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芩的处方(三十四)

浏览

黄芩(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味苦;性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小编整理出含有黄芩的处方共528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981~2040共60个。

处方1、大黄汤

处方大黄1两,黄芩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芒消1两,甘草(炙)1两,桃仁30枚,杏仁30枚(去皮尖)。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芒消令烊,分为4服。法当下利。利若不止,作白粥饮1杯暖服;去1炊久,乃再服。

摘录《千金翼》卷六

处方2、奔豚汤

处方甘草2两,川芎2两,当归2两,半夏4两,黄芩2两,生葛5两,芍药2两,生姜4两,甘李根白皮1升。

功能主治益元气,泄阴火,破滞气,削其坚。疏肝清热,降逆止痛。主由惊恐恼怒,肝气郁结,奔豚气上冲胸;肝胃不和,气逆上攻,胁助疼痛,噫气呕呃。腹痛,往来寒热。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如豚奔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久不己,病喘逆,骨痿,少气,其脉沉而滑。胸膈胀闷,时觉气上攻冲,或口苦咽干,舌苔由微黄,脉弦者。

用法用量以水2斗,煎取5升,温服1升,日3次,夜1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编注》:此因肝胆风邪相引,肾中积风乘脾,故气上冲胸而腹痛。厥阴受风,相应少阳,则往来寒热,是以芎、归、姜、芍疏养厥明、少阳气血之正,而驱邪外出;以生葛、李根专解表里风热,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黄芩能清风化之热;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两经邪散,木不临脾而肾失其势,即奔豚自退。②《古方选注》:君以芍药、甘草奠安中气,臣以生姜、半夏开其结气,当归、芎䓖入血以和心气,黄芩、生姜甘李根白皮性大寒,以折其冲逆之气,杂以生葛者,寓将欲降之,以先升之之理。③《金匮要略法释》:奔豚汤为小柴胡的变方。陈逊斋老师认为,方中生葛,系柴胡之误。葛主汲升,水逆上犯,决不宜升提;李根白皮以治热性奔豚;归、芎、芍以和肝镇痛,黄芩清解肝胆之热;姜、夏和胃降水逆。

临床应用奔豚气《辽宁中医》(1978;4:36):潘某某,男,50岁,工人。八天前遇事突然惊恐,遂致阵发性气从少腹上攻心下,剧痛难忍,伴有腹胀,失眠,饮食不下,平均每二小时发作一次,一次持续5-30分钟,发作时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心下闷乱,恶闻人声,时时欲呕,手足厥冷,痛楚欲死,痛甚则大汗出,神志蒙昧,但发作后诸症消失,一如常人。住院经用西药镇痛剂、解痉挛、输液等对症治疗无效。患者面色不华,舌苔白厚有裂纹,脉濡弱无力。诊断为奔豚气。症脉合参,治以疏肝解郁,下气缓急,和血调肝,清热平逆。以奔豚汤加减:葛根20g,半夏15g,生姜10g,当归15g,芍药15g,川芎15g,黄芩15g,甘草10g,牡蛎50g,苍术15g。服药三剂,发作停止,稍有打呃腹胀,遵上方去生姜,加陈皮20g,厚朴20g,继服三剂,诸症悉退而愈。

摘录《金匮》卷上

处方3、麻黄桂枝汤

处方麻黄、桂枝、赤芍、杏仁、甘草、当归、牛蒡、黄连、黄芩、川芎、蝉蜕、蚕蜕。

功能主治发汗。主痘疹,身痒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处方4、流脑合剂

处方生石膏60g,鲜生地60g,知母15g,连翘15g,大青叶30g,丹皮12g,黄连12g,黄芩12g,赤芍9g,淡竹叶9g,桔梗9g,甘草9g,水牛角120g(先煎,取汁200ml)。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证属气血两燔者,见有高热,头痛剧烈,呕恶肢痛,颈项强直,咽痛或红肿,皮肤出血点较明显,舌绛,脉数。

用法用量先将石膏、大青叶煎汤代水,合牛角汁再煎诸药;先后煎2次,共煎药液200-400毫升,分3次服。1昼夜可连服2-4剂。

摘录《古今名方》引江西中医学院方

处方5、除湿益气丸

处方枳实(麸炒黄色)1两,神曲(炒黄色)1两,黄芩(生用)1两,白术1两,萝卜子(炒熟去秽气)5钱,红花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处方6、苍耳膏

处方苍耳子2合,荆芥子2合,葵子2合,黄蜡半两,木香1两,白猫粪1两,石长生1两,当归1两,黄芩1两,藁本1两,玄参2两,丁香1两,干马齿1两,雄黄1两(细研),虾蟆灰1两,乳香1两(细研)。

制法上锉细,以猪脂3斤,煎20-30沸,滤去滓,次下乳香、蜡,又煎2-3沸,候冷,入雄黄、虾蟆灰,搅令匀,以瓷器盛,密封。

功能主治生肌拔毒。主疔疮。

用法用量每使涂于故帛上贴,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7、大三黄丸

处方大柏皮4钱,黄连4钱,山豆根4钱,黄芩4钱,滑石2钱,黄药2钱,硼砂2钱,脑子1钱,麝香1钱,甘草各1钱,百草霜4钱。

制法上为末,新汲井华水为丸,如小指头大。

功能主治上焦壅热,咽喉肿闭,心膈烦躁,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目赤睛疼,燥渴心烦,齿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入口噙化,旋旋咽下。

摘录《得效》卷八

处方8、柏皮汤

处方黄柏、黄连、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黄疸。瘀热在里,或湿热相搏,一身面目悉黄如橘。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处方9、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1两半,黄芩(去黑心)2两,黄柏(去粗皮)2两,熟艾叶(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痢黄脓,发渴,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饭饮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10、拨云散

处方当归、生地黄、甘菊花、黄连、山栀子、黄芩、石膏、荆芥、防风、郁金、旋覆花、木贼、青葙子、草决明、白蒺藜、草龙胆、蝉蜕。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内障青蒙。

用法用量每服水1钟半,煎7分,食远服。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11、麻黄桂枝汤

处方净麻黄2钱,柳枝1钱2分,桂枝1钱2分,片黄芩1钱,光桃仁15粒,炙甘草1钱,大生地1钱,鲜红花5分,葱白1茎。

功能主治发散血中风寒。主夜疟,血分有邪。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12、大黄汤

处方大黄1两,芒消1两,莽草2两,黄芩2两,蒺藜子半升(一方有黄连)。

功能主治头面风瘙肿痒。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3升半,去滓;纳芒消令烊,以帛搨肿上数百遍,日5夜3。

注意勿令近眼。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13、洞当饮

处方柴胡5分,黄芩5分,黄连5分,茯苓5分,半夏5分,生姜5分,青皮5分,甘草1分,芍药1钱。

功能主治吐血、衄血,或卒然胸痛。

用法用量以水2合半,煮取1合半服。

摘录《产论》

处方14、苓术汤

处方茯苓4两,白术4两,黄芩3两,旋覆花2两,杏仁3两。

功能主治妊娠体肿有水气,心腹急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方专主肺气不降而喘胀逆满,故用杏仁、旋覆专利膈上之痰气,茯苓、白术专利腹中之水气,黄芩一味专清胎息之热气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女科指掌》卷三

处方15、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2两,桂(去粗皮)1两,黄芩(去黑心)1两,牡蛎(生用)半两,甘草(炙)半两,栝楼根1两半,木通(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汗下之后,过经不解,胸胁满结,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葱白5寸,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16、钓藤丸

别名钩藤丸

处方钓藤半两,川升麻半两,乌犀(镑)半两,黄芩(去黑心并皮)半两,玄参半两,茯神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秦艽半两,槟榔半两,黄连半两,大黄半两,地骨皮半两,天竺黄半两,甘草(炙)半两,牙消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龙齿半两,琥珀半两,青黛半两,珍珠(另研)半两,麝香半两,牛黄半两,丹砂(另研)半两,龙胆半两,蜣螂(去头足翅)3个,蝉(去头足翅,生用)3个,人参1两,金箔40片,银箔40片(同研),虎睛1对(酒浸,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除另研者外),软饭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时发时止,经年累月不休。

用法用量每1岁儿服20-30丸,人参汤或薄荷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一

处方17、法制黑豆

处方大黄半两,黄连半两,黄芩半两,甘草1两,密蒙花1两,朴消1两。

制法上为末,用黑豆1升,水3碗,入药煮干。

功能主治旋螺尖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20粒,细嚼,清米泔送下。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18、金花汤

别名黄连解毒汤

处方黄连3钱,黄芩3钱,黄柏3钱,栀子3钱,杏仁3钱,槟榔3钱,当归3钱,地榆3钱,赤芍2钱,荆芥1钱,生地3钱,青蒿3钱,生甘草1钱。

功能主治红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秋疟指南》卷二

处方19、保生丸

处方金钗石斛2两,贝母(去心)2两,黄芩2两,明净石膏(细研如粉)2两,桂心2两,乌头卷2两,秦椒(去目,炒)2两,蜀椒(去目,炒)2两,甘草(炙)2两,糯米(炒)2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10个月内诸疾,食欲不振及气喘疾痛,面目萎黄,身体羸瘦,四肢无力,手脚浮肿,胎脏不安,及气痛等证。

用法用量或有妊娠诸疾,吃食减少及气喘疾痛,面目萎黄,身体羸瘦,四肢无力,手脚浮肿,胎脏不安,并以大枣汤研送1丸;气痛,酒研送1丸,空心服之。

注意忌腥腻、果子、粘食、杂物、冷肉。

摘录《周(廷页)济急方论》

处方20、大黄丸

处方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犀角屑1两,猪苓(去黑皮)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大热不退,谵语,大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麦门冬汤温温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21、桂苓甘露汤

处方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茵陈、黄芩、枳壳、甘草、肉桂、茯苓、枇杷叶。

功能主治湿温。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九

处方22、茶调散

处方川芎、白芷、荆芥、黄芩、石膏、薄荷、茶叶、生姜。

功能主治内热头痛。

用法用量便闭,加大黄。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23、苦参散

处方苦参2两(锉),黄芩1两,川升麻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壮热不解,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频服,当吐为效。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24、独活散

处方羌活(去芦头)1两,独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细辛(去灰土,华阴者佳)1两,白茯苓(去皮)1两,枳壳(去心,麸炒通黄)1两,防风(去芦)1两,黄芩(细坚者)1两,麻黄(沸汤泡3次,焙干称)1两,甘草(细锉,炒赤)1两,蔓荆子1两,甘菊花1两,石膏(水飞过)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风温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4-5叶,同煎至7分,去滓,微热呷。如年高者,以川芎代黄芩。

摘录《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25、拨云散

处方大黄1分,胡黄连1分,黄芩1分(末),马牙消半分,芦荟半分(末),天浆子(炒),丁香7枚。

制法上为末,用独头蒜烧熟,并醋饮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肝疳。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拨云丸”。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三引《谭氏殊圣》

处方26、连翘防风汤

别名连翘散

处方连翘(去心)5分,当归5分,赤芍5分,防风5分,木通5分,滑石(水飞)5分,牛蒡子(炒5分,研)5分,蝉蜕(去足翅)5分,瞿麦5分,石膏(煅)5分,荆芥5分,生甘草5分,柴胡5分,黄芩5分,紫草5分,车前子5分。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

用法用量清水2盏,加灯心20根,煎至8分,子与乳母同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三

处方27、凉膈散

处方桔梗、天花粉、连翘、薄荷、黄芩、大黄、芒消、山栀。

功能主治清上焦心肺之热。主心肺为邪热所冒,神识昏迷,狂言谵语。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28、凉血四物汤

处方白芍(桂炒)、当归梢、生地黄、升麻、条黄芩(酒炒)、酒红花、连翘、牛蒡子(炒)。

功能主治女子非正经之期,毒火内甚,扰乱血海,迫血妄行,出痘发热之时经水适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科辨要》卷七

处方29、攻邪遏流汤

处方升麻1钱,当归5钱,黄芩2钱,瓜蒌2钱,金银花1两,炙甘草2钱,连翘3钱,秦艽2钱,苍耳1钱,马蔺根1钱,牛膝1钱,牵牛1钱。

功能主治子母流注疮毒。

用法用量水3碗,煎8分半,空腹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处方30、黄芩二陈汤

处方黄芩、陈皮、半夏、茯苓各等分,甘草减半。

功能主治热痰。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姜3片,煎7分,食远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引《宣明论》

处方31、活血汤

处方归尾、生地、赤芍、苏木、甘草、牡丹皮、山楂、柴胡、黄芩、黄连、红花、知母、连翘。

功能主治黑痘,似煤炭,血不红活。

用法用量童便煎浓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三

处方32、柴胡陷胸汤

处方柴胡1钱,姜半夏3钱,小川连8分,苦桔梗1钱,黄芩1钱半,栝楼仁(杵)5钱,小枳实1钱半,生姜汁4滴(分冲)。

功能主治和解开降达膜。主少阳结胸,症见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痛,用柴胡枳桔汤未效者。现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

临床应用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云南中医杂志》(1982;3:33):李某某,女,55岁,营业员,1980年10月5日初诊。患者11年前患急性胆囊炎后,常觉有胁胀痛,近年来渐觉怠倦乏力,大便艰涩,2-3日方一行。前日突觉右胁胀痛难忍,恶寒发热,口苦,胸闷,恶心,大便秘结,小便黄少,面色黯黄,精神不振,舌苔薄黄,脉沉细。证属肝胆湿热气滞,然因病久体弱,不可过用苦寒攻剂,当辛开苦降,调达气机,予柴胡陷胸汤加郁金10g,木香10g,2剂之后,大便畅行,证情减轻,再进4剂,诸证消失。②急性支气管炎《云南中医杂志》(1982;3:33):胡某某,男,40岁,工人,1981年1月27日初诊。病人素体清瘦,面白无华,胃纳不佳。五天前开始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咽痒,咳嗽吐少许白稠痰,自服西药后,头痛恶寒鼻塞减轻,但咳嗽频频,痰多黄稠,微觉喘急,汗出畏风,动则发热,口粘苦,脘闷不饥,苔白黄而腻,脉濡滑。证展风寒咳嗽化热,痰热互结,而表邪未净,当透表清热,化痰止咳,用柴胡12g,黄芩10g,黄连5g,姜半夏10g,瓜蒌仁15g,枳实10g,桔梗10g,生姜15g,杏仁10g。连进3剂痊愈。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处方33、参苏理肺糖浆

处方浙贝母8公斤,桔梗4公斤,北沙参8公斤,桔红16公斤,厚朴(盐制)4公斤,前胡16公斤,黄芩8公斤,葛根8公斤,天花粉8公斤,生半夏16公斤,紫苏叶16公斤,杏仁8公斤。

制法浙贝母、桔梗、北沙参、桔红、前胡、厚朴、黄芩、葛根、天花粉、按浸渍法提出浸液。生半夏用水泡透心,加入生姜同煎。紫苏叶提取挥发油,残余药渣略加浓缩。杏仁先加热榨油,然后水解蒸馏,得杏仁水24升,将第三次滓液及第二次回收液放在容器中,加入杏仁水,再加沙参等浸液,最后兑入苏叶油,再加入单糖浆搅拌均匀,静置7天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解热,止咳化痰。主四时感冒,风寒咳嗽,头痛无汗,鼻塞声重,畏风恶寒,鼻流清涕,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毫升(1-2汤匙)1日2次,苏叶每公斤折合苏叶油1.6毫升。

摘录天津市中成药规范》(附本)

处方34、柴胡清肝散

处方柴胡、黄芩、胆草、川芎、芍药、山栀、连翘、甘草、漏芦。

功能主治乳母情欲厚味积热,传儿患淋者。小儿肝热下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处方35、大补心汤

别名补心汤

处方黄芩1两,附子1两,甘草3两,茯苓3两,桂心3两,石膏4两,半夏4两,远志4两,生姜6两,大枣20枚,饴糖1斤,干地黄3两,阿胶3两,麦门冬3两。

功能主治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颜色不荣。小儿愈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用法用量补心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36、柴胡清肝散

处方柴胡5钱,黄芩1两半(炒),人参1钱,生地5钱,当归1两,赤芍1两,连翘3两,甘草5钱,山栀1两半(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调血清火。主肝火伤营,耳衄,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去滓,微温服。

各家论述山栀清肝,能降曲屈之火;黄芩清肺,善涤胸中之热;归、芍调营气以降血;参、草扶元气以缓肝;柴胡疏肝解热;连翘清心泻热;生地凉血以止耳衄。此调血清火之剂,为肝火伤营衄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处方37、拨云散

处方黄芩8两,大黄1两半,甘草2两,桔梗2两,防风2两,连翘2两,栀子2两,川芎1两。

功能主治除瘀热。主风眼。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五

处方38、鸡苏散

别名鸡苏散煎

处方鸡苏叶1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伏龙肝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鸡苏散煎(《医统》卷八十三)。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39、黄芩丸

处方黄芩1分,五倍子1分,蟾酥半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取1丸含,吐津。以愈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处方40、降压平片

处方夏枯草300g,地龙300g,槲寄生300g,槐花300g,生地黄300g,黄芩300g,菊花300g,薄荷50g。

制法将菊花、薄荷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将其余夏枯草等6味酌予碎断,煎煮3次。分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膏,低温干燥。过100目筛。将上述药粉、膏粉加适量的黄糊精,混合均匀,制颗粒,干燥,整粒,应出750g,公差率±3%。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包衣,打光。基片重0.35g;糖衣片重0.5g。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祛风明目。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温开水送服。每次6片,1日3次。

摘录吉林省中成药暂行标准》

处方41、金沙五淋丸

处方海金沙4两,车前子4两,萹蓄4两,瞿麦4两,山楂4两,木通4两,赤芍4两,当归4两,熟地4两,赤茯苓4两,猪苓4两,黄芩4两,黄柏4两,大黄4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便混浊,淋沥作疼,膀胱邪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灯心草汤送下。

注意忌辛辣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处方42、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升麻1分,桂(去粗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麻黄(去根节)1分,人参1分,干姜(炮)1分,黄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锉)1分,当归(切,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匿虫)齿,齿龈紫黑,皴痒臭烂。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齿龈上,日3-5遍。咽津不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处方43、柴胡四物汤

处方柴胡、人参、黄芩、当归身、川芎、生地黄、白芍药、地骨皮、麦门冬、知母、淡竹叶。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麻疹后余热,发枯毛竖,肉消骨立,渐渐羸瘦,或妇女经血方净,适逢痘疹作热。疹子收后身有微热,阳盛阴虚,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处方44、刺蓟散

处方刺蓟3两,鸡苏叶2两,赤芍药1两,麦门冬2两(去心),赤茯苓1两,石膏3两,黄芩1两,茜根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头痛壮热,心中烦闷,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青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45、大黄汤

处方大黄(锉,炒)1分,黄芩(去黑心)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血。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加黑豆30粒,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46、流积丸

处方青黛、黄芩、海石、神曲(炒)。

功能主治痰积下流,肠虚而泄。

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处方47、凉膈散

处方桔梗、黄芩、防风、荆芥、花粉、山楂、枳壳、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脾胃蕴热移于肺致鼻内生疮。

用法用量外以辛夷末入冰片、麝香少许,绵裹塞之。久而有根,略感风寒,鼻塞便发,加川芎、白芷、荆芥。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处方48、荠苨饮

处方荠苨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锉)1两,知母(焙)1两,栝楼实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葛根(锉)1两,犀角(镑)1两,桔梗(炒)1两,陈橘皮(去白,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蓝实(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49、保命丹

处方朱砂1两,珍珠2钱,南星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雄黄半两,龙脑半两,琥珀3钱,僵蚕(炒)1两,犀角(镑)1两,麦门冬(去心)1两,枳壳1两,地骨皮1两,神曲1两,茯神1两,远志(去心)1两,人参1两,柴胡1两,金箔1薄片,牛黄3钱,天麻半两,脑子少许,麝香少许,胆矾半两,牙消4钱,毫车1两,天竺黄1两,防风1两,甘草1两,桔梗1两,白术1两,升麻1两,蝉退半两,黄芩2两,荆芥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诸风痪疭,不能语言,心忪健忘,恍惚去来,头目晕眩,胸中烦郁,痰涎壅塞,抑气攻心,精神昏愦;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怕怖,悲忧惨蹙,虚烦少睡,喜怒不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及小儿惊痫,惊风抽搐不定;及大人暗风,并羊癫、猪癫发叫。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更加川乌(炮,去皮脐)、姜制半夏、白芷、川芎各1两;猪牙皂1两,和前药丸服,尤妙。

注意忌猪、羊、虾、核桃动风引痰之物及猪羊血。

摘录《直指附遗》卷三引《千金》

处方50、除湿压热饮

处方细辛1两,苍术1两,防风1两半,知母1两半,茺蔚子1两半,桔梗2两,大黄、黄芩、栀子仁、朴消。

功能主治拳毛倒睫。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黄芩、栀子仁、朴消剂量原缺。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51、柴胡四物汤

处方川芎1两半,熟地黄1两半,当归1两半,芍药1两半,柴胡8钱,人参3钱,黄芩3钱,甘草3钱,半夏3钱,曲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虚劳日久,血虚阴亏,微有寒热;经行感冒,热入血室;经枯发热,妊娠吐衄。日久劳虚,脉沉而浮。午后或夜分发热。三阴经温疟或夜发者,脉虚弦数者。妊娠忧虑惊怒伤其脏腑,气干于上,血随溢而心闷,胸满久不已,必致堕胎。

用法用量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以四物汤滋荣血室,柴胡汤疏热扶元,二方合剂,异路同归,水煎温服,务使正气内充而邪热外却,何患发热不止,天癸不来乎!

摘录《保命集》卷下

处方52、麻黄桂枝汤

别名麻黄黄芩汤

处方麻黄1两(去节),甘草3钱(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5钱,桂枝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

用法用量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53、凉胆丸

处方黄连3钱,僵蚕2钱,防风3钱,地黄5钱,黄柏5钱,荆芥5钱,黄芩3钱,龙胆3钱,菊花3钱,赤芍药3钱,芦荟(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黑花内障。

用法用量方中芦荟用量原缺。

摘录《良朋汇集》卷五

处方54、柴胡平肝汤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白芍、川芎、香附。

功能主治气怒郁于下焦而致气疝,不痛不痒,但觉肿坠。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55、凉血地黄加人参汤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人参、升麻、白术、黄芩(酒炒)、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痘疮发热之时,热入血室,经水先期而来,至4日不止者。

摘录《麻疹全书》卷下

处方56、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黄连1两,葶苈子(熬)1两,瓜蒂1两,黄芩1两,黄柏1两,大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凡人无故,忽然振寒便发黄,皮肤黄曲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气力无异,食饮不妨,已服诸汤,余热不除,久黄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饮送下,当大吐者,1日1次,不吐,1日2次,亦得下。服药5日,知可消息,不知更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干金方衍义》:病起忽振寒,知为少阳火气郁发,夺其春升之令,津液不能灌充,所以色黄枯悴,有如曲尘出现于皮肤,询为胆热无疑。更审二便闭涩,饮食如故,胃气尚堪克任苦寒,故用苦参、三黄峻攻湿热;兼瓜蒂佐苦参,取吐于上;葶苈佐大黄,降泄于下,上下开泄,急通少阳之枢,则津液方得灌充,是皆病起于暴之至治也。若因病而渐次成疸,正气本虚之证,又非本方可拟也。

摘录《外台》卷四引《小品方》

处方57、连翘汤

处方连翘1两半,玄参1两半,木香1两半,昆布(洗去成,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犀角(镑)1两半,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木通(锉)1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沉香(锉)1两,当归(切,焙)1两,升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男女长幼瘰疬结核,在项腋下,项强背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入生姜1枣大(拍碎),柳枝2寸长1握,细锉,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处方58、降压片

处方黄芩200g,决明子150g,山楂150g,寄生300g,臭梧桐150g,桑白皮100g,地龙(去土)100g。

制法取黄芩、臭梧桐,粉碎成细粉,过筛;寄生、决明子、山楂,照煎煮法提取两次,首次3小时,第2次2小时,将提取液澄清,滤过,蒸发至稠膏状。桑白皮、地龙制粗粉,照渗漉法分别用40%乙醇作溶媒,浸渍24小时后,开始渗漉,渗漉液蒸发至稠膏状。取上药并补足适量淀粉,照制颗粒二法制粒(颗粒于60℃以下干燥),压片,即得。每片重约0.5g(相当原药材1.17g)。

功能主治降压。主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片,1日2次。

摘录山东省药品标准》

处方59、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生干地黄(焙)3分,石膏(碎)3分,升麻3分,人参3分,知母(焙)3分,芎䓖3分,山栀子仁3分,小麦半升,黄耆(炙,锉)1两,甘草(炙)1两,枳实(麸炒)1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热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破),竹叶10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60、麦门冬丸

处方麦门冬8分,茯苓8分,黄连8分,石膏8分,萎蕤8分,人参6分,龙胆6分,黄芩6分,升麻4分,枳实5分,枸杞子10分,栝楼根10分,生姜(屑)10分,茅根(切)1升,粟米3合。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肠胃热实。主消渴。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子,《外台》作地骨皮。

注意忌猪肉、酢物。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外台》卷十一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