布蘸水拭净,将药吹患处。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2、天麻退翳散

处方当归30克(好酒浸,焙干)熟地黄30克(酒浸,焙干)川芎45克 赤芍药75克(热水泡)白僵蚕30克(热水泡过,洗去丝,姜汁炒)蝉蜕50个(水泡,洗,去头、足)羌活 防风 荆芥 木贼各30克(去根、节)石决明30克(烧过存性)白蒺藜45克 白芷45克 甘草21克 麦门冬60克 黄芩 尾羊角 天麻(炒存性)厚枳壳(炒)蔓荆子各30克(打少碎)菊花30克 密蒙花21克

功能主治治垂帘翳障,昏暗不明。

用法用量共二十一味,每服莲子3个,灯心7根,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食后温服。眼红,加黄连。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3、解肌透痧汤

处方荆芥穗4.5克 净蝉衣2.4克 嫩射干3克 生甘草1.5克 粉葛根6克 熟牛蒡6克 轻马勃2.4克 苦桔梗3克 前胡4.5克 连翘壳6克 炙僵蚕9克 淡豆豉9克 鲜竹茹6克 紫背浮萍9克

功能主治解肌透痧,宜肺利咽。治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妨于咽饮,遍体酸痛,烦闷呕恶。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呕恶甚,苔白腻,加玉枢丹1.2克冲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4、清神散

处方干菊花 白僵蚕(炒,去丝、嘴)各30克 荆芥穗 羌活 木通 川芎 防风各15克 木香6克 甘草 石菖蒲各9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祛风痰,清头目,开耳窍。治风痰阻遏清阳,头目不清,耳常重听。

用法用量每服9克,食后及临卧时服,茶清调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5、全蝎散

处方全蝎(去毒,炒)僵蚕(直者。炒)甘草 赤芍药 桂枝(不见火)麻黄(去节)川芎 黄芩(去心)各9克 天麻18克 大天南星(汤浸七次,去皮、脐,切,焙)9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风、中风,口眼喁斜,言语不正,手足偏废不举。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60毫升,量儿大小与之,温服,每日三至四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6、一丸春

处方天麻 僵蚕 天花粉各10克 全蝎 甘草各6克 象皮 光乌各9克 礞石 朱砂 狗宝各3克 牛黄1.5克 麝香1克

制法上为末,元米饭为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痘疹顶陷不贯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卧时用酒浆化下。

摘录《丹台玉案》卷六

处方7、龙虎丹

处方黑牵牛(爁)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结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60克 寒水石(烧通赤,研,飞)500克 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炒)缩砂仁(生)各150克 牙消(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30克 地龙(去土,爁)白干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爁)防风(去苗)各90克 乌蛇(酒浸,炙,去皮、骨)240克 龙脑(研)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痫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识痛痒,疠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瘗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瞤,偏风口眼歪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二服。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二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8、小枣丹

处方防风 白僵蚕 荆芥 何首乌 垒蝎 蔓荆子 羌活 牛蒡子 独活 威灵仙 黄芩 赤芍药 生地 大枫肉 大黄 苦参各60克 薄荷 枸杞子 明天麻 天南星各30克 柏枝 山栀各120克 甘草15克 两头尖3克 白术500克

制法上药研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鹅掌风。

用法用量每服60丸,薄荷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处方9、断痫丹

处方法半夏60克 僵蚕45克 南星30克 乌蛇30克 白附子15克 全蝎6克 雄黄4.5克 蜈蚣0.9克 麝香9克 珍珠粉3克 朱砂6克

制法制蜜丸,每丸3克。

功能主治主羊痫风。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神志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2丸。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0、鸡苏吹喉散

处方鸡苏薄荷 僵蚕各1.5克 硼砂 芒消各3克 马勃0.9克 冰片0.3克

制法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疫喉初起,肿痛腐烂,或白或黄者。

用法用量吹患处。

摘录《疫喉浅论》卷下

处方11、三合汤

处方麻黄 陈皮 乌药 川芎 僵蚕 白芷 桔梗 枳壳 甘草 干姜 茯苓 半夏 香附 苏叶 苍术

功能主治治寒聚背部,背心一点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原书云:此即乌药顺气散、二陈汤、香苏散,三方合而成剂,故名『三合』。三方之外,需要再加羌活。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

处方12、阳和解凝膏

别名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处方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 活白凤仙梗120克 川附 桂枝 大黄 当归 肉桂 官桂 草乌 川乌 地龙 僵蚕 赤芍 白芷 白蔹 白及各60克 川芎120克 续断 防风 荆芥 五灵脂 木香 香橼 陈皮各30克 乳香末 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 麝香30克

功能主治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疠、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I~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宿油冷后称准份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外科全生集》

处方13、防风至宝汤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防风 羌活 天麻 僵蚕(炒)白芷 青皮 陈皮 乌药 牛膝(酒洗)南星(制)半夏(制)黄连(姜汁炒)黄芩(酒炒)山栀仁(炒黑)连翘 麻黄 甘草各2.4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诸风瘫痪痿痹。久病者,去麻黄。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葱,蒜,猪、鸡、羊肉。

摘录《古今医鉴》卷二

处方14、普济丹

处方生熟大黄 僵蚕各9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生姜汁糊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治温疫发热头疼,疟疾,痢疾。

用法用量大人1丸,小儿半丸,用井花水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一引(世德堂方》

处方15、草豆蔻丸

处方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 姜黄各1.2克 当归身 生甘草 熟甘草 青皮各1.8克 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 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仁 黄耆 陈皮 人参各2.4克 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16、牵正散

处方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

制法上药均生用,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

用法用量每服3克,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17、秦艽牵正汤

处方秦艽15克,白芍15克,茯芩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羌活10克,生地18克,防风6克,白术12克。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风痰阻络。(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邓铁涛方

处方18、何首乌散

处方何首乌15克 防风15克(去芦头)白蒺藜15克(微炒,去刺)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天麻15克 胡麻15克 白僵蚕15克(微炒)茺蔚子15克 蔓荆子15克

制法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风,皮肤瘙痒,心神烦闷,并治血游风。

用法用量每服3克,煎茵陈汤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处方19、清毒饮

处方贯众9克 葛根6克 甘草4.5克 白僵蚕3克

功能主治治大头瘟。

用法用量加黑豆10粒,水煎服。

摘录《仙拈集》卷一

处方20、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5克 白矾(煅过)白僵蚕(直者,炒)甘草(生)各7.5克

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如茶点服,吐出涎,立效,未吐,更进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21、解语丹

处方白附子(炮)石菖蒲 远志肉 天麻 全蝎(去毒,酒炒)羌活 僵蚕各30克 木香15克 牛胆南星30克

制法上研细末,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熄风,化痰,开窍。治心脾中风,痰阻廉泉,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薄荷汤下。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

处方22、追风散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草乌 僵蚕 全蝎 白附子 南星 天麻 白芷 川芎 羌活 防风 荆芥 石膏 甘草 地龙(去土)乳香 没药 雄黄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搜风化痰,通络止痛。治偏正头痛,痛连于脑,有牵引感,发则目不能睁,眩晕不能起床。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入好茶少许,临卧时开水调服。

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三

处方23、六军

处方蜈蚣(去头、足)蝉衣 全蝎 僵蚕(炒,去丝)夜明砂 穿山甲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粟米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瘿瘤已成未溃者。

用法用量每服0.9克,空腹时用酒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大荤煎炒。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24、天竺散

处方天竺黄 僵蚕(炒)山桅子 蝉蜕 连翘 郁金(水煮)甘草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热焦啼。

用法用量临晚以薄荷汤下,食后亦可。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

处方25、醒脾散

处方木香(炮)3克 全蝎(炒)1.5克 天麻(炒)3克 人参0.3克 白茯苓3克 白术(炒)3克 甘草(炙)3克 白僵蚕(炒)3克 白附子(炮)3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婴孩、小儿吐泻不止,脾困昏沉,默默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大者加服,水少许,枣,同煎至五七沸,通口不定时服。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四

处方26、天麻丸

处方天麻30克 肉桂22.5克(去皱皮)白僵蚕15克(微炒)白附子(炮裂)22.5克 朱砂22.5克(研细,水飞过)麝香7.5克(研)犀角屑22.5克 蔓荆子30克 独活30克 干姜7.5克(炮裂,锉)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茯神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研入朱砂、麝香等,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风筋脉拘挛,脚膝疼痛,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不计时侯,温酒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鸡、猪、鱼、蒜等。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

处方27、神解散

处方白僵蚕(酒炒)3克 蝉蜕5个 神曲9克 金银花6克 生地6克 木通3克 车前子3克(炒,研)黄柏3克(盐水炒)黄芩3克(酒炒)桔梗3克 黄连3克

功能主治清热透邪,泻火解毒。治温病初起,憎寒壮热,头痛身重,四肢无力,遍体酸痛,口苦咽干,胸腹满闷。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冷黄酒50毫升,蜜30毫升。和匀冷服。

摘录《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处方28、加味温清饮

处方黄连6克,川芎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僵蚕10克,白蒺藜10克,生地15克,黄芪15克,山药15克,玄参15克,荷叶15克,白芍20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泻火散结。主血虚火旺,气阴受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民庆方

处方29、僵蚕

处方僵蚕3份,生甘草2份,蝉衣1份。共研成极细粉末。

制法共研成极细粉末。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小儿夜啼数十例,疗效满意。轻者1~2日,重者4~5日,夜啼即止。

用法用量每用1~3克,用淡竹叶、双钩、菊花各3克,朱灯芯(朱砂拌)1克,煎汤,睡前半小时送服。

摘录《单验方》

处方30、缓息汤

处方桑白皮45克 白茯苓15克 白僵蚕15克(炒,去丝)甘草7.5克(炙)杏仁15克(去皮、尖,研,后入)人参(去芦)7.5克 桔梗(去芦)15克白术15克 陈皮15克(去白)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足,外感风邪,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杏仁2个,煎至90毫升。去滓,时时温服。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四

处方31、青雪散

处方盆消60克 牙消9克 白僵蚕(去头,炒黄色,为末)甘草(生,取末)各4.5克 青黛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鱼骨哽咽喉内不出,及慢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井花水80毫升调药,细细呷服;或少许频干掺,咽津亦得。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四

处方32、炉峰散

处方炉甘石(绿者,十分细)30克 大南星 半夏(生)各15克 五倍子 赤小豆 片姜黄 直僵蚕 贝母 白及各12克 乳香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未破者,酸醋调敷;已溃者,清蜜调敷;半干湿,只掺;若红肿多汁,生地黄研汁调敷。仍煎苦参桑白皮汤淋洗。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33、竹叶石膏汤

处方竹叶3片 红花0.9克 生地6克 煅石膏9克 花粉2.4克 陈皮1.5克 甘草1.5克 黄连1.5克(微炒)僵蚕5条 连翘1.8克 玄参3克 牛蒡子1.8克 桑皮3克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解肌透疹。治痧疹见形二三日,色红,烦躁,出不透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痧疹辑要》卷二

处方34、发声散

处方栝楼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主咽喉语声不出。(嘶哑)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1.5克,绵裹噙化咽津,并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35、立效丸

处方豆豉120克(焙干)川乌头60克(生,去皮、脐、尖)白僵蚕(炒去丝、嘴)石膏(生)各30克 地龙(去土,炒)葱子(生)各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葱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头疼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葱、茶清送下,食后。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36、天麻煎丸

处方天麻(去芦头)防风(去芦头)人参(去芦头)各30克 白僵蚕(炒)干蝎(炒)朱砂(研,水飞)雄黄(研)甘草(炙)各15克 麝香 牛黄(研)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40丸。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搐搦,精神昏愤,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一

处方37、肥皂丸

别名玉容肥皂丸(《冯氏锦囊》卷十九)

处方白芷 白附子 白僵蚕 猪牙皂角 白蒺藜 白蔹 草乌 山奈 甘松 白丁香 杏仁 豆粉各30克 轻粉 密陀僧 樟脑各15克 孩儿茶9克 肥皂(去瓤、外皮、筋并子,只要净肉)

制法先将净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用肥皂鸡清和为丸。

功能主治主治白瘢,黑点,白癣、诸般疮痕。

用法用量用以洗擦患处。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处方38、内消退管丸

处方蜂房1个(带子者,煅存性)刺猬皮1个(重150克者,煅存性)血竭60克 象牙(醋炒,为末)15克 僵蚕 蝉蜕 木香 火消 乳香 没药各9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黄蜡240克,熬黑取起,待温入药,搅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退管收口。治疮毒成漏。

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送下,一日三次,连服七日,以后每日一次。半月后,毒将尽,肉长管出,渐渐剪去。外用生肌散。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39、丑宝丸

处方牛黄15克 琥珀3克 辰砂3克(为衣)雄黄3克 胆星30克 礞石15克(火煅)沉香4.5克 犀角4.5克 黄芩60克(炒)大黄60克(酒蒸)天麻15克(姜炒)石菖蒲30克 僵蚕21克(姜炒)蝉蜕15克(去足)猪心2具(用血)

制法上为细末,竹沥、猪心血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祛风清火,顺气豁痰,益智除惊,安魂定魄。主怔忡,痫痉。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临卧时用薄荷汤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40、夺命丹

处方白僵蚕(炒,去丝、嘴)寒水石(煅)贯众 缩砂仁 紫河车 山豆根 干胭脂 马勃各30克 白茯苓(去皮)乌贼鱼骨 磁石各15克 乌芋45克 南硼砂3克 象牙末3克 甘草30克(炙)飞罗面90克 金星凤尾草30克 麝香3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每丸重2克,蛤粉为衣。

功能主治主缠喉风,急喉痹,牙关紧急,口不能开;重舌、木舌,单双乳蛾;误吞竹,木刺、鸡骨、鱼刺。

用法用量每次1丸,将药放半盏冷水内滚动,至泡沫起为止,细呷药水,不吃药末。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41、全蝎散

处方全蝎12个(用新薄荷叶夹缚,慢火炙五次,酒浸开)僵蚕7.5克(炒,用新薄荷叶缚,慢火炙五次,酒浸开)南星(去脐,炮七次,切片,加生姜30克,薄荷5叶,捣成饼)防风 天麻(煨)琥珀 甘草(炙)辰砂(飞)川芎 附子(炮)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一岁0.5克,二岁1.5克,薄荷汤下。

摘录《诚书》卷八

处方42、加味三仁葱豉汤

处方鲜藿香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仁3克,厚朴6克,法半夏6克,白蒺藜0克,菊花6克,僵蚕6克,豆豉9克,葱白3寸(后下),六一散15克(布包煎),竹叶4.5克。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调和三焦。主风、暑、湿邪,合袭为患。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蒲辅周方

处方43、万字丸

处方白花蛇(去皮、头、脏、骨)1条 白蒺藜21克 白僵蚕30克 白附子30克 威灵仙30克 枫子肉30克 土麻仁180克 川黄连(乳蒸)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麻疯。

用法用量早、晚空腹各服15克,温开水送下。红晕不退,加白附子15克,僵蚕15克,茶清送下。

摘录《疯门全书》

处方44、加味四白汤

处方白僵蚕9克,白果5粒(打碎),白茅根30克,桑白皮9克,地肤子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熟地12克,阿胶9克,肉桂5克。

功能主治温肾健脾,利水消肿,填精养血。主脾肾阳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卯时江方

处方45、蛇蝎续命汤

处方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全蝎(炒)独活(去土)天麻 附子(炒,去皮、脐)人参 防风 肉桂(去粗皮)白术 藁本 白附子(炮)赤箭 川芎 细辛(去叶)白僵蚕(去土灰,炒)甘草(炒)半夏(汤浸,细切)白茯苓(去皮)麻黄(去节,水煮三沸,去沫,细切)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卒中急风,牙关紧急,精神昏愦,口眼歪斜,不省人事,痰涎不利,喉中作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46、乳香没药丸

别名通经活络丹(《普济方》卷一一五)。

处方抚芎3.25千克 踯陶花(炒)木鳖仁 白胶香(拣净)藿香(拣,炒)白僵蚕(洗,焙)五灵脂(拣)白芷(拣)当归各2.16千克 地龙4.32千克 何首乌8.64千克 威灵仙(洗)6.66千克 草乌头(炒)19.44千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经络,活血脉。治一切风气,筋骨疼痛,手足麻痹,半身不遂,暗风头旋,偏正头风,小中急风,手足疼痛,牙关紧急,四肢软弱,肾脏风毒,上攻头面,下注腰脚,生疮,遍体酸疼。

用法用量每服5丸,不可多服,食后用薄荷茶吞下,温酒亦得。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本方名乳香没药丸,但方中无乳香、没药,疑脱。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47、人参消风散

处方川芎 甘草 荆芥穗 羌活 防风 白僵蚕 茯苓 蝉壳 藿香叶 人参各6克 厚朴 陈皮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头目眩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瘾疹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或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48、聚宝丹

处方人参 茯神 琥珀 天麻 直僵蚕(炒)防风 南星(泡)白附子(生)全蝎(炙)乌蛇肉(酒浸,焙)各3克 朱砂1.5克 麝香少许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菖蒲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方》卷二

处方49、钓藤散

处方钓藤勾9克 蝉蜕 天麻 防风 蝎尾 人参各15克 麻黄(去节)僵蚕(炒)甘草(炙)川芎各3克 麝香不拘多少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慢惊未发,神倦要睡,吐舌摇头,面青,毛发竖直,吐乳作腥,额上有汗,由吐后胃虚生风所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寒多,加附子末1.5克。

摘录《婴童百问》卷二

处方50、滚涎丸

处方天南星(炮)半夏(慢火炮裂,生姜60克,取汁浸一宿,焙干)白僵蚕(炒,去丝嘴)各30克 猪牙皂角7.5克(去皮、弦,炙黄色)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祛除风痰。治小儿风涎壅盛,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用清茶送下,乳食后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51、追风散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尖)防风(去芦、叉)川芎(洗)白僵蚕(去丝、嘴,微炒)荆芥(去梗)石膏(煅、研)甘草(炙)各30克 白附子(炮)羌活(去芦,洗,锉)全蝎(去尾针,微炒)白芷 天南星(炮)天麻(去芦)地龙(去土,炙)各15克 乳香(研)草乌(炮,去皮,尖)没药(细研)雄黄(细研)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邪,清头目,利咽膈,化痰涎。治新久偏正头痛,头晕目眩,心悸烦热,百节酸疼,鼻塞声重,项背拘急,或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入好茶少许同调,食后及临睡前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52、山豆根汤

处方赤芍9克,丹皮9克,炙僵蚕9克,牛蒡子9克,山豆根9克,挂金灯9克,菊花9克,金银花9克,黄芩9克,知母9克,桔梗3克,生甘草3克,射干3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胃火上升,痰热内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赞臣方

处方53、消核丸

处方橘红(盐水炒)赤茯苓 熟大黄 连翘各30克 黄芩 山栀各24克 半夏 元参 牡蛎 花粉 桔梗 栝楼各21克 僵蚕15克

制法共研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消肿。治结核经年,不红不痛,坚而难移,久而逐渐肿疼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每日三次,温开水进下。

摘录《类证治裁鲁》卷八

处方54、天竺黄散

处方天竺黄 郁金 茯神(去皮)甘草各15克 硼砂 牙消 白芷 川芎 僵蚕(去丝)枳壳各7.5克 朱砂(水飞)6克 麝香0.5克 蝉蜕15个(洗,去泥土、嘴、足)

制法上除硼砂、牙消,朱砂、麝香四味乳钵细杵,余九味焙干为末,同入乳钵内再杵匀。

功能主治治上焦风热,口鼻生疮,面目赤肿,咽膈不利,痰涎壅滞,气不通畅,惊搐烦闷,神思昏迷。

用法用量每服1.5~3克,不拘时用温薄荷汤或麦门冬汤调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55、追疔夺命丹

处方羌活 独活 青皮 防风 黄连 赤芍 细辛 甘草节 蝉蜕 僵蚕 金线重楼 泽兰 金银花各等分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消肿。治疔疮。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先将二贴,加泽兰、金银花各30克,生姜10片,同药捣烂,好酒碹之,热服。不善酒者,用酒、水各225毫升,生姜10片,煎至160毫升,热服,汗出为度。有脓,加何首乌、白芷;毒在下,加木瓜;要通利,加青木香、大黄、栀子、牵牛;病退,再加大黄6克煎,热服,取利一二次,去余毒为妙;呕逆恶心,加乳香、绿豆粉,甘草汤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处方56、金灵散合龙胆泻肝汤

处方薄荷10克,防风8克,杭菊花10克,生山栀7克,龙胆草6克,金银花15克,白僵蚕13克,宣木瓜13克,重楼8克,天麻8克,川芎8克。

功能主治宣解风热,化湿活络,平肝泻脾。主风热夹湿,肝脾郁热,壅滞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单伯图方

处方57、大活络丹

处方白花蛇 乌梢蛇 威灵仙 两头尖(俱酒浸)草乌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乌(黑豆水浸)龟版(炙)麻黄 贯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乌药 黄连 熟地 大黄(蒸)木香 沉香各60克 细辛 赤芍 没药(去油,另研)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僵蚕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补 白蔻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黄芩(蒸)茯苓 香附(酒浸,焙)元参 白术各30克 防风75克 葛根 虎胫骨(炙)当归各45克 血竭(另研)21克 地龙(炙)犀角 麝香(另研)松脂各15克 牛黄(另研)片脑(另研)各4.5克 人参90克

制法上药五十味,为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拘挛疼痛,痈疽流注,跌扑损伤,小儿惊痛,妇人停经。

用法用量陈酒送下。

摘录兰台轨范》卷一引《圣济》

处方58、消毒散

处方青皮(去白)银花 天花粉 柴胡 僵蚕 贝母 当归(酒拌)白芷各6克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解毒消肿。治吹乳,乳痈,便毒。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经验方》

处方59、永安止痒汤

处方麻黄 僵蚕 防风 荆芥 薄荷 甘草各6克 苍术 桃仁 红花 归尾 赤芍各9克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利湿止痒。治瘙痒性皮炎,怕冷,久治不愈,属血瘀兼风。全身瘙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有力。亦用于各种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若大便秘,加大黄;血瘀甚,加丹参、炮山甲。

摘录《古今名方》引山西中医学院方

处方60、升葛二虫汤

处方升麻30克,干葛30克,生山楂30克,当归30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生甘草1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跌打损伤,气滞血瘀,感染毒邪,瘀毒搏结,深扰骨髓,腐败化脓而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祚忠方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