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寄生黄的处方

浏览

寄生黄,辛,平。理气健胃,清热利湿,解毒。治胃气痛,黄疸病,痔疮。本文介绍了含有寄生黄的处方46个。

处方1、百花膏

处方透骨草、忍冬藤、蒲公英、鹤虱草、九龙藤、野天麻、旱莲草、半枝莲、地杨梅、豨莶草、苍耳草、紫地丁、地锦草、旱辣蓼、大小青、薄荷叶、灵芝草、鱼腥草、见肿消、血见愁、淡竹叶、南天竹、枸杞、头橘树头、枳(木具)叶、五加叶、接骨木、石楠头、地蜈蚣、篇蓄草、马齿苋、野芥菜、蛇床叶、长青草、慎火草、太湖葱各等分。

制法捣汁,煎加蜜,炼成膏;再加沉香、檀香、冰片、麝香各等分为末入内,收贮于瓷瓶,勿泄气。

功能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1匙,酒下,日3次。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处方2、沉香顺气酒

处方柑子根3两,青藤香3两,臭牡丹根4两,茴香根3两,朱砂连3两,岩乳香1两,鸡血藤根3两,苦(茭力)头3两,土沉香2两,吴萸根3两,三香根3两,橙子根3两,通死根2两,臭草根3两,胡皂柑4两,观音莲2两。

制法用白干酒10斤,泡10日后即成。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

用法用量每次1-3两,每日3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处方3、解毒丸

处方山豆根3两,板蓝根2两,甘草4两(炙),山茨菇3两,土马鬃2两,续随子仁2两,黄药子2两,大黄1两,紫河车3两,木通2两,盆消2两,五味子2两,藿香2两,寒水石2两,雄黄2两,贯众2两,白僵蚕2两,干葛1两,茜草根1两,薄荷2两,绿豆粉3两,百药煎2两,朱砂1两,麝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弹子大,用螺青3两和匀,一半为衣。

功能主治解世间一切不测等毒。主诸恶物,蛊毒,砒毒,菌毒,河豚鱼毒。

用法用量《奇效良方》无藿香,有蔻仁二两;《摄生众妙方》无寒水石、五味子,有石膏、五倍子。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一

处方4、丹金散

处方土马鬃(即墙上旧草)2钱,甘草2钱,黄药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不止再服。

摘录《凡溪心法附余》卷十一

处方5、槐角煎丸

处方天麻1两,川芎1两,甘草(炙)1两,黄药子1两,甘菊花1两,人参1两,何首乌1两5钱,苦参1两5钱,荆芥穗2两,防风2两,槐角(并仁,另放)4两,皂角(不蛀者)4两(水1斗煮软,揉汁去滓,取仁熬成膏子,其皂角取肉研成膏子为用者)。

制法上除皂角膏外,槐仁与诸药为细末,入膏内溲和,炼蜜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疮疡瘰疬,疥癣赤肿等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竹叶汤送下。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处方6、解毒丸

处方贯众2两,茯苓2两,黄药子2两,蓝根2两,干姜2两,地黄2两,雄大豆2两,甘草2两,滑石2两,缩砂仁2两,阴地厥2两,薄荷2两,土马鬃1两,绿豆粉1两,益智仁1两,寒水石1两,山豆根1两,紫河车1两,马屁勃1两,草龙胆1两,白僵蚕(炒)1两,百药煎1两,大黄1两。

制法上各焙于为末,用蜜拌蒸饼为丸,如小弹子大,用银箔为衣。

功能主治一切诸毒疮痍,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每1丸细嚼,新水送下。小儿1丸分作4服,熬薄荷汤令冷磨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引《德生堂方》

处方7、鳖甲丸

处方河车1具(长流水中荡洗血净,入锅熟煮,焙干为末),鳖甲(醋炙)半两,桔梗半两,白芍药半两,大黄(煨)半两,甘草半两,苦参半两,贝母半两,知母半两,秋石半两,豉心半两,草龙胆半两,黄药子半两,莪术半两,犀角半两,消石半两。

制法上为末,用益母草汁1升,青蒿1升,生姜3分,童子小便1升,于银器中以慢火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热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麦门冬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九

处方8、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栀子仁半两,黄药子半两,郁金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贝母(去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款冬花半两,黄明胶(炙令燥)半两,白芥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研粳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疸。身面黄,心懊痛,小便黄赤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麦门冬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9、黄药汤

处方黄药子1两(捣碎)。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湿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引《圣惠》

处方10、黄连散

处方黄连(去须)1两,黄药子1两,马牙消(研)1两,白矾(烧,研)1分,龙脑1钱(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漏疳血出,不得食。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贴患处。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11、贺兰先生解毒丸

别名保命丹、化毒丹

处方贯仲3两,茯苓3两,黄药子3两,篮根3两,干葛3两,地黄3两,雄大豆3两,甘草3两,滑石3两,缩砂仁3两,阴地厥3两,薄荷3两(好者用),土马鬃1两,绿豆粉1两,益智1两,寒水石1两,山豆根1两,紫河车1两,马譬孛1两,草龙胆1两,白僵蚕1两,百药煎1两,山栀子1两,大黄1两。

制法上为细末,蜜水浸蒸饼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善解诸毒。主药毒,酒毒,山岚瘴毒,果毒,肉毒,面食鱼菜痰,冬月丹毒,夏月暑毒,伤风后余热,小儿疮疹后毒,及喉闭之患,小儿急惊。

用法用量保命丹、化毒丹。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12、寸金散

处方石州黄药子半两,土马鬃(墙上有者是)1分,甘草(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未止再服。立止。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九引《卫生家宝》

处方13、解毒丸

处方滑石1两,黄芩1两,贯众1两,茯苓1两,山栀子1两,干姜1两,草龙胆1两,大豆1两,青黛1两,甘草1两,薄荷1两,寒水石1两,益智仁半两,缩砂仁半两,大黄半两,山豆根半两,生地黄半两,桔梗半两,百药煎半两,紫河车半两,粉花(即豆粉)半两,马勃半两,板蓝根半两,黄药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真益气,化毒除风,发散瘟疫毒邪之气。主一切积滞不解,停留作毒,上焦壅热,咽喉不利,口干多渴;伏暑烦闷,霍乱不宁;山岚瘴气,食毒酒毒,吐逆不定;游风丹毒,迷惑昏困,不省人事,虚烦发躁;赤眼口疮;四时伤寒,瘟疫毒邪;四方人不服水土;一切诸毒;妇人血晕不省。

用法用量方中紫河车,《医学纲目》作“草河车(即蚤休)”。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14、黄药子散

处方黄药子1两,当归1两,芍药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人参1两,白术1两,知母1两,石膏1两,川芎1分,桔梗1分,甘草1两,紫菀1分半,槐花子1分半,柴胡1分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月事不止,烦渴闷乱,心腹急痛,肢体困倦,不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滤汁温服,食前但1服。

摘录《宜明论》卷十一

处方15、黄药散

处方黄药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1匙投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处方16、解毒丸

处方管仲半两,茯苓半两,黄药子半两,葛根半两,生地黄半两,甘草半两,大豆半两,滑石半两,薄荷半两,缩砂仁半两,阴地蕨半两,川芎半两,马鬃半两,人参半两,绿豆粉半两,寒水石半两,紫河车半两,茵陈半两,益智半两,马勃半两,草龙胆半两,山豆根半两,川百药煎半两,白僵蚕半两,雄黄半两,白矾半两,大黄半两,青黛半两(并生用)。

制法上为细末,生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辟疫。主一切诸毒,吐泻迷乱欲死;及时疫疙瘩,诸惊积热,山岚瘴气毒,四方不服水土。

用法用量每服1丸,新水化卞,小儿半丸,酌量加减。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九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17、逼毒散

处方黄药子1两,白药子1两,赤小豆2两,雄黄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背痈疽,脓尽四面皮粘,恐有脓毒攻起者。

用法用量水调敷。

摘录《准绳·疡医》卷二引刘氏方

处方18、黄药子散

处方黄药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米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下。吐出顽痰即愈。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19、黄连汤

处方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药子1分,吴蓝叶1分,栀子仁2枚,犀角屑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血痢无度。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分温2服,食前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20、黄药酒

处方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1倍)。

制法取无灰酒1斗,投药其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停腾,待酒冷即开。

功能主治忽生瘿疾1-2年者。

用法用量患者时时饮1盏,木令绝酒气,经3-5日后,常须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颈细也。

摘录方出《图经本草》引《千金月令》(见《证类本草》卷十四),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五

处方21、备急救生丸

处方干姜(炮)4两,甘草(炙)4两,黄药子4两,板兰根4两,犀角(镑)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中暍垂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热汤化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22、保命丹

处方滑石1两,缩砂1两,青黛1两,山栀子1两,白茯苓1两,草龙胆1两,寒水石1两,甘草1两,管仲1两,黄芩1两,干葛1两,大豆(以上生用)1两,益智半两,地黄(生干者)半两,大黄半两,山豆根半两,桔梗半两,紫河车半两,马勃半两,薄荷半两,黄药子半两,花粉半两,百药煎半两,兰根(上生用)半两。

制法上药各拣择令洁净,为末,用生蜜为丸,如鸡头子大,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化解诸毒。主一切诸毒,并瘴疫、久年暑积、咽喉不利之患。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新水送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七

处方23、保灵丹

别名丹砂丸

处方朱砂(研)1两,麝香(研)2钱,巴豆(去皮,出油,研)2分,斑蝥(去头足,炒半生半熟)1分,雄黄1分,蜈蚣(一生、一炙)2条,黄药子(研)1钱,山豆根(杵末)1两,续随子(去皮,生用,研末)1钱。

制法上药各入乳钵内,研末,于5月5日5时,9月9日配合妙。糯米稀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解虫毒及一切毒。

用法用量有人中毒,觉胁气满,攻心腹胀痛,更令患人先嚼黑豆闻香,不腥者,即是中毒,便以好茶送下1丸,不得嚼。斯须间,患人觉心头如拽断皮条声相似,毒物便下,或自口鼻或自大便中出。毒物嫩,只为血,老牙禁,即打一齿下药。若蛇蝎并马汗一切毒,但以好醋磨涂伤处,立解。

注意忌酒、肉毒食1月。

摘录《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

处方24、鸡清散

处方赤小豆、黄药子、大黄、盆消、皂角(去皮弦,酥炙)、木鳖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未。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丹毒恶肿,时行热毒,发作赤色,瘰疬初发,吹奶肿痛。

用法用量用鸡卵清调,鹅翎蘸药敷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六引《必用全书》

处方25、胡黄连饮

处方胡黄连、黄药子、人参、甘草(炙)、白术(炒)、秦艽、柴胡各等分。

功能主治疳热,泻无时,饮食进退,面黄髓黑,日渐瘦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嫩桃柳枝各7寸,乌梅少许,煎8分,澄清作2分,食后、卧时各1服。小便赤,验,便清止药,便成肌进食。大抵15岁儿宜此。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处方26、抱龙丸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黄药子1两,生干地黄(焙)1两,兰根1两,甘草(炙,锉)1两,雄黄(研)半两,龙脑(研)1钱,麝香(研)1钱。

功能主治暑毒。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牛胆汁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冷盐汤嚼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27、金黄散

处方郁金、甘草(炙)半两,黄药子1分,黄柏(去粗皮,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冷水调下,不拘时候,以止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处方28、败毒散

处方大黄、黄药子、紫河车、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往来寒热,妇人产后骨蒸血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发热,冷水送下;如发寒,煎生姜、瓜蒌汤同调下。

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处方29、灵仙龙草汤

处方威灵仙30g,龙葵30g,夏枯草30g,土茯苓30g,栝楼30g,黄药子15g,山慈姑15g,了哥王12g。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主无名肿毒,不痛不痒,痰核瘰疬,乳腺包块,喘咳痰鸣,呕吐痰涎,症瘕积聚,坚硬难化,舌质晦暗,苔腻,脉滑。

注意忌服寒凉。

摘录《验方选编》

处方30、含化三黄丸

别名加味三黄丸

处方大黄2两半,黄芩2两半,黄连2两半,黄药子1两半,白药子1两半,黄柏1两,苦参1两,山豆根1两,硼砂1两,脑子1钱半,京墨3钱,麝香少许(一方有甘草)。

制法上为细末,用猪胆汁调匀,摊在碗内,甑上蒸三次,露一宿后,入脑子,麝香、硼砂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三焦积热,咽喉肿闷,心膈烦躁,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加味三黄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冬加知母。

摘录《袖珍》卷三

处方31、防风散

处方防风(去芦)1两,羌活5钱,黄药子5钱,白药子5钱(蜜炙),僵蚕5钱(炒),硼砂5钱,大黄5钱(纸裹,煨令香熟),荆芥5钱,细辛5钱,川芎5钱,红内消5钱,郁金5钱,山豆根5钱,甘草5钱,牙消3钱,薄荷叶半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研薄荷汁同蜜少许调药。虚者少用,实者多用。

摘录《得效》卷十七

处方32、地血散

处方茜根4钱,大豆2钱,黄药子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一切毒。主热毒深入吐血,咯血,及诸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新汲水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三引《活人书》

处方33、当归地黄汤

处方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川芎半两,白术半两,染槐子半两,黄药子半两,生地黄1两,甘草1两,茯苓(去皮)1两,黄芩1两,白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嗽血、衄血、大小便血;或妇人经侯不调,月水过多,喘嗽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34、陀僧散

处方蒲黄半两,黄药子半两,密陀僧1两多,黄柏1两多,甘草1两多。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舌疮不愈者。

用法用量干贴口疮上。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

处方35、白疕一号方

处方生地30g,生槐花30g,山豆根9g,白鲜皮15g,草河车15g,大青叶15g,紫草15g,黄药子12g。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治疮。主牛皮癣进行期。

各家论述生地、生槐花、紫草凉血清热;山豆根、草河车、大青叶清热解毒;白鲜皮消风止痒;黄药子凉血解毒。用于牛皮癣进行期,血热风燥之证。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处方36、冰膏似雪

处方黄连2两,黄柏2两,黄药子2两,苦参2两,朴消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恶眼暴发,眼赤肿,内生翳膜。

用法用量用茶芽水调,贴太阳穴上,干则再润之,每日2-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处方37、立应散

处方寒水石1两半(煅),花蕊石半两,龙骨半两,黄丹半两,没药半两,黄药子7钱半(一方加白及乳香轻粉)。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生肌定疼。主金疮血出不止,并诸疮久不生肌。

用法用量如一切金刃刀镰伤者,用药敷上,绢帛扎之,不作脓;血疮、脓水,干贴。

摘录《玉机微义》卷十五引郭氏方

处方38、犀角紫河车丸

处方紫河车1具(洗净,焙干用)鳖甲(酥炙)桔梗(去芦)胡黄连 芍药 大黄 贝母(去心)败鼓皮心(醋炙)龙胆草 黄药子 知母各7.5克 犀角(镑末)蓬术 芒消各4.5克 朱砂6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传尸劳及诸劳。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如膈热,食后服之。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处方39、加味化结饮

处方党参12克,焦白术9克,全当归9克,炒白芍9克,制半夏9克,陈皮6克,蛇舌草30克,蛇六谷30克(先煎),蛇莓30克,夏枯草15克,海藻12克,黄药子12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化痰散结,解毒软坚。主素体虚弱,肝气郁结,痰湿挟火凝滞。(全身淋巴结肿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顾伯华方

处方40、藻药散

处方海藻(酒洗)30克 黄药子6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瘿。

用法用量每用2克,置于掌中,以舌时时舐,以津咽下或水调慢咽.待肿消去三分之二即停药。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厚味;戒酒、色。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41、活络油膏

处方红花 没药 白芷各60克 当归240克 白附子30克 钩藤120克 紫草 栀子各60克 黄药子30克 甘草 刘寄奴 丹皮 梅片各60克 生地240克 制乳香60克 露蜂房60克 大黄120克 白药子30克

制法上药入大铁锅内,再放入麻油4.5升,用文火将药炸透存性,过滤去滓,再入锅内烧熬,放黄蜡1.5千克,梅片60克,用木棍调和装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治损伤筋脉,软组织硬化或粘连,局部疼痛,活动不利。

用法用量用时以手指蘸药擦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42、胜冰丹

处方白药子一两半,山豆根、红内消、黄药子、甘草(炙)、黄连,各二两;麝香(研)、龙脑(研),各二钱。

炮制上为末,用建盏盛,于饭上蒸,候冷,入脑、麝令匀,炼蜜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三焦壅盛,上冲头目,赤热疼痛,口舌生疮,咽喉不利,咽物有碍,神思昏闷,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一圆含化。又,用津唾于指甲上磨少许,点赤眼,立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3、复方黄药子酒

处方黄药子1.2kg 海藻1.2kg 浙贝母900g 白酒7000~8000ml

炮制将药材一起研成粗末,放入干净的器皿内;倒入白酒,隔水加热,不时搅拌至沸;取出,连酒带药倒入坛中,趁热封闭;静置10天,滤过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有软坚散结之功效,性寒清热,味苦泄降,消瘿解毒,化痰散结,主治地方性甲状腺肿。

用法用量每次服10ml,每日3次。

摘录《串雅内编》

处方44、夏枯草汤

处方夏枯草50克,香附20克,昆布20克,海藻20克,牡蛎35克,黄药子25克,射干20克,连翘20克,龙胆草15克,海浮石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郁,祛痰软坚。主气郁化火,痰凝经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孙宜林方

处方45、七伤散

处方黄药子 白药子各45克 赤芍药22.5克 知母 延胡索各15克 郁金7.5克 当归15克 山药 乳香 没药 血竭各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汤迸下。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引丹溪方

处方46、立应散

处方寒水石45克(煅)花蕊石 龙骨 黄丹 没药各15克 黄药子22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金疮血出不止,诸疮久不生肌。

用法用量如一切金刃刀伤者,用药敷上,绢帛扎之,不致化脓。有脓水者,干掺,生肌定痛。

摘录《玉机微义》卷十五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