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茯苓的处方(四十九)

浏览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881~2940共60个。

处方1、鹿茸丸

别名内补鹿茸丸

处方鹿茸(去毛,酥炙)3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紫菀(去苗土)1两,蛇床子1两,黄耆(蜜炙,锉)1两,桂(去皮)1两,白蒺藜(炒,去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两,阳起石(研)1两,桑螵蛸(烧灰存性)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肾脏虚惫,遗泄不时,黑瘦。

用法用量内补鹿茸丸(原书卷九十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2、橘皮茯苓丸

处方橘皮(去白)4两(为末,以生姜自然汁搜饼子,晒干),枳实半两(麸炒),白茯苓2两(去皮)。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宽膈和胃,美进饮食,去湿利小便。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温熟水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3、诃黎勒散

处方白芷1两,沉香1两,丁香1两,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木香(锉)3分,人参(去芦)3分,厚朴(去皮,姜汁涂,炙)3分,沉香(研)半两,青橘皮(去白)半两,益智子(去皮)半两,桂心(去皮)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半两,荜澄茄(炒)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高良姜(锉)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白术(切)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五气,胸中烦满,痞塞不通,心腹虚胀,心下结实,饮食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4、调胃白术泽泻散

别名调胃白术散

处方白术、泽泻、芍药、陈皮、茯苓、生姜、木香、槟榔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病化为水气,传变水蛊,不能食。痈疽声嘶色败,唇鼻青赤,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调胃白术散《痈疽验方》。《普济方》本方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匕,更量病势虚实加减,临时消息。若腹上肿,加白术,余药各半;若心下痞者,加枳实;若下实者,加牵牛末。

摘录《元戎》

处方5、凉血解毒汤

处方广角粉0.9g(冲服),生地30g,玄参15g,麦冬9g,丹皮9g,白芍12g,银花30g,黄芩15g,栀子9g,白鲜皮30g,土茯苓30g。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祛风。主急性进行性银屑病,剥脱性皮炎(急性期)、肢端红痛症、丹毒、蜂窝组织炎等见有营血毒热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知母

各家论述广角、生地、白芍、丹皮,乃是犀角地黄汤,用以清血热;麦冬、玄参可加强凉血之作用;银花、黄芩、栀子清热解毒;白鲜皮、土茯苓清热利湿。该方是凉血解毒之重剂,适应于血热炽盛者。

摘录《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处方6、和气人参汤

处方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甘草(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陈橘皮(去白,麸炒)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先服槟榔丸宣后,继服本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7、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升麻半两,常山半两,蜀漆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病发热,烦躁,身面皆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8、茯苓丸

处方茯苓1两,山药1两,肉桂1两,山茱萸1两,巴戟1两,白术1两,牛膝1两,菟丝子1两,干姜3钱,细辛3钱,防风3钱,柏子仁3钱,泽泻3钱,牡丹皮3钱,附子(童便煮3次,1两1个)。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五劳七伤,两目迎风泪出,头风项强,回转不得,心腹胀满,上连胸胁,下引腰背,表里彻痛,喘息不得,饮食咳逆,面黄痿瘦,小便淋沥,阴痿不起,临炉不举,足肿腹痛,五心烦热,身背浮肿,盗汗不绝,四肢拘挛,或缓或急,梦寐惊悸,呼吸气短,口干舌燥,状如消渴,急于喜怒,呜咽悲愁。

用法用量每服7丸,空心盐汤送下,日2次。

摘录遵生八笺》卷六

处方9、敛汗益脾汤

处方黄耆、人参、白术、茯苓、扁豆、山药、陈皮、半夏、葛根、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气虚脾弱,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

处方10、茯苓汤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两,薏苡仁(炒)4两,丹参2两半,独活(去芦头)2两半,防风(去叉)2两半,牛膝(酒浸,切,焙)3两,防己3两,五加皮3两,黄耆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升麻3两,麻黄(去根节)4两,羚羊角(镑)2两,桂(去粗皮)1两半,石膏(研如粉)10两。

制法上药,除石膏外,锉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江东春夏暑湿郁蒸,毒气攻击,脚气发动,两脚酸疼,或浮热肿满,或皮毛焦干,或脚疼不能久立,筋急抽痛,时冲心闷,胸膈痰积,恶心欲吐,四肢(疒帬)痹,十指不仁,腹胀气妨,头旋目眩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浸1宿,来晨煎取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2次。心腹气胀,加连皮大腹1颗;心胸虚热,加麦门冬(去心)1分;小腹痛,加芍药、黄芩各1两;心胸有痰,加旋覆花1分;肺气咳嗽,加杏仁(去皮尖)14枚、桑根白皮1分;小便数,加杜仲末1分;言语謇涩,加附子1钱;小便涩,加木通1分;肾虚耳聋,加磁石末1钱匕;不睡,加酸枣仁末1钱;烦渴不止,加栝楼1分。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11、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2两,黄芩(去黑心)2两,黄耆(锉)2两,芍药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甘草2两,木通(锉)2两,桑寄生3两,防风(去叉)3两,人参3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乳结核,及初结作痈。

用法用量乳消减,即服天门冬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处方12、葛根汤

处方葛根(锉)1两,茯苓(去黑皮)半两,半夏(汤洗7次,炒干)3分,白术半两,黄耆3分(锉),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半两(炙,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干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13、沉香散

处方沉香3分,槟榔1两,丹参3分,赤芍药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阴肿不消,发歇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14、茯苓补心汤

处方茯苓、紫苏、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功能主治孕妇虚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处方15、茯归煎

处方茯苓2钱,当归2钱,麦门冬2钱,黄芩2钱,淡竹叶20片。

功能主治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

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16、茯苓二陈汤

处方半夏5钱,陈皮2钱5分,白茯苓4钱,生甘草1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和胃气,化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婴童百问》卷二

处方17、黄耆散

处方黄耆1两(锉),酸枣仁3分(微炒),麦门冬3分(去心),枸杞子3分,熟干地黄1两,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1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风痔疾,失血后虚损,皮肤干燥,四肢黄瘦,心神虚烦,少得眠卧,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18、参归养荣汤

处方人参、当归、茯苓(去皮)、白术(去芦)、陈皮、砂仁、厚朴(姜汁炒)、山药(炒)、莲肉(炒)、芍药(酒炒)、熟地黄、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疟疾截住后调养血气。

用法用量加大枣2个,水煎,温服。疟热虚汗,加黄耆,去砂仁。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19、金锁正元丹

处方五倍子8两,茯苓(去皮)8两,紫巴戟(去心)16两,补骨脂(酒浸,炒)10两,肉苁蓉(净洗,焙干)1斤,胡芦巴(炒)1斤,龙骨3两,朱砂(别研)3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百节酸痛,头昏眩痛,目暗耳鸣,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切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或脚弱隐痛,步履艰难,腰背拘急,不能俯仰,腹痛气刺,两胁虚胀,水谷不消,大便不调,呕逆恶心,饮食减少,恍惚多言,气促喘乏,夜多异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遗精白浊,一切元脏虚冷之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温酒吞下;或盐汤亦得。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肉苁蓉男得之而助阳,女得之而孕育;巴戟补髓添精;胡芦巴治虚冷,补骨脂起阳衰;五倍子燥阴湿;茯苓阳中之阴;朱砂镇心之主,寓降水升火之妙;龙骨固脱。故为天下真气不足者所服也。

摘录《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20、茯苓补心汤

处方茯苓1钱半,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白芍1钱半,生地3钱,苏叶1钱,人参1钱,前胡1钱,陈皮1钱,甘葛1钱,甘草1钱,半夏1钱,桑皮1钱,桔梗1钱,枳实8分,姜3片。

功能主治血虚,肺燥金枯,经来常咳嗽。

用法用量空心服。

摘录《女科秘要》卷三

处方21、大青汤

处方大青(锉)3分,麻黄(去根节)1两半,石膏(碎)1两半,芒消1两半,黄柏(去粗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热满,肠中切痛,或生鼠乳,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苦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22、参归益元汤

处方人参(去芦)5分,当归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白茯苓(去皮)1钱,麦门冬(去心)1钱,五味子10粒,陈皮7分,黄柏(酒炒)7分,知母(酒炒)7分,甘草1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注夏病。阴血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眩眼花、腿酸脚软、五心烦热,口苦舌干、精神困倦、无力好睡、饮食减少、胸膈不利、形如虚怯、脉数无力。

用法用量加大枣1个,乌梅1个,炒米一撮,水煎服。饱闷,加砂仁、白豆蔻;恶心,加乌梅、莲肉、炒米;哕,加竹茹;烦躁,加辰砂、酸枣仁、竹茹;泻,加炒白术、山药、砂仁、乌梅,去熟地、知母、黄柏;小水短赤,加木通、山栀;胃脘不开、不思饮食,加厚朴、白豆蔻、益智、砂仁、莲肉,去熟地、黄柏、知母;腰痛,加杜仲、故纸、茴香;腿酸无力,加牛膝、杜仲;皮焦,加地骨皮;头目眩晕,加川芎;虚汗,加黄耆、白术、酸枣仁;梦遗,加牡蛎、辰砂、山药、椿根皮;虚惊烦热,加辰砂、酸枣仁、竹茹;口苦舌干,加山栀、乌梅、干葛。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23、参耆地黄汤

别名三民地黄汤

处方人参、黄耆、茯苓、熟地、山药、丹皮、山萸、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肠痈。气血大亏,溃后疼痛反增,淋漓不已。

用法用量三民地黄汤(《嵩崖尊生》卷七)。

摘录《证治宝鉴》卷七

处方24、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3分,旋覆花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蔓荆子3分,桔梗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风壅,胸膈痰滞,多吐稠涎,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5、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芍药(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惊悸,恍惚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26、荜澄茄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茴香子(炒)3分,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膀胱经虚,小便不禁,少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或盐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27、固阳丸

处方黄耆(酒炒)3两,当归(酒净)3两,干姜1两6钱,赤石脂1两2钱(泥罐中煅赤,研,水飞),舶茴香8钱,白龙骨(煅,捶碎,绢袋盛,大豆同蒸干,豆熟,取出,焙干,研,水飞)1两2钱,阳起石(用干锅于大火中煅令通红,取出酒淬,置阴地令干,研,水飞)1两2钱,肉桂8钱,韭菜子(酒浸,晒干,微炒)1两3钱,茯苓3两,黄盐(炒)3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女带下,由久旷失志,心阳内耗而命门失守,或内劳无度,液脱阳离而命门不禁引起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黄耆、茯苓通阳明之气道,引领阳起石升发诸阳;干姜、赤石脂堵截阳明之津液,不使其顺流于前阴;当归、肉桂、茴香升少阳之气,以约在下之津液;韭菜子去淫欲之火,白龙骨固心肾之气;约以黄盐,使热药归下,成固摄之功。

摘录《古方选注》卷下

处方28、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防风(去芦头)1两,人参(去芦头)1两,当归(锉碎,微炒)1两,白芷1两,白术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木香1两,赤芍药1两,细辛1两,羌活1两,芎䓖1两,生干地黄1两,羚羊角屑半两,桂心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心胸壅滞,积痰不散,时攻头目旋眩,呕吐烦热,四肢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29、海桐皮散

处方海桐皮1两,羚羊角屑2两,薏苡仁2两,防风1两,羌活1两,筒桂(去皮)1两,赤茯苓(去皮)1两,熟干地黄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及一切风顺凝滞气阴,百节拘挛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处方30、还元秋石乳酥丸

别名还元秋石丸

处方秋石半斤(只同乳粉等分,收秋露数晚,复晒干听用),乳粉4两(晒制之法,乳汁若干,即下铜锅内煎熬成膏,用大瓷盘取起,盛于日下晒之,以水浸于盘下易干),白茯苓1斤(为末,以水掏去浮面心梗),天门冬(洗净,去心,晒干)4两,人参(去芦)4两,熟地(酒浸洗,烘干)4两,生地(酒浸洗,烘干)4两,麦门冬(洗净,去心,晒干)4两,甘州枸杞(净)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五脏,消百病,令瘦者肥,补虚损,实精髓,固元气。

用法用量还元秋石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处方31、举陷参耆煎

处方玄参2钱,黄耆2钱,炒白术1钱,茯苓1钱,陈皮1钱,柴胡1钱,升麻1钱,炙甘草5分,泽泻2钱。

功能主治妄下阴脱。凡伤寒温热攻下太过,脾胃受伤,心中懊憹,起卧不安,下泻不止者。

用法用量姜、枣、灶心土为引,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2、和气解毒汤

处方人参1钱,羌活1钱,前胡1钱,川芎1钱,枳壳1钱,柴胡1钱5分,黄耆1钱5分,茯苓1钱5分,桔梗1钱5分,熟地1钱5分,独活1钱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病久虚耗气血,脉数身热,脉或浮数无根。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

摘录《点点经》卷四

处方33、活络汤

处方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苍术、白术、南星、黄芩、香附、当归、羌活、灵仙。

功能主治风痰湿热,臂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女科指南》

处方34、调经丸

处方三棱1两,蓬术1两,川归1两,白芍1两,生地1两,熟地1两,玄胡1两,白茯苓1两,川芎8钱,砂仁8钱,乌药8钱,香附1两2钱,大茴香2两,小茴香2两。

制法共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皆虚,月经前期,色如猪肝水,五心作热,腰痛,小腹痛,面色痿黄,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先服黄芩散退其烦热,后服此方。

摘录《女科秘要》卷三

处方35、茯神

处方茯神1两,石斛(去根,锉)1两,栝楼根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黄)1两,知母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五味子半两,黄连3分(去须),丹参半两,当归半两,麦糵3分(微炒),葳蕤半两,甘草半两(多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多渴,四肢羸乏。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36、茯苓汤

处方茯苓5两,栝楼5两,知母4两,小麦2升,麦门冬5两(去心),大枣20个(去核),生地黄6两,萎蕤4两,淡竹叶3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泄热止渴。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煮小麦、竹叶,取9升,去滓,入诸药,煮取4升,分4服。不问早晚,随渴即进。

注意忌芜荑、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一

处方37、茯苓丸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斛1两半,人参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羚羊角(镑屑)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五加皮1两,酸枣仁1两半,五味子1两半,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焙)3两,云母粉2两,黄耆(细锉)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鹿角胶(炙燥)2两,槟榔(煨,锉)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枚,续断(锉,焙)2两,泽泻1两半,当归(锉,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1两,肉苁蓉(酒浸,去破皮)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癞脓溃,体虚气热,荣卫不清,风鼓于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煎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38、凉肾汤

处方生地黄3钱,赤茯苓1钱,玄参1钱,远志1钱(去木),知母8分(酒炒),黄柏6分(酒炒)。

功能主治肾劳实热,腹胀耳聋。小便黄赤涩痛;阴疮。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凉肾丸,与剂型不符,据《医钞类编》改。

摘录《医宗必读》卷六

处方39、李冢宰药酒

处方桃仁1斤,杏仁(俱去皮尖)1斤,脂麻(去皮,炒熟)1升,苍术(去皮)4两,白茯苓3钱,艾(揉去筋)3钱,薄荷3钱,小茴香3钱,好铜钱5文,荆芥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作一块,高烧酒一大坛,入药煮一时,将药煮散,厚纸封,埋土中七日。

功能主治明目养血,除膈气,去风湿,驻颜益寿。主虚损咳嗽。

用法用量取出,空心饮2-3杯。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40、连理汤

处方理中汤加茯苓、连。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内蕴湿热,泻痢烦渴,吞酸腹胀,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本方改作丸剂,名“连理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摘录《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处方41、茯苓汤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4两,麦门冬(去心,焙)4两,石膏5两,茅根(锉)1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渴。口干唇焦,心脾脏热,唯欲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冬瓜1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42、独活汤

处方独活(去芦头)3分,麻黄(去根节)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丹参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萆薢3分,黄耆3分,桂(去粗皮)3分,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羚羊角(镑)1两,当归(切,焙)半两,芎䓖半两,赤芍药3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腰脚连骨疼痛,摇转不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处方43、补药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天麻苗1两,木香1两,枸杞根1两,狗脊(去毛)1两,天麻1两,芎䓖1两,蓬莪荗1两,景天1两,青葙子1两,海桐皮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风疾。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花蛇酒调下诸石丸,日3次。

注意忌鸡、猪肉、鱼、蒜一百日。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44、沉香丸

处方沉香3分,补骨脂1两(微炒),石斛3分(去根,锉),桂心3分,木香半两,牛膝3分(去苗),萆薢3分(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羌活3分,芎䓖半两,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白术半两,熟干地黄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漏芦3分,白茯苓3分,槟榔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海桐皮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风虚冷滞,腰间久痛,连腿膝痹麻,或时疼,乏力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45、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1钱,葛根(去皮)1钱,升麻(去须)4分,赤芍药(酒炒)6分,茯苓6分,炙甘草4分,石膏(煅)1钱半。

功能主治表邪内热,咳嗽甚者。麻疹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引万氏方

处方46、建脾丸

处方钟乳粉3两,赤石脂2两,好曲2两,大麦糵2两,当归2两,黄连2两,人参2两,细辛2两,龙骨2两,干姜2两,茯苓2两,石斛2两,桂心2两,附子1两,蜀椒6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身体重,脾胃冷,饮食不消,雷鸣腹胀,泄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加至30丸,酒送下,1日3次,弱者饮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建脾丸建中州之气以祛冷积之滞,即于温脾汤中除去大黄,加钟乳、石脂、龙骨、椒、辛助参、附、姜、桂以固下脱,曲、糵、黄连以除陈气,当归以和营血,石斛以清胃气,茯苓以通气化,并合黄连、石斛以化石药之悍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47、茯苓麻黄汤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黄耆(锉)3分,大青(锉)3分,桂(去粗皮)3分,细辛(去苗叶)1两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1分,石膏2两(碎),丹参半两,五味子1两,甘草(炙,锉)1两,贝母1两,陈橘皮(去白,焙干)1两,芎藭1两,枳实(麸炒)3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令人气凭满。

用法用量帛裹3钱匕,井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48、经验石膏汤

别名石膏汤

处方升麻1钱,知母1钱,石膏1钱半,大黄(酒蒸)2钱,山栀8分,薄荷8分,茯苓8分,连翘8分,朴消6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胃有实热,牙痛或上牙肿痛。

用法用量石膏汤(《疡医大全》卷十六)。

摘录《赤水玄珠》卷三

处方49、保真汤

处方当归5分,生地黄5分,熟地黄5分,黄耆(蜜水炙)5分,人参5分,白术5分,甘草5分,白茯苓5分,天门冬(去心)1钱,麦门冬(去心)1钱,白芍药1钱,黄柏(盐水炒)1钱,知母1钱,五味子1钱,软柴胡1钱,地骨皮1钱,陈皮1钱,莲心5分。

功能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咳嗽,诸汗、诸血。

用法用量上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8分,食远服。

各家论述《法律》:按此方十八味,十全大补方中已用其九,独不用肉桂耳。然增益地黄,代川芎之上窜,尤为合宜。余用黄柏、知母、五味子滋益肾水,二冬、地骨皮清补其肺,柴胡入肝清热,陈皮助脾行滞,其意中实不欲大补也。

摘录《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50、固肠饮

处方诃子(去核取肉,炒)、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干姜(炮)、草果(用仁)、陈皮(炒)、良姜(炒)、白茯苓、神曲(炒)、麦蘖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不可忍,及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半钱,以水1盏,煎至7分,入盐少许,食前服;急症则用沸汤入盐调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51、京三棱丸

处方青皮1两,黄皮1两(汤浸1宿,次日淘赤小豆1合,滚煮2橘皮,候豆6-7分熟去青皮,研黄皮赤小豆如泥;若干,旋添煮豆汁,再研极细,用后药),赤茯苓1两半,猪苓半两,吴白术半两,蓬莪术半两,半夏3钱,京三棱8钱,防己3钱,枳实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同小豆泥入臼杵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妇人头面手足肿。

用法用量方中防己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九

处方52、茯神丸

别名定志小丸

处方菖蒲2分,远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参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愈暮剧,暮愈朝发,发则狂眩。

用法用量每服6-7丸,日5次。

注意忌酢物、羊肉、饧。

摘录《古今录验》引陈明进方,见《外台》卷十五

处方53、麦门冬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2钱,防风2钱,白茯苓2钱,人参1钱。

功能主治火热乘肺,咳唾有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处方54、保和汤

处方橘皮(去白)1钱5分,茯苓1钱5分,半夏1钱2分,南星1钱,山栀仁(炒)、白术1钱,黄芩(炒)1钱,甘草5分,生姜5片。

功能主治嘈杂或食后腐作酸臭,心中烦杂者。

用法用量方中山栀仁用量原缺。如热甚,加青黛5分。

摘录《杏苑》卷四

处方55、丁香丸

处方丁香半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藿香半两,草豆蔻1两(去皮),荜茇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桂心3分,白术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食即呕吐,四肢不和,心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6、复肾散

处方广狗肾2具,海马50g,鹿肾1对,土茯苓200g,淡菜100g,鹿角菜50g,鲍鱼50g,头发菜50g,砂仁50g,杜仲炭50g,杞果100g,冬虫草50g,酒生地50g。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阴培阳。主肾功能不全(阴阳俱虚)。浮肿尿少,腹胀,恶心呕吐,纳呆,呼吸气短,不能平卧,口干不欲饮,腰酸膝冷,四肢欠温,颜面青白,口唇淡,舌体肥大,质嫩红,少苔,脉沉弦而数,证属阴阳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10g,以淡盐汤送下,1日3次。

摘录《千家妙方》引任继学方

处方57、和中汤

处方白术(米泔水浸,炒)8分,白芍(酒炒)6分,当归身7分,陈皮5分,甘草6分,熟半夏6分,柴胡6分,防风6分,白茯苓7分,干葛8分,牡丹皮5分,桔梗7分。

功能主治微表,和中安胃。主痧痘,大吐大泻而后见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红枣2个,水2钟,煎服。

摘录《活幼心法》卷七

处方58、莲心散

别名二十四味莲心散

处方当归、黄耆、甘草(炙)、鳖甲(醋炙)、前胡、柴胡、独活、羌活、防风、防己、茯苓、半夏、黄芩、陈皮、官桂、阿胶、赤芍、麻黄(去节)、杏仁、莲心(去心)、天南星、川芎、芫花(醋炒黑)、枳壳(炒)。

功能主治传尸劳瘵,寒热交攻,久嗽咯血,羸瘦。

用法用量二十四味莲心散(《济阳纲目》卷六十六)。方中“杀虫少之”,《医学纲目》引作“芫花渐减,盖芫花反甘草,多之所以杀虫,少之所以去寒热,妙处在此”。

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处方59、茯神汤

处方石菖蒲(炒)8分,山药1钱2分,茯神1钱5分,远志(去心)8分,枣仁1钱,茯苓1钱,生地1钱,当归1钱2分,甘草4分,莲子7粒(捶碎,去心),黄连8分。

功能主治欲火太炽,相火甚而梦遗心悸。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会约》卷十三

处方60、茯莲煎

处方莲肉、白茯苓各等分。

功能主治白浊,遗精。

用法用量上为末,白汤调服。

摘录《仙拈集》卷二


精彩文章